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教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历史教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相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复习内容: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设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复习重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复习难点:明朝的内阁、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措施、特点 朝代 中心 地方 明朝清朝(建议将本单元从夏商至清代中心地方制度的改变以流线图形式总结) 2.思索: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 1、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缘由、目的、影响 材料1自秦始皇置丞相,不
2、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记事本末 据材料和所学学问,你认为明代废丞相的缘由有哪些?材料2朱元璋镇压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又起先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生了系列的冤案。明朝开国功臣蓝玉、陆钟亨、傅友德、徐达等先后遇害,功臣宿将几乎杀光.明太祖的杀戮连他的皇太子也看不下去,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其次天,太祖有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太祖说:有棘会扎手,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更好。 请回答:太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3、是什么?为了把“棘”去掉他还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材料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明朝内阁制的设立 (1)、(2022.上海)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廛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411件。 请回答: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心和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什么人帮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比较项 内阁制 宰相制
4、 地位 职权 制约皇权 (3)、结合世界史有关学问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之处。(详解见第七课内容)3.君主专制主义的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干脆缘由是什么?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
5、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请回答:(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及其本质。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课堂总结: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经验了哪几个阶段?在它内部存在着哪两对主要冲突和斗争?这些冲突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如何评价中国古代这一政治制度? 学问检测: 1.明太祖撤行中书省、废丞相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限制C.监督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 2.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解决了 A.皇权
6、与相权的冲突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冲突 C.地方割剧问题D.挽救封建制度衰落的问题. 3.下列对明朝设立内阁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干脆缘由是丞相制度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无法事必亲躬 B.明成祖时正式设立 C.明朝中后期以后内阁大臣有了“票拟”和“批红”的权力 D.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4.宋太祖明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A.极大的减弱相权B.分化中心和地方事权C.地方上设立三司D.分割宰相权力 5.清朝君主专制权利的强化,基本完成于 A.顺治帝时B.康熙帝时C.雍正帝时D.乾隆帝时 6.对于清朝军机处这一职能机构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结构B.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
7、指挥调动 C.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D.只是跪受笔录和负责传达皇帝意旨 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1)三省六部制的创立(2)丞相制度的废除(3)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A.(1)(2)(3)(4)B.(1)(2)(4)C.(1)(2)(3)D.(2)(3)(4) 8.清代以为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改变有千端。画成依照样旧葫芦,要把葫芦细致看。”该诗干脆说明白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依据皇帝的意旨来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8、.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实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国家大一统D皇权至上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B.C.D.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丞相者,朕之股肱(股肱:大腿和胳膊,比方左右辅佐之臣),所与共承庙宇(庙宇:国家),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
9、引汉哀帝语 材料2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议、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3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4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在宰相若以国家治乱转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旋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行也。使为宰相者,尽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行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乾隆帝)语 回答: (1)依据材料1、2,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2)依据材
10、料3,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改变及其特征。(3)上述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看法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分?(4)统治者对宰相看法的改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问拓展: 1、宰相制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设宰相(宰辅)辅佐君主总理国家政务的制度。它是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政体的产物。“宰”是主持之意;“相,助也”,原为“辅佐”、“襄助”之意,后引伸为协助君主管理政事者。 秦朝时宰相制度的确立,它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巩固了官僚制度,加强了皇权,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时废除。 2、首辅: 即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明代对首席高校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
11、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相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问与实力: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相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改变。2.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育学生辩证的思维实力。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
12、逐步驾驭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分,驾驭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相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峻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2.通过本课的学习,相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缘由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内阁制为中心辅政机构;清代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心政务部门,分理
13、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了顶峰,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阅读为主。3.培育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资料,材料可以包括史实资料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相识到历史材料是相识历史的重要途径。 2课时导入展示材料: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改变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细致看。清朝一位军机大臣 讲授新课一、明朝君主
14、专制的加强(一)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1、缘由展示材料:材料一: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四处征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的官越做越大,最终官至右丞相。随着权势的不多扩大,日益嚣张跋扈,擅自确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一律不予上呈。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材料三:废除宰相制度15年之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
15、人,专权乱政。我朝罢宰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学生:依据材料回答师: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与提刑按察司,分管一省的行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心有关部门,这样,地方的权利就集中到了中心。统领中心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因此,在中心,朱元璋也必需减弱宰相的权利。洪武十三年(1380年),爆发了“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明太祖借此杀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亭等,株连三万余人。从今,中书省和丞相废而不设,将相权分与六部,并提高
16、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干脆对皇帝负责。自此,秦汉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个人独裁。 (一)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1、缘由:干脆缘由: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根本缘由:丞相制度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1368年,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3、作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师:任何事都是存在着两个方面,废除宰相制度也是如此。同学们可以现在阅读以下第16页“资料回放”,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丞相制度的废除可以集权于皇帝,维护皇权,避开丞相权势过重,导致政局动荡。但废除丞相后,其主动作用也自然消逝,会造成怎样的弊端呢?学生:回答(二)内阁制度的形成1
17、、缘由:展示材料: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行无人”。 师:我们都知道丞相有辅佐皇帝,参加决策,分管行政的主动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是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之间的冲突。但废除宰相制度以后,期主动作用也自然消逝,会造成怎样的弊端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第17页“学思之窗”的内容。在废除宰相以后,全部国家大事都是由明太祖一个人处理。在当时,明太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政事400多件。而且从“
18、学思之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过分集权于皇帝,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严峻。 (二)内阁制度的形成1、缘由: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量加大,希望有人分担。 师:宰相废除之后,全国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处理这么多的国家大事。于是,在明朝就建立起了内阁制。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阁制的发展与演化的过程。 2、形成发展的历程时期名称职权明太祖时期明成祖时期明宣宗以后 师:明太祖最初设置四辅官进行辅佐,他们来自于民间,朴实醇厚,没有政治背景。但他们缺乏政治阅历,无法起到作用。于是明太祖下令废除四辅官的建制,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品秩较低,不
19、参加决策。明成祖时期,选拨翰林院官员做为殿阁高校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参加军国大事的探讨,并且明成祖征求他们的看法,有意识地汲取他们参加探讨国家机密,内阁地位渐渐上升,有特地的属官与衙署。明宣宗以后,内阁政治地位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驾驭了“票拟”之权。(所谓“票拟”,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给皇帝批示之前,由阁臣替皇帝指出处理看法,用小票墨笔书写,帖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申定,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写,交付实行,称为“批红”。明神宗时,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权势显赫,减弱六部职权,使内阁首辅权压群臣。张居正任职期间,也有很大的作用。 展示材料(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
20、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3、特点: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 探究: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像) 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 师:虽然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但最终还是不行避开的被农夫起义所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清朝时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它也沿袭了君主专制制度吧,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达到了顶峰。下面我们来看清朝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一步达到顶峰的?我们下堂课接着讲授。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军机处 师:清初,仿照明朝的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但在当时起主要作用的中心
21、行政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它又称“国议”,1637年创建,1792年废除。努尔哈赤在建后金之初,军国大事都由宗室贵族共同协商,带有贵族军事民族色调。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八旗旗主全部封王,每次召开会议,他们都会参与。在这个会议上,许多事情都是由八个旗主共同协商确定的,皇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里我们要提到满清在入住中原以后,政治制度带有奴隶制和早期封建制的贵族军事色调,即君臣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事实上最高的权力机构,权架于六部和内阁之上,对皇权构成了威逼。不符合中心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师:康熙帝亲政后,在1677年设南书房,由皇帝亲自选择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
22、房办事,组成自己干脆限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很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给议政王大臣会议探讨,改由南书房传谕或起草,甚至收纳来自各地的密奏小折,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干脆地行使皇权。这样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师:请大家阅读以下的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思索: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缘由是什么?师:从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军机处设立的缘由是用兵西北,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而设置。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
23、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思索: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师: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心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师:因此,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军机处最大的特点可归为:简,即人员机构简洁不像内阁人员庞杂;速,即办事效率高,有旨随时承办,且当日事当日毕;密,即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自入内。五、小结 六、课堂练习1、明太祖废除丞相
24、的根本缘由是()A.加强专制皇权的须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2022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三司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皇帝的谕旨可以快速传达到中心各部和地方官员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大臣驾驭了国家最高决策权避开了皇帝决策的失误A.BC.D.4、中心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冲突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进
25、步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相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废行省,设三司中心集权加强,宰相职权扩大布政司:分管地方行政三司都指挥司:分管地方军事隶属于中心有关部门按察司:分管地方监察2、废中书省和宰相明朝一起先就废除了宰相制度吗?不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心设中书省那么,为什么后来要废除宰相制度呢?A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阻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B宰相胡惟庸专权朱元璋是怎样废除宰相制度的?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不许以后再立。宰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影响?(
26、答案置于标题“一”之后)二、内阁的出现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明太祖设殿阁高校士侍从顾问,很少参决政务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他是怎么解决的?(答案置于上)殿阁高校士的职权和地位如何?(答案置于上)2、明成祖设内阁高校士起先参加机密事务的决策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高校士有了票拟权(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特殊留意: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确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接受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由此可见,内阁的出现(下文置于标题“二”之后)三、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使之达到顶峰,同时,也提高了
27、办事效率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重皇权受到很大限制权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2、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了皇权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从而(下文置于上)3、雍正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旨意,拟写、传达皇帝诏令,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从而(下文置于标题“三”之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主动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沟通和融合2、消极影响:政治上,简单出现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
28、思想,阻碍科技的进步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随堂练习全品第4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7页,略)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1.学问与实力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军机处的设置。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分。 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化的区分。 2.情感价值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峻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式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终“辉煌”的折射。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
29、:内阁制于宰相制的区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当小燕子满天飞的时候,人们表面上沉醉在赵薇的大眼睛里,事实上是沉醉在大清皇帝的龙恩里,多好的皇帝。嬉笑怪嗔富有人情,体恤下情联系群众。真该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我们不再有这般的福气。于是伪造了些虚拟皇帝,虚拟的华蜜。古代的臣民臣妾们真如人们眼前的影视剧那么美妙吗?没有。难怪鲁迅要说,翻开整部中国历史,看到的只有吃人和被吃几个字。杜甫有诗:被驱不异犬与鸡。即使是在那个时代,有良心的作家还是感到了人终归不同于蝼蚁,所以才有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力作。惋惜到了世纪的今日,这些古已有之的不平而鸣,对皇权罪恶的批判,反而被越来越多对清官和好皇帝的称扬取代
30、了。我们公民社会的确立为什么如此艰难?这与臣民社会的难以割舍有极大的关联,因为在某些艺术家的眼中,这种社会还是有着其美的。正如鲁迅所言: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假如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美,抚摩,沉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恒久安住于这生活。 思索与推断: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1.内阁制度的形成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阻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废丞相,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干脆隶属于皇上. 丞相制度废除的影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从杂的政务集于皇
31、帝一身的弊端。 内阁制度的形成 缘由:为加强皇帝专制。 设立:永乐帝. 职权范围: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影响:太监宦官参政,阻碍阁权甚至限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缘由。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背景(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须要. 设立:雍正年间 地位: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肯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和镇压,束缚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如何相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君
32、主专制,在中心废中书省,罢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相互牵制。清朝时,雍正帝为加强皇权,增设军机处,标记着我国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明清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建了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利于抗击外来侵略。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封建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记,但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表现。理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和缘由应结合前面所学,这一制度从建立起先就是朝着这一方面发展的,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完全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如费正清所言:在这样一个专制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
33、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祟。他是“天下第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可以想象,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完全放在一个人手中是多么危急! 但是,其消极作用也越来越大,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是中国长期滞留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缘由,从这些消极作用可以看出:封建专制社会已走向衰落了。 例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记是 A废丞相B在中心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学问的驾驭。清朝雍正帝时,在宫内设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D 2为什么说军机处
34、的设置标记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它是清代作为政治中枢影响最广、起作用最大的一个机构。至于机构,它始终不算正式衙门,其值庐只称“军机堂”,事实上是皇帝辖下的秘书班子,这与外朝内阁作为正式政府部门相比,工作起来明显便利多了。速,即办事效率高。根据内阁规则,皇帝颁发诏旨和大臣有事相奏,都得经过多重部门,前后要花费许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旨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需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司员依据事由的轻重缓急,或采纳日行三百里的“立刻飞递”,或注明行四、五百里,甚至还有六百里加快的,交兵部发出,削减了中间环节
35、,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密,是指军机处设在接近内廷的隆宗门里,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又严禁外官擅人。军机处的设置,标记着清代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阶段。历史上丞相制度的残余荡然无存,君权得到极大加强,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 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
36、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干脆缘由是什么?(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实力。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军机处设立的缘由、主要职能及其特点,结合课文中对军机处的表述,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3)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
37、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显明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楚。(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听从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化大权。(3)人治高于法制。虽然每朝每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随意冲击、取代法律。(4)完备性、周密
38、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心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5)宗法制度的残余严峻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居家为孝,事君为忠,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6)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7)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造成严峻的官民对立现象。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特征。 例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立皇权肯定权威皇权限制中心机构减弱地方权力注意思想限制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知道,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B (山东苍山三中任怀飞)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