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积的变化规律周次案序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的应用于实际计算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 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使学生感悟成功的乐趣,收获生命成长的信心和体验。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1 .内容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相关链接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 化规律是整数四那么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
2、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的学习 奠定基础,教材中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和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两数相乘时积会随着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启蒙教育。2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首先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乘法的知识经验, 并且从二年级开始就已经屡次接触“积的变化规律”,虽然之前并没有明确提出。 其次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尝试利用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并且他们具有较 为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还 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
3、此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他们自主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强化, 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三、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理解积的变化规律。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突破:新基础教育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 知识结构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再现,引导学生经历发 现规律一一总结规律一一验证规律一一运用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 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举例、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 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
4、件很愉快的事 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1、出示魔术箱,怎样判断魔术箱所变的魔术是什么?2、乘除法之间的联系。1、感悟一个箱子无法 判断,需要两个箱子 来判断。2、感悟变与不变。通过已有知识经验, 唤醒学生探究欲望, 为本节课的探究打 好基础。开放式 导入课件出示1、快速口算:2x3 =4x5 =2x30=4x50 =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算的?2、一个数末尾添一个“0”,是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另一个因数怎样变的?3、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4、归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10,积也乘10o板书。快速口算,并说出: 因数末
5、尾添几个“0” 积的末尾就添几个 “0”。用数学语言描述“末 尾添一个0 ”就是乘10 O用“乘10”再说一下 能够快速计算的原 因。从已有知识经验出 发,逐渐过渡到本节 课所要探究的新知, 同时渗透探究规律 所用的一般方法(举 例法)及经验。强化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核心过程 推进一、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一个数,积的变化规律。1、猜测:上述规律是只针对乘10 的特殊情况呢?还是对乘任何数都 存在的一般规律?2、验证:(1) 4x2 = 8|x2 |x24x4 假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2,积也乘2。那么积应该是多少?验证是否正确。(2)你能在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3、归纳:一
6、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2,积也乘2。4、还可以乘几?举例说一说。5、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一个数,积也乘这个数。6、通过画图分析其中原因。2个4看作一份,积是8.那么:4个4里面有这样的2份,所以积 也就是8的2倍。6个4里面有这样的3份,所以积 也就是8的3倍。7、练习:8x5 = 40 6x5 = 30 7x3 = 218x15=12x5=14x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猜测。学生根据分析回答。 可能:数较小,学生 可能只考虑四四十 六,没有按照要求思 考、分析。学生独立举例,同位 互相交流。指定局部学生班级范 围内展示。共同判定。指定局部学生快速口 算,并说出口算方法。从
7、到未知,从特 殊到一般的过渡,引 导学生采用举例法 探究,将大量的时间 与空间交还给学生, 学生的探究能力与 合作意识得到进一 步强化,数学思维得 到进一步培养。利用画图,对已探得 的新知加以分析。使 学生对一个因数乘 一个数的意义认识 更彻底,同时对举例 法的要求之一没有 反例更加确定。确保 了数学的严谨性,学 生的学习习惯得到 强化。二、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积的变化 规律。1、呈现刚才的例子,但将算式出现 的顺序交换。现在,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 呢?2、结合一个例子,具体说一说。3、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4、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一 个不
8、是0的数,积也除以这个数。5、练习:25x4=8x15 =25x2=8x5 =学生仔细观察后,根 据已有知识经验做出 回答。预测: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一个 数。独立举例,同位交流 局部学生在全班范围 内交流。学生尝试归纳。继续使用已有例子 作为素材,将新知建 立在旧知基础上,学 习目的性更强,更容 易探究出成果,获得 成功的体验。开放式 拓展1、归纳概括:能否把两句话合并一下。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积也乘 或除以这个数。2、同位相互说一说。3、练习巩固。(1)快速计算:16x5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几种 方法?(2)小组合作完成: 15x12 = 180,那么5x24 = ?尝试把乘、除以的两 句话合并,同位相互 配合。师生共同概括。小组内合作完成练 习。将合并的任务交给 学生,充分相信学生 自己能学、会学。使 得学生的主体地位 得以表达。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2、4题板 书 设 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不是的数,积也 lx 2 x 24x4=16梵除以这个数。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