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知识讲解与训练专题七课内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理解C1经典例题例题1古诗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古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哪两句?, o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答案】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这首诗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 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 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根据意思可.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
2、 千仞岳上摩天J运用了夸张的修辞。2 .【答案】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 又一年。4.这首诗是 朝 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收复河南河北后的,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之情。 七、快乐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0 ”儿应声答日: “ , O1 .在文中“”上填入原文内容。2 .本文选自这本书。3 .写出以下字的意思。诣: 乃: 示:4 ,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为设果,果有杨梅。父不在,乃呼儿出。5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八、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ti chou)
3、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u yu)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u WU)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鱼 fu)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 .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o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4 .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5 .学了这那么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九、(预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内回放。西江月夜
4、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 .“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4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参考答案一、1. gong 从事 gong 2 .耘田绩麻昼夜赞美3 .猛地拍手啊,对了,我们可以去学种瓜呀! 绽开笑容 嗯,我爷 爷种瓜的本领可高了,我看过他种瓜。 拉起伙伴的手 走,我们到那边的 桑树下种瓜去。4 . X V X【译文】白天在
5、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 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二、1. zheng qing2 .指幼稚、天真的孩子。一种金属打击乐器。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 器。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 . B4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祉。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n【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 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 裂声。三、1.雷震牧童骑牛5 .水中的波纹6 .一、二
6、池塘山落日牧童的淘气可爱7 . A8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未沉的情态。“横” 字说明牧童不是规矩的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淘气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等)。9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四、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 争场面。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3 .只要国家需要愿意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译文】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令颁发将帅奉 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 杂伴
7、着战鼓之声。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做一个书生。五、1.黄河华山长高2 . BD3 .C4 .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 情。【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 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六、1.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5 . A6 .回望妻子和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假设狂。7 .唐杜甫喜悦之情爱国七、1.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 .世说新语3 .拜访就;于是。给看。4 .杨氏之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8、。父亲不在,于是就唤了他儿子出来。5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 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认的 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成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他思维的敏 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 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 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
9、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 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八、1. chu yu wu fu2 . C3 .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所 以无法回答。4 .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拟,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 方法加以比拟,这样既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矛与盾的质量好,有比拟真实可信。5 .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能让言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 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市场上的人质
10、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 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 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九、1.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鸣蝉”、“蛙声”、“稻花香”中知道这是 夏天的景象。2 .词的上片写了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音。通过写这些声音,一方面 追染了夏夜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的寂静。3 .流露了作者急切寻找避雨之处,忽然发现熟悉的小茅屋时的惊喜之情。4 .例如1:通过嗅觉和听觉来两个角度描写农村夏夜特有的美景,表达作者 闲适的心情。例如2: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 丰收的年景。作者用拟人的手
11、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 好和丰收的喜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句意思的理解。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 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 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这句“话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 年又一年。3.【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沦陷区百姓的极大 同情,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的无比愤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这首诗歌写.了三万
12、里黄河 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 又一年。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 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例题2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解释以下字词。甚() 诣() 乃() 未闻()2 .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3、)o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 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认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译文:在梁国,有一杨姓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很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于是把个孩子喊了出来。孩子给 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 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 .【答案】很拜访 就、于是没有听说【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
14、握。“甚”在文中是副词属于 虚词,常为很,非常之意。“诣”在文中是实词,一般为拜访,到之意。“乃”为 虚词,常为于是,就之意。“未闻”,“未”在文中表示没有的意思;“闻”是听说, 所以”未闻“表示没有听说。2 .【答案】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于文言文句子和内容意思的理解能力,注意个别字 的含义。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此”是“这”的意思)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儿”代指这个孩子)。3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写作内容进行翻译。通
15、过对译文的阅读, 可以看出二人对话的语气是正常交谈并没有针锋相对和哑口无言的现象。所以本 题选B。例题3(预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内赏析。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L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 .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请描绘 并评述。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 出来的?4 .“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5 .宿
16、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都写了 “夜景”,但所描 绘的景象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或词句内容进行简要说明。6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都写了 “月亮”,但表达 的感情却不一样。试着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和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简要分 析。1 .【答案】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解析】此题考查关键字词在诗词中的作用。本诗是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 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 历历在目。2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 显
17、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或答:原野辽阔无 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 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诗句意境。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 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 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3 .【答案
18、】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鸣蝉”、“蛙声”、“稻花香” 中知道这是夏天的景象。【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这首词的句子中透露出这首词所写的是什 么季节的景象。如“鸣蝉”“蛙声”“稻花”这都是夏季所特有的风光;“明月” “半夜”表达的是夏季的夜晚,因此本词写的是: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4 .【答案】流露了作者急切寻找避雨之处,忽然发现熟悉的小茅屋时的惊喜 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忽见”的意思 是忽然出现,联系上文的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作者急于避雨 却找不到地方,正着急时看到了旧时的茅店,欣喜之情不言自知呀。联系上下文 考虑。5 .【答案】
19、这两首诗(词)虽然都写夜景,但所写的景象却不一样:宿建 江主要抓住夜晚所见的水中月表现诗人孤独、落寞、愁闷之情;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那么主要抓住夜晚所见到的迷人美景表达词人喜悦的心情。【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词整体内容及情感。解答此题时要熟读古诗词,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诗人(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样,所以选择描 绘的景物以及景物表达出来的意境也不尽相同。只要找出古诗词中的景物进行适 当体会和感悟即可。6 .【答案】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都描写了 “月亮”, 但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宿建德江的“月”是水中月,它可望而不可即,表 现了诗人孤独、寂寞和愁闷的心境。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0、描绘的是月下 美景,表现了词人轻松、喜悦之情。【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月是相同的月,但由于诗人 (词人)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眼中所见到的月亮也会有所差异。解答此题时要抓 住不同诗词中描写的月亮,结合诗人(词人)的不同心境去仔细体会和感悟。3k强化训练I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 . “供”在诗中读,意思是。“供”在“供不应求” 一词中读 ,意思是(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 利用的条件)。2 .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从“”和“”这对 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
21、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 之情。3 .读后两句诗,想象01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 么办呢?孩童乙():孩童甲():孩童乙():4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当起家庭重担的场面。()(2)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表达了孩子 们对劳动的热爱。()(3)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淘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怔( )o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 .给加点的字注音。2 .解
22、释以下词语的意思。(1 )稚子:O(2)铳:o磬:O(4)玻璃:o3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D.互文4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二、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展示的是一幅 晚归图,真正到达了 “诗中有画”的境界。2 . “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o3 .写景文字集中在 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说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
23、坐在牛背上,表现了 O4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选项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5 .诗中的“衔” “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6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参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释参军行:乐府旧题,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牙璋:调兵的符牒。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官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官阙的 泛称。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
24、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 敌方要塞。1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 . “, ”,这两句直 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3 .你从本诗中读出诗人的什么感情?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三万里河”指的是,“五千仞岳”指的是 O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 和很。2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多项选择)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偶3 .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o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 “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 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说明朝廷收复失 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 .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 课内语段精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O 却看妻子愁何在,0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1 .把诗句补充完整。2 .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字的意思是()。A.听说B.用鼻子嗅C.名声D.知名3 .诗的第二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