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93051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学科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科试题命题意图及考试分析与评价一、命题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和现行教材。2.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数学科)和佛山市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二、命题原则1. 基础性考查内容依据标准,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体现基础性。试题关注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技能。所有试题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没有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2.公平性试题素材对所有的学生是公平的

2、,基本上所有的试题原型均来自于每个学生都有的教材,尽量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或者只在某些资料出现的素材;求解方式体现公平性。评分标准以开放和严谨的态度对待合理的解答形式,即充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法和表述方式,又不失严谨性、合理性与可参照性。3.现实性试题背景来源于学生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它学科现实。4.有效性试卷考查的内容有较大的覆盖面、多样性和层次性,关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试卷的结构考虑了学生的心理习惯和认知行为,利于学生临场发挥。5.合理性试卷的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让学生有必要的思考时间,不出“偏”、“怪”、“繁琐”、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的试题。6

3、.导向性(1) 命题以标准和现行教材为依据,力争给初中数学教学正确的导向。我们有以下几个观点:一是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材料既不是课程标准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而是每个人都有的教材,因此在不引起争议的情况下可以说“教材为纲、教材为本”;二是我们认为通过学习,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评价结论为偏正态的,是向优良的方向发展。并且认为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中上的学生应该对教材是清楚的,中等学生对教材基本上都是清楚的,中下学生对教材中的多数内容是清楚的,所以学习效果的好坏是以弄清教材的内容、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如何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标志。三是我们认为作为奠基的

4、初中数学,要充分考虑数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比如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的规则和规范意识、数学的抽象和形象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我们的试题素材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而且今年特别注意答题的规范化。另外,试题还结合我市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兼顾初中升学考试的选拔性,其部分试题的水平要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 重视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3) 应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关注在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三、命题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

5、.7以上为容易题,难度在0.40.7之间为中等题,难度在0.4以下为难题。根据佛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性质与要求,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拟按3:6:1的分值比例命制。全卷难度控制在0.60-0.65左右。试卷中各部分考查内容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与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四、命题的设计意图(部分试题分析)(三)解答题16按要求的程序(见答题卡)化简考查领域:分式分式的加减运算。本题考查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具体考查通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分解因式、约分等知识,反映了学生对数式运算的能力和规则(概念)理解与掌握的情况分式运算中,乘除运算主要涉及因式分解和约分(除法一

6、般先变为乘法),加减运算主要涉及通分、约分和分母中的因式分解,其它的运算都是分子中的整式运算。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运算中的知识点是通分和约分。通分即是把多个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一般要求转化后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约分是把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含公因数)约去。这里的同分母一般指最简公分母,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因式(含不可约多项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即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需要对整式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有较好的理解。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规则是通分后借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比照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获得此法则),后续的计算涉及整式运算(分子部分的乘、交换、合并、分解)和

7、约分。在教学中,希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则、理解规则和应用规则。本题是一个程序性的问题,且特别要求程序规范。本题的规范是事先告诉的,给出了每个步骤的要求,只要按照要求解决问题即可。下面谈谈规范的问题:规范化是数学严谨性特点的反映,是初中数学教与学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初中数学主要是模仿性学习,没有通过模仿达到一定的理解及熟练程度也就没有创新。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内容的形式、结构、特点等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就象学习开车一样,只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练习才能形成能力。不仅如此,对规范的掌握本质上也是对内容的掌握,比如只有对通分和

8、去分母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少犯或不犯把通分和去分母混淆的错误。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有一些规范是明文规定了的,如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等;有一些规范没有明文规定,但其要求基本上是非常明确的,可认为是约定俗成,如解不等式组的程序性(大步骤)方法等;另有一些问题原来没有确定的解题规范,但按数学本身的要求(不是按平时的习惯要求,因为平时的习惯可能有问题)多数人认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作为判定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否合理的标准,也可认为是这些问题新的规范。在初中数学中的规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令性操作语言所界定的操作要求;一类是符合逻辑的推理;一类是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性。

9、指令性操作语言所界定的操作要求主要有通分、去分母、作图指令等。推理中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合情推理中的归纳和类比;演绎推理中以三段论为主要形式。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主要是解题的阶段性次序,比如数的混合运算中的三级运算(先处理括号和用符号表示的整体,再乘除,后加减,有必要时还要考虑运算律),比如本题必须先解决通分的问题,比如几何计算中必须先确定图形的形状,比如研究函数的性质一般先画它的图象,等等。归纳有两类,一为不完全归纳,一为完全归纳。完全归纳有两类,一为无限,一为有限,有限的归纳可以枚举。初中数学中以不完全归纳为主,在每个学习领域都有大量的体现。要掌握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方法和用归纳获得知识的过程及

10、表达方式。类比与归纳类似。演绎中的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构成。通常大前提是数学中的含有条件和结论的知识,如一些判断、公理和定理等;小前提是具体问题的条件,是大前提条件中的特殊或个别的情形;结论就是用大前提的结论确定具体问题的结论。在初中数学中的规范要求通常是用“”表示小前提,用“”表示结论,而在结论后面的括号里标注理由表示大前提。标注的大前提可以用简单的符号书写(含数学知识的名称,如“勾股定理”四个字),也可以全文表达(数学知识的定义,如勾股定理的定义)。在认为真正掌握了大前提这样的数学知识和三段论的推理本质之后,也可以不写大前提。与演绎相关的还有反证,亦可称为归谬。现在教学的过程

11、中,教师不太关注规范,突出表现在没有坚持很好的示范、没有板书或板书潦草混乱,因此学生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规范意识和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规范的考查要求,是希望解决教学不规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规范等同于机械训练,这是对规范的错误认识。规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严格的表达,机械训练是不理解而进行的持续的模仿性操作!18解不等式组注:不等式(1)要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并写明各步是什么运算考查领域: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本题是一个程序性的解答题,按照惯例其解题的程序是分别解两个不等式的解,然后借助于数轴的直观寻找两个不等式解的公共部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具体解题程序的表达是“解(1)得.

12、 解(2)得.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 从而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我们认为,惯例并不是僵化的金科玉律,是可以打破的。解不等式组的程序如何理解呢?它是在认为已经掌握了不等式及其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与过程、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基础上,简化了的解题的大步骤,是在不引起争议的情况下的简约表达方式。数轴的直观工具是解题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在已经多次解决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情况下,如果对不等式组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有了较好的理解(实际上多数老师都会让学生记顺口溜),直接依照抽象的数量关系处理即可,不一定要使用数轴这个过程性的直观工具。本题的设计关注:考查对不等式组的理解和解

13、不等式组的能力;对不等式(1)要求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考查解不等式的能力,同时考查解不等式组的认识和规范表达能力。【顺德区:阅卷老师们对18题的评分标准有较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初三学生是否有必要按照初一、二的标准,在解题时一定要写清楚怎样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每年不同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和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注:不等式(组)的教学任务和要求都是初二年级要完成的,这就是整个学段的标准,没有什么初三的标准问题。今年的考试要求的变化在全市相关会议上做过说明!19甲、乙两名射击选手各自射击十组,按射击的时间顺序把每组射中靶的环数值记录如下表:组数选手12345678910甲98

14、908798999192969896乙85918997969798969898(1)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分析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极差甲94.59615.6512乙94.518.65(2) 如果要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择一个参加比赛,应选哪一个?为什么?考查领域:统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集中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说明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量(方差、极差)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推断、决策与表达观点.本题考查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基础的,并不难。考查学生对集中量、差异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推断或决策时应用相关数据或数据间的关系时说理能力。统计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都只能说明数据的某

15、些方面。要说清楚数据的意义和作用,一般要结合相关的数据综合进行说明才行。方差(标准差)要与平均数一起考虑才是合理的,即在相同平均数时比较标准差。选择性决策的依据是比较多的:如果在比赛时只打一枪,可以考虑数值最大的数组;如果在比赛时打一组(比如10枪),可以考虑比平均数多的数据比例,可以考虑众数是否为高分数值,可以考虑稳定性(要同时考虑平均数,否则会有很稳定但数值小的情况),可以考虑数据的时间序列。但本题在初中的考查意图主要是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方差(标准差),用稳定性说明选择性决策的依据。这里有一个概念叫“差异系数”,即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定义,差异系数小的数组,则说明平均数能较好的代表

16、数组的水平。2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以下两种方法(规则): 用量角器度量两个角的大小,用度数表示,则角度大的角大; 构造图形,如果一个角包含(或覆盖)另一个角,则这个角大对于如图给定的与,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注:构造图形时,作示意图(草图)即可考查领域:角比较角的大小本题反映了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考查,是规则学习的活动经验再现。具体的说明如下(“角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孙治中2009年11月撰写):【一、引言:前面学习了角,知道角是一个图形,还可以用角度(数量,即角的度量性质)表示角的值。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多个角,比如一个人看高楼的情形:看到B点和看到A点的仰角是不同的。-

17、生活中的、朴素的(实际引入多花哨)现象数学中对两个以上的同类对象一般都会研究它们之间关系,这是数学追求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现象中有数学(本课关注关系)学习数学的人要有对两个同类对象研究关系的意识和冲动。-这是热爱数学的表现,你要知道去研究两个对象的关系一般反映在位置、大小、运算上,本节课研究大小。-对于不同的对象要知道有哪些关系,还要选择研究什么关系(具体问题)二、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之图形研究-基于过去的认知“图形中的线段可以比较长短、封闭图形可以比较面积大小”提出问题:“角是图形,应该也能比较大小”研究问题:1给定两个角-实物或抽象图形对象2如何比较-确定比较的办法注:在确定

18、办法前,应有对比较大小的问题的经验回顾。 以前学习过的比较问题:如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等。 以前比较时遵循的原则:用术语“覆盖(包含、剖分、重合度)”说明。-道理重要,且反映了数学上各种说法的相通性依据过去的原则,无论你认为角的边是有界的还是无界的(理论上角是无界的,实际问题中一般来说是有界的),无论是角A、角B,还是角C、角D,可能都会有角A角B,角C角D等结果,是混乱的。 确定比较规则:顶点重合,一边重合,比较另一边关系(有三种图式,可图示)。可以看出:过去的原则仍然有用,和你的原认知不矛盾。三、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之数量研究-基于角的大小的度量性质(角具有量化的特征)比较规则:角度大的

19、角大,反之亦然(亦有三种情况)-基于度量及度量的规则:如度量类型、度量工具、度量单位(后两项与类型有关)可以看出简单之极!然而要研究如何度量,也是不一般的(或者说你已知道)!四、规则的应用-学以致用1图形关系比较规则的应用2数量关系比较规则的应用注:在不同的问题类中是否正确的选择规则,反映了对规则的理解情况。五、进一步的说明1规则比较:用度量性质来说明角的大小是简单的,但离不开图形关系的比较;图形比较是操作性的,度量性质可以用来计算。2只研究两种规则,主要是角有图形和度量两种属性(或者说有两方面的反映)。3从两种规则的研究和思考过程可以看出过去的经验起了重要作用,学习新知就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

20、的。4学会提问题(首先有问题意识)、思考、研究,自我寻找解决问题之道,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的根本途径。注:上课时不一定完全按预设去实施,可以根据教学时的情况调整,即使讲得乱也不要紧,过后只要整理即可!评注:本设计简捷,有思考、有程序、有理论支撑,关注老师的引导和说明,也关注学生的活动与思考,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更关注学习与教学者的经验作用,是一个直接借鉴的模范设计。】25(1) 按语句作图并回答:作线段AC(),以A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再以C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圆A与圆C交于B、D两点),连结AB、BC、CD、DA.若能作出满足要求的四边形ABCD,则、应满足什么条件?(2) 若,求四边

21、形ABCD的面积先阅读几段文字。2008年中考25题题干的一部分 我们所学的几何知识可以理解为对“构图”的研究:根据给定的(或构造的)几何图形提出相关的概念和问题(或者根据问题构造图形),并加以研究.例如:在平面上根据两条直线的各种构图,可以提出“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相交”的概念;若增加第三条直线,则可以提出并研究“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问题(包括研究的思想和方法).2009年中考25题题干的一部分 一般地,学习几何要从作图开始,再观察图形,根据图形的某一类共同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即给一类图形下定义-定义概念便于归类、交流与表达),然后继续研究图形的其它特征、判定方法以及图形的组合

22、、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的计算等问题. 课本里对四边形的研究即遵循着上面的思路. 2011年中考25题题干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通过认识一个事物的局部或其特殊类型,来逐步认识这个事物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两类特殊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继续学习它们的特殊类型如矩形、等腰梯形等)来逐步认识四边形我们对课本里特殊四边形的学习,一般先学习图形的定义,再探索发现其性质和判定方法,然后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注:2008年是在已知圆的基础上逐步添加直线的条数,引起图形构造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关的研究问题;2009年是借助网格线根据条件作图,图形是不确定的;2011年是考查筝形及其性质与判定。根据以上的内容

23、思考本题的设计,可以看出:一、本题的设计与前面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二、本题是2011年试题的补充,它与2011年试题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是对筝形的较为完整的研究。第(1)题是图形的构造形成阶段,第(2)题是与图形相关的计算问题;三、图形的构造,可以有多种方式。以本题的图形为例,它可以用两个同底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构造,也可以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接而成,也可以象本题用尺规画两个圆并连线而成。本题考查的图形,是根据条件作图。原始设计没有对和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并且要求对和的取值变化与图形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考查作图能力、对图形类型的确认与图形特征的关系分析、分类的思想方法以及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

24、对图形研究的经历和经验。但由于考虑前面对一些问题的规范要求会对学生解题时间造成影响,故对和的取值范围进行了限定,并且问题设计成为题目中的样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解题难度。这也是一些实验类的学校认为题目的难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四、与图形相关的计算问题也是多样的,比如线段的长、角度的大小、面积的大小及其它们之间的比较,比如与图形特征相关的计数及其关系(柱体的顶点数、多边形对角线在形内的交点个数、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或者同一类型的问题,在不同的背景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所用知识和表达可能都有较大的差异。本题首先要在作图时的复杂图形中确定要计算的图形的形状(是一个筝形)

25、,其次要分析这个图形的构造并向特殊可计算的图形转化(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等,有不同分法),再对相关的可计量元素(三角形的边或高)进行分析并用合理的方法(本题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求出,最后进行相关计算。注1:如图如果设,利用和建立方程则是可解的. 这种方法对所有已知三边的三角形面积求法都适用。如果设,利用则会超要求。注2:第(2)小题如果知道海伦(秦九韶)公式(对象确定,则对象的特征、关系或者数量等也应是确定的,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普遍认识。既然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确定的,这样的思考就得到一个公式)用之于计算,其解决问题的过程(符号与数值计算)更具有程序性且更简捷,比上面的解法容易。

26、这里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方法对得分不太公平,一是可能会引起教师补充教学一些教材没有要求的知识。虽然题目设计有其较为深刻的意义,但毕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是一件遗憾的事!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能够对前几年的试题的命题说明进行细致的研读,则对几何及几何知识的学习将提供极大的帮助。五、考试数据1.基本数据近三年数学平均分比较全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2010年66.0365.2868.6766.7662.7056.732011年76.9475.6982.0277.2569.9666.882011年比2010年增加10.9110.4113.3510.497.2610.162012年77.6579.9783.5

27、575.7071.8867.682012年比2011年增加0.724.281.53-1.551.920.80近三年考试人数比较全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2010年6060581402013221400648644472011年5976783731861321743648645522011年比2010年增加-838233-151934301052012年5952077061812223053639542442012年比2011年增加-247-667-4911310-91-308单位平均分标准差最高分差异系数负偏态系数人数禅城79.9723.731190.297-0.9637692南海83.5523

28、.621200.283-1.37017955顺德75.7024.191200.319-0.92123010三水71.8827.661190.385-0.7186350高明67.6827.491150.406-0.4874238全市77.6525.081200.323-0.979592452.分数段比例单位00910192029303940495059禅城0.18%0.48%1.51%2.65%3.84%4.28%5.75%南海0.93%1.07%1.24%2.29%2.78%3.33%4.23%顺德0.19%0.45%2.29%4.41%4.41%4.85%5.94%三水0.71%1.61%3

29、.80%5.61%6.30%6.13%6.33%高明0.14%1.23%4.44%7.15%7.76%8.05%6.84%全市0.46%0.82%2.19%3.87%4.28%4.68%5.50%单位6069707980899099100109110119120禅城8.40%12.49%18.21%20.93%17.24%4.23%0.00%南海5.83%9.48%17.31%27.12%20.24%5.06%0.02%顺德8.79%13.37%20.92%22.27%10.64%1.66%0.00%三水7.76%11.06%18.16%20.28%10.44%2.54%0.00%高明9.11

30、%11.21%17.72%16.89%8.42%1.18%0.00%全市7.75%11.68%18.95%22.97%14.23%3.08%0.01%注:可以上普通高中人比例大约百分之五十几,在这个范围内的学生分数在80分以上. 全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优秀率85%13.72%17.52%20.54%9.36%9.92%7.29%优秀率80%25.82%29.59%36.12%20.03%20.22%15.15%合格率60%69.05%71.19%77.74%66.60%61.06%53.68%低分率30%9.89%7.11%6.52%10.28%15.67%18.50%115分以上人数学校人

31、数学校人数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34顺德区陈惠南纪念中学2南海区实验中学25南海区官窑二中2顺德区顺德一中德胜学校21南海区官窑中学2佛山市华英学校19南海区大沥中学2三水区西南二中12高明区沧江中学2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12禅城区汾江中学2南海区西樵中学10禅城区张槎中学1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6顺德区文华中学1南海区桂江一中6顺德区顺峰中学1南海区桃园中学5顺德区顺德一中实验学校1南海区华光中学5顺德区容里中学1顺德区容桂中学4顺德区容桂实验学校(民办)1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4顺德区梁季彝中学1南海区平洲二中4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1禅城区佛山六中4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1禅城区南庄中学3顺德区碧江中

32、学1顺德区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3禅城区荣山中学1南海区和顺一中3南海区太平中学1南海区桂江二中3南海区樵北中学1南海区丹灶中学3南海区里水中学1南海区盐步中学3南海区儒林中学1南海区黄岐中学3南海区平洲四中1禅城区佛山四中3南海区叠滘中学1禅城区佛山十四中3南海区盐步三中1禅城区佛山三中初中部3南海区许海中学1顺德区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2禅城区澜石中学1顺德区兴华中学2禅城区惠景中学1顺德区容桂实验学校(公办)2禅城区吉利中学1满分共4人,分别是石门实验学校2人、石门实验中学1人、顺德一中德胜学校1人。各题目得分情况(表略)六、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试题的不足及原因分析总体上,近些来数学科的命题

33、都是比较成功的,整体上为引导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命题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尽管对命制的题目深入反复的研究,也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 回顾与反思一些具体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总体来说,教学与考试还未能形成和谐统一体,学生的成绩与我们的期望有距离. 虽然我们在中考命题分析总结会、考试说明解读会、中考备考研究会以及教材分析会等各种会议上,对考试的内容及要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但老师们或许是固守成规,或许是还不知如何改变,或许是想改变但能力有限,或许是现实未能提供充分合适的材料,或许还有其它的因素,教学现状和要求有出入,好在已有所改善.2.个别试题的表述产生两类的问题,一类是客观存在

34、的问题,一类是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困难而成为的问题. 第一类是少量的,主要是命制新题时产生的,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创新试题的描述与已有的千锤百炼后的题目的描述客观上会存在差异;第二类较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与学过程中对阅读理解的重视和训练有问题,明显的现象是不重视教材内容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和理解,即使让学生阅读也是浅尝辄止,文字比较多的学习内容和题目更是如此.3.2012年在解题规范性上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个要求也在会议上向初三数学教师进行了说明. 但阅卷时可以看出学生的规范答题并不好,不知是考试不该这样要求还是教学没做好的问题. 另外,2012年的试卷中后面问题的综合程度不够,对区分度有点影响,

35、主要原因是考虑解题的规范要求会占用较多的答题时间,担心学生做不完题目.七、进一步做好命题工作的思考佛山市自主命题考试已经十多年,数学学科经历了从人教版实验区的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的考试,基本上实现了引领教学、改变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在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理念方面,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命题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惑的地方:1.初中学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是更多的从具体现实对象的认识向抽象对象认识的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教材给了我们很好的材料和抓手,用好教材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我们希望通过教学中“切实抓好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

36、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适当的进行数学基本技能和阅读、理解、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关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以及几何推理证明能力培养”这样的一个过程去实现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效果. 而现实是大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具体的方法轻一般的认识与学习方法等现象,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还希望通过学习规定的任务由简单的问题渗透深刻的道理,而不是通过覆盖所有的问题和解决繁杂的问题来说明什么(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然而在备考时还大量存在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大搞“

37、题海战术”,任意提高复习题的难度和内容的范围等现象.这些年我们的试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题目明显反映了回归教材和教学的要求,每年都在引导教学做一些改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要继续深化并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2.中考试题是将数学作为一个良性知识系统,进行全面、多方位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现在还有不少学生对数学基本上只有零散的记忆,只会简单问题的模仿性解答,对概念都难以说清楚,等等. 今后试题命制仍然会坚持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希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的、核心的内容学习,重视系统和结构化,把学生的基础打扎实. 3.尽管每年命题过程都注意

38、到“面向全体”,但结果“两极分化”还是比较严重. 要改变我市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仅命题过程中注意远远不够,主要在于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能力,尽可能达到分化是客观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教学选择出来的现象.4.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上存在很多不足,在规范表述方面也有不少欠缺,这些都是通病,数学学科更是如此. 人的发展需要这些能力,考试自然也需要,因此教学上要重视.另外,我们也希望不同的命题学科加强研讨与交流,希望与外地命题单位沟通与学习,进一步探讨命题技术与艺术,认真总结多年来命题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数学科今后的命题工作.八、对老师们提出的试题分析与考试建议的回应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