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与粮食安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业与粮食安全.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种业与粮食安全打开文本图片集“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综合考虑国内资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确保粮食安全就是确保种业安全,中国粮要用中国种。虽然目前我们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良种覆盖率也持续保持在96以上,但我国种业的整体发展离种业强国仍有不少距离。要从头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种业人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2、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头。总书记曾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月3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20_中国种子大会上表示,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的“三大体系”。张桃林介绍,20_年,我国品种权申请量4854件,位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全国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达到2.7万个,授权品种超过1.1万个,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以矮
3、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为代表的突破,给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了农业主导品种的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从头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今年的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明确要求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并继续强调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4、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有良种。作为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4月10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一行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海南试验站调研、考察南繁育种工作时要求,要进一步提升南繁基地支撑能力,更好地打造南繁育种平台,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为支撑民族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贡献。种业发展成绩显著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实现了品种全部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在蔬菜生产上,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达到87以上。海南、甘肃、四川等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
5、建设顺利推进,一批区域性良繁基地巩固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6,我国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近年来,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首先,通过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其次,瞄准种业科研体制的顽疾,组织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建立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取得了品种创新的突破,收获了制度创新的成果。再有,大力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先后下放和取消了七项许可审批事项,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建立品种登记和经营主体备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
6、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极大地释放了种业发展活力。与此同时,种子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不断强化,发展更快、个头更大、实力更强了,种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共有农作物种子企业5900多家,市场价值超过1000亿元,种业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制售假劣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数据显示,种子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前50强的市场份额占到35以上,现在已有一批销售额超过10亿、20亿、30亿元的骨干企业,上市企业有6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种子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多,前50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国外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每年申请的
7、新品种保护数量比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国审玉米品种超过一半是企业选育的,水稻品种超过2/3是来自于企业,种子企业正在逐步成长为育种创新的主体。在改善种业发展环境方面,以国务院出台三个种业工作文件、全国人大修订种子法为主要标志,构建了我国现代种业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种业发展的“四梁八柱”。目前,种业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有效确立,创造了现代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据初步统计,假劣种子案件比2021年减少50,种子侵权案件减
8、少36。在良种联合攻关方面,20_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的国家良种重大科研的联合攻关,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优质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推出了一批绿色优质的专用品种,选拔优质抗病虫水稻,节水抗旱抗病的小麦、机收籽粒玉米、优质高产大豆品种144个,授权品种369个,这些品种不仅符合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创造了一批绿色优异资,鉴定筛选了一批绿色优异种质、育种新材料1500多份,拓宽了育种的基础,尤其是选拔出小麦抗赤霉病资,对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
9、界性的难题意义重大;三是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熟化了四大作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p ,主要病害分子检测技术,种业理论突破加快推进。种业科研改革长期以来,我们种业科技创新一直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障碍,比如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农业农村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会同有关部委在20_年启动并逐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重点在健全激励机制、加速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深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首先,通过改革使科研人员积极
10、性高了,在思想认识上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由“为写论文、评奖项”转变为“看市场需求、找合作企业”,由“卖种子”转变为“卖知识产权”,科研活动面向市场的头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來;其次,创新成果产出快了,试点单位在短短几年时间,陆续选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新品种,特别是在优质抗病水稻、抗赤霉病小麦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其三,成果确权数量多了,截至20_年5月,122家试点单位确权的种业成果达到5000多件,比试点前增加了50以上,其中植物新品种权800多件,是试点前的1.2倍。二是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成果转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视,转化活动空前活跃。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农业农村部建立了
11、国家种业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完成各类交易20_多项,交易额约3.3亿元。截至20_年5月,试点单位成果交易已近1400件、交易额达10亿元,分别是试点前的1.6倍和1.8倍。中国农大、南京农大等试点单位积极将重大突破性成果作价入股到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转化和开发。三是科企人才和技术合作明显增强。改革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资、技术向企业有序流动。科企合作更加紧密。例如,中国农大玉米中心与中玉金标记公司联合开发玉米SNP芯片,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据农业农村部初步统计,试点单位到企业兼职的科研人员达到700多人,一大批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的科研领军人才。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
12、加快。华智水稻等公司从国外跨国企业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学家和企业高管,加快提升了我国分子育种水平。四年试点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一是部、省及试点单位强化组织领导,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部门协同、部门协作,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三是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国家、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三者关系,依法依规推动试点工作。种质资工作种质资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是种业的“芯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种质资工作,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分别在北京和青海建造了自己的“诺亚方舟”,即国家作物种质库和国家种质资青海复
13、份库。我国是一个物种资十分丰富的国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种子法为核心、农作物种质资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了以长期库为主体、中期库为骨干、种质圃和原生境保护点为支撑的种质资保存体系。并于20_年发布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已建成种质资长期库1座、复份库1座、中期库10座、种质圃43个、原生境保护点199个;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49.5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种质资工作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许多代代相传的珍稀资和古老地方品种正在迅速消失。例如,南方曾经普遍种植的、具有抗洪灾能力的深水
14、稻品种,目前已濒临灭绝;1981年仅广西自治区就拥有野生稻分布点1300多个,现在仅剩下300多个,有1000多个已经消失。为了抢救种质资,在财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农业农村部从20_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查清了资家底信息。截至20_年5月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启动12个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近3万人,先后完成了623个县的普查任务和117个县的系统调查任务,征集各类作物种质资120_5份,抢救性收集种质资17758份。二是摸清了资分布与消长变化。通过普查发现,粮食作物培育的品种显著增加,从195_年2400多个增加到目前2万多
15、个,增加了8.5倍;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品种数量却急剧减少,从195_年1万多个减少到目前3000多个,减少超过70,急需长期保存。三是挽救了大量古老地方品种和濒危资。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以及其他珍稀、濒危种质资共计2万多份。四是发掘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珍稀特色资。例如,在广西发现了一种抗病的野生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利用价值;在重庆市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柿子品种,俗称“火罐柿”,不仅口感甜、无核,而且形似灯笼,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成为当地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宝贵资。五是强化了保护资的社会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公众保护种质资的自觉性和
16、积极性。做强民族种业种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晚放开的领域。开放初的中国种业,状况一度令人忧心。20_年,中国种业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种业巨头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国际种业巨头公司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占据了玉米、大豆等中国主要农作物的较大市场份额,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种业市场、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国外种子代替等困境。以我国主要农作物玉米为例。当时国际种业巨头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研发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万亩,约占当时我国玉米耕种总面积的13。而与国际种业巨头大举占据玉米、大豆等我国主要农作物物种头控制权的形势相比较,国
17、内种业公司显得小而散且弱。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组长李立秋用“麻雀”与“老鹰”竞争的生动比喻,描述了当时中国种业公司与国际巨头种业公司相竞争的窘境:“当时我们的种业企业相当于一群麻雀,而且是在家门口觅食的家雀;而跨国种业企业是老鹰,数量不多,但是规模很大。”如何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如何做大做强中国民族种业?如何将中国粮食的“命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2021年5月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种业第三次全国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这是一次被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种子产业从未有过的、最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在当年4月1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
18、次明确种业在我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提出将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中国种子企业等一系列具体扶持措施。20_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明确提出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来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将对我国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起到重要性支撑作用,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助推下,现在我国种子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净资产1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较20_年翻了1倍;人才实力不断提高,种子企业科研人员的比重大幅度增加,骨干企业
19、年研发投入达到了销售额的7.2;品种自主能力大幅提高,自主选育的品种占到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进步很大,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种业的差距还很大。要巩固当前成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做强民族种业,从头杜绝隐患。农业农村部种子局局长张延秋在20_年5月16日举行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全球种业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种业正经历着以“生物技术+信息化”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国际种业巨头纷纷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重组浪潮。拜耳收购孟山都,杜邦与陶氏合并,全球种子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跨国巨头集中,推动了优质资整合、优势业务重组。种业与农化、信息、生产服
20、务等领域融合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放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种业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尤其在科技创新上.全球最先进的品种研发技术仍掌握在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他们的研发投入很大。我们具有一定规模的1500家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也就是33亿人民币;孟山都一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7亿美元,将近100亿人民币。同国际上比,我们的压力还很大。而国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隆平高科,每年仅为0.5亿美元。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距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我国种业的未来发展,张延秋表示,面向未来,建设种业强国的信心更足了。张延秋说,这几年,我们种业用了
21、不到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路,尽管竞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种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中央对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做出了部署,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把种业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广东、湖南、江苏、山东、吉林等省都在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二是种业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目前我国已经在基因组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加上我国现有建制化的科研单位和人才队伍优势,只要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进优势科研资与企业研发体系的有机结合,就可以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种业强国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近几年,随着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种业发展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