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的因素_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血常规的因素_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影响血常规的因素_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55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主要概括如下。 标本的采集和运输 采血部位: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内侧为宜,不提倡采耳血,因耳血虽痛感轻但循环比手指差,且受气温影响较大,结果不够稳定。采血部位不能有水肿、发绀、炎症等现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一般要求用抗凝的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因为末梢血误差大,重复性较差,除非少数不易取静脉血者可用末梢血,如婴儿
2、、大面积烧伤病人、肿瘤化疗病人。多项目同时抽血时应用第1管作血常规标本。 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分钟,以避开瘀血和血液浓缩。有试验证明,压迫时间过长,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加,血小板释放及某些因子活性增加,影响某些试验结果。 注射器和容器必需干燥,抽血时避开产生大量泡沫,向血后应先拔针头,然后将血液缓缓注入标本容器,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数减低,红细胞比积也降低。 采血时最好采纳真空采血管采血,可使采集标本标准化,又可进行质量限制,削减交叉感染。 抗凝剂 EDTA-K2不影响白细胞数目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
3、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状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 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堵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 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峻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更,这种变更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假如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逝,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这一点在运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血液
4、贮存 上述抗凝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6小时,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WBC形态在2小时内是稳定的。因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有改变,应先推制血片,不能刚好检查时,血液应室温保存,40C条件下可延长血液贮存期,但应在8小时内检查完毕。血小板不宜在低温下贮存,否则会影响PLT和MPV值。 血样放置时间的影响 据报道,血常规标本放置30分钟,WBC、PLT测定结果都明显低于即刻测定的结果,而RBC、HCT则无明显差异。采血后至少应放置5分钟以上,方能使血液与抗凝剂很好融合,否则血小板出现假性凝集会使结果偏低。 输液后4小时内采集标本或在检验前喝水会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使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偏低。
5、 受检者的生理状态:如吸烟、进食、运动和心情激烈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如妊娠5个月以上和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运动后PLT上升,服用某些药物的干扰(如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等,因此对非急诊病人应固定时间检查。 试剂 分为稀释液、溶血剂和清洗液三种:最好运用仪器的原装配套试剂,以保证测试标本结果的质量和精确性,同时也保证仪器附件的正常运用和仪器寿命。测试时温度,血细胞计数最适温度为1822,30均对结果有影响。溶血剂量不足或溶血时间过短使细胞溶解不完全,时间太久血细胞明显变形,发生计数误差。 总结 总之,要想取得精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试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尽量削减各种干扰因素,对首次出现异样的患者应重新采血复查,加强与临床沟通。为了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牢靠、精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医师作出错误的推断,试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