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苏武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导学案:苏武传.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标准版 高二年级必修四语文 第四单元12苏武传新洲三中王美娟苏武传导学案教学时间:2014. 10. 132014. 10. 16.教学时数:4课时编写人:武汉市新洲三中王美娟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作家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 准确运用,掌握重要文言实虚词;学习比照手法。(三)、情感目标:感悟苏武面对苦难的积极人生态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引导学生探 讨新时代如何发扬苏武伟大的民族精神,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会在比照中分析苏武的人 物形象
2、。(二)、难点: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三、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疏通课文,归纳文言知识;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知识积累】1 .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幼年聪明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 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 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3、”,终完成汉书写作。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 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 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 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屡次与匈 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 有
4、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课前预习】(“” 通 “) ” 通 “,) ”通”,)(-)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1 .与旃毛并咽之.去草实而食之2 .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信义安所见乎3 .请毕今日之雕7,因泣下霏衿,与武决去(“8 .前以降及物故(-)一词多义(“” 通 “) (” 通 ”) (,通 ”) 通 “)(“” 通 “)(,通 “”, ) (”通 )(“” 通 “) (” 通 ”) (,通 ”) 通 “)(“” 通 “)(,通 “”, ) (”通 ),数通使相窥观第于使陵至海上C数通使相窥观副有罪,当相坐因击沛公于坐.坐副有罪,当相坐一
5、停车坐爱枫林晚一会瞅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4,会单于召会武官属一会论虞常汉亦留之以相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5 .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安步当车一因泣下需衿,与武决去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6 .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乃见犯乃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此乃天意(三)词类活用(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天雨雪,武卧啮雪.羊氐乳乃得归(2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6、11 .反欲斗两主*12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11 .反欲斗两主*12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3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5.武能网纺缴,集弓弩6.因厚赂单于()7.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8.得夜见汉使()9.因泣下需衿()10.欲因此时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宜皆降之 (13 .屈节辱命 14 .何久自苦如此15 .单于壮其节16 .诚甘乐之 *17 .屈节辱命 18 .何久自苦如此19 .单于壮其节20 .诚甘乐之 *( )( )( )( )(四)古今异义1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副词,表程度高。)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
7、;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4,武使匈奴,明年 (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季节。) 6.太夫人已不幸(古义:;今义:除特指死亡外,还指灾祸, 也作形容词,意为不幸运。)7.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8.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古义:;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9,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筹划。) 10.兄弟亲近(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关系 密切。)11 .武等实在(古义:;今义:老实;确实;其实。) (五)文言句式(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维王者,昏邪王姊子也。()译文:1 .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2 .何以
8、复加?()译文:3 .信义安所见乎?()译文:4 ,子卿尚复谁为乎?()译文:5 .为降虏于蛮夷。()译文:6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译文:【梳理探究】1 .听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复述故事情节。2 .请同学们给课文故事情节开展添加小标题,大家各自拟写自己概括的小标题,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讨论,总结最正确小标题。3 .同桌间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三、四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2、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3、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如何继承苏武的
9、伟大民族精神。【知识积累】苏武牧羊歌词欣赏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 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吩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 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研习探究】请学们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劝降的这局部。1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2 .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 .本文是怎样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苏
10、武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的?5 .文中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比照映衬作用。请同学们把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 和苏武作一个比照,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显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张胜和苏武:卫律和苏武:李陵和苏武:6、小结苏武人物形象:【探究争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有人说,“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王,为君王作无谓牺牲的行为是愚蠢的,这种行为可称之为愚忠。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合作运用】苏武的事迹可以用于哪些主题的作文素材?美段例文: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枝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 大汉最深的眷念。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
11、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他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歌且行, 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 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一曲可歌可 泣的壮丽诗篇。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 动并折服!文章不是机械的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 使匈奴,以及在异族他乡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卫律和李陵
12、劝降 两节,用比照和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 是技艺上,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作业设计古人常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古人还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可见古人对气节非常重视,请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课前预习】(一)通假字:1、“畔”通“叛”;2、“旃”通“毡3、“去”通“铲,收藏;4、“亡” 通“无Q 5、“见”通现6、“醒”通“欢”;7、“霆”通“沾”,“衿”通“襟”,“决” 通“诀”,辞别;8、“以”通“已二(二)一词多义:1、使:使者;派遣。2、相:互相;偏指一方,你。3、坐:连坐;座位; 因为。4
13、、会:适逢;召集;一起,一同。5、当:抵押;判处;占着,把守;当作。6、因: 于是;通过;趁机;经由,通过。7、乃:于是,就;才;竟然;是。(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下;2、名词作动词,生子;3、名词作动词,执,拄;4、名词作动词, 祭祀;5、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桀矫正弓弩;6、名词作动词,赠送礼物;7、名词作状语, 向上;8、名词作状语,在夜间;9、动词做名词,眼泪;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 降;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3、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16、形容词的意动用
14、法,以为乐。(四)古今异义:1、想抵押;2、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3、一般财物、4、第二年;5、年纪;6、对去世的 委婉说法;7、栽培,提拔;8、书信;9、拿着;10、亲近的侍臣;11、确实存活。(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 纸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2、被动句 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3、宾语前置 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分呢?4、宾语前置 (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5、宾语前置 您还又为谁(守节)呢?6、状语后置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7、定语后置 (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 使者。【梳理探究】1、复述故事情节: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
15、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鞋侯立为单于,为与汉修好,他 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前100)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 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 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阈氏 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 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 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轼羊。后 来单于又派苏武的旧友、已投降匈奴的李陵去劝降,苏武依然不为所动。始
16、元二年(前85), 匈奴壶衍鞋单于新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 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留匈奴19年,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 族气节的典范之一。2、故事小标题:出使匈奴,单于受礼;绥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律劝降, 威武不屈;饮血吞毡,矢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如一;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历尽艰难,白发归汉。3、课文层次内容:r (一)a?)苏武身世,出使背景苏武传苏武传1、2、(二)级好-3、4、(3-4)扣留自杀一义不受辱(5)卫律劝降:恐吓一威武不屈 利诱一富贵不淫,坚守气节(6)艰苦困竟逼迫一贫贱不移(7-8)李陵
17、劝降一不动私情【(三)(9-10)匈奴和亲,苏武得返【研习探究】1、个性化的语言:同样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道来。 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苏武的回答义正言辞,语气极为激昂,骂得酣畅淋。面对老朋友 李陵的劝降,他的回答却是诚恳委婉,柔中有刚,简短的言辞中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致使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2、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 相坐”来威胁他;遭拒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 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那么是以老朋
18、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 情,其兄弟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的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 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 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原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身份地位与 修养不同。卫律原先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 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 李广之后,曾为
19、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 用功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其尚存羞恶之心。3 .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苏武的回答义正言辞,语气极为激昂,骂得酣畅淋。面对老朋友 李陵的劝降,他的回答却是诚恳委婉,柔中有刚,简短的言辞中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致使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4 ,环境和细节: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 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 天雪地、縻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于死
20、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 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媪 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了悲壮色彩。而周围的人的反响那么是 “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 充分地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 并咽之”;流放到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等。 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5 .比照性格特点:张胜和苏武: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绥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
21、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的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的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 都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卫律和苏武: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 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和苏武: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利益 为先,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无怨无悔。6、小结苏武人物形象: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 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我们可以说苏武是中国坚定的爱 国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代表。【探究争鸣】参考观点:苏武
22、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1)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 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 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2)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外表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 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 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方: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 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3)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 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 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 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 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合作运用】苏武的事迹可以用于哪些主题的作文素材?(参考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3:心灵的选择4:自尊与他尊5:道德与名节6:信念7:选择8: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