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种树郭橐驼传》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种树郭橐驼传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衬托的写法。3、驾驭“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寓意的理解。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驾驭。三、教学设想本文为自读课文,且书下注解也比较具体,所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其次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意现实问题的风格。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提倡了“古文运动”,
2、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意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日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二、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闻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爱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邃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
3、和刘禹锡一同参与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见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损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夭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行,寄予了他的政治主见,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伤。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志向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遇到怎样残酷的迫害!著有柳河
4、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三、初读课文,要求: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四、检查初读驾驭状况: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订正读音及停顿,评价朗读状况2、请一生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老师作出取舍,分类板书,然后完成下列习题。(1)说明加点词语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原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移之官理(治,统治)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哺育)遂而鸡豚(成,养大)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故病且怠(穷困)(2)下列句子中加点
5、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名我固当驼业种树早实以蕃其筑欲密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爪期肤以验其生枯故木之性日以离矣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 BC D(4)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虽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2、因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因以为号焉(连词
6、,表示结果,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3、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样的一项是()家乡人号之“驼”既然已不抑耗其实而已驼业种树若不过焉则不及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既然已,勿动勿虑官命促尔耕早缫而绪字而幼孩()翻译下列句子、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莫非也有类似吗?、吾又何能为哉
7、: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五、探讨仍不懂的字词句意义,师个别答疑六、集体诵读全文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思索一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文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其次课时一、导入: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人物传记,主要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特性,本文写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和特性,主要集中在13节。二、研读13节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画出人物豁达性格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为什么这位
8、驼者有着豁达的特性?2、其次节,朗读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超群,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意人们的精神需求(欣赏游玩),又能满意物质须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驼豁达的特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缘由。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3、第三节:朗读驼谈种树的阅历(转入正题)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 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 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显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至此橐驼的“生平
9、事迹”已讲解并描述完毕,写得不是很具体,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三、研读第4、5节:“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1、“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驼”以“外行”的身份摸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二者有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结合
10、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3、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峻,仅有一点土地的农夫,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4、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相互衬托,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衬托中,作者的正面观
11、点也就自不待言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终感叹说“得养人术”。5、文章最终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干脆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四、体裁及文章特点驼种树的事迹已不行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事实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确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五、学生通读全文,从驼的话语中体会“婉约而多讽”的特点。六、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调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
12、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意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终以治民与种树相衬托,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自学读本上柳宗元的传,看柳宗元又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就内容、写作特点两方面写一篇与本文的比较性文章,200字左右。附板书设计: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现实:官吏
13、繁政扰民志向:顺民之性以养民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一素养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2驾驭“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二)实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2驾驭文章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三)德育渗透点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养精蓄锐,以维持社会秩序。(四)美育渗透点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二学法引导1学生先阅读注释,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2学生比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留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纳探讨方法,合作学习。3学生比照课后
14、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驾驭多义词的用法。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难点: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解决方法: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留意学生间的合作,老师做好点拨。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师生互动设计1老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2老师设置些探讨题,启发学生读书思索。3学生自读课文,发觉问题。与同学商讨探讨,做好质疑工作。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同“素养教化目标”)(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5、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起先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养精蓄锐,以维持社会秩序。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2)老师补充。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
16、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与了主见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务”。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见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看法必需肃穆仔细。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
17、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见,有河东先生集。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中学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1)学习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2)老师点拨,明确: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其次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第三段
18、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争论。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病瘘lu 橐驼tu 孳z 勖x 缫丝so 飧饔sn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学问。(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甚善,名我固当驼业种树且硕茂,早实以蕃其筑欲密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明确名,起名,作动词。业,以为业,作动词。实,结果实,作动词。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植木之性根拳而土易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字而幼孩故病且怠探讨,明确。明确性:性质、方法易:更换长:治理字:哺育病:穷困(3)辨析下
19、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固: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4甚善。名我固当。顾: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故:1既克,公问其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3君安与项伯有故。4其土欲故。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且:1且壮士不死则已。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4存者且偷生。5故病且怠。探讨,沟通,明确如下。明确固坚实 顽固 的确 原来顾探望,探望 却,反而 照看 看故缘由,原因 特意 旧交情 旧,原来且况且 尚
20、且 将近 暂且 并且3研读课文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探讨,明确: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阅历的植树能手。阅读3节,探讨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探讨,明确。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阅历。郭橐驼的种树阅历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学生通读
21、全文。探讨写作特点。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中学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特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超群的语言表现力。(四)总结扩展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
22、决冲突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养精蓄锐,以维持社会秩序。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扩展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到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家乡。注释与:同。浩初:诗人的挚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秋:秋季。割:
23、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犹如锐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到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若:假如。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提示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一般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给他施展理想的广袤空间。不仅如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终生。这种哀痛郁闷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
24、山”,把笔墨干脆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一个“秋”字勾画出了一幅衰草连天,一片荒芜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思念家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妙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岂不行以尽情望乡吗?如此奇妙的想像不能不令人击节赞美,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五)布置作业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日的环境爱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5、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种树郭橐驼传教案31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导学案。2仔细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衬托的写法。3、驾驭“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阅读初体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想一想,自己从课文中能学到什么?用红笔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再读课文,高效预习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
26、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见,强调创作看法必需肃穆仔细,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
27、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寓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化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峻“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28、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仅有一点土地的农夫,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采纳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传记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见。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繁政扰民现象,作者奇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争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养精蓄锐,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本文名为“传”,事实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29、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予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方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显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邃的道理从简洁的故事中体现出来。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郭橐驼()伛偻()佝偻()名我固当()窥伺效慕()早实以蕃()木寿且孳()其莳若子()好烦其令()勖尔植()缫而绪()遂而鸡豚()辍飧饔()2、依据提示,选择下列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以(A.连词,又,并且,表递进并列关系;B.连词,表修饰关系;C.连词,来,用来,表目的;D.凭,介词)且硕茂,早实以蕃()又何以
30、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且(A.连词,而且;B.连词,况且;C.连词,尚且;D.副词,姑且;E.副词,将近)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壮士不死即已()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整理相关文言学问点:提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特别句式(推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
31、便濯缨。注: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翁仲,传闻是秦时巨人。濯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表明自己与好友刘禹锡(字梦得)都是清流,不是浊流,不言委屈,而人知其含冤。这首诗从题材上看应属于(类别)。(2分)本诗颈联(五六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特点?试说说其妙处。(4分)是什么促使诗人“垂泪千行”?请结合全诗加以剖析。(4分)研读文本,探究深化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就在归隐后特地在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挚友索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而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在柳江沿岸
32、种了许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州边”的说法,那么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关于种树的文章,看看柳宗元对于种树有何独到的见解。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其次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意现实问题的风格。一、翻译下列句子,总结文章思路: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2、病偻(l),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家乡人号之“驼”。3、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本段主要意思是: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5、视驼所种树,或移徙(x),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本段主要意思是:7、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
33、寿且孳(z)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8、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介绍种树要领9、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10、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12、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13、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1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本段主要意思是:15、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16、驼曰
34、:“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17、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18、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sn)饔(y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19、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本段主要意思是:20、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最终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写作目的)二、再次朗诵全文,快速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段:本段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
35、自称?其次段:驼种树本事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本段写驼种树本事全面超群,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第三段: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看法和结果各有什么不同?方法:郭橐驼,他植者,看法:郭橐驼,他植者,结果:郭橐驼,他植者,第四段:将种树管树之理运用到吏治中去。(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种树郭橐驼传教案4学习目标一、评价导入,激发爱好二、郭橐驼其人:个人简历表三、郭橐驼其道:新闻发布会(对比论证)四、郭橐驼其理:类比论证五、柳宗元其文:艺术性深受庄子的影响,有所创见:塑造形象、深刻思想制造悬念和细笔刻画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
36、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学问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融叙事说理的特点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借传记说理的方式,具有剧烈的现实针对性,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4.审美鉴赏与创建:理解深刻的道理,赏鉴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一、名句导入,激发爱好柳宗元名句pk赛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家乡。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二、郭橐驼其人:个人简历表默读1-2段填写表格姓名:郭某某患病:偻样子:隆然伏行
37、,有类橐驼者外号:驼自号:郭橐驼籍贯:长安丰乐乡职业:种树社会认可度:大师(争着迎接雇佣他)技术特长: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三、郭橐驼其道:新闻发布会,对比论证默读第3段,你替郭橐驼梳理归纳回答问者的问题有问之对曰:01我为什么好?栽,顺天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管,全天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栽好后要像丢弃,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对比论证: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句式富于改变。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02其他
38、人为什么不如我?栽,违天性: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管,害天性: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摇其本,其实害之,其实仇之四、郭橐驼其理:类比论证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对曰:官吏祸害百姓: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旦暮吏来而呼,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故病且怠百姓天性:蕃吾生而安吾性问者:满足!吾问养树,得养人术柳宗元:传其事以为官戒。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五、柳宗元其文:艺术性01深受庄子的影响,有所创见塑造形象:柳宗元塑造的郭橐驼形象,让我们看到他受庄子形象的深刻影响。庄子书中所描绘的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
39、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郭橐驼具有两种特点,既有残疾,又有特异技能。深刻思想:郭橐驼,欣然接受橐驼的嘲讽,种植树木的过程,顺乎自然天性,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思想,名为外物,不影响实质。柳宗元对其思想的创见之处在于,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加入做有效的管理。02制造悬念和细笔刻画制造悬念:其次段先介绍郭橐驼的特点,技术特长,然后在结尾处,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激发读者阅读爱好,渴望知道他的诀窍。直到下面段落的具体介绍,才让我们豁然开朗。读者从这儿必定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究竟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40、”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驾驭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示意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细笔刻画: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官吏呵斥驱使,“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老师总结:真正的养人术:良好的动机(真善美)正确的学问(知天性)管理要到位(全天性)。百姓最须要的是什么?是“养”,是依据其自然天性的“养”,是在行
41、动上真正地做到为民好,而不是停留在嘴上。这和柳宗元的敬重自然规律,提倡人事的思想一脉相承。种树郭橐驼传教案5教学目的要求: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实力,积累文言词汇,筛选、提取课文的信息要点,懂得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阅读时筛选课文重要信息,提取课文要点的实力;使学生理解种树之理与为官治民之道的内在联系。授课方法:引导阅读探讨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人教版老师教学用书;多媒体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介绍人物身世2、引出种树行家3、畅谈种树阅历4、官府繁政扰民5、问者意外收获对比衬托郭橐驼勿虑勿动去不复顾莳若子置若弃顺天致性他植者爱之忧之旦视
42、暮抚爪其肤摇其本勤虑害树长人者好烦其令旦暮来呼小人病且怠繁政扰民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说。提问:文中捕蛇的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急去捕那含有巨毒的蛇?这说明白什么?(因为捕到那种蛇可以抵交赋税,说明当时的赋税比毒蛇还要毒)教者: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是柳宗元散文的重要特点。我们今日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写的寓言故事,看看与捕蛇者说有什么异同?二、解题1、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幻灯片1)2、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2)从捕蛇者说我们知道,中唐时期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名目繁多,
43、真比毒蛇还毒。文章就是针对当时这种苛捐杂税,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3、解题:从文题看,文章好像写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种树的故事,这个人有什么值得柳宗元为之立传呢?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教者范读课文,学生练读,齐读2、布置学生比照课文注解,自学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课文思路层次3、正音释义:出示幻灯片3,指名认读、教读,说明词义4、组织学生探讨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教者明确并显示幻灯片4:介绍人物身世引出种树行家畅谈种树阅历官府繁政扰民问者意外收获四、重点研读1、先后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探讨(1)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树后应实行什么看法?(2)其他种树人怎样种树?结果如何?(3)郭橐驼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繁令扰民的?学生探讨,随机出示幻灯片。学生探讨后教者明确,(边讲解边显示幻灯片5):郭橐驼勿虑勿动去不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