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750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的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学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与子弟们的言行记录 被编为论语一书。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 秋)奠定了儒家教学内容的基础;二是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创办的私学在春秋时期是规模最大,时间 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学校。诗/ ;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共305首,概称“三百篇”,分为风、 雅、颂三类;犹九又称尚书,古代了历史文献汇编。秦焚书后内容严重丧失;礼:是孔子认为君子应掌握的礼仪规范;念U ;各种美育形成的总称,内

2、容涉及诗、歌、舞、曲等;易少;又称周易,为卜辞与八卦的书;春秋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重要的历史教材。2. “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1)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孔子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 国家,首先,是“庶”,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要让人民群众有丰足的 物质生活;再次,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这也是孔子是最 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言论;此外,孔子还论述了教育与法律的关系,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有 效。(2)教育的个体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教育与人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

3、” 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后天的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 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是孔子人性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 育和应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3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 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容如下:(1) “有教无类”的本意。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 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2) “有教无类”的实践。孔子在创办私学、聚徒讲学的教育实践中, 广收门徒,他的弟子来自众多不同的诸侯国,其中有贵族子弟,但更多的是 平民子弟。(3) “有教无类”的历史作用。一方面,打破了贵族奴隶主对教育

4、的 垄断,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贫民阶层。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 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孔子提出从平民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概 括为“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其基本含义如下: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将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笼络人才 的重要手段;“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知识分子学习 的动力,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 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代仍有实际意义。5 .教学内容(1)“子以四教,文、

5、行、忠、信”即孔子以知识、品性、忠诚和信 实教育学生。其中品性、忠诚和信实是道德教育的要求;(2) “文”主要指诗书礼乐等典籍的学习,以“六 艺”为教学科目,主要的六种教材是孔子编订的“六经”。(3)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于孔子所招的学生主要 为成年人,所以“六艺”中的儿童学习的小艺一一书、数不为孔子私学所注 重。(4)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把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通过文化知识 的传授灌输道德观念,文化知识学科的基本任务就是为道德教育服务。6 .教学方法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 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学原则,具体如下:(1)因材施教。要求要对

6、学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 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2)启发诱导。“不愤(心求通而未得其意)不启(开其意),不俳 (欲言而未能貌)不发(达其辞)。举一隅(yu)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此,孔子提出以下训练学生思考的方法:“有博返约”即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 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叩其两端”即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3)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 一味地“学”和一味地“思”都存在片面性。孔子强调在学与思的关系中, “学”是基础,“思”有助于深入认识,从而掌握事

7、物的本质。(4)另外,孔子还强调“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 才是最终目的,“行”比“学”更重要。7 .道德教育(1)道德教育的内容:“仁”和“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德”是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道德教 育思想体系大体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 “中庸”为准则,此外,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内容。(2)道德教育的原则(丽丽可省了用过不舍得扔)立志。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找到前进的动力。(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 行。(克己复礼己为仁)力行。道德的行动要身

8、体力行,言行一致。(力行近乎仁、言必行, 行必果)改过。犯错误后,能正视错误并改正,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中庸。孔子认为待人处事都要中庸,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 道而行。(过犹不及)内省。孔子强调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乐道。决定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心,心甘情愿为之奋斗。8 .论教师孔子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 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他认为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学而不厌。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 的品德,这是教

9、人的前提条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诲人不倦。主张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孔子的诲人不倦不仅表 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是教学态度的 思想基础。(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温故知新。孔子认为,师者,肩负着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 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身作则。孔子多次论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并把以身作则作为教育 的重要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护学生。孔子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提倡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 不仅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后生可畏,焉知来 者不如今也

10、)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 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9 .历史影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所提出的教育学 说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0 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引发百家争 鸣;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文化下移;提倡“学而优则仕”,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从政君子;整理“六艺”,有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法、内容,有利于保存文化, 促进教育发展;重视道德教育;11 出自己独到的教师观;整理古籍,编纂(zuan) “六经”作为教材。孔子创立的儒家及儒学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深刻地影响着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需要 辩证理性地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