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8733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果: 一、名词说明(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架上的区分。课程标准有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教学大纲没有前言。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学问、实力、思想相识。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大

2、纲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时支配、教学中留意问题、考核与评价。课程标准有附录,包括术语说明、案例,教学大纲没有。(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老师教学的最高要求,重点是教学工作的规定教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目标上的区分课程标准: 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强调学问与技能,偏重认知发展水平,忽视学习过程和情感看法。大纲强调的是 老师的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视学习方式和策略

3、,影响学生综合实力的培育、全面素养的提高。(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分课程标准: 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老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化功能,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重视学生驾驭学问与技能的结果考核。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忽视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大纲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干脆的,严格限制的,硬性的。3. 学习方式 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

4、知的取向,它不是指详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详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须要的必备品行和关键实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5、创新六大素养。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学问和技能,驾驭和运用人类优秀才智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识和发觉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困难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需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加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志向信念、敢于担当的人。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

6、发展的教学关系? 答: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间相互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作为人民老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化教学观念,主动探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化教学效果,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随着教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养教化的根本保证。教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化的基础。老师能否胜任教化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业,成为有较高素养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

7、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的健全;对学习效果和实力的提高都有主动的作用。我认为要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老师应当留意以下几点问题。1、师生要相互敬重相互理解 老师对学生的教化,必需以交往、对话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老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老师与学生交往,必需遵循敬重、理解、同等的原则。敬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厚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化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老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需以理解学生为前提

8、,要了解学生,要深化学生的内心世界。同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老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同等的位置,但是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同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同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这里不只是学生敬重老师,更强调老师敬重学生。敬重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假如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同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敬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化家在论述教化的功能时说:“教化胜利的隐私在于敬重学生。”老师不懂得敬重学生、爱惜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敬重。教化胜利的隐私在于敬重与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酷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要酷爱、信任、敬重老师,达到情感融洽、心心相印的效果,建立

9、起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2、师生要同等相处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老师与学生人格同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的真挚情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老师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更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挚友、助手和模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要求老师以真正同等的看法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变更过去那种老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传递模式,让课堂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才智来。肯定要把握同等这个基本原则:同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假如交往双方

10、不能同等相待,而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敬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不会情愿与你交往,你将失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交往必需同等,同等才能深交。这里说的同等,既是人格上的同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课堂已不再单纯是老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学问回收站,而是双边的活动。作为老师的角色,总是有一种担忧: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制定的任务吗?这种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不同等的体现。其实,师生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从另一方吸取学问。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为教学交往中的沟通,经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放开“与“接纳“

11、,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去创建意义的活动。3 老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每天与学生相处,是每堂课的主体,只有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才会被你所吸引。学生们来到学校学习,不光是来学习学问,而是来体验人生。作为老师,不管有多么足够的理由都不能把不开心带进课堂,因为学生的愉悦首先来自老师的愉悦。我曾有这样的感受,当我面带微笑走进老师,学生的心情比较活跃,课堂进行得也顺当。相反,课堂气氛就比较死板,即使老师实行再好的方法,效果也不够好。所以作为老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无论是衣着、神情,还是语言、动作,都

12、应当力争做到最好。4 老师要留意教学的艺术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老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意孩子们的要求,严格说已经不适合孩子们成长,学生普遍感到单调、乏味、枯燥。要能使学生得到学问、获得技能,课堂的有效教学特别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老师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导入生动好玩,吸引学生,让学生感爱好,课堂上坦率、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听得清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感化每个学生,让学生认为这位老师上的课太好了。这样,学生就想上老师的课,听老师的话,敢和老师沟通,自然而然师生关系也就很融洽。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老师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敬重、关切和爱惜每一位学生,留意教学的

13、艺术性,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学问爆炸”时代。老师要给学生的不再是一碗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因此,面对焦急剧发展改变的教化对象,老师必需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老师,唯其如此,老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化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学问,提高自己的教化教学实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化教学的须要。三、 材料分析题(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第十名现象” ,谈谈什么样的教化是胜利的教化,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

14、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觉,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果不够惹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爱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根据当时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起先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验的跟踪调查。十年的调查中他发觉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状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中学、高校(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很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精彩。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15、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觉: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果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育爱好爱好、拓宽学问面、发展特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特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简单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果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敏捷性强,学得较为轻松,爱好广泛,老师不大留意这

16、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实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缘由。 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事实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实力,自然要赛过前者” 答:发觉学习最好的学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未必走得最胜利,而学习成果在班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后来在工作上的成就比较高,被称为“第十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现象”呢?在追寻其缘由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谛视一下考试制度。现在的考试考查的多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和语言实力。事

17、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实力、领导管理实力、创建力和动手实力等在考试中都难以得到体现,而这些实力对一个人的事业胜利特别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考试考出来的“第一名”,综合实力并不肯定是最强的。我们通常说的“智力”往往都是指智商,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相识。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它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方某,他的学习成果好,可以说是智商高,但在实际生活中他表现出来的胜利智力却比较低。所谓胜利智力,是指有关生活技能、工作实力的智商,它确定着人们对生活事务的推断、评估,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实力,还关系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建力。这些虽然不是学习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但却是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一般说来,“第十名”具有较好的智商,同时又不是死读书,在学习的空暇能够发展胜利智力,所以他们能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胜利。有幸的是,胜利智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育的。平常可以尝试多接触一些簇新事物,提升自己对事务的推断力;尝试从事一些从未做过的行业,提高自己的实力,增加创建力和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