《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012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5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型:理论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梗死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5、熟悉动脉血充血,血栓形成的过程、结局及对机体影响6、熟悉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梗死原因、条件8、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重点:1、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对机体影响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区别难点:1

2、、心力衰竭细胞、槟榔肝2、血栓形成条件和过程3、气体栓塞过程及对机体影响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局部血液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二、全身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三、血液循环的功能: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和养料,带 走废物和C02,完成新陈代谢活动。讲授新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充血是指机体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 脉性充血。(一)动脉性充血(二)静脉性充血(淤血)1、原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2、病理变化大体观:局部组织肿胀血氧分压1 一暗红色、紫蓝色代谢1、温度1镜下观: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

3、满红细胞3、结局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淤血性硬化4、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镜下可见心力衰竭细胞5、肝淤血(多由右心衰引起)肉眼观:槟榔肝二、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粘集、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液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类型1、形成过程:血小板析出、粘集和血液凝固2、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三)血栓的转归(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三、栓塞不溶于血液异物,随着血液循环阻塞于某处管腔的过程。栓子:固体、液体、气体及其他最常见:血栓栓塞(-)栓子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流一致1、来自

4、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下肢动脉2、来自右心、静脉系栓子: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分支3、交叉栓塞4、逆行栓塞(二)栓塞类型对机体影响1、血栓栓塞:最常见、最重要(1)肺动脉栓塞:来自静脉系栓子,多为小腿深静脉、股静脉等静脉一 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及分支假设栓子小、少,后果不严重;假设栓子大,可引起肺栓塞、急性右心衰、甚 至猝死(2)大循环动脉栓塞:来自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心2、脂肪栓塞血液中出现指滴并阻塞血管3、气体栓塞大量气体进入血流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游离出来阻塞血管或心腔(1)空气栓塞空气于血液混合成所泡,而所泡易于压缩与膨胀。当气泡进入心腔,心脏 收缩,压缩气

5、泡;心脏舒张,气泡扩大,心脏无效做功,肺循环处于停滞状态, 急性右心衰,甚至死亡(2)氮气栓塞(减压病)与空气栓塞机理相似。当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 时,原来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 成气泡。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但氮气在体内溶解缓慢,导致在血液 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氮气栓塞。4、羊水栓塞可同时发生DIC、休克5、其它四、梗死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原因、条件(二)梗死类型及病变1、贫血性梗死部位: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肾、脾、脑(

6、1)肾、脾梗死呈锥体形,苍白色、周围充血、出血带,以后机化、瘢痕。脾梗死外表纤维素渗出(2)脑梗死:液化性坏死,形成囊腔(3)心肌梗死:地图形2、出血性梗死部位: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支丰富或具双重血供器官。见于肺、肠。先决条件:动脉阻塞前须有严重淤血肉眼观:紫红色与周围界线不清、湿润镜下观:组织坏死表现,可见大量红细胞(1)肺梗死(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外)(2)肠梗死课堂小结1、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2、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3、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5、梗死概念、类型及病埋变化6、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区别类型部位条件颜色病灶常

7、见器官贫血性梗死H致密、侧枝 循环不丰富苍n色干燥肾、脾、心、 脑出血性梗死H疏松、侧枝 循环丰富淤血暗红色湿润肺、肠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好的学生, 加平时积分2分。课后作业1、简述血栓的结局以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简述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简述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有何区别?教学反思:在讲完充血、淤血、血栓形成后,可利用多媒体动画进一步展示,生动形象,是学生印 象深刻。在讲解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时,可采用比照法,边比拟边归纳总结,并绘制表 格,帮助学生记忆。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课型:实验

8、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重点:1、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梗死、脾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2、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难点: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教学方法:讲授、示教、操作教学地点:病理学实验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充血提问:1、淤血的病变及结局2、何谓心衰C、槟榔肝?二、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膜受损血液状态的改变血液性质的改变2、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状态白色血栓: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少量白C混合血栓:血小板+纤维蛋白+白C+红C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白C+红C透明血栓:纤维蛋白3、血栓转归4、血

9、栓对机体影响三、栓塞提问:空气栓塞发生过程及对机体影响四、梗死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H坏死 提问: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讲授新课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二、实验器材1、大体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2、止血带3、家兔、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三、实验步骤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教学反思:2、束臂试验止血带绑前臂,25分钟后观察淤血的表现特点:肿胀、暗红

10、色、温度13、空气栓塞(1)由兔子耳缘静脉注射510ml空气,数分钟后兔子死亡。翻开兔子胸前皮肤,切断肋骨,别离肌肉,用止血钳夹住心脏根部血管切 断,取出心脏,切开右心,可见泡沫状血液。(2)请各小组分析讨论空气栓塞引起兔子死亡的机制。(3)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教师给予评分。四、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课堂小结1、淤血的病变特点2、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3、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梗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2、讨论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哪些操作应注意预防空气栓塞?大

11、局部小组在束臂试验和空气栓塞的实验环节完成情况较好,成功率高;但观察大体标 本和描述病变特征的情况不太理想。说明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学习和观察能力 需加强训练。授课题目:炎症课型:理论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炎症基本病理变化2、掌握炎症病理类型及各类特点3、熟悉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4、熟悉炎症介质的常见类型5、熟悉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6、了解引起炎症的原因重点:1、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2、渗出液和漏出液区别3、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4、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常见例子难点:1、炎症介质、趋化作用及渗出过程2、假膜、脓肿、蜂窝织炎、窦道、疹管、拜、痈、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

12、、败血症等 概念教摹方法:讲授、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提问:1、血液的成分?血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2、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讲授新课炎症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响。 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响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1、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可出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常出现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2、代谢变化(1)分解代谢增强(2)局部酸中毒(3)组织内渗透压增高()渗出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白细胞经血 管壁进

13、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黏膜外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有特征的 变化。渗出包括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液体渗出常先于细胞渗出,而液体渗出之 前,炎症局部首先会出现一系列的血管反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收缩(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2、液体渗出炎症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称 为液体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液积假设积聚在组织间隙,称为炎性 水肿;渗出液假设积聚于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浆膜腔称为积液。(1)炎性渗出液与非炎性漏出液在发生机制、成分等方面有所不同:鉴别要点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外观略浑浊清亮蛋白质

14、30g/L1.018500x106/L100xl06/LRivalta 试验阳性阴性凝固性易自凝不易自凝(2)渗出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渗出液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毒素 对局部的损伤作用;给局部组织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 液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溶菌素,可消灭病原体或灭活毒素;渗出液中的纤 维蛋白交织成网,既可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 体,后期还可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 回流到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渗出液过多会产生压迫或阻塞作用,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纤维蛋 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可

15、发生黏连和机化。3、白细胞渗出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响最重要的特征。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 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游出的白细胞称炎细胞。炎细胞进入到炎区局部组织 间隙内即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响过程的主要防御环节。(1)白细胞的渗出过程包括边集、附壁、游出等步骤。(2)趋化作用:白细胞一旦游出血管外,就不会再回到血管内,而是沿 组织间隙向炎症区中心做定向移动。白细胞这种受某种化学刺激物的吸引进行 单一方向性的运动,称为趋化作用(chemotaxis)o能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化 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3)炎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游走到炎症灶局部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 作用,能有效地杀伤病原微生

16、物,同时造成组织损伤。不同种类的炎细胞功能 及临床意义不同:种类中性粒细胞功能临床意义单核巨噬细 胞嗜酸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运动能力很强,能吞噬细菌、较小的坏死 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崩解后释放各种 酶和内源性致热源远动能力较强,吞噬非化脓菌、较大组织 碎片、异物,可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和多核 巨细胞等运动能力弱,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 轻过敏反响,杀伤寄生虫运动能力弱,无吞噬能力,T细胞产生淋巴 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B细胞合成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由B淋巴细胞转变而来,参与体液免疫反 应受炎症刺激时细胞脱颗粒,释放肝素、组胺、5-HT常见于急性炎症、炎症早期 和化脓性炎症常

17、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 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病毒 性感染等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响性疾病常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性 感染见于慢性炎症见于变态反响性炎症(三)增生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 称为增生。实质细胞的增生如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增生;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但是过度的增生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影响,如肝炎后肝硬化、心肌炎后的心肌硬化等。四、炎症类型根据基本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变质性炎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症。多由某些重症感

18、染和中毒引起,常见于心、脑、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如病毒性肝炎以肝细胞 变性、坏死为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以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为主。(二)渗出性炎渗出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变质与增生相对较轻。多为急 性炎症,炎症灶内常形成大量渗出物。根据渗出物中主要成分及病变特点,渗 出性炎症又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1、浆液性炎血清渗出为主,含少量白细胞、纤维蛋白部位:皮肤、粘膜、浆膜、其它疏松结缔组织2、纤维素性炎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部位:粘膜、浆膜、肺3、化脓性炎(临床上最常见)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脓液形成。包括脓肿、蜂窝织炎、外表化脓和积脓三种类

19、型。4、出血性炎症(渗液含多量红细胞)(三)增生性炎1、一般增生性炎2、肉芽肿性炎肉芽肿:以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结节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结节、伤寒小结异物性肉芽肿:如虫卵结节3、炎性息肉如宫颈息肉4、炎性假瘤 多见于肺、眼眶四、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一)局部临床表现(二)全身反响五、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临床分型(二)炎症结局课堂小结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介质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炎症的类型4、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5、炎症的临床分型和结局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2分。课后作业

20、1、何谓炎症介质?有哪些类型?生理功能有哪些?2、试述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3、渗出液与漏出液有何区别?4、脓肿与蜂窝织炎有何区别?5、窦道与瘦管有何区别?6、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7、简述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教学反思: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如结合动画、视频进行理论讲解,将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课堂, 教学效果较好。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炎症基本理论解释临床问题,这种 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题目:炎症实验课型:实验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重点:1、标本(纤维素性

21、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难点:,化脓性阑尾炎的镜下特点教学方法:示教、观察、病例讨论教学地点:病理实验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以防御为主反响。原因:1、生物因素2、化学因素3、物理因素4、免疫因素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响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有血管活性胺、PG、溶酶体成分、淋巴因子、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 血系统等三、炎症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四、炎症类型提问:1、举出常见纤维素性炎?2、脓肿与蜂窝织炎区别?五、炎症局部临

22、床表现与全身反响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响:发热、白细胞葭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实质器官损害 六、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讲授新课炎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二、实验器材1、大体标本: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 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三、实验步骤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 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2、熟练运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并分组描述其炎症病变特点化脓性阑尾

23、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3、用红蓝铅笔在实验报告册上画出化脓性阑尾炎和肾脓肿的镜下病变特 点授课目录绪论、疾病概论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4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12炎症14炎症实验18肿瘤20肿瘤实验2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25发热31休克3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5动脉粥样硬化症37原发性高血压39风湿病41心力衰竭43心血管系统疾病实验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肺炎49呼吸衰竭51呼吸系统疾病实验53慢性胃炎、溃疡病55病毒性肝炎57肝硬化59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61肾衰竭63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实验66子宫颈疾病、乳腺疾病68甲状

24、腺疾病、糖尿病72结核病74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76血吸虫病78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实验80四、讨论和分析炎症病例五、教师评分和总结六、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课堂小结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2、炎症介质3、炎症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4、总结炎症的类型,并强调本次实验课所观察的炎症常见类型的标本和切片5、炎症局部临床表现与全身反响6、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2、要求学生课后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总结炎症的类型及各型病变特点。教学反思:建议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附院病理科观察炎症

25、病人的标本和切片,并结合临床 病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授课题目:肿瘤课型:理论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肿瘤概念2、掌握肿瘤组身结构特点、异型性、生长与扩散、复发和对机体影响3、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4、掌握肿瘤分类及命名方法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概念6、熟悉肿瘤一般特点、代谢特点、恶性肿瘤的分期和分级7、了解常见肿瘤的主要特点重点:1、肿瘤形态、生物学行为和对机体影响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3、肿瘤分类及命名难点:1、肿瘤异型性2、肿瘤生长与扩散3、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教学方法:讲授、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一、炎症

26、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二、炎症的类型三、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响讲授新课肿瘤一、肿瘤概念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使细胞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导致 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分化障碍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的生物学特征:1、旺盛的增殖能力和自主性生长2、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3、浸润和转移二、肿瘤特性(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1、肿瘤大体形态(1)形状多种多样(2)大小不一(3)颜色(4)硬度:与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数量及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关(5)数目:多为单个(二)肿瘤组织结构1、实质2、间质(三)肿瘤异型性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的差 异性。异型性

27、是肿瘤细胞分化障碍在形态学上的表现。分化程度(即成熟程度)是指肿瘤与其起源正常细胞相似程度因此:良性肿瘤多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正常组织相似1、组织结构异型性指组织排列紊乱、失去极性、与间质关系紊乱良性肿瘤:如腺瘤、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失去正常层次、实体状如腺癌2、细胞形态异型性(1)细胞多形性大小、形态不一,可见瘤巨C、核/浆t(2)核多形性核大小、形态不一(双核、多核、分叶核、奇异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核染色明显加深、核膜增厚、核仁肥大、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不对称性、 多极性、顿挫性核分裂)(3)胞浆改变胞浆嗜碱性良性肿瘤多分化程度较高、细胞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多分化程度较低、细胞异型性

28、明显(四)肿瘤代谢特点(五)肿瘤生长与扩散1、肿瘤生长:生长速度与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侵袭性生长恶性肿瘤外生性生长良性/恶性肿瘤2、肿瘤扩散(1)直接蔓延(2)转移(六)恶性肿瘤分级与分期1、分级2、分期:TNM三、肿瘤对机体影响1、良性肿瘤2、恶性肿瘤四、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 程度生长方式 生长速度 转移 复发继发病变 对机体影响分化成熟、异型小,核分裂少, 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膨胀性生长缓慢,往往以年计算不转移很少复发很少小,主要引起局部组织压迫和阻塞作用分化不成熟,异型性大,核分裂多,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浸润性生长较快,往往以月计算可有转移较易复发常发生

29、坏死、出血、溃疡大,除压迫阻塞外,可破坏器官组织, 继发出血、感染,晚期出现恶病质五、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肿瘤的分类根据对机体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根据组织来源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及其他(二)肿瘤的命名1、良性肿瘤的命名:部位+组织来源+瘤。2、恶性肿瘤的命名: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1)癌的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癌。如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 乳腺癌等。(2)肉瘤的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 等。3、特殊命名法(1)母细胞瘤(2)在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二字。(3)以“瘤”字结尾的恶性肿瘤。(4)以“人名”或“病”命名的恶性肿瘤

30、 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 六、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疾病:如粘膜白斑、宫颈糜烂、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乳头状病(外耳道、阴茎、膀胱)、 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非典型性增生(分m级)癌变累及上皮全层、未穿过基底膜者,为原位癌。七、常见肿瘤举例(-)上皮组织肿瘤良性:1、乳头状瘤2、腺瘤(1)息肉状腺瘤(2)纤维性腺瘤(3)多形性腺瘤(4)囊腺瘤恶性:1、鳞癌2、腺癌(二)、间叶组织肿瘤良性:1、纤维瘤2、脂肪瘤3、血管瘤4、平滑肌瘤恶性:1、纤维肉瘤2、脂肪肉瘤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骨肉瘤课堂小结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

31、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一、肿瘤特性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四、命名与分类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得好的学 生,加平时积分2分。课后作业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试述癌与肉瘤的区别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有那些表现及病理变化特点?4、解释癌前病变、原位癌。教学反思: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讲清疑点。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初步训练学生掌握肿瘤的命名方法,还可列举一些肿瘤 的名称,让学生判断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授课题目:肿瘤实验 课型:实验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良

32、、恶性肿瘤大体特点2、掌握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及命名3、掌握良、恶性肿瘤显微镜下主要区别4、掌握癌与肉瘤镜下区别重点:1、掌握以下肿瘤标本的病变特点:良性肿瘤:皮下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畸胎瘤、卵囊单房性浆液性腺瘤、子宫多发性平 滑肌瘤、葡萄胎恶性肿瘤:皮下纤维肉瘤、骨肉瘤、溃疡型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绒癌、阴茎癌、宫 颈癌2、掌握肿瘤切片的显微镜下特点:鳞状上皮癌、结肠腺癌、横纹肌肉瘤难点:1、描述常见肿瘤的大体形态学特点2、掌握结肠腺癌与横纹肌肉瘤显微镜下病变特点及主要区别教学方法:示教、观察、讨论教学地点:病理实验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33、。一、肿瘤特性1、一般形态与结构2、肿瘤异型性提问:解释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3、肿瘤代谢特点4、肿瘤生长与扩散生长速度生长方式扩散5、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局部影响2、全身影响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重点提问(注意两者区别是相对的)四、命名与分类良性肿瘤:部位+组织来源+瘤恶性肿瘤:上皮H:部位+组织来源+癌间叶H:部位+组织来源+肉瘤讲授新课肿瘤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良、恶性肿瘤大体特点2、掌握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及命名3、掌握良、恶性肿瘤显微镜下主要区别4、掌握癌与肉瘤镜下区别二、实验器材1、大体标本:良性肿瘤(皮下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畸胎瘤、卵囊单房教学反思

34、:性浆液性囊腺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葡萄胎),恶性肿瘤(皮下纤维肉瘤、 骨肉瘤、溃疡型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绒癌、阴茎癌、宫颈癌)2、切片:鳞状上皮癌、结肠腺癌、横纹肌肉瘤三、实验步骤1、观察标本注意肿瘤形态特点、肿瘤命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良性肿瘤(皮下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畸胎瘤、卵囊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葡萄胎)恶性肿瘤(皮下纤维肉瘤、骨肉瘤、溃疡型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绒癌、 阴茎癌、宫颈癌)2、观察切片(1)鳞状上皮癌癌细胞呈不规那么的条索、片块状癌巢,癌巢间为结缔组织间质。分化较好 的癌巢中可见癌珠。(2)结肠腺癌癌组织腺腔结构大小不等、呈乳头状、细胞核分开

35、相多、可见病理核分裂、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3)横纹肌肉瘤瘤细胞散在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楚、核分裂相多、可见病埋核分裂。3、用红蓝铅笔在实验报告册上画出鳞状上皮癌、结肠腺癌、横纹肌肉瘤 的镜下病变特点 四、教师评分和总结 五、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课堂小结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一、肿瘤特性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四、命名与分类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2、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病例。通过实验课,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肿瘤的认识,重

36、点训练对肿瘤大体标本和镜下观察, 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学会命名。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或附属医院等收集肿瘤病例。授课题目: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课型:理论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脱水的概念、各种类型脱水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对机体的影响。2、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机体的代偿调节、主要血气指标变化和对机 体的影响。3、熟悉脱水、水肿、水中毒和钾代谢紊乱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4、熟悉反响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5、了解水肿、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6、了解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特点。重点:1、脱

37、水的概念、各种类型脱水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机 体的影响。2、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机体的代偿调节、主要血气指标变化和对机体的 影响。难点:1、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发生机制2、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的代偿调节教学方法:讲授、示教、讨论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实施:复习旧课、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结构。一、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讲授新课水电解质紊乱一、脱水脱水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根据 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 脱水、

38、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 + ,血清Na +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为主,也称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1、原因(1)水摄入减少(2)水丧失过多:2、对机体的影响(1) 口渴(2)循环障碍(3)少尿(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5)脱水热(-)低渗性脱水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 +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V 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1、原因常见于肾内或肾外原因丧失大量液体后只补水而未补充电解质平衡液所致。(1)经肾丧失(2)肾外丧失2、对机体的影响(1

39、)无口渴感(2)外周循环障碍甚至休克(3)尿的变化(4)失水体征(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三)等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与失Na +比例相同,血清Na +浓度为130150mmol/L,血 浆渗透压为280310mmol/Lo1、原因 任何等渗性液体短期内的大量丧失,如呕吐、腹泻、大面积烧 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2、对机体的影响兼有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表现二、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原因和发生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间液增多(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去平衡水、钠潴留(

40、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广泛而严重损伤肾血流量减少(2)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心房肽分泌减少醛 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常见水肿举例1、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3、肝性水肿(三)水肿的病变特点水肿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苍白、弹性降低、剖开时有 液体流出。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用手指按压可能有凹陷,称为凹 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 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肿。(四)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营养障碍2、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活动三、水中毒水中毒的特点是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清Na+浓度VI30mmol

41、/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也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和机制1、水排出减少2、水摄入过多(二)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内、外液增加2、脑水肿四、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V3.5mmol/L。(一)原因1、钾摄入缺乏2、钾丧失过多(1)经肾丧失(2)经消化道失钾(3)经皮肤失钾3、钾的细胞内外分布异常(1)碱中毒(2)大量输入葡萄糖、过量胰岛素(3)其他:毒物(钢中毒)、药物(8受体激动剂)、家族性低钾血症型 周期性麻痹等。(二)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血钾降低的程度、速度和持续时间。血钾 浓度越低,低钾血症发生的速度越快,对机体的影响越大

42、。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2、对心脏的影响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五、高钾血症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一)原因1、钾摄入过多2、肾排钾减少3、细胞内钾外流过多(-)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2、对心脏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 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维持体液pH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 为酸碱平衡。在病因作用下,酸碱超负荷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 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一、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意义(一 )pH 值pH值为H+浓度的负对数。正常人动脉血pH值为7.35-7.45,平均为7.

43、4。 pH值的变化反映了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及严重程度,pH值降低为失代偿性酸 中毒;pH值升高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值在正常范围内,有三种可能:机 体处于酸碱平衡状态;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Ch)是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02分子所产 生的张力。正常范围4.46.25kPa (3347mmHg)。动脉血PaCCh的高低直 接反映肺通气量。PaCO246mmHg时,说明肺通气 缺乏,体内有C02潴留,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血液在标准条件(温度38,血氧

44、饱和度为 100%, PaCO2 40mmHg)下测得的血浆HCO3的量。实际碳酸氢盐(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Ch、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 浆HCO3一的浓度。正常人SB与AB相等,为2227 mmol/L,平均为 24mmol/Lo SB与AB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当AB = SB =24mmol/L 时表示正常。代谢性酸中毒时,两者都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两者都升高。 在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时,两者可不相等。ABSB提示有CO2潴留,为呼吸 性酸中毒;AB HbO2 一、HPO42 Pr一等)的总和。正常范围为4555mmol/L, BB是反映代谢性 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代谢性酸中毒时BB减少,代谢性碱中毒时BB升高。(五)碱剩余碱剩余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 7.40时所需的 酸或碱的量。正常值为03mmol/L。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六)AG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 的差值,即AG=UA-UCo正常值为122mmol/L。AG的临床意义主要为 确定和区分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类型,并有助于诊断某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二、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