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及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义务教育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及答案 (2).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版小学语文课标练习题(参考答案)课程实施局部(-) 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 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 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1 .教师应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2 .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表达教学目标的(育 人立意)。3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
2、主义先 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4 .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 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侧重,又融为一体。5 .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过程 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防止将核心素养四个 方面简单罗列。6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 习内容和教学提示。7 .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开展的一般规律。8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
3、 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念, 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 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9 .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 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10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 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在语文
4、学习中的(多元互动)。11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2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 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1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展)作为首要原那么。14 .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开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 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15 .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 (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6 .语文教
5、师要注意收集、借鉴优秀案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 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17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线上培训I)和(线下培训I)相结合,整合培训 资源,增强培训效果,扩大培训的受益面.二、选择题.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利用资源,将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A ) 有机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育人效果。A.现代信息技术B.优秀课例C.先进方法 D.教育心理学.各级培训要运用(A、B、C )等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互动,提高 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A.案例式 B.参与式 C.体验式.命题情境可以从哪些角度设置。(ABCD )A.日常生活B文学体验 C .跨
6、学科学习 D.个人、学校、社会.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那么是(ABD)A.坚持素养立意 B.坚持依标命题C.坚持整合探究D.坚持科学规范三、简答题1、对于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有哪些?答:(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2)表达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2、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 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开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 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
7、供参考。四、论述题1.请简要论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答:(1)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 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开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 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表达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 点。(2)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 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4)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应 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