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教案+学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同步学历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兼爱》(教案+学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同步学历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兼爱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兼爱(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课时:两课时【课标要求】.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 文化价值。1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 化开展的贡献。2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3 .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 论。4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2 .了解墨子及思想精髓。在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基础上,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 力量。3 .理清文章的说理结构,明确本文的中心观点为“天下兼相爱那么治”学习其论证方法。4 .通过对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比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任务】1 .通过前备知识提示,了解作家、作品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文本。初步指向学习目标1。2 .通过课前预习和环节一朗读,熟知文本内容,达成目标1,初步指向学习目标2。3 .通过环节二,梳理文本,概括主要内容,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4 .通过环节三、四、,合作探究,鉴赏评价,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学
3、习过程】 前备知识提示(指向目标1)1.走进墨子其人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 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睾子一生的活 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他在各地聚众讲 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的学说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
4、随墨子,他们有 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穿短衣草,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墨家学派领袖称巨子,代代下传,所有 墨者都服从巨子的指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 “天志”“明鬼” “非命”“非乐” “节葬”“节用”等观点,并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 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
5、,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 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腿翟!果然是你! 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 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股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
6、”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楚 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 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 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 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
7、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 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
8、了。真是打搅 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i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那么力乏,二那么脚痛,三那么干粮己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那么事情一 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 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卜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 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 实的前提下,着重
9、开掘历史精神,以给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 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 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间中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 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1 .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啊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 作。
10、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 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 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占人占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2 .以下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 的个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那么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 旧衣破裳。C. “募
11、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十富的生活内容,表达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 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 却极有力量。3 .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存了,且描写得 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课后拓展答案一L、1 . A. C2 .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2分,1点1分)从人物形象筌造方
12、法的角度评点: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侧面 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2分,1点1分,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才可得分).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已致鼻塞的尴尬经历。从人 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 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 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情节概括2分,人物、主旨、艺术效果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
13、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 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2 .走进墨子学说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 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爱二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 国际上的支持。3 .走进墨子墨子自战国中后期成书之
14、后,屡遭变故,先秦的完本现已不可考见。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先 秦诸子之书时,墨子有七十一篇,但传世本只剩下五十三篇。一般认为,今木墨子的前两篇,即亲 士和修身,应当是墨子自己的著作:接下来的五篇,即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是 墨子逝世后他的弟子根据他中年时期讲学的记录增益而成,是墨子思想的纲要。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 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一书,语言质朴,逻辑 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 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4 .走进墨子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
15、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 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 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因此提出了 “兼爱”“非攻” 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全。兼爱一文就是墨子这一思想的集中表达。课前预习1、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及写作背景。2.据课下注释通读文本。课中学习环节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检测学习目标2)提示:初读疏通文本,积累文言知识。1 .解题兼爱:兼爱有上
16、、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异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 地互相关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 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到达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对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恶(wu )施人 亡(wU)有(亡,同“无”,没)当(chdng)察乱何自起(当,同“尝二尝试)环节二:梳理文本,概括主要内容(达成学习目标2,指向并达成局部学习目标3)【任务设计】1.解释词语【文】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
17、尊称)以治(治理)天下为(把作为)事(事务)者也,必(一定) 知乱之所自起(兴起的原因),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就)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治 疗)人之疾者然(这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那么弗(否认判断词,不)能攻。 治乱者何独(何宏)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弗能治。【译】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能治理得好,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 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医生替别人治病那样,一定要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晓得病是怎样 引起的,就不能治好。要治平动乱岂不一样?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平
18、,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 生的就不能治平。请概括段意: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同“尝二尝试)察(明察,考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矍】),不爱父,故亏(使受损 失)父而自利(使自己得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 乱也。虽(即使)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慈(慈祥)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 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 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即使
19、是)天下之为盗贼(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偷窃)异室以利(使得利)其室。贼(劫夺财物者)爱其身,不爱人,故贼 (伤害)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诸侯的 封地)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侵夺)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 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而已矣。【译】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动乱是从哪产生的?(就 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 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
20、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 自己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 儿子不慈祥,哥哥对弟弟不慈祥,国君对臣下不慈祥,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 此损害儿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 自己不爱臣下,因此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做 盗贼的人也一样。盗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自己的家庭;强 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人,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
21、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 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 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爱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罢了。请概括段意: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假设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假设(像,如)爱其身,犹(还)有不孝 者乎?视(看待)父兄与君假设其身,恶(相当于“何”“怎么“)施(怎么实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 弟子(弟弟和子女)与臣假设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同“无”,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假设 其室,谁窃?视人身假设其身,谁贼?故盗贼
22、有(同“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 人家假设其家,谁乱?视人国假设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假设使天下兼相爱,国 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假设(像)此那么天下治(形容词,治理得好, 安定太平)。【文】考察一下这些是怎样引起的?都是由于不相爱。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人们爱别人都像爱他自己一 样,还会有不孝的人吗?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么会施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祥 者吗?看待弟弟、儿子和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哪里还会施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的情况就不会有。还会有 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庭像看待自己的家庭一样
23、,还会去偷谁呢?看待别人像看待自身一样,还会去抢劫谁? 因而盗贼就不会有。还会有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家像看待自己的家一 样,还去攻乱谁?看待别人的国像看待自己的国一样,还去攻伐谁?因此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 相攻伐各国的事又没有了。如果天下人都互相爱,国和国之间不相攻,家和家之间不相乱,盗贼没有了,君臣 父子都能对上孝敬对下慈祥了,如假设这样,那天下就治理好了。请概括段意:假设使天下兼相爱,盗贼有无,天下治。【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憎恨,讨厌)而劝(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那么治, 交相恶(憎恨,讨厌)那么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
24、对墨子的尊称)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译】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要务的君主,岂能不禁止人们互相嫌恶而勉励人们互爱!所以天下的人互相爱就会 治理得好,互相嫌恶就会动乱。因此墨子说,不可不勉励人们爱别人,就是这个意思。请概括段意:故天下兼相爱那么治,交相恶那么乱。环节三:合作探究(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任务设计】1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第一段,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祸乱产生的原因。2 .请同学们同桌对读第二段,交流讨论: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在墨子看来,
25、“天下之乱”有哪些?产生原 因是什么?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表现: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 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盗窃异室以利其室,贼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产生原因:皆“自爱”,而“不相爱”。3 .请同学们熟读第三段,合作交流: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墨子如何论述兼爱的?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中心论点:假设使天下兼相爱,那么天下治。列举兼相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爱人假设爱其身;视父兄与君假设其身;视弟子与臣假设其身;视人之室假设其室/ 视人身假设其身;视人家假设其家;视人国假设其国假设论
26、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从正面论证了 “天下兼相爱”,“那么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 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治乱的 观点。比照论证。与第2段进行正反比照论证。4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第四段,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故天下兼相爱那么治,交相恶那么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环节四:深度思考(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任务设计】1 .“兼爱”的内涵是什么?“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 厚薄地互相关爱二墨子所说的“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异
27、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与孔子所谓“爱 人”的主张有所不同。2 .比拟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何区别。在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孔子推崇仁爱,而墨子那么提出了兼爱。以下图是繁体写 法的“仁”和“兼二“仁”的字形采用了 “人”和“二”,就是二人,它是个会意字,本意就表示有亲爱的 意思;“兼”的字形是从“又”就是手,持两个“禾二也是会意字,表示着“兼持二禾”,就是一支手同时 抓握着两茎禾苗。一般来说儒家的仁爱有三个范畴:一是亲亲之爱,二是忠恕之道,三是恻隐之心。前两条是孔子提出来 的,亲亲之爱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一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爱;忠恕之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28、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是孟子提出来的,这是“仁”的善端,又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仁爱它有一个由内向外的一种外推,有这样的一种差异,既分等级又有一个范围, 而兼爱是无等差的、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没有范围的,是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家也讲“仁爱”,但它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有远近亲疏之别。虽然这对维持封建社会人伦关系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偏爱、有差等的爱。墨子讲“兼爱”,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每一个 成员人格完全平等的伦理基础之上,虽不免太过理想化,但毕竟是一种博爱、无差等的爱。(姜宝昌墨子) 3.本文的论证特点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
29、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假设 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假设此,那么天下治。”这句话 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就近取譬,语言浅近,通俗 易懂。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 观点更加鲜明。铺排手法综合运用比喻论证、比照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和铺排手法,说理清楚明白。举例论证使说理形象生动,大量举例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句式整齐,论述有力而富有气势。【检
30、测与作业】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察乱何自起A.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工尝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治:治理B.兄之不慈弟B.兄之不慈弟慈:慈祥盗爱其室,不爱异室盗:偷窃盗爱其室,不爱异室盗:偷窃C.视父兄与君假设其身故不孝不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恶得不禁恶而劝爱视:看见亡:同“无”,没有乱:扰乱劝:劝说2.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不能治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D.乃入见。问:“何以战? ”A.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不能治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
31、也D.乃入见。问:“何以战? ”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察此何日起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视弟子与臣假设其身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D.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爱人假设爱其身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A. B. C.4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故贼人以利其身生死而肉骨父之不慈子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孔 子登东山而小鲁袖利刃行向池呼鱼A./ B./C./ D./5 .以下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
32、局部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8 .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 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C.室,是堂内的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 东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I).子,“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 尊称。6.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 家“仁”的开展。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
33、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 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 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比照指出“兼 相爱”“那么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7.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譬之如医之攻人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3)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4)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课堂测验答案:1 .答案:A 解析:B.盗
34、:盗贼。C.视:对待,看待。D.劝:鼓励。2 .答案:D 解析:2连词,表承接,译为“就”/连词,“那么那么”并用,有加强比照的作用。B.连词, 于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它。D.疑问代词,什么,哪里。3 .答案:A解析:爱人:古义,爱别人:今义,对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称呼。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盗贼:古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今义,偷窃的人。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骄固:古今意义相同。弟子:古义,弟弟与儿子;今义,学生,徒第。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约束:古义,准备;今义,限 制使不超出范围。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可以:古今意义相
35、同。据此判断答案为A。4 .答案:C 解析: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贼:名词活用作动词,盗窃。肉:名词的使 动用法,使长肉。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慈祥。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Jo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着。据此可知答案为C。5 .答案:B解析:B项,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答案:C解析:C. “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理解错误。文章不避繁复,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气势非凡。6 . (1)(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才能进行医治。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
36、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乱。(3)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4)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课后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 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末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 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 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 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