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因素.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1页 共41页 Date:第四讲: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因素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trategies of Learning aLanguage)一、教学目的 学习以下内容:1、年龄对学习策略的影响;2、智力对学习策略的影响;3、个性对学习策略的影响;4、认知风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5、教师对学习策略的影响;6、态度、语言水平、学习环境等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7、语境与语言学习;8、语境与语用。二、教学重点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语境与语言学习;2、语境与语用。四、教学方法讲
2、述、讨论五、时间安排1、介绍课程、学期计划、教学要求30ms2、讲述、讨论100 ms3、总结、布置作业5 ms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制定学习策略有哪些具体内容?制定计划、安排时间。 2、实施策略要注意哪些? 对付压力、避免拖延、批评性思考、像天才般那样思考、做出适宜的决策。(二)教授内容4.1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因素概述几乎所有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都发现,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和种类都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或多或少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关系。为什么学习者在形成和使用学习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一直是学习策略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本体因素,如年龄、智力、语言潜能、学习风格
3、、学习策略、态度、动机、个性等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学习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学习策略差异的根源。另外,教师的教学、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从多角度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本章着重讨论这些学习者本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的影响。4.2年龄对学习策略的影响(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研究表明,年龄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的认知方式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就中小学生而言,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可分为学前期、小学时期和初
4、高中三个不同时期。在学前期,儿童尚未形成学习策略,当然也不能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小学时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已经形成和掌握许多学习策略,但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策略,而且他们还不善于有效地运用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小学生也能形成和使用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初高中时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认知方式也逐步丰富、扩展。在他们熟悉的知识领域,学习者不仅能自发形成策略,而且能有意识地培养策略,并在学习中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目标选择调整学习策略。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初高中学习者还不能完全自主地、有系统地发展和使用语言学习策略。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往往偏重
5、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俗称“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忽视“如何学”的训练。以至于上大学以后,很多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学习。大学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没有受到“如何学”的训练,很多新人学的大学生经常感到不知道怎么学,有的学生甚至抱怨大学教师“管”得太少了。另外,不经教师指导、自发形成的策略不一定是有效的策略,如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等。自发形成的策略很可能转化成习惯或不自主的行为。一旦无效的学习策略形成习惯或不自主的行为,学习者就很难改变。因此,在初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4.3智力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le
6、arning strategies) 有人认为智力是先天的,因而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不应该有太大的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智力是否是先天的,我们重点讨论智力是否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有影响。从主观上讲,学习者确实不会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来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因为学习者并不是都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十分了解,而且智力与学习策略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从客观实际来看,智力还影响着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其理由是,有些学习策略(比如通过语言分析来观察和总结语法规则)对智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智力水平偏低的学习者也可能试图培养和使用这些学习策略。但是,他们使用这类学习策略时,其效果肯定不如
7、智力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使用这些学习策略,而更多地使用其他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通过对教师日常内容讲解的揣摸与自己解题经验的总结,自发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往往是在教师明确、具体的指示下,或通过学习策略的具体训练,才能形成学习策略。而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和明确讲解,而且常常还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依样画葫芦,机械地运用获得的学习策略,而一旦学习内容、任务和环境有变化,就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或使用的策略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阎金铎等,1999)。 当然,智力水平只是影响学习
8、策略形成和使用的因素之一,而不是惟一条件。智力水平高的学习者不一定能自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没有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学习者也不一定是智力水平低的学习者。4.4个性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就个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而言,研究较多的是探讨外向型性格与内向型性格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早些时候,研究者认为外向型性格特征符合外语学习的需要,因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时其作用最明显。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现在人们倾向接受的观点有二:第一,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basic
9、: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方面具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外向型性格使学习者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语言输入,因而语言学习成功机遇更大。第二,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发展语言认知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ability)方面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读写方面花的时间更多(Griffiths,1991)。 以上两点与其说是两种观点,不如说是两种现象,而且已被很多研究证实。但在解释这两种现象时,研究者们存在很大的分歧。第一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语言练习机会的差异,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对第二种现象,有人认为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读
10、写方面花的时间更多,而有人则认为这类学习者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输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形式分析(束定芳、庄智象,1996:49)。与此类似的一种解释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在语法、翻译、阅读理解方面钻研更深(朱纯,1994:347)。不管怎样,性格类型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敢于开口和与他人建立关系,因而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语言和使用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这方面稍微逊色,但他们往往善于观察和思考。遗憾的是,很多学习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性格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性格类型测量表(摘自文秋芳,1996a):性格类型测量表说明:请你在下面各题的a、b两个选项
11、中选择一个。要做每一道题,不能遗漏。1)我通常喜欢 a)独自工作。b)和大家一起工作。2)我比较 a)不容易被人接近。b)容易被人接近。3)我最高兴的是 a)不与别人在一起。,b)与大家在一起。4)在聚会时,我 a)只与熟人进行交谈。b)喜欢与生人交谈。5)在与别人交往中,我通常 a)不能及时得到别人的消息。b)能及时地了解到别人的近况。6)通常能把事情干得更好 a)如果我独自揣摩。b)如果我与别人讨论。7)当与别人在一起时,我通常的特点是 a)不愿与别人说自己的情况。b)开朗、坦诚、愿意冒险。8)交朋友时,通常 a)是别人主动。b)是我主动。9)我宁愿 a)一人呆在家里。b)参加兴趣不大的聚
12、会。10)和别人交际时,我总是 a)尽量少说话。b)兴致很高,似乎有很多话题要谈。11)与别人在一起时,我通常 a)等别人来找我讲话。b)主动找别人讲话。12)当我一个人时,我感到 a)清静。b)孤独。13)在课堂上,我喜欢 a)独自进行某项活动。b)小组活动。14)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辩论时,我喜欢 a)不讲话,希望问题能自行解决。b)把话说出来,希望当时当地就能得到解决。15)当我想把复杂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我通常 a)感到非常艰难。 b)感到比较容易。 得分计算方法:请将b)答案的个数相加,每个答案1分。如果你的得分很高,就说明你的性格偏向外向型。相反,如果得分越低,就说明你的性格越偏向
13、内向型。下面是对得分的说明:13分以上:比较外向; 912分:稍稍外向; 78分: 稍稍内向; 6分以下:比较内向4.5认知风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Cognitive styl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识别、处理、储存、提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时的出发点(orientation),有时也称为学习风格。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是先天的、持久的,很难改变的。对认知风格研究得最多的当然是普通心理学领域,其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外语学习研究者认为,认知风格的差异也是造成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差异的主要因素之
14、一。虽然一般人认为认知风格没有太大的可塑性,但有些学者则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培养自己喜欢的认知方式,发挥尚未使用的认知方式的潜力,以形成更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对左右半脑不同功能的研究最为突出。研究证明,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擅长逻辑思维、语言思维和分析思维,以从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感知和处理信息。右半球擅长非语言思维和空间想像思维,对由视觉、触觉和听觉带来的信息比较敏感,对整体性信息和情感信息的处理更为有效。 在实际中,人们左右脑的发展情况并不是平衡的。有人左脑发达,有人右脑发达,有人界乎其中。所谓左脑发达或右脑发达,实际上就是左脑用得多还是右脑用得
15、多的区别。研究表明,充分发挥左右脑潜能的学习者是最成功的学习者。因此,对于左脑发达的学习者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逻辑思维和语言思维的优势,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发右脑的功能,如非语言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而右脑发达的学习者则应该积极开发左脑的逻辑思维、语言思维能力。 就语言学习而言,左脑占主导地位的学习者喜欢分析语言现象,注重语法结构和文章的细节,不太喜欢运用直觉和综合能力,不太善于把握文章大意。右脑占主导地位的学习者则比较喜欢使用那些运用形象思维和知觉思维的学习策略。比如记单词时,脑子里会出现单词的形象,读文章时喜欢先看大意等。语言学习者应该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并结合自己的认知风格特点选择和训练语
16、言学习策略,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当然学习者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下面我们介绍一个简单的左右脑类型测量表(摘自文秋芳,1996a): 左右半脑类型测量表 说明:本表共有20个问题,每道题后面有5个选项。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答案。15代表的情况如下: 1=这个陈述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 2=这个陈述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 3=这个陈述有时符合我的情况。 4=这个陈述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陈述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1)我容易记住别人的名字。 1 2 3 4 52)我容易记住别人的面孔。 1 2 3 4 53)我喜欢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若干部分,
17、然 后运用逻辑关系逐一解决。 1 2 3 4 54)我喜欢从总体上研究问题,然后从模式出 发,运用猜测来解决问题。 1 2 3 4 55)我喜欢对人的外在特点作出客观判断。 1 2 3 4 56)我喜欢对人的内在特点作出主观的判断。 1 2 3 4 57)我是综合型的读者。 1 2 3 4 58)我是分析型的读者。 1 2 3 4 59)我基本上通过语言进行思维和记忆。 1 2 3 4 510)我基本上是通过图像进行思维和记忆。 1 2 3 4 511)我喜欢说话和写文章。 1 2 3 4 512)我喜欢画画和摆弄具体的物体。 1 2 3 4 513)我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1 2 3 4 51
18、4)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1 2 3 4 515)我对听和视觉性的刺激反应最好。 1 2 3 4 516)我对动作性的刺激反应最好。 1 2 3 4 517)我喜欢解决逻辑性的问题。 1 2 3 4 518)我喜欢解决直觉性的问题。 1 2 3 4 519)我喜欢做有固定答案的试题。 1 2 3 4 520)我喜欢没有固定答案的试题。 1 2 3 4 5 计分方法:将单数题和双数题的得分分别相加。对得分结果可作如下解释:单数题的总分在35分以上 运用左半脑为主双数题的总分在25以下单数题的总分在3235之间 运用左半脑略多于右半脑双数题的总分在2528之间单数题和双数题的总分分别都在28.5
19、-32.5分之间 左右半脑用得差不多双数题的总分在3235之间 运用右半脑略多于左半脑单数题的总分在2528之间双数题的总分在35分以上 运用右半脑为主单数题的总分在25以下除了以左右脑使用情况对认知风格进行分类以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其他分类方法的研究,如场独立型与场依赖型、思考型与冲动型等。这些分类方法都是把学习者分成两种相对的类型。这样分类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其分类标准过于绝对,不一定适合所有学习者。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研究者们已经开始从其他角度研究认知风格,其中比较成熟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把学习者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四种类型学习者(Reid,1987)。 1)听觉型的学习者
20、喜欢听而不喜欢读,对听的内容不容易忘记。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但阅读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 2)视觉型的学习者非得亲眼看见文字或图画才能学习。他们偏爱默读,注意教师板书的内容,不太注意听教师的讲解。 3)动觉型的学习者喜欢读和写,有时还表演动作。对动手操作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4)触觉型的学习者喜欢一边学习一边动手操作,比如制作模型等。 我们认为,Reid归纳的这四种学习风格实际上是不同学习策略的体现,即不同的学习者倾向于用不同的感知器官去感知外界事物。在语言学习中,这种事物就是语言。另外,语言学习者往往不是单纯的哪一种类型的学习者,而是属于两种或多种类型之间的学习者,如听一动觉型、视一动
21、觉型或综合型。 我们建议语言学习者尽可能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继续发挥优势,同时注意尝试其他认知风格的做法,眼、耳、口、手、脑并用,扩宽学习渠道,增加语言信息输入量。 文秋芳(1996a)设计的一个学习风格类型测量表,如下:学习风格类型测量表 本表共有14道题(其中第9、12一14道题分别有两个小题)。每道题后面有5个选项。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答案。15代表的情况如下: 1=这个陈述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这个陈述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个陈述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个陈述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陈述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1、我对听过的东西记得特别快
22、。 1 2 3 4 52、凡是眼睛看过的东西,我不容易忘记。 1 2 3 4 53、我默看课文比听别人朗读要收获大。 1 2 3 4 54、我朗读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1 2 3 4 55、我写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1 2 3 4 56、我听别人朗读课文比自己默读课文要收获大。 1 2 3 4 57、我自己表演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1 2 3 4 58、我喜欢教师要我们把学的东西表演出来。 1 2 3 4 59、如果听录音和看书这两项活动可以选择的话, a)我宁愿听录音。 1 2 3 4 5 b)我宁愿看书。 1 2 3 4 510、我喜欢朗读课文。 1 2 3 4 511、我喜欢默读课文。
23、1 2 3 4 512、我(a)喜欢听故事。 1 2 3 4 5 (b)喜欢看故事书。 1 2 3 4 513、我(a)比较容易记住教师讲的事情。 1 2 3 4 5 (b)比较容易记住教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 1 2 3 4 514、我(a)能比较快地记住听觉形象。 1 2 3 4 5 (b)能比较快地记住视觉形象。 1 2 3 4 5记分方法:请把各题的得分填在下表内,然后把各组题目的得分相加,把结果填在合计栏内。第一组题1 6 9(a) 12(a) 13(a) 14(a) 合计第二组题2 3 9(b) 11 12(b) 13(b) 14(b)第三组题4 5 7 8 10以下是对得分的解释:
24、(1)第一组题目的得分在2130之间 听觉型 第二组题目的得分为18分或18分以下 第三组题目的得分为13分或13分以下(2)第二组题目的得分在2535之问 视觉型 第一组题目的得分为15分或15分以下 第三组题目的得分为13分或13分以下(3)第一组题目的得分在2130之间 听一动觉型 第三组题目的得分在18_25之间 第二组题目的得分为18分或18分以下(4)第二组题目的得分在2535之间 视一动觉型 第三组题目的得分在1825之间 第一组题目的得分为15或15分以下(5)各组题目得分的平均分都在35分以上 综合型4.6教师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Teachers influences on
25、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影响指教师专门进行的或渗透到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产生的影响。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在本书第十章还要详细讨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间接影响。 所谓教师对学习策略的间接影响,是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形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总是在学习课文之前讲解生单词。具体做法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单词表(如果教材没有提供单词表,他们可能自己列出一个单词表)逐个领读、板书、解释单词,有时还举例说明或进行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对比
26、。久而久之,学习者认为这是学习词汇的有效方法。以后在自学过程中,特别是自己阅读英语文章时,学习者就会把生单词抄在单词本上,逐个查字典。查字典和把新单词记在笔记本上本来不是什么错误的做法,但在阅读前或在阅读中大量查单词并在笔记本上抄写单词的释义则不能算作有效的学习策略。 笔者在大学从事多年综合英语的教学,学生很重视这门课,而且总是花大量时间预习。但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预习时,把课文浏览一遍,不管课文意思,只寻找其中不认识的单词,并把单词逐个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逐个查字典,抄写释义,也不管单词在课文中用的是哪一个释义。当教师课堂上问及某个词的意思时,学生就急忙翻笔记本,然后给教师说出一
27、串意思。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理解单词在课文中的意思。那么查字典、抄写释义的意义何在呢?以上只是就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来说明教师教学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的影响。其实,教师教学的每一个方面,不管是知识的教学还是技能的训练,都无形之中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影响。俗话说“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充分说明教师教学对学习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4.7态度、语言水平、学习环境等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factors of Attitude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learning environment influencing la
28、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态度积极且动机较高的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更多,使用频率也更高。另外,动机的类型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比如,以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为主的学习者往往更多地使用交际策略,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满足某一方面交际需要的语言能力。 另外,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差异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研究表明,高级学习者比初学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多,使用频率也更高。在同一层次上,成绩好的学习者比成绩差的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更多。另外,成绩差的学习者还使用一些效
29、果并不好的学习策略。最后,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也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这里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学生的自主程度以及学习者所受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熏陶。但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徐国劲在女性成长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讲:“据澳大利亚病理学专家杰尼.哈罗斯蒂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女性大脑的语言中枢要比男性大脑语言中枢大30%。女性特殊的语言优势,决定了女人拥有优越于男人的语言天赋,而女人的语言天赋恰恰是为婴儿早期语言开发设定的。(p 8)人生活动的时候,记忆清晰,想象力丰富,创造了会随之出现。人的创造了与情感有关,因为情感是运载想象的船,连接想象的桥梁。
30、人际交往技能:1、 敏感:一看一听就会,接受速度快。2、 痴迷:能常时间持续沉侵在其中,专注力高度集中。3、 精确:具有惟妙惟肖再现所闻事物的能力,尤其是细节。4、 亢奋:在完成学习整个过程中,快乐地自我燃烧,自觉地进入脑力激荡状态。5、 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心无旁骛,自制力强,不易受外界干扰。4.8语境与语言学习 (语境学概论第五章,pp 97-136)4.8.1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4.8.1.1语义语言是在大的社会语境下使用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在相对小的语境下(如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等)的使用语言的行为。因而,最终也就产生其相关的意义,即语言意义(简称语义)和言语意义,而这二
31、者均受某种语境的影响。可以说,语境对语义和言语意义都有制约或决定作用。语义就是用文字的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概括的反映,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因而也同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语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三种。词汇意义是语言单位的理性意义,它具有客观性、概括性、相关性、民族性和模糊性。语法意义是在词汇意义基础上的更大的概括和抽象,是一整类语言单位所具有的抽象的关系意义。语法意义又分为语法单位意义、语法功能意义和句法结构意义。修辞意义是语言单位的主观评价的感情意义,有褒贬之别,包括表情色彩、语体色彩
32、和联想色彩。它一方面表现为语言单位的修辞分化,另一方面表现为言语环境中形成的语境意义。4.8.1.2言语意义言语意义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说话的行为和说话的结果产生的意义,也是对方听话行为的对象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即在语言的使用中所产生的具体的、特定的、临时的意义,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运用的结果。说话的行为及其结果在语言学中通常称为“言语”,所以言语意义总是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它具有具体性、临时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言语意义便荡然无存,只存在着其语言的意义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言语意义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没有语境便不会产生言语意义。4.8.1.3语义与言语
33、意义索绪尔明确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第一条分叉路”后,也便出现了语义和言语的意义的分叉。但是,语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又如何看待呢?从语义和言语意义的相关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言语意义是语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它是语义的具体存在形式,即语义源于言语意义,因此言语意义是第一性的,具有相对的动态性;语义是从言语意义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第二性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具有相对的静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语义不断地从言语意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语义到言语意义往往会发生许多临时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使用中的变化,是语义的共时性变化(Synchronic change)。因此,也可以说
34、言语意义是语义共时变化的结果。但是言语意义之所以如此变化、如此具体,是因为它的变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个制约因素就是语言环境,即语境。4.8.1.4语义、言语意义与语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语言学崛起之前,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和语义。然而,如上所述,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义又存在于言语意义之中。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言语、言语意义及言语交际时所处的语境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研究中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言语,而不是语言,是功能而不是结构,是语境而不是信息本身,是语言的得体性而不是语言的任意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的关系。语境不但能
35、使语义更明确,而且能产生具体的言语意义而消除语言现象的多义、模糊和歧义。由于语义是语言系统中社会公认的、固有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抽象、概括、相对稳定的,因此不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而言语意义则不同,它受语境的制约,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特定的意义。语境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语境的这一作用可以使语义获得明确的单义。语境还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语境也填补、丰富词汇的意义。一方面,语境限制言语意义;而另一方面,言语意义也反映出不同的语境,即不同的言语意义可表达不同的身份、性格、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情、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等等。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就语义、言语意义
36、而言,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还体现着时间意义和空间意义,尤其是言语意义的时空特点更为明显,而语境在迎合了时空方面的意义之外,不但体现着时间与空间涵盖下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义,而且也体现着上下文的意义。正是语境的这些特点与功能,才使得语言和言语产生了意义。同样,也正是有了语义和言语意义才反映着一定的语境。所以,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和修辞学等学科都认为语境是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必要条件。语言材料在表达一定意义时,必需要有语境条件才能保证听话者理解说话人的言语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取明确的言语意义。4.9语境与语用(102-129)4.9.1语境与语用的关系语用能力也可以分为语用语言
37、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或称社会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和为什么说这些话。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特别是社交语用能力。如果学习英语只求增加英语词汇量,只求造出合乎英语语法的语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另外,许多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实践证明,获取语言知识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
38、运用的环境。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学习中语境与语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认为语境是语用的基础。学习、掌握语境知识,就好比为建一幢高楼大厦而首先建楼基一样。楼的基地就是语境,建造高楼大厦就是我们的语言运用活动,没有基地建不起高楼,没有语境就谈不上语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好比一对连体双胞胎,密不可分。张志公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环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
39、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张志公,1982)语用研究要解释特定情景中特定话语的意义,语境就成了语用研究的第一要素。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发现,一种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种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语言的表达形式与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词语和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可以从它们的外延意义获得。有时候我们交际的目的不是为了话语的直接意义,而是话语的间接意义或言外之意。如果没有语境,我们就不能获得言语的言外之意,如果没有获得话语的言外之意,我们的交际就是失败的。可以说,只要我们开口说话就离不开语境,我们说英语、汉语都是如此。例如在下例中,保姆A不小心打破了
40、女主人B的几个茶杯,向女主人B道歉时主仆对话中的女主人B的言外之意如果不考虑语境因素就很难获得:(1) A: Im terribly sorry to have broken some of your tea cups.B: Oh, thank you.这里保姆A的句子意义已经非常清楚,向女主人B表示真诚道歉。但是,女主人B却说了一声“Oh, thank you”。从字面上看,女主人B的句子意思是:“噢,多谢。” 但是,根据语境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就会知道女主人B的应答并不是“感谢”,它所含的言外之意是“How clumsy you are! Now Ill have to buy a new
41、set of tea cups.”(看你多笨!我现在只好再买一套新茶具啦。) 再如下面丈夫和妻子的对话也是只有靠语境才能理解:(2) Husband: Mary, the phones ringing.Wife: My fingers are sticky.Husband: Okay.丈夫告诉妻子“电话铃响了”,意思要妻子接电话,妻子说“我的手黏糊糊的”。表面上看起来,妻子的回答与丈夫的话毫无关联,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但为什么丈夫又去接电话呢?这就是语境的解释作用,使丈夫理解了妻子的“My fingers are sticky.”的真正含义,即“正在做馅饼或正在做面食,手上
42、粘着面糊不能去接电话”这一“言外之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否成功地进行交际,关键在于所选用的词语或句子的使用与其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否匹配。语用与语境匹配了,就能达到预期的、甚至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否则,交际就会失败。例如,在一家商店里,顾客A指着一块手表问售货员B:(3) A: How much is it?B: 80 (dollars).A: Ok, Ill take this one.在商店、市场等的买卖交易的场所,“多少”、“八十(美元)”和“好,我要了”等话语的意思非常清楚,因为它们与语境相匹配。但是,如果脱离了这种买卖交易的语境,假如我们在教室里听到两位同学讲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弄清楚他们在讲什么。又如,一位顾客在一家西餐餐馆里就餐时,发现餐桌上只有叉而没有餐刀,于是就向服务员说:(4)I havent got a knife.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给顾客送来一把餐刀,解决了顾客的餐具问题,交际获得成功。如果没有这种语境,我们很难理解“I havent got a kn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