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4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教案 (4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教学目的】1 .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2 .理解作者采用比照写法的作用。3 .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景物描写方法。2课时第1课时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 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 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 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
2、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 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二、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 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 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 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
3、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 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 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 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的突泉、黑 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的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 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假设
4、仙境。除泉水而 外,还有大明湖也是知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 名句。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 .教师范读。济南(ji) 发髻(ji)2 .教师范读。济南(ji) 发髻(ji)3 .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伦敦(dun) 澄清(cheng)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贮蓄:存放、储藏。镶(xiang) 水藻(zdo) 贮蓄(zhi)着落(zhuo)看护(kan)设假设:假假设。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3 .学生朗读,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并思考:(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3)文
5、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 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 图的形式进行概括。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1)济南冬天的“温晴”。(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比照方式。北平、 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比照的资格。通过和北 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比照,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 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
6、“温”的色调 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 述作铺垫。(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 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闲”的“理想境界”,给 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 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 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
7、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假设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4 .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4)树尖用“顶”,山
8、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局部,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 “呀” “就” “吧” “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5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 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 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 希望看见一点
9、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 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 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 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 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 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6 .吟咏体味第3语段。六、教师小结第2课时一、检查作业 表达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1. “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 势。2.
10、“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3.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4.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 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5.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想,又是 同读者的商讨。6.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 忠实的读者。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1 .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 写意情状、传达情
11、韵的。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 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如:(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 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 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乙天儿越晴,水
12、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教师点拨、明确:(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 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 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 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表达那么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较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较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 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那么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
13、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 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 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 “倒映”所不及的。2 .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 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 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3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表达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 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
14、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 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 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 “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 情况的。(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闲平静的气氛,与文章 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 和安闲地睡着”相呼应。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 写水色的第5语段。三、比照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
15、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 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表达了春的“新、美、力”的 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 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四、引导学生归纳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 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 写雪后山村的
16、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 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明确: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比照,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 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 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 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五、教师小结六、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下列问题。冬天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 “小洋锅”(铝锅)白煮
17、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 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氤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 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
18、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 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研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 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 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 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
19、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 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 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 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
20、,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 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 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 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1933年2月(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 的?(从原文
21、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4)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 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 o (不超过10个字)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 o (不超过15个(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 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 冬天。(例句略)(3) “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 豆腐那么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4)这不是吃饭,只是 玩儿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 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