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启示]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启示]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启示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的教化思想和对语文素养教化的启示郑 正,苑萌萌(陕西师范高校 文学院,西安 710062)摘 要:孔子的一生培育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阅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化思想。他的教化思想作为博大精深的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日语文素养教化的发展仍有其巨大的探讨价值、教化意义和启示作用。关键词:孔子;教化思想;语文素养教化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33-02孔子这位宏大的教化家在从教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套教化理论体系,对当代的我国教化改革仍旧有非常重要的
2、启示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一、孔子的教化思想(一)教化指导思想1.有教无类在以严格等级制为社会基本政治结构的封建社会里,提出并实行这样一种教化原则具有革命性意义。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学费低廉、开门招生的教化家。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受教化的权利,不应当因为贫富地位等差异而在教化上就有什么差别。孔子提出并忠实地实践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他以私人身份在民间创办了学校,孔子弟子的出身,五花八门,其国籍也不限于鲁国。2.全面发展的特性教化孔子所追求的教化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目的是将学生培育成完整的人,既育人又育才。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3、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还有“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述而篇)。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先学会一些基本的道德礼仪,之后有余力再去学习一些文化学问。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孔子同样很重视学生的特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性与特点,子路冲动,颜回沉稳好学,子贡擅长言辞等等,所以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弟子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化。例如,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
4、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对两个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这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其进行指导。孔子认为,教学中要看学生的智力条件因人而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意思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对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就不行以了。3.“乐学”的教化思想孔子认为,对学习充溢爱好,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学问,好之者才是主动追求学问,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痴迷于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4.“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
5、同探讨,相互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事实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相互问对、探讨的状况。孔子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往往能够相互提高。(二)教化内容1.德育的培育孔子的教化思想把学生的品德人格培育放在首位。孔子教化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孔子特殊注意对学生君子性格的培育,认为君子要有坦荡的胸怀,即“君子坦荡荡。” 君子必需言行一样表里如一,即“言必信行必果”。总之,君子的标准就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技艺的培育德育居教化的首位,是教化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化的全部内容。孔子支配的教化内容是文武兼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意传播古代文化遗
6、产,加强了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传授“ 六艺”,在德育的基础上发展智育也是很重要的。(三)教学方法1.学思行相结合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化家。孔子很好地概括了学与思的关系,提出在学习中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只学不思就不能深刻理解,只能相识到学问的表面现象,就会对深层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而不学的人思路会变得狭窄,以至钻牛角尖,思无所成。而学、思最终的目的是行,即付诸实践。这种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其先进性贯穿了整个
7、中国教化发展的历史。2.启发式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孔子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他早于苏格拉底几十年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在有问题时,孔子是先由学生自己去思索,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老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接着去仔细思索,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老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而且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敏捷的来运用学到的学问。由此可见,孔子在当时就留意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老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因材施教的第一人。(语文教学论文ww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