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精.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精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院部特制定本制度。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患者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患者“你是_吗?”,而是要询问患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让患者回答,然后将患者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
2、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生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进行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
3、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9、“腕带”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负责填写。10、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戴“腕带”,以便身份核对识别。11、“腕带”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12、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13、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
4、程。岳阳市长炼医院 20_-5-18附一 重点环节的身份识别流程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书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再
5、次的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家属进行查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病人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在手术安全核对表上按要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存。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1、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床号、
6、姓名、性别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2、检验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集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后进行交叉配血。3、病房护士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聚。输血前需两人带病历、交叉配血单到床头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对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1、长期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采取三种方法识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核对患者身份证明;患者家属确认。2、临时
7、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识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家属确认。3、透析室工作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名_。急诊科、病房、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_与“转科病人交接认定表”中。2、产妇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_于护理记录中。3、其它转科病人按“转科病人交接登记本”的要求规范填写。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记录。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并签
8、名_。门诊患者使用患者姓名识别,患者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当医院管理实施信息化后,使用患者姓名和就诊卡识别。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如何进行患者的有效身份识别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有:床号、姓名、ID号(住院号)、年龄、性别、腕带、家属确认等。为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至少同时使用三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2.腕带佩戴的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2)腕带材质良好,不会引起病人皮肤过敏(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清洗掉或擦掉3.我院对腕带的佩戴做了以下规定患者入院时由办公班护士负责填写腕带,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并在
9、入院须知上注明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请家属签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两人核对无误后使用。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腕带”标识原则上佩戴与患者的右手腕部,如遇有手腕有外伤、手术、水肿等特殊情况时可换至左侧腕部或其他合适的部位。及时观察换着腕部皮肤状况和“腕带”松紧的舒适度,确保皮肤完整无破损。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将患者标识“腕带”取下。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对昏迷、神志不清、病危、病重、手术、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如儿科、
10、产科新生儿等)、急诊、ICU患者在诊疗时必须使用腕带标识制度。护士在抽血、给药、输血、手术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两种查对的方法,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患者转科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加强患者在搬运、手术、检查的等过程中的核对,保障患者安全。“腕带”标识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患者出院时,经由两名护士核对信息无误后有护士亲自卸下“腕带”。4.哪种情况下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身份的识别方法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对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病危、病重、手术、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病人、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如儿科、产科新生儿等
11、)、急诊、ICU患者在诊疗时必须使用腕带识别。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4、根据患者情况选
12、择大小合适的腕带。(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1)核对患者病历。(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3)对无法
13、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
14、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民医保票据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三、医院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四、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急诊患者使用姓名、性别核对患者身份。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或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医务人员如发现发现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当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及时主动的进行协
15、调。五、标本采集、给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六、对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有身份信息的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新腕带。诊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不但要与病人或其家属口头核对身份信息, 而且要根据腕带 标注内容进行身份信息的核对。身份信息不符时,应当先明确原因,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疗活动。七、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 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八、患者转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制度。九、完善关键
16、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1.患者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认真交接病历等资料,并填写交接记录。2.对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病人来源门诊病人病人来源门诊病人急诊病人挂号无名身份病人身份明确病人启动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医生诊疗挂号人员确认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办理入院手续住院处人员:核对姓名、住院号、性别、诊断、入住科室、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住院病人接诊护士:核对
17、住院号、床号、姓名、诊断、病情责任护士:核对科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化验项目、检查部位等医生确认: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无法识别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和流程身份确认前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如需检查、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病历号、性别等。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身份。身份确认后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核对流程无法识别身份患者就诊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无法识别身份患者就诊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如需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氏、病历号、性别等所有治疗操作前须核对手腕带上的信息,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至少同时使用两项病人基本信息作为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标本采集、给药、发放特殊饮食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心电图、B超、拍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