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案一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案一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角速度、线速度的改变。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由,并说明晨昏线的运动方向。3.了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转特征(1)绕转轴:。(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约为(恒星日)。(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均为/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二。昼夜交替(1)昼夜成因: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太阳照耀。分界线:圈。(2)昼夜交替成因:。周期:为24小时,称为一个。3.地转偏向(1)偏转
2、规律:顺运动物体方向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2)对、洋流、卫星放射等都有影响。 课堂探究探究一地球自转方向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1.地球上随意一点都随地球自转的周期运动而做圆周运动,那么不同纬度圆周运动的方向、周期有何特点? 2.由此推出不同纬度的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有何分布规律? 3.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有何分布规律? 探究二昼夜交替的产生及晨昏线的判读 1.为何地球作为太阳的一颗行星,有昼夜之分,太阳反而没有昼夜现象呢? 2.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本习惯;我们现在也是重复着白天来学校上学、晚上回家休息的活动。那么为何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呢? 3.
3、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分呢? 4.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5.在物体水平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有何改变?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旁边2、地球自转360所须要的时间为()A23小时56分4秒B24小时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D24小时4分56秒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
4、线速度4、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是()A.(90W,89S)B.(80E,40N)C.(10E,1S)D.(180,71N)5.读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昼夜更替周期为。(3)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点,角速度相等的是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支配的。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场所。“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地球运动(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
5、学习运动意义的基础,在该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材重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地球的自转(特点)、地球的公转(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自转和公转(特点)分别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 课标要点: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目标指向: “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初中课标是“用事实说明”)因此,不仅要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缘由,还要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变,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省学科指导看法内容: 基本要求
6、 (会考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分。 3、能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改变的规律和缘由。 4、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5、理解四季改变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发展要求 用数学图解法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计算公式。 课标三维定向: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7、黄赤交角及公转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提高用科学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规律的实力; 2、通过绘制太阳直射回来运动示意图、昼夜半球图(光照图)等,培育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实力 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育爱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2、昼夜交替及四季的形成缘由; 3、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来移动规律; 4、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5、区时的计算。 学习难点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3、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
8、改变规律; 4、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来移动规律。 教时、教学内容支配:第一课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将从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比较两种运动的特点,体现一个“比”字;其次课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侧重说明地球运动的综合效应,通过讲解并描述黄赤交角而引出太阳直射点的有规律运动,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一个“变”字。 第一教时 新课引入:日月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永不停息;同一时刻,有的地方艳阳高照,有的地方夜幕覆盖;冬去秋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有时昼长夜短,有时昼短夜长;赤道地区终年燥热,极地常年寒冷诸如此类的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地球的运动,原来是很困难的。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与人
9、类关系最亲密的两种地球运动形式 板书:1.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今日的内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法(五步)。 探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地球运动的特点比较表。 运动特点:比 表1:地球运动特点的比较表 点拨: 1、自转和公转都是“转”,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自转是旋转,公转是绕转。 2、关于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依据“日出东方”的规律,把地球自转方向说成“自西向东”,严格地说,应当表述为:从地轴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强调:在同一幅图上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必需是相同的。 在不同的地图上,运动方向的标注位置是
10、有差别的。 说明:推断地球自转方向时,如在图上只标明经线经度,则要牢记在东经度范围内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而在西经度范围内随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则减小。 3、关于周期: 生活启示:学校的跑道有多长?(首先选择参照点即起点,进行量算) 自转周期:笼统地说是1天,有恒星日和太阳日等(真正周期:恒星日)之分。恒星日在天文探讨上意义重大,太阳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运用。 公转周期:笼统地说是1年,有恒星年和回来年等(真正周期:恒星年)。 4、关于速度: 一切运动都有线速度,作为一种圆运动,地球运动还有角速度。 明确: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怎么计算的?是多少? 留意:自转线速度随纬度而改变,要学会推算任
11、一纬度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 由于地球的公转是“绕转”。其公转的线路,我们称之为公转轨道,形态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并相识远、近日点刚好间(非冬至点、夏至日点)。 强调记忆:特别点上的速度特点(自转的极地、公转的远近日点) 探讨:春分日和秋分日把一年分为冬夏两个半年。每年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请从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方面去说明这种现象出现的缘由是什么? 课堂巩固题: 1、牛郎星晚19时位于天空某一位置,次日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是什么时间? 2、当地球自转时,地表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的地点是_。 3、哈尔滨、北京、杭州、海口
12、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 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是地球的 (填纬线)上。 5、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在公转轨道的(远、近)日点上,出现在什么时间? 本节课板书内容:地球运动特点的比较表(略)。 其次教时 引入:今日探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围绕太阳公转。并且,自转和公转又各自形成了一个平面赤道面和黄道面。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即: 板书:二、黄赤交角 图1-15反映的就是黄赤交角示意图。 读该图时,肯定要搞清晰图中各线、面、角的关系。图中有两个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是通过地
13、球中心的一个平面。从地球上看,似乎太阳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途叫做黄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黄道所在平面就是黄道面。事实上黄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 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赤道面与地轴(线)成90角,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26夹角,这就是黄赤交角。黄道面又与地轴(线)之间构成6634的角,说明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其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保持不变,这两个始终保持不变,意味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平行移动的(图1-14),因此,太阳光只能直射在地球上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方,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周期
14、性变动,就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板书: 1、概念: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2、大小:2326 3、影响(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影响”的学习要求: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耀的点) 驾驭不同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二分二至的日期及位置) 知道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最北界限(移动范围) 画图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并学会运用。 点拨: 移动周期:1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强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有关(回来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 视察:回来线之间的地区在一年中有几次太阳直射现象? 图表转换:记住四个特别位置(二分二至) 课堂思索: 1、我国国
15、庆节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向南、北哪个方向运动?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50时,南北回来线的度数将如何改变? 课堂探讨:夏至日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旁边,冬至日时,地球位于近日点旁边,但为什么夏至日时我们感到气温比冬至日时还高呢? 点拨: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改变并不重要,因为一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1亿千米,最近是1.471亿千米,这个改变引起一年中全球太阳热能的微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差7%。而太阳直射点的改变,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确定地球四季改变的重要缘由。 自主学习:五带的划分,填写表格: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界
16、线范围 66034/N23026/N23/260S66034/S 有无极昼 极夜 有 无 无 无 有 有无阳光 直射 无 无 有 无 无 季节改变 状况 长冬无夏 季节改变 最明显 长夏无冬 季节改变 最明显 长冬无夏 简要说明:五带划分的依据是地表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干脆依据是看该纬度有无阳光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说究竟,它是以天文条件作为划分依据的,是进一步探讨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基础(实际状况因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表起伏等缘由,困难得多)。 探讨:假如黄赤交角变大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将如何改变? 练习巩固:同步作业本(老师指定,见作业本上的标注)。 本节课 板书
17、内容: 太阳直射点回来移动图(略); 五带划分表(略)。 第三教时 内容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等方面。 复习:前面的学习,要特殊留意如下几点: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改变规律,留意与纬度的关系; 2、地球公转的远、近日点上速度的快慢改变刚好间; 3、太阳直射点的回来移动规律,留意移动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驾驭四个特别的位置(节气名和日期)。 引入:结合生活视察,列举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 讲授新课: 本节课主要讲解并描述自转的效应为主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和地方时三个学问点。 板书:一、昼夜
18、交替 相识昼夜交替现象 知道产生缘由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分析昼夜交替的影响 点拨: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不断地更替。 缘由: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 影响: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改变;生物形成昼夜节律(生物钟现象) 课堂探讨: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上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如何推断? 点拨:详细地说,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共同组成了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如图,ABCD所在大圆圈就是晨昏线(圈),它是由弧线ADB和ACB组成的。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 图中,地球上E点在图中处于太阳光的照耀之下为白天,但随着地球的自转,E点通过弧线ACB后就进入到黑夜,因此
19、我们把弧线ACB称为昏线。同理,弧线ADB就是晨线。晨昏线(圈)就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圆所在的平面穿过地心)。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圈)在地表会向西移动。 板书:二、地转偏向 1、缘由:地转偏向力。 2、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强调:水平运动物体;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留意避开地转偏向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地转偏向力取得效益。 课堂探究: 1、假如在北半球河岸边建楼房,最佳位置是左岸还是右岸? 2、南半球某国一条河流中含沙量较多,很多人在沙中淘金,这些人一部分在左岸,一部分在右岸,你认为哪些人的收获大? 同步作业本部分练习题点拨。
20、 学生列举,老师作简洁评价与引导 板书: 一、昼夜交替 提示:地球不自转只公转,昼夜交替现象也会存在,但交替的周期将会长达1年。假如这样,地球就不会有今日的面貌了。 由昼夜现象的改变推断晨昏线 (只变更物体运动方向,不变更运动速度) 第四教时 导入:地球在不停自转,昼夜在不断交替,太阳高度在不断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中正午)。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了不同的当地时间,即:地方时。 板书:三、地方时 各地的地方时和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即:地方时总是东早西晚。 留意两点: 同一瞬间,经度不
21、同的世界各地时刻不同; 依据两地地方时之差,可以换算两地经度差。 同步巩固:北京与兰州地方时相差49分44秒,兰州的经度为103053/E,求北京的经度是多少? 承转:很明显,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故在世界范围有多少条经线,就应当有多少个地方时。因此,地方时有理论上的探讨价值,而无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板书:2、时区和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纳划分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学习要点:了解时区的详细划分方法(图示);学会由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四舍五入法;学会由已知时区推算时区的经度范围:先由时区确定中心经线的度数,再向东和西各7.5个经度,就是它的经度范围。 留意:东经度向东,经
22、度是增大的;西经度向西,经度是增大的。 区时:各时区统一运用本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运用的时间,这样在同一时区内,最早和最晚的地方时与区时仅相差半小时。 区时的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伦敦所在的中(零)时区的区时,它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 北京时间:中国采纳东8区的区时为全国统一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它是1200E的地方时,而非北京所在地1160E的地方时。 探究题: 全国统一高考和成人高考上午第一场考试的时间为什么要支配到9点? 区时计算:同侧加、异侧减,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 提示:结果超过24或小于0时要进行日期的处理 例题:已
23、知开罗(东2区)是9月29日8时,求北京时间是什么时间? 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穿过东西12区的中心经线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但是它又不完全与1800经线重合,这是要特殊留意的地方。 例题: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2022年2月28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多少? 板书: 三、地方时 时区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区域范围 记住 记住 提示:主要考虑到全国统一运用北京时间后,广阔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时差影响,使那里的考生不至于过早赶考。 强调:做题时肯定要先作图,明确两个时区的
24、位置关系 引导试着从东西两个方向算一下,以引出日界线 留意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性”向东或西;过或没过日界线 第五教时 学习目标:昼夜长短状况和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教学过程: 复习:用示意图说明太阳直射点的回来移动规律。 引入: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来移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改变。这种改变的详细表现,就是昼夜长短和H的改变。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板书:一、昼夜长短的改变 1、形成缘由: 晨昏线将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其长度也就反映了昼夜的长短。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0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5、0 昼夜长短的状况有五种,即:。 2、改变规律: 视察图1-16、1-17、1-18: 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 同一半球内不同纬度上的昼夜长短状况?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所以昼夜长短的改变有规律可循。以北半球为例,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是:(见右图) 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改变规律是: 夏半年(春分秋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极圈以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极圈以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或: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极昼极夜范围的扩大首先从极点起先,至极圈后再缩小至极点。 特殊
26、提示: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出现的时间与二至日的时间是有区分的。 强调记忆: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特殊介绍:太阳直射点纬度+极昼(极夜)的纬度=900 课堂探究:一组问题:哈尔滨、北京、杭州、海口四地: 6月22日,昼由长到短的排列? 12月22日,昼由长到短的排列? 3月21日,四地的昼夜状况如何? 3.216.22,昼夜长短如何改变? 四地中一年内昼夜长短改变最大的是哪里? 杭州在1.1、5.1、10.1的哪一天昼夜相差最大? 前已学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干脆有关,并用图说明白这个位置。在这个图上还能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规范表
27、达昼夜长短的状态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那一天的昼夜长短相差越大 学习目标:(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H)、四季; 2、理解:H的改变规律;四季的形成。 学习重点:H的季节、纬度改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来移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改变。这种改变的详细表现,就是昼夜长短和H的改变。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学问结构网络: 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1、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方时12时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仰角,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必定出现在当地地方时的12
28、时。 2、改变规律: 同一天,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敬请记住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纬度) 同一纬度,H的季节改变:有太阳直射的地区,直射时最大(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且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来线上为一次);北回来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即:太阳直射点距其最近的时候,H最大。 一组问题: 1、哈尔滨、北京、汕头、海口四地: 6月22日,H由大到小的排列? 12月22日,H由大到小的排列? 北京在1.1、3.21、6.1、8.1的哪一天朝南的楼房受到太阳光照耀的面积最大? 2、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请从昼夜长短和H两方面分析缘由。 板书:三、四季的形成 课堂探究: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从纬
29、度范围考虑,四季划分最相宜于哪些地区?为什么? 练习题点拨: 提示:极地地区全年皆冬,赤道旁边终年H较大;中纬度地区H、昼夜长短改变幅度最大,且同时达到极值,获得的太阳辐射改变最大,故四季改变最明显。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必修地理的结构分析: 地理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淌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应当说本模块内容是中学地理课程学问和理论的基础。 中学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根据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
30、”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主要说明在肯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学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难与防治、环境爱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化分析和理解。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必修地理的“课标”要点: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2、相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相识自然地理的
31、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人类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须要相识自身所处的宇宙环境。为了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教材支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是“宇宙中的地球”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遗迹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改变的基础,因而也是中学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相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中学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本章教材在地理教材整体构成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深对地理环境的全面理解。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地球,然而孤立地探讨地球,不
32、行能弄清晰千变万化、错综困难的种种地理现象。当然,我们“谈天”是为了“说地”,为了以后全面系统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演化及其发展等基本规律。二是学习现代科学的基础。以宇宙环境学问为大背景,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进而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本身的运动属性和地理意义,这样便于为深层次、全方位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中学地理首章首节,从学问结构来看,包括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和宇宙中的地球两部分。前者介绍可见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和天体系统,后者重在介绍地球存在生命的特别性一面及缘由分析。 课标内容: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
33、是太阳系中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省学科指导看法内容: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一般又特别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和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 发展要求 说 明 课标三维定向: 学问与技能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宇宙学问及人类对宇宙探
34、究的新成果,从而相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宇宙环境的爱好,培育酷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学习重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缘由。 教学过程: 师问:某学生的“家庭住址”。再问:假如你是地球,请你说说“地球的家庭住址”(老师借此引入“地球的宇宙环境”) 板书: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自古以来,宇宙给人的感觉总是神奇的,正是这份神奇吸引着我们人类不断地去视察和探究。
35、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少神奇?宇宙的魅力又是如何体现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向太空,去看看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去看看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板书:一、人类对宇宙的相识 思索: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可见宇宙? 点拨: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一般人们用宇宙表达空间和时间的内涵,“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们对宇宙的相识经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和视野所限,人们所相识的宇宙只是天空和大地,他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是似乎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视察发觉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地球转
36、,地球似乎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如: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不过真理总是要战胜缪论的。 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意味着宇宙事实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头,大型射电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相识范围在不断扩大。最远的天体约140亿光年。(阿波罗登月安排、火星快车、神舟号、加加林、杨利伟等) 这是人们对宇宙“新奇探究利用”的过程。
37、 由此,我们要明确人类对宇宙的相识规律:1、时、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2、渐渐接近、符合宇宙的客观实际。并要了解人们对宇宙空间的拓展,主要依靠于观测手段的改进。 承转:晴朗的夜晚,当我们户外闲逛的时候,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仰视宽阔而深邃的星空。晴朗的夜空,我们看到的各种闪耀的星体,就构成了所谓的宇宙。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是物质的,物质形态是多样的;宇宙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板书: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探究:地球是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什么? 讲解并描述:地球上的人许多,众多的人群,茫茫人海,就像“天空”中的天体一样。地球上的人总有“户籍”,“天空”中的这多数星星也应有
38、自己的“户籍”,此即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等级”之分,就像地球上的“人”的权力一样,如:省长的权力县长的权力乡长的权力,下一级围绕上一级转,就像卫星围着行星转,行星围着恒星转一样。 课堂探究:1、什么是天体系统?宇宙中有哪些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你能归纳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吗? 阅读P7的文字:整理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图略) 强调:天体系统必需具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否则就不能称天体系统。如星座就不能叫天体系统,单独一个天体也不能成为天体系统。 课堂巩固: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 2、比太阳系高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和银河系 3、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太阳是怎样实现对
39、其“成员”统治的?(拥有肯定大的质量)8种天体;留意小行星带位置 4、总星系是不是我们对宇宙相识的最终边界?不是 承转:茫茫宇宙,无穷无尽,无始无终。那么,宇宙中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天体呢? 板书:三、一般而特别的行星地球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阅读图1-3:明确地球、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 分析比较数据(P11):比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最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共性特点: 通过比较发觉,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从行星的角度讲,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很一般的天体。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并且是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才智生命存在
40、的天体。随着科技尤其是宇航事业的发展,科学界人士也信任宇宙间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然而,宇宙空间是否存在类似地球上的才智生命外星人,还须要人类去不断探究。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老师设问:现代地球生物生存须要哪些条件? 学生思索(植物须要光照、热量或温度、水分、空气或大气、土壤、肥料等;动物须要食物、空气或大气、水、光照、热量或温度、能源等。) 综合上述要素,可确定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温度、水、大气。然后推断具有相宜的温度、液态的水、有肯定厚度且相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的形成条件。 老师提问: 地球为什么会具有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和平安的宇宙环境? 学生提出假设或揣测:温度可能与日地距离和地
41、球有大气有关?液态水可能和温度有关?大气层可能和地球体积、质量有关?平安的宇宙环境可能和太阳和太阳系天体的运动有关?依据收集的资料和八大行星的数据和运动分析、找寻证据。依据证据说明地球为什么会具有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和平安的宇宙环境的缘由。沟通结论。 参考答案: 地球的“特别性”出现的条件是:平安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相宜的温度;大量的液态水;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地球宇宙环境的平安性表现在:天体系统的稳定性;太阳与太阳系的稳定;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同向性、轨道的近圆性和共面性;月球这一卫星的“爱护”等。 地球拥有相宜的温度(均温15)的条件有:适当的日地距离(过近或过远都可能没有这样好
42、的温度状况)。地球拥有较厚的大气层,减弱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削减了地球放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缩小了昼夜温差;臭氧成分的存在,削减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使生物免遭过度紫外线的损害,有平安的生物生存和繁衍环境等。相宜的自传和公转速度、周期,使白天升温、夜晚降温时间都不至于过长,昼夜温差不是很大,冬、夏季节也都不是很长,冬、夏温差不大。水的三相改变也减小了温差(为以后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埋下伏笔)。 地球拥有相宜于生物呼吸的条件是: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了相宜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并不相宜现代生物的生存,后经过初等生物的作用才渐渐演化而来(第3章将有介绍)。 结束语: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是一种偶然,但其上演化诞生命则是一种必定。人类如何依靠它、利用它、爱护它,甚至爱护它的四周环境,是人类与地球能否“地久天长”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