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知识分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知识分享.ppt(1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绪论绪论是我们的民族医学,平时称祖国医学。是我们的民族医学,平时称祖国医学。属于传统医学。属于传统医学。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中医学中医学第一章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1.主要著作主要著作(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我国现存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最早的医学典籍。成书年代成书年代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作者作者无从考证无从考证。内容内容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病机、诊法等基础理论。经络、病机、诊法等基础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对中医学的贡献:对中
2、医学的贡献: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2)难经:)难经:成书年代成书年代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作者作者秦越人。秦越人。对中医学的贡献对中医学的贡献补充了内经的不足。补充了内经的不足。(3)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成书年代两汉期间(东汉末年)。两汉期间(东汉末年)。作者作者无从考证。无从考证。内容内容载药载药365种。种。对中医学的贡献对中医学的贡献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4)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年代成书年代东汉。东汉。作者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内容内容六经、脏腑辨证、诊治。六经、脏腑辨证、诊治。对中医学的
3、贡献对中医学的贡献确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确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为中医临床发展奠定了基础的原则,为中医临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的四部经典。中医的四部经典。(5)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成书年代成书年代唐代。唐代。政府颁行政府颁行我国最早颁布的药典。我国最早颁布的药典。(6)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东方巨典。东方巨典。载药载药1892种。李时珍种。李时珍是我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是我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的一部药学专著。2.著名医家:著名医家:(1)扁鹊)扁鹊战国。战国。擅长内、外、妇、儿、五官。擅长内、外、妇、儿、五官。对脉学很有研究。对脉学很有研究。(2)张仲景张仲景东汉东汉创立了辨证
4、施治的原则。创立了辨证施治的原则。(3)孙思藐)孙思藐唐代唐代千金方千金方医德高尚医德高尚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董奉董奉“杏林春暖杏林春暖”(4)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刘河间河间学派(寒凉派)的代表。河间学派(寒凉派)的代表。李东垣李东垣易水学派(补土派)的代表。易水学派(补土派)的代表。朱丹溪朱丹溪丹溪学派(滋阴派)。丹溪学派(滋阴派)。张子和张子和攻下派。攻下派。(5)清代四大温病学家)清代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桂)、叶天士(桂)、
5、薛生白(雪)、薛生白(雪)、吴鞠通(瑭)、吴鞠通(瑭)、吴又可吴又可(有性有性)。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这是与西医的不同点。这是与西医的不同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五脏)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紧密地联系起六腑、四肢百骸紧密地联系起来。来。(2)生理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联系。(3)病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相互影响。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人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随着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变化,地随着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变化,地理位置的不同,昼夜时辰的
6、不同,理位置的不同,昼夜时辰的不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不同。所以,治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不同。所以,治疗也不同。疗也不同。(2)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二)辨证施治(二)辨证施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灵魂和根本。是中医治病的灵魂和根本。西医重在诊断,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诊断,中医重在辨证。1.症、证、病的概念症、证、病的概念症症症状,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疾病的外在表现。证证证侯,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证侯,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的病理概括。如:风寒表证、气滞血瘀如:风寒表证、气滞血瘀病病疾病的简称。疾病的病理过程。疾病的简称。疾病的病理过程。2.辨证施治辨证施治辨证辨证将四诊
7、收集的内容,通过分析、综将四诊收集的内容,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病位,质、病位,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治施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则和方法。如:腰痛。如:腰痛。异病同治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阶段出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而采用相同现了相同的病机而采用相同的治法。的治法。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相同的病,因其病机的不同相同的病,因其病机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而采用不同的治法。1.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来
8、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律的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学说。2.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种物质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种物质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第二节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概念一、概念:1.阴阳的字义阴阳的字义阳者,高,明也。阴者,暗也。阳者,高,明也。阴者,暗也。阴阴背阳。背阳。阳阳向阳。向阳。2.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物和现象
9、对立双方的概括。3.阴阳属性阴阳属性阳阳活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活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明亮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功能的、明亮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阴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物质的、晦暗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物质的、晦暗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如:上如:上下下天天地地火火水水日日月月昼昼夜夜男男女女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而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概括。阴阳既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又可阴阳既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
10、的相互对立的两个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方面。4.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5.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内。现象范围内。6.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7.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昼(昼(阳)夜(夜(阴)上午上午(阳中之阳)下午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后半夜(阴中之阳)火火水(热水、冷水)水(热水、冷水)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中本来就代表着互相对立
11、的两阴阳中本来就代表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个方面。动动静静水水火。火。寒寒热。热。水可以灭火,火可以化水。水可以灭火,火可以化水。(二)阴阳的互根:(二)阴阳的互根:即相互依存,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即相互依存,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提和条件。上上下。没有上就无所谓下。下。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快快慢。没有快就无所谓慢。慢。没有快就无所谓慢。先进先进落后。落后。(三)阴阳的消长(三)阴阳的消长:消消减少。减少。长长增加。增加。阴阳的盛衰变化阴阳的盛衰变化。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消长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消长变化的。变化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如:昼夜的变化。如:
12、昼夜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四)阴阳的转换:(四)阴阳的转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相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反的方向转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即“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乐极生悲。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乐极生悲。中暑中暑发热等证发热等证体温骤降,面色苍体温骤降,面色苍白,白,形寒肢体冷。形寒肢体冷。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寒症寒症日久入里化热日久入里化热热证热证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人体有机的整体。有机的整体。上(阳)上(阳)下(阴)下(阴)
13、背(阳)背(阳)腹(阴)腹(阴)五脏(阴)五脏(阴)六腑(阳)六腑(阳)心心心阴、心阳心阴、心阳肾肾肾阴、肾阳肾阴、肾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健康健康阴阳平衡的结果。阴阳平衡的结果。气气血血人体各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脏腑阴阳平衡健康健康(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去平衡阴阳失去平衡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寒盛寒盛实寒证。阳虚实寒证。阳虚虚寒证。虚寒证。阳亢阳亢实热证。阴虚实热证。阴虚虚热证。虚热证。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辨别阴阳辨别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中医辨证的总纲。
14、水肿水肿阴水、阳水。阴水、阳水。黄疸黄疸阳黄、阴黄。阳黄、阴黄。(五)指导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五)指导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疾病阴阳失衡。阴阳失衡。治疗治疗调节阴阳的平衡。调节阴阳的平衡。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六)指导疾病的预防:(六)指导疾病的预防: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方法。3.适应四时气候:适应四时气候:春天阳气生发,春天阳气生发,要晚睡早起。要晚睡早起。夏天阳气旺盛,夏天阳气旺盛,要晚睡早起。要晚睡早起。秋天阳气始敛,秋天阳气始敛,要早睡早起。要早睡早起。冬天阳气闭藏,冬天阳
15、气闭藏,要早睡晚起。要早睡晚起。冬至、夏至分别是人体阳气、阴冬至、夏至分别是人体阳气、阴 气最弱之时气最弱之时静养静养。春分、秋分:人体气血最活跃春分、秋分:人体气血最活跃运动运动。春、秋:春、秋:气血最旺,疾病最易发作,气血最旺,疾病最易发作,也是调理身体的最好时机。也是调理身体的最好时机。冬季阴气亢盛冬季阴气亢盛食宜食宜温补温补。春天阳气生发春天阳气生发食宜食宜清润平淡清润平淡。夏季阳气亢盛夏季阳气亢盛食宜食宜甘寒甘寒。秋季阳收阴长,燥气伤人秋季阳收阴长,燥气伤人食宜食宜滋润滋润。饮茶饮茶 春天:花茶;春天:花茶;夏天:绿茶;夏天:绿茶;秋天:乌龙茶;秋天:乌龙茶;冬天:红茶。冬天:红茶。
16、春季养生春季养生春天春天“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的季节。的季节。春季养生防病至关重要。春季养生防病至关重要。1.1.顺应顺应“春阳萌发春阳萌发”的自然规律:的自然规律:适当晚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树林中适当晚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树林中 散步,舒展肢体。晨起伸懒腰。散步,舒展肢体。晨起伸懒腰。2.2.多旅游多旅游:踏青问柳,临溪戏水。踏青问柳,临溪戏水。3.3.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应保暖防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应保暖防 风寒风寒。“春捂秋冻春捂秋冻”。4.4.冬去春来,春阳升发,天地俱生,万冬去春来,春阳升发,天地俱生,万 物以荣。物以荣。人必须宽身,人必须宽身,“被发缓形被
17、发缓形”(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内经)。(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内经)。5.5.多做户外活动。如钓鱼、赏花、放风多做户外活动。如钓鱼、赏花、放风 筝、荡秋千等郊游、练气功、打太筝、荡秋千等郊游、练气功、打太 极拳等。极拳等。第三节第三节藏象学说藏象学说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藏象)藏象藏藏: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象: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的生理、即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2)藏象学说)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外部征象的观察,来通过对人体外部征象的观察,来研究内在脏腑
18、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研究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其相互关系的学说。2.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1)研究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研究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及相互关系。现象及相互关系。(2)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腑的关系。脏腑的分类:脏腑的分类:脏腑脏腑五脏五脏六腑六腑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肝、心、脾、肺、肾肝、心、脾、肺、肾胆胆、胃、大肠、小肠、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膀胱、三焦脑、髓、骨、脉、脑、髓、骨、脉、胆胆、女子胞、女子胞按阴阳属
19、性按阴阳属性脏属阴,腑属阳。脏属阴,腑属阳。五脏的功能特点五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化生和贮藏精气。多为实质性脏器,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均贮藏于五脏。贮藏于五脏的精气,越充满越好,而不能过度耗散。六腑的功能特点六腑的功能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多属空腔脏器。多属空腔脏器。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贮藏精气。贮藏精气。奇:异也。恒:常也。奇:异也。恒:常也。形态上似腑,功能上似脏。形态上似腑,功能上似脏。3.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1)脏与腑相互表里)脏与腑相互表里心心小肠、肺小肠、肺大肠、脾大肠、脾胃、胃、肝肝胆、肾胆、肾膀胱,心包膀胱,心包三焦三焦经络的相
20、互络属经络的相互络属生理功能的紧密联系。生理功能的紧密联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一、五脏一、五脏五脏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即肝、心、脾、肺、肾。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一)心:(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外有心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外有心包络裹护,内有孔窍相通。与小肠相包络裹护,内有孔窍相通。与小肠相表里。表里。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主:主持、管理。血脉:气主:主持、管理。血脉:气血运行的通路,又称血运行的通路,又称“血府血府”。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血脉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血脉内运行的生理功能
21、。内运行的生理功能。血脉的正常运行血脉的正常运行心气的推动。心气的推动。血液的充盈。血液的充盈。脉道的通利。脉道的通利。但主要靠心气的推动。但主要靠心气的推动。(2)心藏神)心藏神“心主神心主神”,”心主神明心主神明”。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中医学中,神的含义:广义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狭义人的思维、意识。人的思维、意识。中医学认为,一切神志变化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2.心的生理络属心的生理络属(1)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苗”。(2)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3)心在液为汗)心在
22、液为汗(4)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在体和脉,其华在面1.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肺主气主,即主持,管理之意主,即主持,管理之意。气:气:a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b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肺主气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肺主气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管理。管理。(二)肺(二)肺:A.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肺有呼吸的功能。肺有呼吸的功能。B.肺之一身之气肺之一身之气参与宗气的形成。参与宗气的形成。调节全身的气机。调节全身的气机。(2)肺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宣布、发散。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
23、合。宣发津液及水谷精气布散到全身。宣发津液及水谷精气布散到全身。排出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内的浊气。肃降:清肃、下降。肃降:清肃、下降。肺主肃降肺主肃降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肃清呼吸道的异物肃清呼吸道的异物。(3)通调水道)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通:即疏通;调:即调节。即调节。水道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通调水道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人体水液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肺气
24、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促进水液的下行肺气肃降,促进水液的下行(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朝向、回合之意。朝:朝向、回合之意。百脉:全身的经脉。百脉:全身的经脉。肺朝百脉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然后再通过肺的宣降功能输会于肺,然后再通过肺的宣降功能输送到全身。送到全身。治节治节治理、调节。治理、调节。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调节呼吸。调节呼吸。治理和调理全身的气机。治理和调理全身的气机。助心行血。助心行血。治理和调节津液的代谢。治理和调节津液的代谢。2.肺的生理络属肺的生理络属(1)肺开窍
25、于鼻)肺开窍于鼻(2)肺在志为忧(悲)肺在志为忧(悲)(3)肺在液为涕)肺在液为涕(4)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又称又称“肺主皮毛肺主皮毛”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嗅觉不灵、鼻塞流涕、失音。嗅觉不灵、鼻塞流涕、失音。肺气调和肺气调和嗅觉灵敏,声音能彰。嗅觉灵敏,声音能彰。肺气调和肺气调和鼻窍润泽,涕不外流。鼻窍润泽,涕不外流。肺寒肺寒流清涕流清涕肺热肺热流黄稠涕流黄稠涕肺燥肺燥鼻腔干鼻腔干异常异常(1 1)肺在窍为鼻:肺在窍为鼻:(2 2)肺在液为涕:肺在液为涕:肺气不足肺气不足悲、忧悲、忧伤肺(耗伤肺气)伤肺(耗伤肺气)胸闷胸闷 气短气短肺失宣降肺失宣降肺气虚肺气虚易产生悲忧情绪变化易产
26、生悲忧情绪变化(对外来情绪刺激耐受下降)(对外来情绪刺激耐受下降)(3 3)肺在志为悲忧:肺在志为悲忧:正常:肌肤皮毛润泽,抗病力强。正常:肌肤皮毛润泽,抗病力强。皮毛憔悴、枯槁。皮毛憔悴、枯槁。肺气虚弱肺气虚弱多汗、易感冒。多汗、易感冒。卫气不固卫气不固(4 4)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指肺具有宣发卫气,输布津液温养指肺具有宣发卫气,输布津液温养和润泽和润泽皮毛皮毛的功能。的功能。(三)脾:(三)脾:1.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运化:运输、消化。运化:运输、消化。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谷精微对饮食物消化、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并将其精微布散全身。吸收并
27、将其精微布散全身。(脾为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湿运化水湿(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脾将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脾将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目。肺、头目。脾以升为健,脾气的升举,防止脾以升为健,脾气的升举,防止内脏的下垂。内脏的下垂。(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统:统摄、控制。统:统摄、控制。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的功能。防止逸出的功能。3.脾的生理联属:脾的生理联属:(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其华在唇(3)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4)在液为涎)在液为涎4.常见病理
28、常见病理:脾气虚脾气虚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消化功能消化功能食少、纳呆、腹胀、腹食少、纳呆、腹胀、腹泻、头昏、眩晕面萎黄泻、头昏、眩晕面萎黄水液内停水液内停痰饮、腹泻、口粘而腻痰饮、腹泻、口粘而腻水肿、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水肿、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各种出血。脾气下陷脾气下陷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四)肝(四)肝:1.肝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疏:疏通;泄:宣泄。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宣泄条指肝具有疏通、宣泄条达的生理功能。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个方面:调畅气机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脏腑
29、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动。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调畅情志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本为心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本为心所主持,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所主持,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关。促进消化促进消化促进脾胃的运化升降。促进脾胃的运化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以助消化。促进胆汁的分泌,以助消化。调理冲任调理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调节生殖功能。调节生殖功能。(2)肝主藏血肝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2.肝的生理联属肝的生理联属:(1)肝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2)开窍于目
30、)开窍于目(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在液为泪)肝在液为泪3.常见病理常见病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胁下胀满、食少纳呆、月经不胁下胀满、食少纳呆、月经不调、精志郁闷。调、精志郁闷。肝阳上亢:精神烦躁、头晕眼花、肝阳上亢:精神烦躁、头晕眼花、面红目赤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急躁易怒、抽搐。、抽搐。肝火上炎:急躁易怒、甚则略血、目赤肝火上炎:急躁易怒、甚则略血、目赤红肿。红肿。(五)肾(五)肾概念概念-(1)中医的)中医的“肾肾”与西医的与西医的“肾肾”不同。不同。(2)腰
31、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腰为)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肾之府)为先天之本,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生命之根,与膀胱相表里。与膀胱相表里。1.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生理功能-(1)肾主藏精)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精-精微物质。精微物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人体内一切精微物质。广义:人体内一切精微物质。狭义:肾所藏之精。狭义:肾所藏之精。藏精藏精贮藏精气。贮藏精气。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后天之精二者来源不同,但同归于肾,二者来源不同,但同归于肾,相辅相成相辅相成肾精的功能肾精的功能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生
32、殖。b.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的原动力)精在人体不同阶段的盛衰变化精在人体不同阶段的盛衰变化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肾气平均肾气平均肾精衰竭肾精衰竭肾气盛肾气盛天癸至天癸至天癸绝天癸绝肾气衰肾气衰出生出生幼年幼年青春青春中年中年老年前老年前老年老年死亡死亡肾气渐盛肾气渐盛肾气渐衰肾气渐衰生生 长长壮壮老老 已已肾气肾气-肾精所化之气。肾精所化之气。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生理功能。即:肾的精微物质转化为功能。即:肾的精微物质转化为功能。肾阴与肾阳肾阴与肾阳:A.肾阴肾阴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濡润、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濡润、
33、滋润作用的那部分。滋润作用的那部分。又称:真阴、元阴又称:真阴、元阴b.肾阳肾阳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的那部分。温煦作用的那部分。又称:真阳、元阳。又称:真阳、元阳。C肾阴、肾阳的关系肾阴、肾阳的关系-阴阳的关系。阴阳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身体健康身体健康(2)肾主水)肾主水:主水主水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靠肾阳的气化作用。靠肾阳的气化作用。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水运失常。水运失常。水液代谢与肺、脾、肾、胃、三焦、水液代谢与肺、脾、肾、胃、三焦、膀胱膀胱等多脏有关,但主要与等多脏有关,但主要与肺
34、、肺、脾、肾脾、肾有关,其中有关,其中,肾,肾最为重要。最为重要。(3)主纳气:)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肾不纳气2.肾的生理联属肾的生理联属-(1)主骨)主骨(在体和骨在体和骨)、生髓、通脑,、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其华在发:肾与骨肾与骨齿为肾之余齿为肾之余肾与脑肾与脑脑为髓海。脑为髓海。肾与发肾与发(2)开窍于耳及二阴)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功能赖肾精的充养。耳的功能赖肾精的充养。二阴的功能靠肾阳的气化。二阴的功能靠肾阳的气化。(3)肾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恐伤肾肾气不固肾气不固二便失禁。二便失禁。(4)肾在液为唾:)肾在液为唾:3.肾的常见病理
35、肾的常见病理-肾阴虚肾阴虚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盗汗汗,眩晕耳鸣,眩晕耳鸣,小便短赤,小便短赤,舌舌红,少苔红,少苔,脉细数。,脉细数。肾阳虚肾阳虚面色晦滞或苍白,面色晦滞或苍白,畏寒畏寒肢冷,小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遗尿,便清长,夜尿增多或遗尿,舌淡舌淡或淡胖或淡胖,苔白滑,脉沉弱。,苔白滑,脉沉弱。肾虚证肾虚证腰酸腰痛,腿软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腰痛,腿软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失眠健忘,脱发,脱发,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失眠、水肿、五更泻、腰痛、低血压失眠、水肿、五更泻、腰痛、低血压二、六腑二、六腑(一)胆:(一)胆:与肝相表里。与肝相表里。主要功能主要
36、功能1.储藏和排泄胆汁储藏和排泄胆汁(助消化)(助消化)。2.主决断:主决断:胆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胆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功能。的功能。(二)胃:(二)胃:主要功能主要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接受和容纳。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水谷经胃初步消化后变成食糜腐熟:水谷经胃初步消化后变成食糜的过程。的过程。受纳、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接受和容纳水谷及接受和容纳水谷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胃的功能胃的功能胃气。胃气。2.主通降主通降胃气以通为顺,胃气以通为顺,以降为和。以降为和。胃气上逆则胃气上逆则?第四节第四节精、精、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一、精一
37、、精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广义)广义:一切精微物质。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气、血、津液、水谷精微。(2)狭义)狭义:肾中所藏的生殖之精。肾中所藏的生殖之精。二、气气(一)概念(一)概念1.气的含义气的含义(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2)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肾气、胃气、脾气。如:肾气、胃气、脾气。2.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来源有三:来源有三: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3.气的
38、运动气的运动气机气机基本形式基本形式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各种生理活动。(二)分类(二)分类:1.元气元气(1)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原气、真气。根原于肾。又称:原气、真气。根原于肾。又先天之精所化生。又先天之精所化生。(2)是人体最原始、最重要的一种气。)是人体最原始、最重要的一种气。元气充沛身体壮。元气虚元气充沛身体壮。元气虚体质弱。体质弱。2.宗气宗气积于胸中积于胸中“气海气海”(1)生成)生成肺吸入之清气和胃运化肺吸入之清气和胃运化之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之水谷之
39、精气结合而成。(2)功能)功能推动肺的呼吸。推动肺的呼吸。贯注心脉,推动心血运行。贯注心脉,推动心血运行。3.营气营气(1)生成)生成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2)性质)性质行于脉中行于脉中,最富有营养。,最富有营养。(3)功能)功能化生血液,是血液化生血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营养全身营养全身。4.卫气卫气卫阳卫阳功能功能: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温煦脏腑、肌肉、皮毛。温煦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之开合,调节出汗,调节腠理之开合,调节出汗,维持体温。维持体温。(三三)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推动作用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均
40、赖气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均赖气的推动作用。的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温煦作用(1)人体的正常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2)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3.固摄作用固摄作用(1)固摄血液不溢出脉外。)固摄血液不溢出脉外。(2)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排出。)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排出。(3)固摄精液。)固摄精液。4.防御作用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袭。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袭。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气化气化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具体的说,使气、血、津液的生成具体的说,使气、血、津液的生成及相互转化。及相互转化。三、血三、血(一)血的概念(一)血
41、的概念1.脉中运行的红色血液。脉中运行的红色血液。2.由由营气、津液组成营气、津液组成。(二)(二)血的运行血的运行心心主血脉、主血脉、肺肺朝百脉、朝百脉、脾脾的统摄、的统摄、肝肝的疏泄及藏血及的疏泄及藏血及脉道脉道是否通利,是否通利,血血的的寒或热寒或热。四、津液四、津液(一)津液的概念:(一)津液的概念:1.定义定义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2.津液津液津质清稀、流动性大。津质清稀、流动性大。液质稠厚、流动性小。液质稠厚、流动性小。津液相互转化,故常合称津液相互转化,故常合称“津液津液”。(二)津液的生成、代谢(二)津液的生成、代谢主要来源主要来源脾胃的运化的水谷
42、精微。脾胃的运化的水谷精微。小肠的分清别浊。小肠的分清别浊。水液代谢水液代谢1.肺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宣发、肃降,通调水道。2.脾脾运化运化。3.肾肾主水(气化)。主水(气化)。(三)津液的功能三)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滋润、濡养作用。2.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五、气、血、津液的关系:五、气、血、津液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生血2.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载气1.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摄血血能养气血能养气第五节第五节病因病因一、一、六淫六淫2.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即风、寒、暑、湿、燥、火六
43、种外感病邪。外感病邪。1.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气候的变化。自然界六种气候的变化。六六气气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骤变化急骤变化导致人体发病导致人体发病六六淫淫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 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 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湿痹痛、风火牙痛风湿痹痛、风火牙痛 4.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一)风
44、(一)风(春天的主气春天的主气)善行善行:病变病变 部位不固定部位不固定 (游走性关节疼痛)(游走性关节疼痛)数变数变:致病急、变化快(中风)致病急、变化快(中风)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抽搐、震颤、眩晕抽搐、震颤、眩晕2.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收缩、牵引收缩、牵引)阴胜则寒阴胜则寒:1 1、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2 2、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
45、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寒凝经脉气血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不通则痛)头项头项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伤寒伤寒寒邪伤肌表寒邪伤肌表中寒中寒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直中脏腑 2.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凝结、阻滞)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腠理、经络、筋脉肌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寒邪寒邪ColdCold(冬天的主气)(冬天的主气)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二)(二)4.4.寒性清澈寒性清澈(三)湿(三)湿为长夏之主气为长夏之主气外湿外湿气候潮湿、冒雨涉水、气候潮湿、冒雨涉水、久
46、居湿地。久居湿地。内湿内湿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秽浊不清。重:沉重、重着;浊:秽浊不清。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四肢关节酸痛;四肢重而不举,四肢关节酸痛;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面垢、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面垢、脓血便、湿疹、疮疡流水等。脓血便、湿疹、疮疡流水等。2.湿性粘滞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粘:粘腻;滞:停滞。症状:舌苔粘腻;大便粘腻不爽;症状:舌苔粘腻;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而不爽。汗出不爽。小便涩而不爽。汗出不爽。病程:病程较长,缠绵不去。病程:病程较长,缠绵
47、不去。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二二、七情:、七情:1.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种情志变化。2.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3.剧烈、突然,或长时间情志波动,超过剧烈、突然,或长时间情志波动,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体内体内阴阳,气血失调,阴阳,气血失调,疾病,即为七情致病。疾病,即为七情致病。(一)概念(一)概念1.七情
48、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种情志变化。(二)七情致病的特点:(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五脏直接伤及五脏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怒则气上:肝气上冲,气血并走于上。:肝气上冲,气血并走于上。(2)喜则气缓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心神不宁。心神不宁。(3)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机郁结,:思虑过度,气机郁结,脾失运化。脾失运化。(4)悲则气消悲则气消:肺气耗消,意志消沉。:肺气耗消,意志消沉。(5)
49、恐则气下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6)惊则气乱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惊惶失措。惊惶失措。三、饮食、劳逸三、饮食、劳逸(一)饮食失宜:(一)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过饱过饱食积。食积。过饥过饥气血乏源。气血乏源。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损伤脾胃。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胃肠疾病、寄生虫病、中毒。胃肠疾病、寄生虫病、中毒。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营养缺乏营养缺乏肥甘、饮酒肥甘、饮酒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二)劳逸失常:(二)劳逸失常:1.劳累过度劳累过度劳力、劳神、房劳。劳力、劳神、房劳。2.安逸过度安逸过度伤气。伤气。四、痰饮、瘀血四、痰饮
50、、瘀血二者均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二者均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一)痰饮:(一)痰饮:痰饮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病理产物。是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病理产物。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失常湿聚成痰。湿聚成痰。3.痰证分类痰证分类有形、无形。有形、无形。(1)寒痰)寒痰:痰稀色白兼有寒象。:痰稀色白兼有寒象。(2)热痰)热痰:痰粘稠,色黄,兼有热象。:痰粘稠,色黄,兼有热象。(3)燥痰)燥痰:痰少极粘,不易咯出。:痰少极粘,不易咯出。(4)湿痰)湿痰:痰多而白,易咳出。:痰多而白,易咳出。(5)痰核瘰疬)痰核瘰疬:皮色不变,坚硬不:皮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