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组成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水的组成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探究水的组成学案水的组成 课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试验器材 教学目标学问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试验探究活动相识水的组成。2.能推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过程方法1.相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能主动与他人沟通与探讨,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看法1.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化,培育实事求是的看法。2.了解人类相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内容1:请你观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
2、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观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内容2: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 【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内容3:试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日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揣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如何来证明一种
3、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供应资料:氧化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起先试验。引导学生视察试验。(由于此试验速度较慢,反应起先一会后,可协作此试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视察)引导学生总牢固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内容4:分析探讨,得出结论探讨教材中的“探讨”栏。通过以上试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探讨水的组成的思路。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
4、计方案探究试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假如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练习:CO2N2P2O5KClO3FeKMnO4H2O2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布置任务:结合教材P47的内容,将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洁分类。提问: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吗? 回忆所学学问和新学学问给物质简洁反类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内容7:反思评价反思试验方法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氢能源是最志向的清洁能源,能否用此法大量生产氢气?你设想可
5、以怎样用水制得氢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探讨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奢侈水的行为吗?我们对今日出现的几种化学新概念理解透彻了吗?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须要同学们马上作答,课下思索,感悟出新体会。 观赏图片 回答:水 回答: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发表见解:生物体内都存在水 主动发表见解。 说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教材,了解水的用途。 依据所给化学式大胆揣测 探讨、沟通、发言。得出结论:可以将水分解,通过证明产物来推断。学生活动 回忆旧学问,明确氧气的检验方法。通过自学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学生视察:气泡快慢、正负极气体体积、检验氢气
6、、氧气的现象。 依据现象总结,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属分解反应。 分析、探讨、发言。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学生整理探究过程 回答:混合物纯净物 思索、回答理解概念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将氧化物和其它化合物分开。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和老师一起总结物质分类 学生活动 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表看法,也可作为课后思索题。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爱好,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探讨、主动发表见解有助于培育学生周密的思索实力和良好的表达实力。 体会水的重要性。 对元素提出有大体相识 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方法。设计
7、意图看别人的试验录像,这样可以接受较规范的试验与事实,也节约时间 培育学生信息加工实力,归纳总结实力。 注意“过程与方法”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好处的。 根据学问层次结构,按部就班地引出新概念,使难度降低便于学生理解驾驭。 适当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整理学问脉络便于娴熟驾驭学问。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老师的四个反思题有教化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终整理学习体会也是一个实力提升和创建。 板 书 设 计课题1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试验(1)现象:两极产生气泡(正氧,负氢)V正:V负=1:2(2)表达式:水氢气+氧气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
8、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2水的组成 其次节水的组成 (1课时) 一.学问教学点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方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
9、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试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试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试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实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试验,肯定要保证明验胜利,否则必需重做。以使学生对试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
10、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知道了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爱护水、疼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原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老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
11、生活动:视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学问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试验来探讨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二.水的组成 试验:演示试验31:电解水试验,留意提示学生视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一)电解水试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试验:演示试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12、 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二)验证明验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包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樟复燃。 结论: 1.正极产生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负极产生氢气。通电 方程式:水氢气+氧气 讲解并描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试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在科学探讨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须要通过精密的试验和精确的计算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 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13、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20.089):(11.429)=1:8 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 8 =1:2 1 16 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水的化学式为H2O。 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副板书: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讲解并描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板书:通电 H2OH2+O2 讲解:
14、这个反应也证明白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练习:第49页第l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探讨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学问,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驾驭一门科学学问,必需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看法,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49页习题第2、3题。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结构学问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为题,探讨了水与工农业
15、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相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意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使学生相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
16、可进一步理解化学改变的实质。 实力目标:a、培育学生的视察探究实力;b、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实力。 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化,培育实事求是的看法;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加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试验和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学问说明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供应丰富、生动、直观的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白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
17、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育学生从视察中发觉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试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说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学问点。因此,作好演示试验尤其关键(展示试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试验,试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试验,使试验效果更清楚、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依据试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简单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学问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
18、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说明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探讨中发觉,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改变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学问与实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实力:重点改进了演示试验,利用实物投影将试验投在屏幕上,将试验加以放大,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试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试验效果更清楚、更直观,让每
19、个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建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视察试验、思索、分析,最终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说明图片,变抽象为详细,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当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奇,从而产生乐学心情,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学问,
20、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加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相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建良好的思维情景,培育探究实力,发展智力,老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动身;(2)学习者通过视察、假设、试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说明;(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沟通,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说明。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