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90132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韦荣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记 大宛列传,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通过列举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和传出的物品、文化成果,让学生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

2、到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史记 大宛列传,了解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难点张骞出使西域设计理念1、积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2、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知识探究原则,依托我市的历史文化优势,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实现知识的深度迁移、拓展升华。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归纳能力,大

3、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具有较浓厚兴趣。但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绘图等探究方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在整节课上处于积极探究状态,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由“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三大问题构成,但教材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作用。我正是围绕这个核心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力争使本节课知识环环相扣,结构更为紧凑。教法启发式、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设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每位学生一张白纸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

4、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记 大宛列传,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通过列举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和传出的物品、文化成果,让学生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史记 大宛列传,了解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

5、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难点张骞出使西域设计理念1、积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2、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知识探究原则,依托我市的历史文化优势,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实现知识的深度迁移、拓展升华。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归纳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具有较浓厚兴趣。但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绘图等探究方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在

6、整节课上处于积极探究状态,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由“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三大问题构成,但教材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作用。我正是围绕这个核心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力争使本节课知识环环相扣,结构更为紧凑。教法启发式、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设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每位学生一张白纸教学进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创设情境,设疑导疑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位于我市西郊大庆路的一组雕塑,你们知道这组雕塑的名称吗?为什么要在我市西郊设置这组雕塑?从我市出发,丝绸之路将路经何地、通向何方?这条道路给西安带来了什么?是谁完成了开辟丝绸

7、之路的壮举?让我们开始今日的探索发现之旅,去寻求这尘封已久的答案。首先,我们将进入神奇的西域。(播放西域风格的音乐,多媒体展示西域地图)学生回答:雕塑名为“丝路群雕”,因为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才设置了这组纪念性雕塑。(体验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悬念引发探究兴趣)团结协作,探究问题团结协作,探究问题小结反馈深度迁移,拓展升华一、 西域:1、请同学们看西域地图,找出阳关、玉门关。2、在秦朝和西汉初期,西域就生活着许多民族,这些民族建立了许多国家。但这些国家和民族与我国中原的秦、西汉政权却没有直接往来。因为在中原与西域之间盘踞着一个凶猛、骠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匈奴四处征战掠夺,给中原与西域

8、带来严重威胁。面对匈奴的威胁,地处中原的秦、汉王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二、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和战:1、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元帝,请这四位“皇帝”谈谈自己对匈奴的策略,以及采用这种策略的原因。2、请看幻灯片显示的匈奴与中原王朝和战表,请学生试试按表归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的条件下,决定采用战争方式解决匈奴问题,结果却引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壮举张骞通西域。(引入下一问题)三、张骞通西域:1、(幻灯片显示历史文献资料)这是一段节选自史记的资料,历史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这些事迹反映出张骞什么样的意志品质

9、?2、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前后相隔多少年?到东汉时期,谁又继承和发展了张骞的事业?3、张骞出使西域对西汉和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后,西汉王朝怎样保持道路通畅?怎样管理当地?张骞为我们开辟的这条道路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难道在这条道路上运输的仅仅是丝绸吗?(导入下一问题)四、丝绸之路:1、(幻灯片显示连线题)请同学们将下列物资、文化现象和它们的原产地连接起来。这些显示出丝绸之路具有怎样的作用?2、请同学们在桌上的白纸上参照课本83页地图绘制一张丝绸之路示意图,在图上标注起点、终点、重要关口、所经过的主要地区和国家。(学生完成绘图后,教师将优秀作品用展台加以展示。)3、播

10、放丝绸之路风光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重要知识?请大家现在作为历史老师,针对本课重要知识为我们这节课设计一些练习题。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长安因为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此有了大汉雄风,有了盛唐气象。两千多年过去了,人类已进入交通发达、信息快捷21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西安还会因为丝绸之路创造怎样的辉煌?请在座的各位西安年青的市民们,开动你们的脑筋,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活力,让我们的城市创造明天的辉煌。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结合本课知识,就上面的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全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将会将优秀的稿件搜集起来,进行一个专题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我们“小市民”的大

11、智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西域在“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的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悬念,关注下一问题。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探究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现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由四位同学填表,其他同学对答案进行评价,从而巩固学习成果。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张骞事迹感受其坚强意志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时间,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基本史实。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言。学生掌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作用、意义。通过题目训练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感

12、受丝绸之路的交流桥梁作用。训练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学生对丝绸之路产生直观、具体的印象。学生对这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并通过设计习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选做优秀习题。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在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中,将本课知识内化,将对丝绸之路的感受深化,能力得到强化。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上册)执教者:唐恭兰 连云港市新港实验学校一、 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13、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课本剧的编演,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石榴、核桃、芝麻、葡萄、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食品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些好吃的东西可不是我们本地土生

14、土长的,它们是在二千多年前,从遥远的西域传过来的,那么大家知道西域在哪儿吗?又是谁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呢?请看第16课,这些疑问自然就有答案。环节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阅读历史材料,并能从中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能力,(出示知识填空)1、汉朝把( )和( )以西,包括今( )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的地区,称为西域。(学生在说出答案后,教师:玉门关、阳关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的脑海里没有这个地理概念,我们就请上帮手地图,地图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帮手,常说“左图右史”。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玉门关、阳关,并背诵有关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2、汉

15、武帝之前,西域被( )族控制,汉朝和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3、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是( )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安定和发展。(学生在说出答案后,教师:你能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和战关系吗?)4、汉武帝时,派( )两次出使西域。5、西域开通之后,一条横穿欧亚的路上通道( )产生了。学生完成知识填空后,教师:那么,课文三个子目之间有什么联系?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 骞 通 西 域丝 绸 之 路奠定基础奠定基础环节三: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第一组活动:看动画,说张骞教师:汉武帝以前,中原人对玉门关以西很不了解,西域好象一堵“墙”,挡住了中华文明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往

16、来。张骞以他的勇敢、毅力和智慧,打通了这堵“墙”司马迁称之为“凿空”,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出穿越西域的道路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动画短片“张骞凿空”。学生看完动画片后,教师设问:1、张骞受( )委派( )次出使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任务是什么?这个任务达成了吗?3、在短片中,你听到了哪些地名?你能结合课文,画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吗?4、出使西域的路上,张骞都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5、你最佩服张骞的什么精神?这些精神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激励作用?6、你能总结出张骞的贡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第二组活动:编演剧,走丝路教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个简单的课本剧,要求剧情:一队从

17、长安出发的商队西去途中,一队从西域返回长安的商队在丝路上偶遇,两队在休息时聊了起来(内容包括各自所带的货物、行走的路线、商品销售的行情等。)学生设计并表演。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根据课本剧设问:丝路的路线是什么?(学生说完后,教师出示丝路路线图。)通过丝路东西方交流的物产有哪些?(学生回答)环节四:反思探究,感悟历史(出示东西方交流的物产)教师:实际上丝路往来的不仅有丰富的物产,还有灿烂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引导学生举例(从西域传来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冶铁技术、养蚕技术也相继西传)。这些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18、。(桥梁)那么,这种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会给汉朝带来什么?又会给西方带来什么?(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开放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教师:所以对一个国家、社会来说,必须对外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吸纳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开放交流很重要,那么对于我们个人呢?是保守、封闭?还是开放、交流,在学习中,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回答)最后,希望在我们的班级同学之间也能建立起一座开放、交流的桥梁,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和谐、进步!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

19、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完整显示两首古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苍凉的荒漠。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关于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德州三中宋彦泓德州十中历仲泉在新教改的进程中,见诸于报刊杂志的大量文章中,谈论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等理论问题的居多,而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如

20、何贯彻实施课改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由我们自己进行反复的思考、尝试和总结。笔者现将在设计和执教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以资大家批评指正。一、解读教材内容,确定学习主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同时又可以触发学生研究历史现象、了解社会、探索人生。要达到一石双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新教材之间是一大片不确定的开阔地,这就为课堂教学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教材只是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辅助工具,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允许不完全相同,甚至提倡百花齐放。只要以课程标

21、准为中心、为灵魂,就可以对教材进行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使教材使用成为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成为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的过程。关于第 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本课包括三个问题: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三者之间因果相联,体现了中原王朝同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民族关系,也涉及到了早期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其中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重点张骞出使西域是难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史实只要学生能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就不难理解和掌握,

22、利用本课所给的大量人文教育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态度,也是每一节课、每一位历史教师都会去做的。但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同一历史时期的各个现象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笔者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现在,孔雀河水已不再欢快地歌唱,罗布泊也早已没有了粼粼的波光。我们只能面对着楼兰古城的遗址和大漠黄沙,在一片沉寂中想象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了。丝绸之路荒芜了,但交流却从未停止,其出现的内在原因便是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需要。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是交流不通畅时民族之间的碰撞,是碰撞之中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是交流渠道的凿通;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23、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交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流,可见在人类的发展中交流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与学生的学习主题就拟订为: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需要,交流渠道的凿通,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认识的拓展。二、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当今现实、创设探究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欲望。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让学生对比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汉朝的疆域大于秦

24、朝的疆域,远远的拓展到了西域地区。这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汉朝的疆域是怎样扩展到新疆地区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回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探究情境。(此处和课本之中大量地图的运用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地理空间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地理概念的理解,锻炼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中原与西域的物资交流的内容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认识到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由此引出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随着学生探究兴趣的增长,教师适时提出现在,孔雀河水已不再欢快地歌唱,罗布泊也早已没有了粼粼的波光。我们只能面对

25、着楼兰古城的遗址和大漠黄沙,在一片沉寂中想象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了。丝绸之路荒芜了,但交流却从未停止,为什么?学生们通过讨论就会得出:这样就可以自然地引领学生畅谈:如今,人类的交流更频繁、渠道更多,方式也更先进,像电话、电视、卫星传播、经贸洽谈会、欧亚大陆桥、加入WTO、组织国际论坛、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等等。甚至展望未来,我学生个人之间的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果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没有了与外界的交往交流就会落后、被遗忘最后走向消亡。们已经有了载人飞船,我们的交流已经走向了宇宙太空。这些课程的开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现实,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

26、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就的内容。以史为鉴的意义在于历史知识与现实的密切结合,借助书本历史关注身边现实,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思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三、渗透情感教育、培养进取精神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初一学生正处于生活态度、个性、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教学中应时刻渗透和培养理想与道德观念、使命与责任意识,使学生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并在黑板上写出来,再利用课件和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感知一个真实的

27、、鲜活的历史人物。学生就会为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学习历史不在于记住多少死知识,而在于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融入日常生活,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养成健全的个性,能理解生活,学会生存。四、拓展开发能力、养成探究习惯 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培养探究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教材内容进行运用、开拓延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8、的能力。教师在提问时不直接给出现成的知识和知识形成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问题环境给出一定的材料和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史学家翦伯赞这样说:张骞是一个冒险家、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论由史出,同学们想一想,史学家是从哪些史实中得出这一评价的?或者问你能不能为这一评价找到史实依据呢?学生们通过讨论顺利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材内容进入假设的认知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课堂结尾给学生留下课本的阅读题: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了

29、推动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做结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不同,结论也就不同,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此之前由于对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学生们也会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长城在秦汉帝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不会误入歧途。进行预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必要的引导。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知识面前是绝对平等的,没有权威,学生与教师都是课堂探究新知识的共同参与者。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关注了教材与课程标准留给我们的广阔空间,关注了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获

30、得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乐趣,关注了学生健全个性与健康审美情趣的发展,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也会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作者简介宋彦泓德州市第三中学历史教师。199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1996年获德州市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997年获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德州市德城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2003年当选德城区第二届知名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明初的对外交往、中国近代掠卖华工纪实、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与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主体学生评价探索等分别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