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三首古诗。宋 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作者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 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 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这首诗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 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清明一诗中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 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 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 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 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 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二、说学情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三首诗有些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 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三 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
3、等结合 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三、说教学目标1 .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清明。3 .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1 .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重点)2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重点)3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 .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 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2 .在传授知识
4、,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3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 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六、说教学过程元日(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1 .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 公历一月一日。)2 .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 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二
5、)朗读背诵,理解诗句1 .背诵古诗: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2 .理解字词: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 (“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3 .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 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4 .感情朗读:(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 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ho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
6、,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三)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1 .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 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2 .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表现形式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的 节日。3 .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 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的预设)画面示例:亲
7、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 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4 .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 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四)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1 .简介诗人,体会感情(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 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2)简单介绍诗人。2 .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1)诗句中
8、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交流)(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清明(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 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纷纷” 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一大纷纷之雨一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小结: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放的花
9、朵,春雨迷蒙,像烟雾般笼罩着 柳树。“纷纷”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 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 由何而来。“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 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 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揭示了 “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杏花村
10、”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 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 影仪展示。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四)小结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九月九日忆山
11、东兄弟(一)理解诗题,交流资料1 .板书诗题,理解诗题。(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又是什么节?(老人节、登高节)在你的记忆中重阳节有什么习俗?(2)忆:想念,思念。(3) “山东”指的是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作者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2.交流资料:小组内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资料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资料,交 流汇报。(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2 .学生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韵律。3 .教师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朗读情况,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4 .学习生字,重点强调“独、异、佳”的字形。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识记的
12、。5 .指导书写:板书示范“魂”,强调笔顺。(“魂”尤其要注意右部的写法;“异”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佳”在书写时要注意右 边的竖不是一笔写下去的。)(三)学习诗句,品悟诗情。1 .学习古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讨论。2 .教师相机归纳:(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3)借助插图和背景资料理解古诗。(4)想象画面。3 .汇报。(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解诗句:先理解“异乡、异客、佳节”,再解释诗句。追问:你是怎么弄懂的?(提示: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预设答案:我是借 助背景资料理解的。当时王维只有17岁。正
13、好赶上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看到别人团聚,一 定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想画面:“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 寻找一幕幕画面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小结:学习古诗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诗句中蕴含的一幅幅画面。发挥想象,自然能走进 诗人的内心。悟诗情:和“异乡、异客”相反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相反的是“故乡”和“主人”,人在异乡是客,在故乡是主人。体会到作者在异乡 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2)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诗句:从
14、这句诗中你知道了诗人的家乡在重阳节这天有什么习俗?(登高、插茱萸) 理解诗句。(提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 人。)想画面:读一读后两句,结合课文插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一 下兄弟们会说些什么?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悟诗情: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你能体会到家中的 亲人是怎样的心情,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情吗?4 .有感情地朗读。(1)指生读,教师指导(重点抓住“独、异乡、遥”等词语体会作者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2)再指生读,全班齐读。(四)联系实际,布置作
15、业1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家的经历,如果有,你当时也一定非常想家,可以试一试,写 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2 .将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也可以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给家长讲一讲。永远元气满满!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 没有认真学习。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 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 就尝不到后来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须知, 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