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615130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螳螂捕蝉》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的说苑.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文章采用对话方式,叙述故事生动传神.注意前因后果的交待照应,脉络分明,如果说吴王攻楚是因,那么少年智劝是果;如果说少年智劝是因,那么吴王取消攻楚又是结果.文章前后相连,一线贯通,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情分析: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

2、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一、争说成语,引入课题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语就是其中特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来个比赛,看谁知道的八字成语最多.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读书,积累很丰富,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螳

3、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但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也是一个八字成语,谁来补充?(齐读)好,一起将课题读一下.【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是一个八字成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接触很多.课始以背诵成语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习积极性,自然导入新课内容,可谓是水到渠成二、了解意思,理清关系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么文中哪里给我们描写了这样的景象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相关段落.(小黑板出示)“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

4、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自读感悟:说说各自都从中读懂了什么?3蝉、螳螂、黄雀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祸患分别是什么.4我们该如何排列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少年打黄雀啄螳螂捕蝉5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抓住成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朗读感悟中,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明确蕴含道理,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三、吴王固执,执意攻打过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利

5、益背后所隐伏的祸患.应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少年为什么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2吴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得出来?3理解“固执”,读一读吴王的这句话“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主观、专横、顽固不化)4吴王之所以下了死命令,是因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身后的祸患.吴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引出“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语,其中就暗含了所隐伏的祸患)5想象说话,你觉得“不堪设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的吴王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能不能不劝?劝的后果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给吴王讲了螳螂

6、捕蝉的故事.7再读911自然段.【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通过“固执”引出“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以词语为抓手,结合前面的螳螂捕蝉故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受吴王的固执,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体会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危害,层层深入.四、恍然大悟,取消念头1表面是讲故事,其实是在劝说吴王,那么少年的劝说有没有成功呢?你从哪里知道的?2齐读最后一节.3吴王恍然大悟,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他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如果攻打;他明白了不能只顾;他明白了少年的良苦用心,机智勇敢4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箭头表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现在谁愿意试试来照样画画吴王攻楚的图片在页面最后呢?5交流板

7、书诸侯国乘虚而入吴国攻打楚国6两图片在页面最后作比较,体会“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由最初的故事到发生的原因,再到最后的结局,虽然调整了文本顺序,但是三者浑然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吴王的恍然大悟,少年的机智勇敢,对“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联系更有了清晰的认识.五、机智少年,巧劝吴王面对吴王的固执,大臣和少年都进行了劝阻,为什么大臣失败了而少年却成功了呢?1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2所以,你觉得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热爱祖国)3再读课

8、文211自然段,划出表现少年机智勇敢的词语.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扮演记者,采访两个人物的心理)【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抓住一个“劝”字,比较大臣和少年的不同,通过找出关键词语,通过分角色朗读,在少年的机智勇敢中同时感受到他的爱国之心,激发学生对少年的敬佩和热爱,更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六、古今对照,感悟真理1我们今天读这则故事很简单,因为他是用白话文写的,老师还有这则故事的原著,你有兴趣读一读吗?2出示片断,学生理解.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出

9、示小组学习要求:A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大概的意思,把读不懂的内容拿到小组讨论.B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其”的意思.请两个小组做汇报:一个小组说意思,另一个小组说一说“其”的意思.【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对于即将进入中学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提前读一点文言文对他们今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前面的学习已经为学生做了一定的铺垫,对于故事内容,学生已经熟悉,再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七、总结课文,巩固练习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

10、快的机会吧;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2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请你想想怎样劝?【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设计这样两道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教学的训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并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八、迁移运用,升华认知你来编故事: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设计意图片在页面最后】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有点枯燥,而以编故事的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回忆了课文内容,同时融入自己的想象,读写结合,升华了学生的认知,理解也更深刻.【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少年打黄雀啄螳螂捕蝉诸侯国趁虚而入吴国攻打楚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