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硫和氮的氧化物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驾驭二氧化硫的性质。2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和表示方法。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学问梳理:一、硫1、存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存在于和。化合态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例如:硫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2、性质:俗称,色粉末,溶于水,微溶于,易溶于。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火焰呈色。二、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SO2是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试验:试
2、验操作现象结论(1)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试管内液面。SO2溶于水。(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SO2的水溶液呈性。(3)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视察;。SO2具有,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加热。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与水的反应:_。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因此溶液显酸性,亚硫酸不稳定,同时可以分解为和,所以SO2溶于水是一个可逆反应,用“”表示。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SO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SO2与碱溶液反应:SO2NaOH_SO2与某些盐溶液反应:SO2Na2CO
3、3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但这种无色的物质而使有色物质复原到原来的颜色。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SO2气体。还原性由于SO2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又有。一般表现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O2Cl2KMnO4等)氧化为价的硫。SO2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硫酸。反应方程式:;。SO2可以使氯水、KMnO4溶液褪色。SO2Cl22H2OSO2的用途: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用于杀菌消毒。常见的漂白剂有哪些?漂白原理有何区分?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
4、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许久放置又能复原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氯水、Ca(ClO)2、H2O2、Na2O2、O3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吸附性漂白,物理改变。 课下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KMnO4水溶液褪色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纳的方
5、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3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ASO2B活性炭CCa(ClO)2DCO24实现下列改变,须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S2SBSO2SCSO32SO2DMnO2Mn25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选用的试剂是()ANa2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石灰水6下列改变中,不属于化学改变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学案1 氮的氧化物一、氮气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
6、色味态,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氮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与Mg的反应:_2、与非金属反应: 工业合成氨:_ 与氧气反应:_二、氮的氧化物1、性质对比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沸点(凹凸)毒性收集方法NONO2 2、反应方程式NO与O2的反应:NO2与H2O的反应:(工业制的原理)3、谚语“雷雨发庄稼”的说明:4、设计方案:怎样使NO2、NO被水完全汲取 巩固练习:1、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2、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7、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NO2BN2O3CN2ODN2O43、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爱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如下反应:NOxNH3N2H2O来消退污染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当x1时,每生成2.5molN2,被氧化的气体有3molC当x2时,有1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电子4molD反应通式配平表示为:6NOx4xNH3=(32x)N26xH2O4、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
8、体积是A1.2mLB2.4mLC3.6mLD4.8mL5、足量铜与肯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全部气体完全被水汲取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mLB45mLC30mLD15mL 硫和氮的氧化物老师聘请面试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老师聘请面试教案 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缘由。【过程与方法】运用试验视察获得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试验来探讨物质及其改变的科学方法。【
9、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相识,酷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驾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日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老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学问。组织学生仔细观看并思索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
10、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老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老师语言: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一下SO2。【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其次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探讨老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光
11、明的蓝紫色火焰。老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索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老师引导:回忆上节课探讨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索从哪些方面去探讨SO2的性质。老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老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试验说明吗?老师演示试验:试验SO2的溶解性。经过试验大家视察到,SO2是溶于水的。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简单液化,易溶于水。【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2.SO2的化学性质探讨【
12、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老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学生探讨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老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师生共同推断正误。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老师活动:农夫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信任许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
13、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分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板书】2.SO2的漂白性老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学生阅读思索: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老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索SO2具有哪些性质?学生试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打算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视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老师引导:大家视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
14、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生探讨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老师供应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试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老师评价指导。老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第三环节:巩固提高老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
15、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视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第四环节:小结作业老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仔细听作补充。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老师确定激励。作业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假如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缘由,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缘由和树立环境爱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终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
16、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晰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缘由,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加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支配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其次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终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学问。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
17、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试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实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爱好,进而学习SO2,通过试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终学以致用,对比旧学问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驾驭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缘由、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试验及学生设计试验,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推理、归纳、
18、试验探究的实力,以及敢于质疑、擅长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看法、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爱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子。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试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试验,类比、归纳总结学问,形成系统学问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协助:采纳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
19、等;投影仪,多媒体。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日起先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来源:硫和含硫物质的燃烧
20、。 展示:硫单质: 硫作为一种重要非金属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俗称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回答:酸雨 观看PPT 回答:两种;SO2、SO3 回答:煤、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等 视察 激起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硫单质的性质 过渡:S在空气中燃烧就生成了SO2,这是一瓶刚制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视察,请一位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 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下面我们再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留意视察。说明什么?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视察并回答: 无色气体 闻气体:刺激性气味 视察,回答: 矿泉水瓶被压扁,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
21、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参加课堂,获得感官相识。 运用学生熟识物品进行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培育学生归纳总结实力 过渡:S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怎么证明?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请一位同学来写一下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 说明: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可逆的。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问题探讨: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练习: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回答:有,与水反应
22、生成亚硫酸,用pH试纸(通入石蕊试液中) 因为反应是可逆的 探讨回答:CO2与水 回答:不是,条件不同 培育学生自主设计试验的实力 联系旧学问,形成对比 学以致用 过渡:既然我们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它会具有什么性质?请大家完成下列方程式(请同学上台): CaO+SO2= Ca(OH)2+SO2= 结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书: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渡:我们发觉SO2与CO2有许多相像的性质,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视察 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过还有什么有漂白性?它们的原理一样吗?怎么鉴别?
23、 加热 红色复原说明什么?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短暂的漂白 动手写方程式 回答:有,漂白性 视察:褪色 思索,回答:氯水;加热 视察:红色复原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是短暂性的 培育学生学问迁移实力 培育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习惯 培育学生逻辑推理实力 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常常运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短暂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复原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
24、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运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 填表 培育学生对比总结实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假如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假如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试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
25、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上升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学问,探究新学问。培育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探讨: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探讨 汇报结果,点评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实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索: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试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
26、性。(留意考虑试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育学生试验设计实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试验设计特殊是学问点的支配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加课堂。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奇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简单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育了学生学问迁移实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注意刚好巩固学问,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索,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