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谏太宗十思书》-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谏太宗十思书》-教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谏太宗十思书教学教案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须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凄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闻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接受,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常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特别赞许,亲自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出魏征超群的劝谏艺术,引起同学剧烈的阅读爱好。前三句引用了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中的原话。)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
2、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示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 是唐朝初年闻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与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里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接受。标题中“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进行劝告的奏章,是一种特别的文体。“十思”
3、是本次劝谏的内容。三.研习课文方案为 “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以诵读为中心,通过诵读带动其他。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相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生疏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其次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精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方和比较,后引出“十思”的详细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
4、第一段通过比方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其次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殊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三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第五次,品尝,涵咏。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须要专心品尝。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化意义,特殊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一般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意。(本方案主要针对当前语
5、文教学中“讲解多、诵读少,理解多、积累少”的现状而设计。)四. 课内训练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精确地进行说明和翻译;(此题因人而异,不求统一)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索和练习”中的字词练习。(书上有,此略)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超群的劝告方法和主动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驾驭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干脆的好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六.课外作业1.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
6、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行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 y(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溢。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百余字稍作绽开,用自己的话表述。(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擅长用比方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起先就是比方,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方“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行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行行。
7、魏征劝谏的确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2.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前三段),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土,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
8、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t(这两字都是“马”字旁,右边分别是“决”的右一半、“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愿、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
9、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从标题看,两文都属于什么文体?(都是谏文,都是就某一事情对君王进行劝谏的)(2)两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写一段一两百的文字作简要分析。(语言形式上,两文都运用了大量的整句,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整句之外,又都辅以散句,表达自由,笔意酣畅雄健。两文又都运用了排比铺张,注意文采。但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排比铺张更浓重一些。内容
10、上,两文都就某一事情明确表态,并都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但李斯的谏逐客书开宗明义,不绕弯子,首句就犀利明快,一语中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则通过比方、对比等反复引导,最终才讲出“十思”的详细内容,点出其重大意义,写得语重心长,恳切深厚。两文的劝谏风格颇为不同。另外,李斯擅长用大量举例的方式来说理,而魏征则擅长用一系列比方进行劝告。)(设计意图:各种资料书和刊物上的“标准化”客观选择题已多如牛毛,而主观表达题却不是许多,所以这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设计了两道主观表达题,以检测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鉴赏水平。另外这是课外作业。前面的课内作业已有文言字词方面的小练习,所以课外作业就以主观表达的大题目出现。)附:课堂板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谆谆教导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主动意义;3.驾驭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谏太宗十思书一文由chinesejy教化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全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