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为指导各地疾控机构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 查溯源工作,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 病学相关信息,分析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 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传播,特 制定本指南。一、调查目的(一)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范围,判定密 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和风险区域;(二)开展疫情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防控建议;(三)开展疾病传播特征、重点场所感染风险点等专题 调查,为加深疾病的认识,解决防控中存在问题和调整防控 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二、调查对象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初筛阳性人员、确诊病例和无病症 感染者。三、组织架构与协作
2、机制(一)健全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国家、省、地市三级流 调溯源工作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地市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所 辖县区成立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统筹指挥疫情现 场流调溯源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风险39 人员和风险区域判定、疫情趋势分析和风险研判、疾病传播 特征、重点场所疫情专题调查、疫情溯源等工作。(二)建立协作机制。发生本土疫情后,省级流调溯源 专班立即派员赶赴疫情发生地,与当地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 作组)合并办公。国家流调溯源专班根据疫情需要和地方需 求派出专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国家和省级增援专家根据现 场工作需要编入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相关工作组, 指导和协助开展
3、相关工作。省级流调溯源专班要与国家流调 溯源专班建立信息报送和会商机制,及时向国家流调溯源专 班报告疫情流调最新进展。发生跨省疫情时,国家流调溯源 专班要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信息,组织跨省会商研判,各省 流调溯源专班间要强化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涉疫信息,强化 跨区域联防联控。(三)做好流调人员储藏。做好三级流调队伍配备,一 级流调人员为核心力量,以地市为单位,原那么不少于50人; 二级流调人员可在24小时内增援,以地市为单位,原那么不少 于200人;三级流调人员为后续储藏力量,以省为单位不少于 1000人。同时,各省份要统筹储藏不少于500人的跨区域支援 流调队伍。、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职责
4、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下设假设干工作组,明确各 组负责人、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做到分组固定、人员固定, 职责明确清晰。建议工作组设置及职责分工如下,各地可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401 .综合协调组:负责现场流调溯源工作的组织协调与保 障,信息的上传下达,督办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汇总工作日 报信息等。2 .信息流转组:下设疫情报告小组和密切接触者流转小 组。疫情报告小组负责初筛阳性人员信息和确诊病例、无症 状感染者信息的收集、汇总和转发。密切接触者流转小组与本地联防联控机制下负责密切接 触者追踪、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社区防控、区域协查等工 作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时将现场流调组、溯源组反应的
5、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和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以及风险场所等信息通报相关工作组,同时追踪更新落位、排 查、管控状态信息;整理密切接触者人员清单;收集、汇总 和流转流调报告和核酸检测信息。3 .现场流调组:下设现场流调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现 场流调小组负责在现场流调组的统筹调配下,通过 和现场面对面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摸 清活动轨迹,撰写核心信息和流调报告;开展现场勘查,根据需要采集环境标本送检,判定风险场所;动态判定密切接触者、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所有流调报告质量进行审核把关, 催促各流调小组按时限要求完成流调工作,及时
6、反应流调中 存在的问题。4 .分析研判组:下设疫情分析小组、专题调查小组和风41 险研判小组。疫情分析小组负责建立病例分析数据库,提供病例一览 表和传播关系图;对新增病例进行分析;完成日报、阶段性 报告和总结报告。专题调查小组负责开展疾病传播特征、疫苗效果、定点 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重点场所等风险点专题调查。风险研判小组负责开展疫情趋势和风险研判分析,提出 中高风险区划定、风险点位(餐馆、娱乐场所、商超等密闭 空间场所)排查、风险人员管控等防控建议。5 .溯源组:在疫情源头或关键病例感染来源不明时,结 合现场工作,组织开展溯源调查,根据需要开展重点人员、 重点场所采样工作,分析感染来源,辅助
7、风险研判。国家和 省级流调溯源专班及时给予指导支持。五、流调原那么(一)早期病例流调。对于发现早、病例数少、没有发生社区持续传播的疫情,需快速开展精准流调,对病例既往 接触史、旅居史和活动轨迹进行详细调查,明确病例的感染 来源,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 风险人员,划定风险区域等。(二)中高风险区病例流调。当疫情进一步开展,病例 数明显增多,出现社区持续传播,传播链难以理清,且社区 已划定为中高风险区采取封管控措施,流调重点调整为掌握 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等,用 于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疫情开展杰势分析。42(三)重点人员流调。对于重点个案,如物资保障人
8、员、 快递人员、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等封管控区域之外人员中 出现的感染者,以及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收尾阶段, 应对新发病例进行详细精准流调。六、调查内容发生本土疫情,现场流调溯源工作专班(工作组)下设 的信息流转组接到初筛阳性人员信息报告后,立即通报所有 工作组,启动应急状态。各工作组合署办公,快速、高效、 精准开展疫情流调工作。(一)现场流调。现场流调组根据初筛阳性人员初步信息,通过 流调的方式向阳性人员了解初步情况。复核确 认阳性后,指派现场流调小组对阳性人员开展现场流调,判 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现场流调小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部门分工如下:1 .个案信息
9、调查。对于发现早、病例数少、没有发生社 区持续传播的疫情,需快速开展精准流调。通过 调查、 现场勘查等方式,应用大数据等多部门协同手段,2小时内提 供阳性人员近7天内或暴露时间后(有明确感染来源)的主要 活动轨迹信息,4小时内完成流调个案核心信息(参见附件 4-1) , 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模板参见 附件4-2。公共卫生人员与轨迹排查人员要相互印证和整合阳 性人员的轨迹信息,确保活动轨迹信息准确、完整,并及时 将阳性人员在本地的活动轨迹通过信息流转组通报地方联防 联控机制宣传组,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发布会或信43 息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提示可能与阳性人员有时空交集的公
10、众主动开展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活动轨迹涉及本省其他地区 或其他省份的,信息流转组及时将阳性人员流调信息通报相 关地区和省份。当疫情进一步开展,病例数明显增多,出现 社区持续传播,传播链难以理清,且社区已划定为中高风险 区实施封管控管理,流调重点调整为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 发病时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等,用于密切接触者追踪 和疫情开展态势分析。2 .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群判定与管理。根据病例行 动轨迹和流调信息,利用“三公(工)”协同多部门技术手 段和大数据信息支撑,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快速精准判 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及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 优先判定和管理与病例接触频繁、持续时间
11、长等感染风险较 高的密切接触者。对于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 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可适度扩大密切 接触者判定范围。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如棋牌、卡拉0K)等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判 定为密接的密接。假设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阳性、发现密接 的密接曾经接触过病例或确定涉疫场所暴露人员与病例有密 切接触,经评估后及时将密接的密接调整为密切接触者,并 对其开展调查,判定密接的密接。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病症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44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那么
12、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经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采 取核酸检测措施,在判定后的第1、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判定标准参照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附件5)的要 求。3 .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管控情况跟踪。现场流调组通 过信息流转组将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 暴露等风险人员以及风险场所信息通报联防联控机制密切接 触者追踪、隔离管控、社区防控、区域协查等相关工作组, 并及时向相关工作组跟进风险人员落位、排查、管控、核酸 检测,风险场所排查管控情况、区域核酸筛查情况。4 .协查人员通报。对落位发现已经漫出到外地的密切接 触者、密接的密接、重点涉疫场所风险人员、中高风险区域 人员流出
13、本地后,信息流转组(密切接触者流转小组)及时 发送跨地区协查信息;已漫出到外省的,及时通过协查函或 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跨省协查工单系统、地市到地市之间“点对点”跨区域协查机制及时发送跨地区协查信息,并追 踪人员排查管控情况。协查方收到协查信息后,快速对有关 人员进行排查,并按照风险等级分类采取发送短信、核酸检 测、健康监测、隔离等管控措施,确保每名风险人员管控措 施落实到位,并于接到协查信息后24小时内向疫情发生地反 馈初步排查管控结果,形成信息闭环。非疫情发生地,也应 主动排查从中高风险区域流入人员,防止疫情蔓延扩散。(二)分析研判。分析研判组综合现场流调、病例临床45 信息、风险人员排查
14、管控情况、区域核酸筛查实时结果等多 源信息,及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防控建议。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全面分析疫情概况、病例三间分布、新增 病例发现途径、病例发现及时性、活动范围及场所、接触人 员数量、感染来源和病例间传播关系等,结合防控措施落实 情况,对疫情进展、态势、特征、风险等进行综合研判,提 出疫情传播风险点和防控中存在问题,提出防控建议。(三)风险区域划定。现场流调小组根据疫情现场勘查、 病例活动轨迹和环境情况等,根据传播风险大小,将病例居 住、工作、学习和活动等涉及的范围,提出中高风险区划分 建议。(四)专题调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疾病传播特征(包 括疾病严重性、潜隐期、排毒期
15、、病症期、传染性、传播途 径、疫苗效果)、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重点场所等 风险点等相关专题调查。(五)溯源调查。在疫情源头或关键病例感染来源不明 时,由国家或省级专家组指导疫情所在地市开展溯源调查工 作。溯源时科学制订溯源调查计划,综合多源信息,对疫情 源头和传播途径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病毒输入来源和传播 风险点。七、信息的上报与分析各地在完成新冠感染者核心信息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 告后,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流 病调查”模块,填报核心信息,上传个案流调报告word版,46 并根据进展动态更新流调报告。出现聚集性疫情后,辖区疾控机构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 选择“未分级”。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 报告。聚集性疫情调查结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填报事件的基 本信息、初次、进展和结案报告。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