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3531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 读书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我们对此产生的思索的深度。我们要对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完中国哲学简史,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好用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 在挚友圈都在刷屏世界杯的时候,我看完了这本书,两遍。 作者冯友兰先生出现在无问西东片尾的彩蛋里,肯定的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哲学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学家。1935年写作完成两卷本巨著中国哲学史,1946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高校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英文讲稿由他的学生布德整理成书,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的入门经

2、典。 从先秦始终到二十世纪四十年头,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深化浅出,也只有大师做得到。本书一半的篇幅在讲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绚丽的黄金时代。从汉代起主要是儒道,外来的佛教,禅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复兴,虽然名家迭出,却远没有先秦时期那样迷人。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究竟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依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学问,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因此,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行,中国哲学探讨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3、或许我们平日并不会思索哲学问题,但知晓了老祖宗们在思索什么怎么思索,就明白了我为什么是我,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是这样的民族,那都是因为中国哲学的基因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使我们带着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说明这个世界,去找寻关于一切的答案。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 这些天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冯在着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实我也不清晰怎么去说,哲学的东西真是好难懂啊!不过他的这本书已经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了。

4、是我看到过的哲学书中最好读的(虽然没有看过几本,呵呵) 在这本书的第一句: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们也许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在重要性。 从这本书了解了八卦的由来,各个思想学派的发展历史,各个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中国的哲学的精神,儒家文化何以在中国能有如此的地位,自我感觉各家的思想就是一个相互汲取和借鉴的历史,不知哲学是否都是形而上的,或许哲学就是这样吧。我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各方面的条件的影响,特殊是物质方面的条件,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哲学思想在经济的发展中也有意或无意地随着发展。 书上也说了些东部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的差别

5、,终归两者的物质,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基础不同,所以天经地义地有差别。但是两者都是人类的优秀的文明的一部份,假如能把两者优秀的成分相结合利用,正如本书上所说的中过哲学上负的方法和西方哲学正的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将来的哲学。 虽然自己简直就是没有水平,但是还幻想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大家能体谅,或许当我看这本书其次次的时候会有所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它是依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的,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广泛流传。它把中国的哲学发展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谛视,让读者感悟到中国文化在当今的重大意义,不失为一部

6、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文化经典。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实话说,笔者对中国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特别肤浅的水平。但在阅读了冯友兰老师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笔者对中国哲学有了新的相识,哲学的学问不再是零碎的,而是有条理、系统化的了。下面,就列举一些阅读过程中摘录的句子以及我的理解,作为我的收获吧。 著者在第四章中提到“对于六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不是编者。”由此,著者进一步得出一个推论,那就是“孔子只是一位私人老师,而不是一位私人著作家。”看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之前的“孔子热”现象。社会曾经大肆炒作与孔子相关的种种事物,然而炒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孔子,理解孔子的思想呢?在这里,笔者

7、不是想否认孔子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但笔者觉得,对孔子的盲目炒作,只会造成孔子形象的虚高,以至于最终,人们凡是遇到与文化相关的东西就把孔子抬出来,这未免有点非驴非马。 著者在第九章中提到“无为的意义,事实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他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随意为之。”这让笔者想到了以前在政治课本上看到的一个概念,即“服务型政府、有限型政府”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在职责范围内作为,做到不越界,尽力服务人民。然而,当下社会,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官商的勾结,他们不是“无为”,而是“无所不为”,这恰恰是哲学中所批判的。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假如让贪污和

8、腐败接着下去,后果将不可思议。而如何规范政府工作,让政府做到“无为而治”,则是我们应当关切的话题。 书本的第十五章,主要是围绕易传绽开的,这一章很好玩,讲得都是关于的卦象之类的理论。之前只听说过最闻名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但并无深刻相识,这次阅读后,尽管对里面提到的六十四卦等内容仍是一知半解,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儒家形上学中的调和的理论。新儒家提倡的是“中和”。“中”是指调和那些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混乱、不和的食物,而“中”的作用,则是达到“和”。这里的“和”正正是我们最最熟识的和谐。由此可见,一方面,“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另一方面,古人的才智

9、也可见一斑。他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志向社会的美妙蓝图,而这直到现在,仍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 最终一个,是著者在其次十七章提到的一个观点“中国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历来是重在文化上,不重在政治上。”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切糕”现象。一块“切糕”背后是有目共睹的强买强卖行为,这样的行为明显违反了当今社会的法律法规。然而,执法人员却很少去管理,最终才会引发后续的争端。或许,执法人员认为,新疆的人民是少数民族应当要加以照看。但笔者认为,我们提倡的各民族一律同等,应当是思想、文化上的同等,是立法上的同等,这种同等的政治色调不应被过度强化。盲目过度的政策倾斜,只能是重在政治上的,

10、歪曲的民族主义。否则,法律的尊严会受到损害,其他民族的权益也将受到侵扰。这样,又谈何各民族一律同等呢? 收获之余,也有些许怀疑,在此共享,愿与各位探讨: 首先,中国哲学如此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当下的社会越来越少人会关注它呢?大多数人宁可学习西方哲学,都不情愿了解中国的哲学,莫非说中国哲学就比西方哲学差吗?依据这次的阅读,不见得是这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其次,中国哲学中其实蕴含了不少为人处世,乃至治国的才智,那我们应当如何把它加以利用,让它更好地作为社会科学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供应才智呢?中国哲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又在哪里呢? 上面的问题,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想清晰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

11、哲学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人类史上再次留下辉煌绚丽的财宝。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六书纪贞元,三史释今古”哲学体系中的“三史”之一。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讲解并描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学问,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溢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在阅读冯先生介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时,我对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逍遥自由人生看法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就此我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庄子,原名庄周,是道家的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与著述被记录在庄子一书中。谈及他的思想,一般人就会联想到名篇逍遥游里所描

12、绘的那种“为我,放任,避世,空谈”,其实不然,应当是那种“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并且包含着至高的人生境界。这也是庄子对“道”的高深领悟。 一般人假如认为庄子那种避世的心态源自于他对人间状况的不谙抑或无法应对困难的人世间,那就大错特错。因为他对人世间赐予了高度关注,并对人生问题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非凡见解。例如,他具体视察了人的心情改变,在齐物论中,一下子提及了十二中:喜、怒、哀、乐、虑(忧虑)、叹(叹息)、变(反复)、慹(恐惊)、姚(轻浮)、佚(放纵)、启(张狂)、态(作态)。真可谓全面丰富。另外他还提示到人不行扰乱人心,他在庄子。在宥中这样描写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

13、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彊。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行系者,其唯人心乎!”说到人心理困难的状况,唯恐很难找到如此贴切生动的描绘了吧!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并非对困难的人间状况的无知,而是探讨的如此透彻。 正如庄子上面所描绘的那样,有关人的问题是如此的困难,那么人生还有没有追求欢乐华蜜和灵魂得到安放的希望?答案是确定的,但庄子指出必需通过身心的修炼。详细做到如他在齐物论中描绘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就是要我们解除身体的欲望与心智的执着,做到“无我”,“忘我”的境界。以他的术语来讲就是“心斋”。何为“心斋”?就如他在人间世讲解

14、并描述的“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进一步讲就“心斋”是指心的斋戒,而不是指宗教信仰上的饮食戒律。“心斋”的详细作法,就是要渐渐削减来自身体感官的诱惑与欲望,以及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与成见。总之,就是要对“心”进行一番“清理”,摈弃杂念,使它进入虚静的状态,使自己进入“忘我”,“无我”的境界。 由此,关于处世的方法,庄子强调“外化而内不化”(知北游),一方面随顺外物而改变,另一方面内心保持不变。内心与“道”契合,圆满无缺,在精神自由层面所保持自然本性,自然不必改变;外表和言行就要协

15、作融入世俗,作到“顺人而不失己”(庄子杂篇外物)、“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养生主)。这些反映的是庄子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非常精妙。3“外化内不化”,坚持并有融通,通达和坚守一并而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这方现了君子处世为人的大才智。 在他处世的哲学中,最让人神往的一句话是:“泛若不系舟”(庄子列御寇),“虚而待物者也”(人间世)。庄子为我们描绘了一种虚己以游世,虚而待物的人生。“虚”字有单纯平淡之意。泛舟不系,随水而漂,人若无执,则可化解于无形。这也正是庄子“心斋”所要达到的人生境界。通过“心斋”,化解自己的执著和不得已,让心处于虚静状态,达到空灵层次,作到自我由忘而化,化解自我与无形。人

16、心是困难的,若是任由身体感官去牵引,疲于世俗的诱惑而执着于心,进而耍弄心机,事事计较,那么心就成为苦恼和苦痛的根源活着片刻也不觉的安静。因此,“虚而待物”,超越于“我”,达到“无我”的境界,与道合一,不但不会苦痛,不反而随遇而安,像庄子一样“上于造物者(道)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这是何其逍遥自由的人生呀!不仅令人艳羡不已。 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由于太过执着于世俗之争,丢失了内心的清明,分不清孰轻孰重,不懂得得与失,舍与得,往往使自己在处世方面做不到“外化而内不化”,以至于自己活得担心宁,活在苦痛之中,找不到欢乐。我们周遭人们患愁闷症的更是有增无减。有没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呢?有时,心境就是就是一剂良药。为何我们不学习一下庄子的那种“虚而待物”的人生看法呢?将一切无谓的不得已、不必要的执着“相忘于江湖”,以换的像鱼儿那样遨游于大海的欢乐与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