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旦立四版环境监测课件)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20130910.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90100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奚旦立四版环境监测课件)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201309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奚旦立四版环境监测课件)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201309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奚旦立四版环境监测课件)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201309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奚旦立四版环境监测课件)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20130910.ppt(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与治理主主 讲:原金海讲:原金海 博士博士 副教授副教授授课专业:化学授课专业:化学10,应化,应化10电电 话:话:15923369074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环境监测管 理和质量保证理和质量保证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管理2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3 实验室认证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4 监测实验室基础5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6 实验室质量保证7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8 环境标准物质9 质量保证检查单环境质量图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监测管理环

2、境监测管理一一、主要环境监测制度、主要环境监测制度v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v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v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境监测报告制度v国家监控企业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国家监控企业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v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v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办法v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v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1)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20092009年由环境保护年由环境保护部颁布,

3、原管理条例废止。其主要内容包括:部颁布,原管理条例废止。其主要内容包括:n环境监测的定义、适应范围、事业的性质、地位、环境监测的定义、适应范围、事业的性质、地位、管理体制、监测数据的效力、财政保障、标志管理、管理体制、监测数据的效力、财政保障、标志管理、科技进步、表彰与国际合作等;科技进步、表彰与国际合作等;n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定期报告、事业发展规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定期报告、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机构的设立与人员等;划的编制、机构的设立与人员等;n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测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公告与信息共享、跨区域监测数据的技术认定;公告与信

4、息共享、跨区域监测数据的技术认定;n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管理、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管理、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立、调整、因公移动申报、周边建设项目的限制。立、调整、因公移动申报、周边建设项目的限制。监测设施的保护;监测设施的保护;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n环境预警监测;环境预警监测;n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2)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自2007年年9月月1日起日起实施,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实施,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包括:

5、活动的管理,包括:n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监测;n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n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n为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为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 监测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n明确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明确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职责。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3)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监(环监(1996)914号号】目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

6、制度化,确保监测信息的高效传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类型类型为数据型和文字型。按内容为数据型和文字型。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和周期分为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和污染源监测报告。地方各级环境保环境质量报告和污染源监测报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和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

7、护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报告。环境监测总站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报告。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中国各类监测报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中国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4)关于国家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四级)关于国家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四级)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省级环境监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测中心站;三级站:各地级市设置的市级环境监测站;三级站:各地级市设置的市

8、级环境监测站;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的环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的环境监测站。境监测站。同级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务同级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领导。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领导。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1、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主对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主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其核心内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其核心内容是环境监测质

9、量保证。监测数据应具有如下五方面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数据应具有如下五方面的质量特征:的质量特征:u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u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u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求的程度;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u可比性:在监测方法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2、环境监测管理原则、环境监测管理原

10、则u实用原则:监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监测数据不实用原则:监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监测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实用;监测手段不是越先进越好,是越多越好,而是实用;监测手段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准确、可靠、实用。而是准确、可靠、实用。u经济原则:确定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装备,要经过经济原则:确定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装备,要经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效益分析。u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应该控制的要点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应该控制的要点见图图10-110-1。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见监

11、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见表表10-110-1(教材(教材499499页)页)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3、环境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环境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以及技术的完整性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以及技术的完整性和追溯性,应对监测全过程的一切文件(包括任务和追溯性,应对监测全过程的一切文件(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计划、布点、采样、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来源、制定计划、布点、采样、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按严格制度予以记录存档。同时对所积累的资料、按严格制度予以记录存档。同时对所积累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

12、据库。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环境信息是各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环境信息是各种环境质量状况的情报和数据的总称。自然界的资种环境质量状况的情报和数据的总称。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及信息资源,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及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档案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档案文件的管理,资料、信息的整理、分析是环境监测文件的管理,资料、信息的整理、分析是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自动监测站,除了数据库外,档案应包括对于自动监测站,除了数据库外,档案应包括以下九点内容:以下九

13、点内容: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购置和验收记录;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购置和验收记录;n流量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流量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n气体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气体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n监测仪器的多点线性校准表格监测仪器的多点线性校准表格n运行监测仪器零点和跨度漂移的例行检查报表;运行监测仪器零点和跨度漂移的例行检查报表;n检测仪器的审核数据报告;检测仪器的审核数据报告;n运行监测仪器的例行检查记录;运行监测仪器的例行检查记录;n监测子站和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文件;监测子站和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文件;n仪器设备检修

14、登记卡。仪器设备检修登记卡。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特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别是在区域性、国际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以便得出正确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

15、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第二节第二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

16、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n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其内容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其内容包括整个监测全过程各个步骤的质量要求,各类人包括整个监测全过程各个步骤的质量要求,各

17、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文件,指南和手册等。及编写有关文件,指南和手册等。n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分。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总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总经理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的稳定性,以经理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

18、取相应的校便及时发现分析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其内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区线核查、仪正措施。其内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区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品分析、加标样品分析、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品分析、加标样品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外部质量通常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外部质量通常是由常规监测以外的监测中心站或其他有经验的人是由常规监测以外的监测中心站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及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及时校正,提供监

19、测质量。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时校正,提供监测质量。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评价等。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实验室认可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实施。实验室认可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是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中华人民共

20、和国进出口商品检疫法商品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国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与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的相关务院有关行政部门与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的相关方联合成立的国家认可机构。方联合成立的国家认可机构。第三节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审查认可概述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中国

21、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宗旨宗旨是推进实验室和是推进实验室和检验机构按照国际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检验机构按照国际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高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高服务;统一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评价工作,促进服务;统一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评价工作,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其认可的主要其认可的主要内容内容为:检查结果的公正性、质量方为:检查结果的公正性、质量方针与目标、组织与管理,如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针与目标、

22、组织与管理,如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质量监督网、权力委派,防止不恰当干扰、保护委质量监督网、权力委派,防止不恰当干扰、保护委托人机密和所有权、对比和能力验证计划等,质量托人机密和所有权、对比和能力验证计划等,质量体系、审核与评审。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体系、审核与评审。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抽样过程、样品的接收、运输、贮存、处置,以及抽样过程、样品的接收、运输、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是实验样品的识别等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是实验室认可中特别强调的内容。室认可中特别

23、强调的内容。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二、计量认证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审查认可 我国于我国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开始,依据年代中期开始,依据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相关法律和规章,及相关法律和规章,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实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实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考核制度。对评价检验机构能力、规范质检机构检考核制度。对评价检验机构能力、规范质检机构检验行为、加强质检机构管理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进验行为、加强质检机构

24、管理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进行技术管理。行技术管理。1、计量认证、计量认证 国家计量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的考核称之为计国家计量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的考核称之为计量认证。量认证。2、审查认可、审查认可 国家技术监督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检验机构的国家技术监督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检验机构的工作进行规划和审查称之为审查认可。工作进行规划和审查称之为审查认可。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3、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改革调整、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改革调整 我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考核合格的检验机构的我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考核合格的检验机构的专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5、为各部门的工作专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科学上、数据上的支持。提供了技术上、科学上、数据上的支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检验机构应属中介组织。但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检验机构应属中介组织。但我国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工作分别由计量部门和质量我国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工作分别由计量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其考核标准基本类同,造成了对检验监督部门实施,其考核标准基本类同,造成了对检验机构的重复评审。我国加入机构的重复评审。我国加入WTOWTO后,考虑到和国际惯后,考虑到和国际惯例接轨问题,同时又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决定制定例接轨问题,同时又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决定制定“二合一二合一”

26、评审标准评审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标准审查认可(验收)评审标准,替代原计量认证考,替代原计量认证考核条款(核条款(50条)和审查认可(验收)条款(条)和审查认可(验收)条款(39条)。条)。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申请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的自按照国际惯例,申请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的自愿行为。实验室为完善其内部质量体系和技术保证愿行为。实验室为完善其内部质量体系和技术保证能力向认可机构申请

27、认可,由认可机构对其质量体能力向认可机构申请认可,由认可机构对其质量体系和技术保证能力进行评审,进而作出是否符合认系和技术保证能力进行评审,进而作出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评价结论。如获得认可证书,则证明其具可准则的评价结论。如获得认可证书,则证明其具备向用户、社会及政府提供自身质量保证的能力。备向用户、社会及政府提供自身质量保证的能力。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概念关系及其发展在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概念关系及其发展在(二,(二,3)问题中基本讲解。)问题中基本讲解。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异同比较见表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异同比较见表10-2(503页)页)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

28、量保证 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认证内容有认证内容有1313个要素个要素5656项条款的具体规定。主项条款的具体规定。主要的内容及要求如下:要的内容及要求如下:(一)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 1、实验室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实验室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实验室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应保证固定的、临时实验室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应保证固定的、临时的和可移动的设施满足本准则的要求。申请计量认的和可移动的设施满足本准则的要求。申请计量认证的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证的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的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

29、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正的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和独立核算。账目和独立核算。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2、实验室应满足的要求(、实验室应满足的要求(11条)条)有管理人员,并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有管理人员,并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有措施保证所有工作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财务和有措施保证所有工作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财务和其他会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压力。其他会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压力。其组织形式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其组织形式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性。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或验证人员规定其

30、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或验证人员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懂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监督人员与非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监督人员与非监督人员的比例应足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监督人员的比例应足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由负责技术工作的技术主管。由负责技术工作的技术主管。有负责质量体系及其实施的质量主管,其能直接与有负责质量体系及其实施的质量主管,其能直接与负责实验室质量方针和

31、资源决策的最高管理者及技负责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资源决策的最高管理者及技术主管联系。术主管联系。在技术活质量主管不在时,要指定其代理人,并在在技术活质量主管不在时,要指定其代理人,并在质量手册中规定。质量手册中规定。应在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规定,保证委托方的机应在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规定,保证委托方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密信息和所有权。适当时,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或自行组织的实验适当时,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或自行组织的实验室之间的对比和能力验证计划。室之间的对比和能力验证计划。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教育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教育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质保量按时完成。第十

32、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与其承担的检验工作类型、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与其承担的检验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要素应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要素应形成文件。质量文件应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实形成文件。质量文件应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实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作出承诺。实验室的管理者应将质量方针、目标并作出承诺。实验室的管理者应将质量方针和目标纳入质量手册,并使实验室所有人员量方针和目

33、标纳入质量手册,并使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理解您贯彻执行。质量主管应负责保守质都知道、理解您贯彻执行。质量主管应负责保守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1、质量手册及相关的质量文件、质量手册及相关的质量文件 质量手册及相关的质量文件应包括下列质量手册及相关的质量文件应包括下列19条:条: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声明,包括目标和承诺。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声明,包括目标和承诺。n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结构,以及它在任一母体组织中的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结构,以及它在任一母体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应的组织图。地位和相应的组织图。n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

34、持服务和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持服务和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系。系。n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n关键人员的岗位描述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描述。关键人员的岗位描述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描述。n实验室获准签字人的识别。实验室获准签字人的识别。n实验室实现量值溯源的程序。实验室实现量值溯源的程序。n实验室检验的范围。实验室检验的范围。n确保实验室评审所有新工作的措施,以保证实验室在确保实验室评审所有新工作的措施,以保证实验室在开始新工作之前有适当的设施和资源。开始新工作之前有适当的设施和资源。n列出在用的检验程序。列出在用的检验程序。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

35、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处置检验样品的出现。处置检验样品的出现。n列出在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参考测量标准。列出在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参考测量标准。n仪器设备的校准、验定维护程序。仪器设备的校准、验定维护程序。n涉及验定的活动,包括实验室之间比对、能力验证涉及验定的活动,包括实验室之间比对、能力验证计划、保证物质的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计划、保证物质的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n当发现检验有差异或发生偏离规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当发现检验有差异或发生偏离规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应遵循反馈和纠正措施的程序。应遵循反馈和纠正措施的程序。n实验室关于允许偏离规定的政策和程序或标准规范实验室关于允许偏离规定

36、的政策和程序或标准规范的例外情况的管理措施。的例外情况的管理措施。n处理抱怨程序。处理抱怨程序。n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出现。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出现。n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程序。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程序。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2、实验室的工作审核和评审、实验室的工作审核和评审 实验室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证实验室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证实其运行能持续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实其运行能持续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审核应由受过培训和有资格的人员承担:审核人员审核应由受过培训和有资格的人员承担: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工作无关。当发现问题时,实验室应立应与被审核工

37、作无关。当发现问题时,实验室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委托方。委托方。管理者对满足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评审一次,以确保管理者对满足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评审一次,以确保期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和改进。期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和改进。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和采取的纠错措施应形成文件,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和采取的纠错措施应形成文件,对质量负责的人员应保证这些纠正措施在议定的时对质量负责的人员应保证这些纠正措施在议定的时间内完成。间内完成。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除定期审核以外,实验室还应采取其他

38、有效的检查除定期审核以外,实验室还应采取其他有效的检查方法来确保提供给委托方结果的质量,并应对这些方法来确保提供给委托方结果的质量,并应对这些检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审。检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三)人员(三)人员 1、实验室应有足够的人员。这些人员应经过、实验室应有足够的人员。这些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技术知识和经验。n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各部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都应有任命文件。主管都应有任命文件。n最高管理者和技术主管变更应报发证机构备案。最高管理者和

39、技术主管变更应报发证机构备案。n非独立法人实验室主管应由其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非独立法人实验室主管应由其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担任。成员担任。n实验室技术主管应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实验室技术主管应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测试业务。测试业务。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2、实验室应确保其人员得到及时培训,检验、实验室应确保其人员得到及时培训,检验人员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实验室应保存技术人员人员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实验室应保存技术人员有关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技术业务档案。有关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技术业务档案。(四)设备和环境(四)设备和环境n实

40、验室的设备、检验场地,以及能源、照明、采暖实验室的设备、检验场地,以及能源、照明、采暖和通风等便于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和通风等便于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n经验所处的环境不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对其所经验所处的环境不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对其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非固定场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验时尤为注意。进行检验时尤为注意。n适当时,实验室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适当时,实验室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设施。对影响检验的因素应予重视。应制和记录的设施。对影响检验的因素应予重视。应配置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设施,以免影配置停电、

41、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设施,以免影响检验工作质量。响检验工作质量。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n相邻区域内的工作相互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相邻区域内的工作相互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隔离措施。n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控制。控制。n应有适当措施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内务管理,并符合应有适当措施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内务管理,并符合有关人身健康和环保要求。有关人身健康和环保要求。(五)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五)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包、实验室应正确配备

42、进行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如果要用实验室以外的仪器设备,应括标准物质)。如果要用实验室以外的仪器设备,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2、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并有维护程序。、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并有维护程序。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3、每台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每台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来表明其校准状态。4、应保存每一台仪器设备及对检验有

43、重要意义、应保存每一台仪器设备及对检验有重要意义的标准物质的档案,其内容包括:的标准物质的档案,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目前放置位置。目前放置位置。接收时的状态机验收记录。接收时的状态机验收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校准和检定的日期和今后维护计划。校准和检定的日期和今后维护计划。迄今所进行的维护记录和今后的维护计划。迄今所进行的维护记录和今后的维护计划。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

44、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六)量值溯源和校准(六)量值溯源和校准 1、凡对检验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凡对检验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定。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定。实验室应编制这类仪器的周期检定计划。实验室应编制这类仪器的周期检定计划。2、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和确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和确认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实验室的测量可追溯到已有的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实验室的测量可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标准。国家计量标准。3、如不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实验室应提供、如不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实验室应提

45、供结果相关性的满意证据。如实验室间的比对等。结果相关性的满意证据。如实验室间的比对等。4、实验室建立的测量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校准,、实验室建立的测量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校准,不能用于其他目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5、测量的参考标准的校准工作应由能提供对、测量的参考标准的校准工作应由能提供对国家计量基准溯源的机构进行。国家计量基准溯源的机构进行。6、适用时,参考标准、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适用时,参考标准、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接受运行中的检查。校准之间应接受运行中的检查。7、如可能,标准物质应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如可

46、能,标准物质应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或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标准参考物质。计量基准,或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标准参考物质。(七)检验方法(七)检验方法 1、实验室应对缺少指导书可能会给检验工作、实验室应对缺少指导书可能会给检验工作带来危害的所有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样品的处置和带来危害的所有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样品的处置和制备、检验工作编制指导书,并在质量文件规定。制备、检验工作编制指导书,并在质量文件规定。2、实验室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实验室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验工作,以及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有关业务活动。检验工作,以及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

47、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3、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教育方法、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教育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已经公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布或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4、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接受。和用户接受。5、当抽样作为检验方法的一部分时,实验室应按、

48、当抽样作为检验方法的一部分时,实验室应按有关程序文件的规定和适当的统计技术抽取样品。有关程序文件的规定和适当的统计技术抽取样品。6、应对计算和数据换算进行适当的检查。、应对计算和数据换算进行适当的检查。7、当使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处理、运算、当使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检验数据时,实验室应确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检验数据时,实验室应确保,符合本准则的要求。保,符合本准则的要求。8、实验室应制定使用耗材采购、验收和贮存规范。、实验室应制定使用耗材采购、验收和贮存规范。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八)检验样品的处置(八)检

49、验样品的处置 1、实验室应建立对拟检验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实验室应建立对拟检验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2、在接收检验样品时,应记录器状态,包括是否、在接收检验样品时,应记录器状态,包括是否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如果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验有任何疑问,有所偏离。如果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验有任何疑问,或者样品与提供的说明不符,或者对要求的检验规或者样品与提供的说明不符,或者对要求的检验规定得不完全,实验室应在工作开始前询问委托方,定得不完全,实验室应在

50、工作开始前询问委托方,要求予以说明。实验室应确定是否已完成了对样品要求予以说明。实验室应确定是否已完成了对样品的必要准备。的必要准备。3、实验室应在质量文件中规定适当的设施避免、实验室应在质量文件中规定适当的设施避免检验所用样品在贮存、处理、准备检验过程中变质检验所用样品在贮存、处理、准备检验过程中变质或损坏,并遵守随样品提供的任何有关说明书或损坏,并遵守随样品提供的任何有关说明书。如。如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 果样品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贮存或处置,则应果样品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贮存或处置,则应对这些条件加以维持、监控和记录。对这些条件加以维持、监控和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