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6902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雨霖铃的教学设计雨霖铃 (苏教版)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会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实力目标 1.在诵读品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驾驭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实力。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尝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

2、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打算】PPT课件;雨霖铃MTV;flash唱词。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溢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

3、见挚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日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觉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观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

4、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受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

5、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怜悯她们的不幸遭受。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诵读指导 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老师指导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6、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确定,没有读出的地方老师加以补充) 3再请学生试读 4老师稍做提点,再倾听录音,学生思索三个问题。 五整体感知 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宛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难过地告辞)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

7、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六、词句鉴赏 (一)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老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探讨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精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探讨。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4、老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驾驭状况确定详略分析): 例一:“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洁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殊显明刺眼,四周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加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9、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状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特别担心,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心情,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督促他动身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恋恋不舍。从这种恋恋不舍的状况中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

10、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洁,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半吐半吞。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今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5、老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二)学习下片,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老师引入:下片字字珠矶,句句含情,许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尝。同样是写景但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探讨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

11、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边板书: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老师点击PPT幻灯片,出示有关诗歌意象,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相识。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躲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思念丈

12、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殊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关于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

13、忆秦娥 “难过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柳枝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唐王之涣送别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张九龄折杨柳 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加了抒情色调,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呈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激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 5、学生作示范朗读

14、。 七、技法探究 清代文学指责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擅长运用“点染”的手法。 其实,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诗歌中的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 请同学们再在雨霖铃里再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和效果。 明确: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

15、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全部人的。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作用: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使得情与景干脆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八、感悟意境 播放flash动画唱词,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领悟词的意境。 九、作业布置 今日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离别;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

16、我们身旁。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辞;中学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妙的别离留下来,以“别离”为题,写一篇文章。 雨霖铃5 雨霖铃教学设计-lygfx 教学目标: 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这是苏轼在

17、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 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溢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挚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日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觉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 我们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当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

18、?(答: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二、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熟识民间乐曲。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受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终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死后,一群红尘知己为他安葬。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精通音律,变旧声

19、为新声,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颂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原来就是寄予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三、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非常压抑,确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今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便觉得苦痛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困难的心情。 四、整体感知 1、听范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问: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20、感情基调:哀婉、哀痛、凄清。(板书)2、指导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请同学先自由朗读,再集体诵读。3、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烟波:烟雾充满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念去去:想到将来应是:即便是。 五、文本研习1、让学生自读,思索: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明确:别前、别后。(板书)2、问: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留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上阕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问:起首三句

21、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白季节、时间、地点和事务。勾画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4、问: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事务(离别)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精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起首句的词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5、“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问:这写什么?(写情)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恋恋不舍,难舍难分。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

22、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留恋和催发,这样的冲突冲突何其尖锐,不想“别”而又不得不“离”。于是后面便迸出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以体会诗的意境。(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别有离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送

23、断肠人”啊!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或许是统治者不观赏,或许是迫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问:词人“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7、“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问:这句写什么?(写景)这里的“念”字用得特殊好。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24、提示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是灰色调。好象一副山水画。)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茫然)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问:下阕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动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溶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

25、古人更深。9、问:“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蝉凄切”)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原委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旧显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接着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结合全诗

26、旨趣。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要文句,“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问: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整个画面充溢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缠绵,完全凝合在这画面之中。比之上片结尾二句,虽同样是写景,写离愁,但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这里却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词人采纳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7、。”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行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意境完整,形象统一。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观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伤感如歌曰:“长离别,离别就会在眼前;说再见,再见可是太

28、遥远”、“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句子如同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归纳全词: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七、课后作业今日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离别;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辞;中学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妙的别离留下来,让

29、我们一起共享,好吗? 板书设计:感情基调:哀婉、哀痛、凄清。别前恋恋不舍别后想象相思 雨霖铃 雨霖铃 教学目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分析情与景交融所表现的意境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课时1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导入: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而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觉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也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听 二检查预习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词派、词风、生平际遇回答)回答 三出示学

30、习目标和重难点 四听录音(留意体会感情、把握语调、语速)学生朗读听录音、个别读、散读、齐读 五分析鉴赏(从景情入手)1、上阙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有哪些?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烟波、暮霭”a、句点明白离别的什么?(留意体会“寒”“长亭”“初歇”)明确:寒蝉的“寒”点明时令,天气渐寒,深秋季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切的叫声,给人凄凉、凄楚之感,“对长亭晚”更为详细地点明时间已是傍晚,“骤语初歇”更增加了寒意。这一句从写景中自然带出恋人分别的时间、地点,并营造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分析b句:领起这句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何意?是何处之景?“暮霭”为何“沉沉”给人

31、一种什么感觉?明确:江面上,轻烟覆盖,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溢着漂泊无依的愁绪。转引过渡:在a句所营造的凄凉环境之下,离人又是怎样的情状。找出详细语句,在老师引导下分析 2、上阙写离人心情、情态的句子是哪些?分析这份离情?a、帐饮无绪b、执手泪眼无语凝噎引导:为何无绪?这一句话中隐含几中冲突?冲突中体现了什么? 雨霖铃教案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明确:无比缠绵、无比依恋之际,天色已晚,雨刚停,无情的船夫督促上船。无心绪饮,却不能不饮,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将愁绪和酒一并饮下。本句在冲突冲突中写出难舍难

32、分之情。分析b句: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辞,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从前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吩咐叮嘱,有多少柔情蜜意,但难过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渡:这是在凄凉、凄楚的氛围之下,所呈现的离人离别时刻的动人场面。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的将来又将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呢?我们看下阙。在文中找出“留恋和催发”说出想象之词

3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引导:重点看“伤离别”和“冷落清秋节”明确:“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在文中找到详细词语 4、“今宵”和“此去经年”离人处于怎样的景与情之中?a、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好景b、千种风情引导:从杨柳月的隐含意义去分析,用想象去丰富意境。明确: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杨柳和离别好像已经具有了必定的联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

34、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恋恋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残月”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聚之时。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摩挲着岸边漂流的垂柳,遥看挂在天涯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苦痛的境地。因此,本句很

35、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分析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b、“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观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别,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回答 六总结(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

36、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将来的伤感。到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七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寒蝉凄切长亭晚景骤雨初歇写作方法实帐饮无绪执手泪眼情1、情景交融无语凝噎2、虚实相济烟波暮霭景晓风残月虚良辰好景合千种风情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