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诗词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诗词赏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姓名 ?十五参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篇首一句即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参军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几十年沙场奔波,岂不悲哉!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参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确实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近看那么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
2、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继而,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此情此景着实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 这首诗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以表达为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它就好似是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诉衷情?这是一首抒写回忆作者当年慷慨参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的词作。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郑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陆游来到南郑,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3、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决执著的追求精神。“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比照,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超绝非凡之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也是尘封色暗,敝旧不堪。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意思贯珠,说尽平生不得志。“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
4、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两鬓已苍。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最后三句总结自己一生,反省现实。理想始终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而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慨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
5、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表达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像这样进行今昔比照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盘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表达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阔中原地区的思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上片首先一问一答:“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
6、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怅惘感喟不已。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上片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片那么纵怀远古寄豪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指孙权,他继承其兄孙策为吴国之主时年方十九,但已统率着数万军队,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概,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
7、样有雄才大概的英雄人物,今昔比照,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到达很高的艺术境界。?满江红?词的上片写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小住京华秋容如拭,这几句是写中秋时节的京城景:菊花盛开,天空明净。花好月圆,秋色清爽,但作者的心却是沉甸甸的。积贫积弱的中国,被残忍的外国列强步步紧逼,割地赔款,前途危殆。袭上心头的,是楚汉战争时楚国士兵夜晚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奔入脑海的,是千里之外故土浙江的一景一物、千般滋味。杜甫在?兵车行?里写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秋瑾却对自己的女性身份不以为意。又岂是不以为意呢?在词的
8、下片,词人倾吐心声。虽然不是男儿,但她的一颗心,比男儿更刚正,常常为他人而冲动激昂。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抒发感慨:世间的凡夫俗子,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悉的知音呢?在慨叹中,词人再次引用典故,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义收束全篇。这首词基调消沉,家国仇、民族恨蕴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负,文字平实而自能感人。?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外表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挖苦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继
9、而写“吹之功用,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外表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官宦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官宦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比照,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官宦穷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官宦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官宦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那么把官宦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照应,挖苦格外
10、尖刻辛辣。 ?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感情。从外表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诗比照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起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也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几句看似平淡,狭窄的田
11、间小路,野草丛生,露水打湿衣裳,反映了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结尾“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衣裳沾湿了,即使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但却使自己达成心愿,辛苦之中,保全了高洁的人格。这里的一个“愿字,更强调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随口而出,如叙家常,心安理得,平和自在不见丝毫修饰。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单独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
12、,穿行在草丛中,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种豆南山下句,平淡;“带月荷锄归句,幽美。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映生辉,柔和完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 , 三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宫,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诗的前半局部写“望洞庭湖, 后半局部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而起,为感兴之作。诗的前四句
13、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欣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 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也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后四句诗
14、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不过,说得很委婉。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在表述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 , 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 , 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元舟楫自然过
15、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渔家傲?这首词写的是梦境 ?花庵词选?题作“记梦。但梦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 人物涉及天帝和自己, 可能都与词人为“辩白“馈璧北朝之诬, 曾追随朱高宗行踪, 在海上航行, 历尽波涛之苦这段经历有关。( 参见?金石录后序? )上阙一开篇, 便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景象极为壮丽;句中的劫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了,描绘且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和“舞那么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
16、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 摇摆不定,人在船上 , 直觉得星河在旋转。以下三 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 见到天帝, 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下阙词人借答复天帝的问话, 抒发胸臆,感慨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 虽辛苦求索, 终因遭逢不幸, 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屈原?离骚?:“朝发韧于苍唔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史记伍子青列传?中有“吾日暮途远之语。“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词人最后表示, 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 奔向飘渺的神山, 寻求幸福。意境壮阔, 想象丰富, 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总的说来, 这首词将
17、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 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写进词中,使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构成了气度恢弘、风格雄奇的意境。难怪梁启超评论说:“此绝似苏( 轼) 、辛(弃疾 )派 , 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破的, 道出了这首词豪放的特色。 ?长相思?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 王国维称赞他道:“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笔写情情切如此, 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随驾到永陵、福陵、昭陵告祭途中( 出山海关前后 )作的, 有的本子题为?长相思出塞?。词人虽然身为皇帝侍卫、入世极深, 但却向往温馨自在的生活, 内心早已厌倦陪侍出游, 消耗青春
18、的侍卫生活, 但他又不能改变这种生活, 内心十分矛盾。正是在这种心境下, 词人用感情真切深挚、概括力极强的句子, 用简约自然的白描笔法, 轻描淡写, 创 作了这一意象新颖、天生丽质、凄婉徘侧, 读来令人为之肝肠寸断的作品。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 浓缩为“山 、“水 二 字, 而重复使用“一程, 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夜深千帐灯一句, 王国维盛赞为“千 古壮观。但壮丽的千帐灯下, 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 , 这是怎样一种情味, 恐怕只有词人自己才能给我们满意的答复。与“山 、“水相对应;下阕突出的是 “风和“雪 。一阵又一阵不停的风雪, 直搅得词人心烦意
19、乱, 连思乡梦都做不成。风雪夜的凄清寒冷, 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一暖一寒, 一静一闹, 两相比照, 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 含揭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 情绪。?终南别业? 王维自幼即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影响,更由于他看透了官场的阴险,故而四十岁时曾一度隐居疑难终南山,近五十岁时购置经营了蓝田辋川别业,近六十岁时虽官至尚书右丞,却吃斋念佛,俨然一佛教徒了。这首诗,便是他描述他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之作。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徐徐道来,简短直接交代出因何购得终南别业。自己中年以后即厌恶尘俗,信奉佛教,后来那么安家终南山边。“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
20、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所陶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两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兴来每独往一句,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自得其乐;“胜事空自知一句,那么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唯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假设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那么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恰好 看见闲云由山中升起。从艺术上看,这两句诗可谓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宋代?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
21、表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此二句也深为后代诗家赞赏。最后两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既具体描绘其悠闲放任之乐趣,更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姓名八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住在成都草堂时
22、写作的。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第二年,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茅屋,指成都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构自然、严谨。善于通过有特征的细节,运用精炼的语言,将他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的情景。第二段,写群童当面抢抱茅草的情景。第三段,写屋破雨漏长夜难眠的情景。第四段,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局
23、部,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过故人庄?是一首语言平淡质朴的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诗人在平实的语言中,把真切的叙事、真实的写景和真挚的抒情结合在一起,犹如朴实的农人在农家田舍亲切平易地话家常一样,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景致风俗和人情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过故人庄?首联写朋友邀我做客;颔联写农村的怡人景色;颈联写临窗欢饮,畅谈农事;尾联写再约重阳赏菊。?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过故人庄?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游
24、山西村?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游山西村?诗的头两句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是对山村风光的描绘,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游山西村?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渔家傲?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畏敌退让,他们得寸进尺,侵扰不已。1040年到104
25、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在这样的生活根底上,诗人写出这篇绝妙好词来。?渔家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渔家傲?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渔家傲?词意如剥蕉,层层深入;词的意境有典型性又有独创性。?浣溪沙?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浣溪沙?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发奋的议论。?浣溪沙?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
26、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
27、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诗中运用比照,并且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赤壁?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
28、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时机被人记起,或引起思念,或勾起深思。“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的郁抑之气。?过零丁洋?开头两句从概括回忆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那么承接
29、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献身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那么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献身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30、两句诗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这是鼓舞后代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格言!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也感召了后世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明朝文学家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由于结尾的高妙,使得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己亥杂诗?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31、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了。落花有情,表现在那里?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想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
32、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山坡羊潼关心古?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思。“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兴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
33、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忆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潼关心古?在叙议中,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重,灾难之大,“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
34、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精警异常,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辉。在写景上,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有力地衬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伤之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四句,因潼关而怀古,阐发议论,指出广阔人民的痛苦境地不会因朝代更替而有所改变。作者对广阔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阔人民的死活也有所谴责。八年级下册 ?十五参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篇首一句即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参军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几十年沙场奔波,岂不
35、悲哉!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参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确实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近看那么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继而,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此情此景着实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 这首诗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以表达为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
36、悲凉凄楚之情。它就好似是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诉衷情?这是一首抒写回忆作者当年慷慨参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的词作。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郑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陆游来到南郑,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决执著的追求精神。“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比照,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超绝非凡之
37、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也是尘封色暗,敝旧不堪。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意思贯珠,说尽平生不得志。“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两鬓已苍。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最后三句总结自己一生
38、,反省现实。理想始终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而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慨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表达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像这样进行今昔比照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
39、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盘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表达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阔中原地区的思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上片首先一问一答:“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怅惘感喟不已。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
40、痕迹,贴切自然。上片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片那么纵怀远古寄豪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指孙权,他继承其兄孙策为吴国之主时年方十九,但已统率着数万军队,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概,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概的英雄人物,今昔比照,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到达很高的艺术境界。?满江红?词的上片写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小住京华秋容如拭
41、,这几句是写中秋时节的京城景:菊花盛开,天空明净。花好月圆,秋色清爽,但作者的心却是沉甸甸的。积贫积弱的中国,被残忍的外国列强步步紧逼,割地赔款,前途危殆。袭上心头的,是楚汉战争时楚国士兵夜晚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奔入脑海的,是千里之外故土浙江的一景一物、千般滋味。杜甫在?兵车行?里写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秋瑾却对自己的女性身份不以为意。又岂是不以为意呢?在词的下片,词人倾吐心声。虽然不是男儿,但她的一颗心,比男儿更刚正,常常为他人而冲动激昂。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抒发感慨:世间的凡夫俗子,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
42、寻觅到相知相悉的知音呢?在慨叹中,词人再次引用典故,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义收束全篇。这首词基调消沉,家国仇、民族恨蕴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负,文字平实而自能感人。?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外表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挖苦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继而写“吹之功用,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外表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官宦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官宦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43、。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比照,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官宦穷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官宦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官宦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那么把官宦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照应,挖苦格外尖刻辛辣。 ?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感情。从外表上看,这首诗写
44、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诗比照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起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也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几句看似平淡,狭窄的田间小路,野草丛生,露水打湿衣裳,反映了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结尾“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衣裳沾湿了,即使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但却使自己达成心愿,辛苦之中,保全了高洁的人格。这里的一个“愿字,更强调不在那污浊
45、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随口而出,如叙家常,心安理得,平和自在不见丝毫修饰。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单独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丛中,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种豆南山下句,平淡;“带月荷锄归句,幽美。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映生辉,柔和完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
46、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 , 三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宫,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诗的前半局部写“望洞庭湖, 后半局部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而起,为感兴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欣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 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
47、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也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后四句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不过,说得很委婉。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在表述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 , 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 , 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元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终南别业? 王维自幼即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影响,更由于他看透了官场的阴险,故而四十岁时曾一度隐居疑难终南山,近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