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教 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想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酷爱之情,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教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 设计 一.读通诗歌 借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在书上做出标记。 背诵诗歌。 完成作业本第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收集。 收集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王维的资料,送别类的名言名句。 三.诗歌探讨 读完这两首诗,你觉得它们都描写
2、了一个什么场景? 这两首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是一样的,它们有区分之处吗? 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色,说说你知道的送别诗句。 四.疑难征集 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五.课堂密码 你想启用什么密码呢?(注:密码为小组活动时的行动吩咐,小组学习起先时师生背2句古诗,结束时背2句,旨在加强学生古诗积累。) 共学 过程 学生共学 老师导学 一.预习沟通 小组沟通简单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化诗歌 你能找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吗? 学生依据预习自由回答 追问:除了相同之处,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依据预习自由回答 小组合作学习: 读诗歌绽开联想,说说诗歌描写的景色,小组内沟通。 沟通汇
3、报。 个人竞赛 回答老师提问的字的说明,看谁答的又快又对。 小组沟通 沟通搜集到的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的故事,从而更好体会送别之情。 小组汇报 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送别诗句 三.作业 同步练习第3题。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众多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很特殊,我们今日就来学习一下这类诗歌,20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两首诗歌 诗歌初探 通过预习,这两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都属于什么诗?之间又有什么区分? (比较学习) 品读诗歌 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描绘的景色。 读送元二使安西,说说这首诗的景色。 提示重点字的说明 感悟诗情 体会友人之间的离别
4、之情 诗歌拓展 课件出示收集到的送别诗句。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撑、艇、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绽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欢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
5、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季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沟通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老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
6、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他酷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状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洁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
7、含义。 (2)小组逐句内沟通自己的理解,相互启发、补充。 5、集体沟通,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沟通“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妙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憧憬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蜜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当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淘气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朗读前两
8、句,思索:你最观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欢乐、无忧、自由。)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觉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来整体,拓展延长。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
9、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用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3.培育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实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其次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
10、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留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留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索:“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说明?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索: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
11、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蓬头:形容头发乱。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2指名读其次句。思索: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莓苔:河边的蒿草。映:遮掩、遮挡。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仿照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爱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宠爱之情。老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索:小孩正急迫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
12、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索: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索: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索: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索“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用心仔细)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惊慌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惊慌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13、学生视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绽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态,后两句描述了小孩用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栩栩如生,用词精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随堂练习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说明,并讲给同学们听。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芳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十、作业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说明划线的词语,再
14、说明诗句意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附录1:篇章阅读感悟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好玩味。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躲藏行踪,闲情逸致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烂漫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宠爱之情。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
15、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纶:钓鱼用的线。垂纶:钓鱼。莓苔:这里泛指野草。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态: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立刻回答。这首诗不
16、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精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老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分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探讨,老师留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
17、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他酷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宏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785820)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慧,勤奋好学。他擅长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实,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附录3:延长拓展 我们今日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爱好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
18、一背。对原诗感爱好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附录4:化物为我,巧学古诗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教化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老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假如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或许就够了,不肯定须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情境,取
19、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迁移创新,延长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出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常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日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生自由组合,打算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协作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看法,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忽视,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用心。
20、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看法很恳切,很虚心。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仔细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看法,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特别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惊慌而又当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加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当心摸索的动作表演得非常形象
21、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好玩的场面。特殊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惊慌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而且还能依据古诗绽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全部的感觉、心情、才智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纳各种喜爱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颖,学生的爱好一下就上来了,有了爱好,学生动脑的主动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加,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绘声绘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
22、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溢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悟感情和培育想象实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袤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爱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驾驭了学问,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宠爱之情,还培育了想象实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加中体验到胜利的乐趣。 附录5:重现池上 张小雨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这些孩子的撑船本事很高,船行得又轻又
23、稳。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当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子。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终归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慧,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移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教案 20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看法,树立主动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
24、人世间最一般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闻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挚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美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视,好像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奇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予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闻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日的新疆库车旁边。友人元二将要远赴
25、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挚友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愿,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实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喜闻乐见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实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肯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相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
26、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酷爱之情,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尝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27、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知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刚好正音。 (3)集体沟通: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
28、?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爱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老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白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挚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爱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情愿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
29、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挚友的担忧) 天际:天涯,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相互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挚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情愿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挚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挚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
30、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挚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当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长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逝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沟通) 3.指名上台汇报沟通,相互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挚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挚友,你渐渐走吧,我们会
31、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次课时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交有不少挚友吧。谁有知心挚友?(指名谈和知心挚友在一起的感觉。) 2.挚友在一起时间久了,志同道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缘由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便利,挚友分别之后就很难
32、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意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挚友分别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挚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挚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挚友,正在惜惜离别。今日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其次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二、初读古诗,驾驭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订正错误读音。 老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分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
33、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索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详细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老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挚友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留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老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老师范读、指名读)。 (3)学生配乐齐读。 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
34、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早晨,一场如酥小雨,潮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青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也许有3000多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须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力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
35、频繁,常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访阳关(唐出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憧憬的壮举。挚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验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孤独,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挚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留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
36、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肯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引。 . 师:这是他们在相互劝。是啊!挚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受,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别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全部的
37、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 7.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挚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叙事抒情写景 借景抒情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附:相关链接 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38、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孤独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描述的景象。 3、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过程: 一、课前打算 课前小组内帮对检查学案6、7的完成状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状况 1、小组内沟通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
39、吗?下面小组内相互检查,随即订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好、最快。找一两组6号同学读,其他同学订正。 2、小组内沟通 同学们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了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的不娴熟再读一读。读错的刚好订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沟通:找一个组同学读,师生相机订正。 背诵诗歌。分组背诵,集体背诵。 3、质疑、解疑 (1)通过预习,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沟通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进步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2)小组长汇报。 (3)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索、解疑。 4、感情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诗歌,内涵丰富、意境美丽,你们不仅
40、要正确、流利的背诵,还要有感情。要留意停顿、重音、语气、表情。 如: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练读,找一个组同学读,师相机指导有感情诵读。 (2)望洞庭的作者刘禹锡是我国闻名的诗人,你对刘禹锡有哪些了解? 小组沟通:诗中相和、镜未磨、遥望是什么意思,然后找一组同学说说,师生补充。 看插图,结合自己对诗的理解,说一说这首诗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小组沟通,找一组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同学补充。 (3)下面我们再看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小组沟通:诗中半轮、影、流、思君是什么意思,然后找一组同学说说
41、,师生补充。 这首诗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色? 5、默写诗歌,自己比照课本错一改三。 6、刘禹锡、李白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诗篇,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他们的诗歌。 三、安排下节课展示任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西师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喜爱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育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沟通意境的实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宠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算 老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