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滨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滨城区经信局(2011年3月14日)为落实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增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信息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完善发展服务平台,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导,以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
2、以壮大重点产业、发展配套产业、扶持骨干企业为重点,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得到了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家纺服装、化工生物、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个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配套发展的新格局。(一)主要成效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利税25.86亿元、分别增长26.69%和7.88%。2、优势产业发展加快,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凸显。家纺服装、化工生物、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个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有86家、28家、19家、30家,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75.64%,四个产业总量比重超过83%,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0%。3、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全区工
3、业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左右;骨干企业的生产工艺60%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而中小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升级改造步伐也较慢。全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2家。4、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其中毛巾、除草剂、抽油杆、鲜酵母、活塞镶圈等产品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居全国同行业或全世界首位,产能扩张迅速。(二)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比重较大
4、,两个产业产值总量占53%以上,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工生物产业仅占26.6%。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15.97%。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小,影响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投资项目数量少、规模小。今年续建和新建工业项目少,投资规模小,缺乏大项目,部分新建项目进度较慢,减慢了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因传统加工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而且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使耗能高、低产出企业占比重较高;企业节能技改资金投入不足,许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缓慢;节能执法监督和节能评估工作有待加强。二、“十二五”工业和
5、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总体思路: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依托重点骨干企业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着力壮大家纺服装、高新化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全区工业“精、新、特、强”的发展格局,确保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效益优先与保证速度相结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保证效益、后劲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优化存量与扩大增
6、量相结合。以高科技增量扩张为重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3、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企业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4、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投入,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与引进并举,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5、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列入省“四千工程”的产业、集群
7、、园区及企业优先发展。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坚持放开搞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协调发展,把治理污染、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五年内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0家、过10亿元企业20
8、家、过50亿元企业3家;新发展2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3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200亿元;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 6%以上。2、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努力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3、技术进步目标:到2015年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乃至21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
9、各重点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4、节能降耗目标: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1.06吨标准煤下降到0.98吨标准煤,下降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下降到1.73吨标准煤,下降10以上。四、发展重点(一)大力发展高新化工产业,打造东区高新化工产业园区。围绕做大规模总量和提升效益水平,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着力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等产业。重点培育中海沥青、东瑞化工、滨农科技、侨昌化学、新天阳等骨干龙头企业。一是做大做强农药产业。进一步壮大滨农科技、侨昌化学、中农民昌、中禾化学、双阳侨昌等重点企业
10、,做大草甘膦、百草枯和酰胺类除草剂,继续保持除草剂产品全国优势地位;扩大杀虫剂生产规模,延伸发展杀菌剂、杀线虫剂、病毒抑制剂、绿化作物用药和种子处理剂、非农业用药等,加快新品种研发,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品种农药和生物农药,大力发展农药中间体;在滨州工业园区内规划发展农药工业园,形成农药产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打造农药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壮大石油化工产业。以东瑞化工、中海沥青、新天阳、裕华化工、大有新能源等企业为重点,扩大离子膜烧碱、环氧丙烷、重交沥青、甲醇、MTBE等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重点抓好总投资26.8亿元一期投资13.6亿元的中海沥青120万吨加氢改质和80万吨焦化装置扩建项目建设,
11、积极与东营石化产业集群对接,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等央企合作,提高石油深加工能力,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壮大提升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二)改造提升家纺服装产业,打造滨城家纺纺织产业园区。加快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重点发展精梳纱、无结纱、高档服装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巾被系列产品,加快推进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培育亚光毛巾、资兴印染、三元纺织等骨干企业,建立产业链条完善、结构优化、系统配套的特色纺织产业链,全力打造纺织家纺基地。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棉纺织业。以环宇、泰丰、华康、茂泰等企业为重点,重点发展紧密纺、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提高“无卷、
12、无梭、无接头、精梳”产品比重,发展50-60支高支纱、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织机向无梭织机方向调整,引进使用喷气、剑杆织机等。二是以亚光为龙头,加快家纺产业升级改造,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我区巾被产业集群优势;依托资兴、泰和、祥和、三元、瑞恒等重点企业,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宽幅特种面料整理加工的要求,发展壮大印染加工基地,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三是拉长服装产业链条。针织服装向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方向发展;从单一的针织服装向西服、高档
13、色织衬衫、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等方向发展,带动面料、辅料等的配套发展。实施服装品牌战略,依托春迪、春星、瑞雅等重点企业,努力把针织服装打造成山东名牌或中国名牌,同时努力引进红豆衬衫、新郎西服、兰雁牛仔等全国知名品牌服装合作项目,提高服装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发展新兴纺织产业。依托我区纺织产业优势,在发展家用纺织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复合面料、聚酯纤维帘子布、无纺布、整体带芯、高强聚酯传动带、装饰用纺织品、蓬盖布、土工布、环保过滤用纺织品等,引进相关企业项目,带动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的延伸。(三)大力发展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加强关键环节的技
14、术攻关和引进,以发展石油开采配套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为重点,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技术、快速原型成型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加快提升九环石油机械、亚泰雅德动力、锻压机械、东海龙活塞等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一是依托九环、百特、天福石化机械等重点企业,壮大石油机械制造产业。做精做强抽油杆、抽油管、抽油泵的系列产品,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与东营、德州等石油机械制造基地对接合作,引进发展钻修井系列、抽油机、注采泵、井控设备、石油储运设备系列、泥浆泵、油田用发动机、大功率柴油机等石油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逐步打造石油机械制造基地。二是依托亚泰雅德、东海龙活塞、海力
15、机械、特种合金、万和机械等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活塞、汽缸、活塞镶圈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促进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引进相关配套加工企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逐步打造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四)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以规模化、营养化、保健化为方向,以粮油、肉食、水产、果蔬等为重点,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支持泰裕麦业、隆达食品、金汇玉米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是依托金汇、泰裕等重点企业,扩大小麦、玉米下游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玉米、小麦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在以优质小麦粉和面条加工为主的基础上,依托泰裕麦
16、业总投资1.6亿元的年产8万吨谷元粉项目及4万吨酒精生产续建项目建设,促进小麦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以金汇玉米总投资2.4亿元的15万吨果葡糖项目为依托,着力开发玉米酸、糖、醇以及低聚糖系列深加工产品。二是依托隆达食品,壮大肉禽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鸡、兔、鸭等肉类深加工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生产。开发面向城乡市场的放心肉和面向国外市场的分割鸡和分割兔系列产品,增加肉制品的分割品种,扩大出口,推行食品国际注册。扩大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基地建设。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菜、保鲜蔬菜汁、复合果蔬汁等系列产品。三是依托奶业联合社,发展壮大乳品制造业。四是依托滨胜酿造
17、、韩五食品等重点企业,壮大调味品制造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调味品和面对大众市场的酿造酱油、食醋、酱、调味料等产品,发展加铁强化酱油、风味酱油、食醋。(五)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打造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努力做大做强生物工程产业集群。依托鸿瑞医药和华宏生物,扩大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规模,同时引进生产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企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易能生物柴油项目,引进大型垃圾焚烧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依托安琪酵母和三元生物,实施总投资2500万元的安琪酵母增加年产8000吨鲜酵母项目和三元
18、生物赤藓糖醇续建增产项目,扩大鲜酵母和赤藓糖醇生产规模,同时大力引进外地生物制造企业项目,加快发展壮大生物制造产业。(六)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产业,打造建筑建材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节能建材,培育壮大山水水泥、青龙山水泥、良友防水、东大管桩等重点企业,增加建筑建材地产地销比重,推动全区建筑建材业发展。(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优势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加强政策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企业为主体,突出自主创新,着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尽快形成新兴产业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鼓励支持红星车业加强
19、关键技术研发,尽快实现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支持新天阳等重点企业开发应用碳纤维等新型材料,积极研发环保产品,推动汇能科技汽车节能器规模化生产,梯次培育发展电子、环保、高分子等新材料产业。以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广余热余压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五、对策与措施(一)优化工业整体布局。按照积极推进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思路,规划整合提升家纺服装、高新化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园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布局,提高承载能力,满足大项目的进入,努力使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改革创新的实验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区、高效生态经济的示
20、范区。(二)实施科技创新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比重和申报专利的比重,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科技研发经费要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以增强企业的超前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贮备能力。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及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体系,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21、,加速研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和新型产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要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力争多投入,高产出。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技术改造要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改项目。要全面推动和鼓励企业申请ISO质量体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通行能力。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开放式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科技转化、科技推广、科技合作的服
22、务平台。(三)“两化”融合提升改造现有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程。开展设计自动化、工业控制自动化等实用共性技术研究及开发。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推广应用先进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虚拟制造等技术应用。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二是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管理
23、信息化,为全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四是大力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组织共性信息技术集中攻关,推广成熟的软件,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推广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示范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控制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各种工业污染,减少
24、和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工业的文明水平。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逐个落实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把工业发展与“蓝天、碧水、绿地”的环保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新型建筑材料和散装水泥,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市场。二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各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设备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先进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组织实施重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五)强化政策导向和支持,形
25、成加快结构调整的优良环境。一是积极落实好“工业经济30条”和“服务企业发展23条”,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要求,在全区企业发展基金中尽快设立全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或奖励;设立和扩大全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及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给予重点支持。根据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情况给予适当资金奖励或补助。二是围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源头资金。对项目进行包装和推荐,积极争取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为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和节能问责制的力度。对完不成淘汰落后产能和节降耗目标任务的企业,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并且取消其参加各级各类评先树优活动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