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雨霖铃教学设计篇一: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中第二单元第4课的一首宋词。 2 34 你和我相约在晚秋寂寞的长亭,雨滴落尽了最后一颗泪珠。 秋蝉也在为我们的离别嘶叫,举起杯,凝望着,彼此没有人言语, 依恋你,难舍你,偏偏兰舟催着我。 手拉手,眼眸中全是你, 心连心,全世界只有你。 闭上眼,不敢想离别之后相见有多远, 不曾想,也不敢想离别之后心有多痛。 问那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离别的泪,洒在了落寞的深秋, 离别的苦,留在了你我的心中。 梦醒时分,我依旧无法把你忘怀, 良辰美景,万种风情平添无限愁思 教学反思与总结: 一、本节课的成
2、功之处 本节课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由晏殊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有序的问题设置以及巧妙的设问、适当的引导和幽默的讲解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等环节基本上顺利的完成了本节的的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门带有遗憾的教学活动”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我也不例外。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的把握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处 5 篇二:雨霖铃 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语: 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在教
3、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共同来赏析宋词之精粹。 二、(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 (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又称为“诗 余”“曲子词”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规定(旋律、节奏、文字、音韵结构)“填词” 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流派风格:豪放(苏辛)和婉约(柳永、秦观、李清照) 字数:小令(59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段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4、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方才进士出身。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乐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
5、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
6、,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雨霖铃“雨淋铃”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颠沛流离,苦
7、不堪言。他曾在蜀地栈道中遇雨闻铃声,百感交集,他悼念贵妃,不由悲从心来,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铃曲。后来雨霖铃成了词牌。白居易“夜雨闻铃肠断声”。 写作背景离开都城汴京(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 婉约词派“四大名家”“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三、美读词作 1、自由诵读 2、朗读小组点名其他小组成员诵读,并作点评、指导和范读 四、整体感知 问1:读完本词你有什么感受? 答:哀伤、悲惋之美。(师: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很多都带给人这种感受,对吗?) 问2:本词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你能否为它起一个题目?(可从文本中找词语) 答:“伤离别”“离别苦”“别佳人”“
8、长亭别”等。 问3:围绕离别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离别前环境衬托 时 间离别中描写情态 离别后刻画心理 问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首词? 答: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艺术手法(板书) 五、鉴赏分析 1、谁感意象美? (1)词中意象有哪些?请找出来。 (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酒 杨柳晓风 残月) (2)这些意象中哪些是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小组展示搜集成果并解读) 蝉(郁达夫故都的秋“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元代卢挚沉醉东风 重九:“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 片愁,
9、谁肯教白衣送酒?” 宋代晏几道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补充:“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唐 长亭秦汉时期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场所,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弘一法师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雨或喜或悲之情。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王
10、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 山孤。”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杨柳与“留”谐音。折柳送别乃习俗(唐代尤盛“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折杨柳曲) 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月伤感愁绪(离别、思念、时光流逝)离合的象征 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
11、浸月”。 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酒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是“愁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3)在本词中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小结一下。(可让上一小组随意选取其他组成员回答并点评) 寒蝉、长亭、骤雨交代时间、地点、特定环境,渲染凄楚悲凉气氛,烘托出浓重的离愁别绪。 烟波、暮霭
12、、楚天描绘朦胧、灰暗、迷茫之景,传递出漂泊无依的愁绪。 杨柳岸、晓风、残月构成凄凉之景,更衬托人之孤寂难耐。 (板书:意象 渲染气氛、烘托情思) 2、谁解离别情? (1)你认为本词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心声?为什么? 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A、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B、你所得知的“自古伤离别”的诗词语句有哪些?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13、2)请赏析能体现离别情意的其他语句。(由刚才展示的小组点人回答并点评) A、“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欲饮无绪,欲留不能,难舍难分(凄楚、无耐)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a、描述一下此情景 b、“执”(握、牵)比较 c、由此两句你可想到哪些诗句?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板书:缠绵、哀婉) 篇三:柳永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 3 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
14、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及写作思路;揣摩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了解这首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
15、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 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题材狭窄,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的典范;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取材广泛,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词作气势豪放,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词中充满豪情壮志
16、,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的代表。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但苏轼也写婉约词,(如江城子“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柳永也有豪放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比较。望写景壮伟、声调激越;雨哀怨缠绵、冷寂幽清。 词的分类 (1)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取材广泛,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词作气势豪放,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题材狭窄,
17、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和背景 1.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改名柳永后,47岁(宋仁宗景祐年间)才考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也叫“柳郎中”。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 (柳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柳永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18、”,遂落第。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柳氏三绝”与兄三复、三接都有文名(父不以子为荣,断绝关系) 成名原因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 生活上的特殊经历 博学多才,妙解音律 写出好作品 2.背景及释题 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释题:“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三、教学过程 1、播放邓丽君唱的雨
19、霖铃歌曲 2、听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教师引导: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四、诵读指导 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 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 晓风残月,
20、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齐读(正音,噎、霭、那)单读(体会)师读(示范)生品读 四、整体感知,设疑启发 1.“好诗一半画”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
21、同学们品诗构画,发挥想象,本词能构几幅画?(提示学生以时间为序) 离别前的饯别都门帐饮 离别时的难舍执手相看 离别后的想象晓风残月(板书二) 2.披文入情,感受诗人情感 凄切、无绪黯淡、低落 催发、执看难舍、痛苦 酒醒、分离凄凉、孤独(板书三) 五、重点探究 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凄凉、沉寂 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
22、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手放在自己手中,相互看着时泪眼婆娑,竟然是被泪水给噎住而说不出话来了!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2)、
23、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明确:“执手”感觉很慎重,很郑重,而“牵手”和“握手”不能充分表达那种凝重感和气氛。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9、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10、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24、,与大家分享。 (预设):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预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预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预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25、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六、综合领悟 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 (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 (预设)相思。 七、点拨内容,归纳艺术手法 1.串讲拓展 问题探究: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
26、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分析:雨霖铃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了“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助。 词的上阕在凄冷环境衬托下,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是对别后思念和 雨霖铃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