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解并描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了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沟通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途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驾驭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途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沟通的史实。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
2、毅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沟通的事实,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沟通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活动课的组织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老师指导点评。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对匈奴的斗争3、昭君出塞二、张骞出访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2、出访西域的缘由3、两次出访西域的过程4、西汉对西域的统治三、丝绸之路的开拓1、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2、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3、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设计
3、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心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起先得以尽情的施展。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起先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英勇的揭开了覆盖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奇面纱呢?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奇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日,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很多多动人的传闻和故事。讲授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关于战国时期的匈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9页的小字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
4、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在那里设县,从内地移民到那里生产和生活,安定了北部边疆,也为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西汉初年,匈奴快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冒顿单于统一蒙古后,进入极盛时期。冒顿是头曼的儿子。当他已被定为继承人的时候,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生少子。头曼爱少子,欲废冒顿,送冒顿到月氏作人质。此后,头曼发兵攻月氏,欲激怒月氏而杀冒顿。月氏果真欲杀冒顿。在紧急关头,冒顿盗其善马,亡归匈奴。头曼见冒顿勇壮,觉得杀了惋惜,遂变更办法,命他为万骑将领。冒顿日夜练兵,教士卒射猎鸟兽。他以鸣镝为号令,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以鸣镝射自己的善马。有些将士不敢发箭,冒顿便
5、把他们统统斩杀。而后,冒顿又鸣镝射其爱妃。将士仍有迟疑未射者,冒顿又把他们杀掉。不久,冒顿以鸣镝射其父的善马。将士皆随鸣镝发箭,至此,将士已养成肯定听从的军纪。后来,冒顿率将士随其父狩猎。突然,冒顿鸣镝射其父头曼单于。将士皆随鸣镝放箭,头曼单于被乱箭射死。冒顿既杀头曼单于,随即尽杀其后母与弟以及大臣不听从者,独立为单于。东胡看到匈奴内部斗争,冒顿政权未稳,认为有机可乘,遣使匈奴,要求得到原头曼单于的千里马。冒顿寻问群臣的看法,群臣皆说:“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却说:“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他答应把千里马送给东胡王。东胡王以为冒顿懦弱可欺,又提出要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问群臣。群臣皆
6、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又把阏氏送给东胡。东胡两次得手后,日益骄横,贪得无厌,竟然提出要独占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大片空地。冒顿又问群臣。群臣回答说:“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冒顿勃然大怒,斥责说,“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他把主见予的大臣统统杀掉。然后,冒顿出击东胡。由于东胡毫无打算,冒顿大破东胡,掳掠畜产、人民,成功而归。冒顿乘胜第一次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匈奴的军事力气得到了快速发展,拥有骑射兵力三十余万。匈奴族快速发展起来,畜牧业兴盛,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金属制品,装饰着动物图案,富有民族特色。在汉族的影响下,匈
7、奴地区还渐渐有了农耕。而当时,正值秦末汉初,中原多事,无暇北顾。汉业初定,经济凋敝。此时,汉高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呢?(板书:先战后和)为什么?匈奴在北边的威逼已然存在。刘邦不断遣人侦探匈奴的虚实。冒顿为了诱使汉兵进击,把全部精兵隐藏起来,使汉人侦察看到的都是老弱残兵。“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刘邦仍不放心,又遣刘敬侦查。刘敬回报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行击也。”这时,大兵已经动身,刘邦听不进刘敬的话,遂率三十二万大军,征伐匈奴。遇天下大雪,将士“堕指者十二三”。冒顿佯败后退,“诱汉兵”。刘邦的先头部队行至平城,被冒顿的
8、四十万伏兵包围,一连七日,内无粮饷,外不得援救。刘邦用陈平密计,遣使厚赠单于阏氏财物,还散布流言说,汉欲送单于美女以求和。于是阏氏劝冒顿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原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约,二人之兵,逾期未至,冒顿怀疑有变。于是,纳阏氏之言,解围一角。刘邦这才率士卒逃出,与大军会合。冒顿引兵还。平城之役,发生在汉七年,是汉匈关系史上的大事。它使刘邦看到匈奴不行以力取。于是他只好接受刘敬提出的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刘邦死后,子刘盈(惠帝)即位。前192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阏氏,另
9、送千金财物,结和亲之约。其后每年奉送肯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等,实践了“和亲”政策。从惠帝起经吕后、文帝、景帝六七十年间,“和亲”政策成为西汉初期对待匈奴的一种屈辱政策。对此汉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高帝九年始,直至武帝元光二年才告终止。冒顿对此并不满意,公然致书吕后,以极其侮谩的言词提出“愿游中国,娶吕后为妻”。季布提示吕后,“高帝平城之败,至今呻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吕后只得强忍怒火,婉言相拒,并赠冒顿车二乘,马二驷。汉文帝初年接着与匈奴“和亲”。文景帝先后在前174年、前156年和前152年将公主嫁给单于稽粥为阏氏。年年奉送财物,不断增加金帛、丝絮数量,卑辞厚礼。西汉初期的这种“
10、和亲”,说究竟是带有贡纳性质的政治联婚。送去的女子,和其他物品一样,不过是对匈奴贵族的贡品。西汉统治者当时实行这一政策,也是迫于形势而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当然,只靠“和亲”政策,并不能彻底解除匈奴贵族势力的威逼。从汉高祖到汉景帝的七十多年间,匈奴贵族一有机会,仍旧不断地攻掠汉的边郡。每次进攻都要“杀略人民”,抢掠牲畜。特殊是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旁边)和辽东(今辽宁省南部)两郡受害最深,每年都要有一万多人被匈奴贵族杀害或掠去做奴隶。有时匈奴进攻的报警烽火直达西汉都城长安。有一次入犯的匈奴竟然连皇帝御苑的马都给抢走了。虽然如此,在当时汉朝政府国力不足的状况下,采纳和亲政策,还是争得了“终景帝世
11、,(匈奴)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的局面。这样就给西汉社会经济的复原、发展,不断积蓄军事力气,打算反击匈奴的攻掠,创建了有利的条件。2、汉武帝反击匈奴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养精蓄锐,社会经济渐渐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达到极盛的阶段。前133年,汉武帝起先与匈奴绽开了长期的常见的斗争。其中有三次大规模有确定性的大斗争。第一次在前127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率军夺回河套一带;其次次在前121年,另一员大将霍去病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第三次在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军分东西两路深化到蒙古大沙漠的北部攻打匈奴,因此这一战叫漠北之战。霍去病出师北上2000多里,斩杀和俘虏匈奴7万多人。卫青北进1000
12、多里,与匈奴单于的军队相遇。虽说汉军是孤军深化,但不乏英雄的气概,这是在狂风中、昏黑里一场惨烈的血战。可以想见,经过一夜的激战,等天亮了,大将军卫青纵目远望,四顾茫茫,单于已不见了踪影,只见自己的部下和匈奴的战士尸横交织,血染黄沙。另一种讲法:霍去病出塞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匈奴单于以为汉军远来,人马乏累,只以精兵驻守漠北,结阵待战。卫青出塞千余里,极度的乏累,极大的艰辛,最终找到单于,并马上猛烈进攻。当时天色已晚,大风起,砂砾扑面,两军互看不清。汉军张开左右两翼合围,搏斗到天明,才知单于黄昏前已逃遁,卫青又追杀200多里。漠北之战,汉朝付出极大的代价,汉军斩杀匈奴八九万人,而汉军死
13、者也有数万,仅战马就有11万匹丧生沙场,但终归是大获全胜,这是一次确定性的战役。从今,匈奴的单于庭再也不敢设到蒙古大沙漠以南来,所谓“漠南无王庭”,这使北方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卫青、霍去病也以他们的赫赫战功为当时人和后世人所深深地仰慕。当年匈奴被逐,哀而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女儿无颜色”。3、昭君出塞汉宣帝时,匈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严峻的纷争,五个单于争夺统治权,其中的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长城旁边,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汉朝对他隆迂如初,而且赠赐加多一倍。呼韩邪向汉元帝提
14、出,情愿当汉家女婿,复通和亲之好,元帝马上应许。一个叫王嫱、字昭君的宫女,原是“良家(平民)子”出身,这时慷慨应召,主动出来“请掖庭(后宫)令(长官)求行”。王昭君,名墙,汉代南郡秭归(湖北兴山县)人。在城南长江西陵峡旁边,有个群山环绕的村庄,这就是王昭君的家乡,人称昭君村。至今那里还保留着昭君洗帕的香溪、故宅和她喝过水的娘娘井。那里的每一个遗迹都有一段奇妙的传闻。王昭君是个农家姑娘,年轻时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女。她人品正直,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汉元帝下令从宫女中选择一名,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在宫里早已听到匈奴与汉和好的消息,就慨然应召,愿作和亲的使者,嫁给匈奴王。临行前,汉元
15、帝实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昭君丰美的容貌,华丽的服饰,振动了汉宫。据说,第一次见到昭君的汉元帝也大吃一惊,懊悔不该把这么漂亮的姑娘嫁给匈奴王。他很想留住王昭君,但又不能失信,只好让她同呼韩邪单于走了。汉元帝确定将她许配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容貌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的倾心尊敬,特加称号“宁胡阏氏”,意思是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家建立恒久和好安静的关系。王昭君伴同呼韩邪出塞以后,始终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呼韩邪死后,又“从胡俗”,改嫁给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阏氏的长子)。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四周的人,都努力维护汉匈通好关系。史载当时:“边城晏(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
16、庶(人民)无干戈之役”,北方边郡出现了空前安定的景象。这种友好关系始终持续到西汉的终了。东汉时,光武帝刘秀遣使匈奴赠送金币以通旧好,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军事上,调兵边塞以守为主,很少出击。匈奴针对东汉这种局面,仍接着不断南侵,间或有使节往来,但这种接触,无法从根本改善双方关系。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友好,渐渐内迁。北匈奴仍住在蒙古高原,限制西域,常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疆。河西走廊的郡县,经常白天关闭城门。汉明帝时,派大将将窦固等大败北匈奴,复原了汉对西域的统治。和帝时,又派大将窦宪带兵大败北匈奴。残众或降或叛,出没于天山南北,接着与汉争夺对西域的限制权,屡为边患,有的部分向西远
17、迁。其踪迹直到2世纪中叶才不见于记载。二、张骞通西域汉朝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阔地区,称为西域。两汉时期,西域小国林立,最大的乌孙国有63万,小国才有几百人。西域各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少数以畜牧为主,汉初匈奴贵族折服了西域,匈奴贵族对西域人民非常残暴,如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后,取下他的头颅做酒器,大月氏人忍受不了这种欺辱和压迫只得西迁。匈奴贵族还向西域各族人民征收重税,甚至抢夺财物,引起了各族人民的憎恨。匈奴贵族还不断发动对西汉的进攻。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逼,汉武帝募人出访西域,联合大月氏来夹击匈奴,胸怀大志、具有探险精神的张骞毅然应募。1、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公元前1
18、38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100多人从长安动身,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是张骞,与他一起前进的是张骞的重要助手胡人堂邑父。他们经过玉门关向西,这一地区当时被匈奴限制。张骞及同行的100多人被匈奴扣留了,匈奴贵族强迫他娶当地女子为妻,但张骞始终没有动摇完成任务的决心。11年后,他乘匈奴防范不严逃出了匈奴限制的地区接着前进。无边的沙漠和砾石、恶劣多变的气候,他们全然不顾,甚至路上找不到东西吃,只好猎取鸟兽充饥,一路倍尝艰辛,越过冰冻雪封的葱岭来到了大宛,再经康居,行程一万多里,最终来到了大月氏。大月氏王盛情款待张骞一行,但大月氏已经过定居生活,不想再攻打匈奴了,张骞在大月氏活动了一年多确定回国,在归国
19、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历时13年之久,返回长安时,身边只剩下在西域娶的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两个人了。张骞这次出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是沟通汉朝和西域的第一个友好使者。2、张骞其次次出访西域(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又向武帝提出再次出访西域联络乌孙东归河西地区共击匈奴的建议,汉武帝派张骞其次次出访西域。这次张骞率300多人,带上了上万头牲畜和金帛货物,他们先后访问了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西域各国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今,汉朝与
20、西域往来非常频繁。此后,西域的良马和地毯等传入内地,西域许多蔬菜、水果也传入内地,西域的葡萄、石榴、苜宿、核桃、芝麻、胡萝卜、蚕豆、大蒜等接连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张骞两次出访西域,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行政、军事管理,并爱护商旅往来,为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各国使者供应了巨大的便利。西域各国表示情愿臣属于西汉朝廷,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的起先。东汉初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并向汉朝提出和亲恳求,汉元帝把宫女昭
21、君嫁给了他。北匈奴限制了西域,为了打击匈奴、复原中原与西域的交往,重建西域都护,明帝时,东汉在政局稳定、经济复原的基础上起先发动进击北匈奴的斗争。同时,派遣“投笔从戎”的班超率吏士36人出访西域。班超一行36人长途跋涉到达鄯善,鄯善王对这些汉朝使者的看法由尊敬变为冷淡,班超估计是北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他召集随从确定和匈奴使者以死相拼。半夜,班超率领36人闯进匈奴营,顺风放火,乘乱斩杀了匈奴使者,提着人头去见鄯善王,鄯善王这才下决心和匈奴决裂,一心同汉和好。汉明帝听说班超那样足智多谋、胆大心细,下令嘉奖班超,吩咐他接着完成通西域的重大任务,班超先后出访西域诸国,结成友好的关系,班超还发动这些国家
22、兵马,利用奇妙战术,取得打击匈奴的一次次成功,使得西域50多个政权全部归附汉政权,班超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负责监视匈奴、爱护西域诸国。这样,西汉末年被堵塞了几十年的东西交通大道,又重新畅通了。班超因久在他乡,年老思归。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上疏提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故遣其子班勇上书求归。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妹班昭也上书,言其兄通西域已三十年,“今且七十,苍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慧,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力不从心。”恳求和帝开恩,令其兄生还朝廷。书奏,征班超还,是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
23、。九月,病故,终年七十一岁。班超一生,“专功西遐”,直到“苍老被病”才归故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丝绸之路西域开通之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途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往来使团、商旅供应食宿、交通和平安爱护。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精致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指导学生阅读83页的丝绸之路示意图,驾驭其路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音乐、舞蹈、佛教、魔术、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
24、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桥梁。值得留意的是,张骞两次出访西域,以其亲身经验和实践,发觉和考察了被匈奴中断和堵塞了的丝绸之路,这就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学问。张骞出访西域后,变更了汉朝政府原先对西域状况模糊不清的相识,从今才了解和和驾驭了沿丝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真实状况并和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总之,张骞出访西域,开拓了长期被匈奴堵塞的东西交通,沟通了曾被中断的东西经济、文化沟通,使得汉族和西北边疆各族以及中国人民和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2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
25、1驾驭张骞出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访大秦,大秦使臣来东汉。2了解秦汉和朝鲜、日本的交往。(二)实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识图实力。2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和回答问题,培育学生表述、归纳史实和相识、分析问题的实力。(三)德育目标1两汉通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对新疆管辖的基础。2张骞和班超出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创举。以他们所表现的精神教化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3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汉与大秦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古代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的盛誉和先进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是炎黄子孙的傲慢。教学重点、难
26、点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2难点:丝绸之路。教学手段1数字投影仪。2电脑及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非常传神,葡萄画得也特别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日常吃的水果葡萄。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拓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著名于世的?秦汉时期,我国同哪些国家有着友好交往?带着这些
27、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板书)。(二)讲授新课我们先学习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板书)。首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匈奴这个古代的民族。秦汉时期匈奴不断南侵,中原王朝与匈奴时战时和,这就干脆影响到了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发展。侵同学们细致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战和秦始皇蒙恬收复河套,移民戍边汉高祖“白登之围”,战败和亲政策文帝、景帝和亲政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汉元帝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总的说来,中原和匈奴的斗争并不能阻挡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往,而双方的和平共处更是促进了各自的社会发展。接下来,我们学习张骞通西域(板书)。请同学们看教材及张骞通西域路途示意图(此
28、图制成课件,简称西域图)。留意:西域的概念;西域分布的国家和民族。(学生回答,同时投影西域图,此时隐去出访路途箭头。学生答西域概念时,玉门关、阳关及今日新疆范围的标记闪耀显示)玉门关、阳关是汉朝的西大门,由此往西,今日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汉代以来古人统称之为西域。这里分布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折服了西域各国。匈奴贵族向各国征收赋税,榨取财宝,把当地人民当作自己的奴隶。教材的小字部分讲解并描述了匈奴单于杀死大月氏国王,并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制成酒器,大月氏
29、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向西迁徙。这可以说是匈奴贵族残酷压迫西域各国人民的典型事例。西域各国人民特殊是大月氏人对匈奴无比痛恨。以上我们了解了西域的状况,现在老师要问你们几个问题:汉初匈奴能够限制西域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匈奴限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西汉初年对匈奴为什么实行和亲政策?(生答)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西汉初年匈奴正处于极盛时期,这是它得以限制西域的主要缘由。它限制了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静。而西汉初年经济尚未复原,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战胜匈奴。无奈实行和亲政策,以避开匈奴的骚扰。经过汉初的养精蓄锐,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确定
30、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这时汉武帝了解到大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状况,就确定派人联络大月氏,与大月氏结盟,东西夹击匈奴(投影西城图并有东西双向箭头闪耀),这就是汉武帝派人出访西域的目的。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便下诏书招募,小小郎官张骞便脱颖而出。我们来相识一下张骞。张骞是汉中(今属陕西)城固人,应召前是个郎官,就是保卫皇帝宫殿的。他的官职虽小,但胆识不小。教材中赞扬他“具有探险精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具有探险精神?请你依据西域图(指图)为张骞设想一下,张骞此行“险”在何处?(生答)同学们说得很对,当时人不知道月氏国在哪,也不知道有多远,的确是“探”险。同学们
31、的设想也很有道理,此行要经过匈奴限制的地方,有被匈奴捉住杀掉的危急;要穿过千里荒漠,自然条件恶劣,有被沙漠淹没的危急。此外还有风餐露宿,饥饿寒冷,风吹雨打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敢于应召,须要很大的志气,张骞的确是具有探险精神的人。(投影“张骞出访西域”图,并配送别的乐曲)这是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它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张骞告别汉武帝出访西域的情景。看了这幅图,我想问同学们,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生答)同学们视察得很细心,依据图中两个中心人物的姿态,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右侧骑在立刻的是汉武帝,他举起左手表示送别,仿佛在说:希望你不辱使命。画面左侧是张骞向汉武帝跪拜辞行。他身后的两个人拿着
32、代表使臣身份的信物“节”。“节”用木棒制成,上面装饰着羽毛。这使我们想到张骞此行全权代表汉王朝,可谓任重啊!他身后的马匹,好像提示我们,不要遗忘当时的历史条件,这是那时的主要交通和运输工具。靠骑马、靠双脚,完成这数万里的旅行,可谓道远啊!(投影西域图,路途箭头随讲解闪耀显示)公元前138年,张骞率一百多人从长安动身,踏上出访西域的旅程。出了玉门关,就进入匈奴限制的地区。正像同学们设想的那样,匈奴人捉住了张骞,把他拘禁起来。为了限制他,匈奴人强迫他娶匈奴女为妻。他在匈奴呆了十年,但始终没有遗忘汉使的身份,始终珍藏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羽毛已掉光了。后来,张骞率部属逃离了匈奴,越过葱岭,到了大宛,又
33、经过康居,最终到达月氏。此时大月氏人已迁到阿姆河,这里土地肥沃,没有战乱,一片安乐景象。大月氏人乐不思“蜀”,不想再去深究对匈奴人的仇恨。张骞在这里活动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带着缺憾的心情踏上归途。途中,再次被匈奴人拘禁达一年多,后乘匈奴内乱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此时动身时的百人使团只剩下他和贴身随从堂邑父两人了。张骞此行历时十三载,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那么,张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吗?(生答)你们说他有功,他此行功在何处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教材。(生答)好。同学们基本说出了张骞出访西域的功绩,老师再归纳一下。张骞此行虽没有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任务,没有达到
34、军事目的,但是此行开通了西域和中原交往的道路,出访途中,他访问了一些国家,得到了有关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知道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这样就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开通道路,沟通联系,这是张骞出访西域的第一个功绩。此外,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访西域。张骞分别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访问,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有了交往,又起先了互通有无。汉朝的使者把西域的一些物产如苜蓿、核桃、胡萝卜、葡萄的种子带回长安,葡萄就是这时传入中原的。大宛的良马汗血马以及龟兹的乐曲、胡琴等,也都传入内地。汉族人民则把自己的生产技术如冶铁术、凿井术以及各种生产工具,还有手工业品如
35、丝绸等传给西域人,这就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沟通。那么,互通有无,促进沟通,这是张骞出访西域的其次个功绩。西域各国和汉朝发生联系后,他们仰慕中原先进文化,渴望中原王朝的爱护。因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爱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心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设置机构,管辖新疆这是张骞出访西域的第三个功绩。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改变,继张骞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胸怀壮志、报效国家的人物,他就是班超。我们首先看一
36、下东汉时西域的形势发生了什么改变?班超为什么出访西域?(生答)对。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为南、北匈奴两部分。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常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威逼东汉北部边疆。并且重新限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通,不许他们和东汉往来。西域各国迫切希望和东汉建立联系,纷纷派使者到洛阳,要求东汉出兵爱护他们,以摆脱匈奴的奴役和束缚。为了复原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复原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班超是闻名史学家班固(以后我们学两汉时期文化时将会给大家介绍)的弟弟,从小勤奋好学,立志效法张骞报效祖国。由于家贫,靠替官府抄书维持生活。当匈奴人连年进攻东汉边疆
37、时,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笔,从军报效祖国。“投笔从戎”这一成语即来源于此。公元73年,班超出访西域。出访西城后,经过一番努力,他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了匈奴贵族的残暴统治,使西域大部分地区与东汉重新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和汉朝隔绝了六十多年的西域通道又重新打通了。因此,他在西域享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了西域人民的拥护。当他奉东汉政府之命从西域撤回时,西域人民苦苦挽留。他只好上书给皇帝,说明状况留了下来,直到公元102年,才返回都城洛阳,那时他已是71岁高龄了。班超经营西域30年,他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讲到这里,我想请大家探讨一下,从张骞、班超这两个杰出历史人物
38、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崇高的精神和良好的品行?(生答)是的,这两个人物,特殊是张骞,胸怀报国之志,为了报效祖国勇于吃苦,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矢志不移。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一部分,是胜利人士应具有的一些品行,值得我们学习。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过往的商旅得到了爱护,这就使汉朝与西亚、欧洲的商路畅通无阻,中国同西方的贸易起先发展起来,张骞的名字因此和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商道紧密联系起来,这条商道就是丝绸之路(板书)。因此,商路畅通,促进贸易是张骞出访西域的第四个功绩。所以,我们不能因张骞没有实现汉武帝的期望而说他劳而无功。张骞出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壮举,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为巩固
3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那么,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投影丝绸之路示意图,运用3D动画制成课件,使图上的骆驼可以活动,通过骆驼的走动显示丝绸之路的路途,并配上音乐)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指图讲讲丝绸之路的路途?(生答:从长安动身,经过敦煌,然后分为两条路途:一条是出玉门关,经楼兰、大宛到安眠,再到大秦;一条是由阳关,经鄯善、于阗、大月氏到安眠,再到大秦)这位同学讲得很好!可是这条路途太困难,我们把它简化一下;敦煌一带我们称之为河西走廊(图中“敦煌”闪耀显示后隐去,然后闪耀“河西走廊”),而楼兰、鄯善、于阗(闪耀显示)这些
40、地方是今日的新疆境内(新疆闪耀),安眠(闪耀)就是今日的伊朗,属于西亚(闪耀),大秦(闪耀)就是古代的罗马帝国,属于欧洲(闪耀)。这样,这条路途可表述为: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再经今新疆境内到西亚,再由西亚到欧洲。那么,这条联结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为什么要称作“丝绸之路”呢?这是因为,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记之一。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丝绸的国家。丝绸质地松软,轻薄雅丽,是古代希腊人、罗马人追求的奢侈品,当时谁有一件丝绸衣服,都会引来其他权贵人物的艳羡。正像教材小字部分介绍的那样,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因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而引起“轰动效应”。后来,身穿中国的
41、锦衣绣服,成为罗立刻层社会的时尚。外国人因丝绸而起先知道中国,因宠爱中国的丝绸而想了解中国。他们称出产这种精致织物的国度为“丝国”,对“丝国”充溢着向往和憧憬。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各地,这条商路也因中国丝织品享有的盛誉而被称为“丝绸之路”。近几十年来,在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很多汉朝的丝织品。同学们请看,(投影汉代绢地刺绣图)这是“汉代绢地刺绣”,(投影西汉锦)这是“西汉锦”,(投影东汉罗)这是“东汉罗”,这些都是在丝绸之路上出土的,这些出土的丝织品图案工整,色调浓艳,刺绣针法娴熟精良,反映了汉代手工业的高度水平,同时说明当时丝绸对外贸易的兴盛,是当
42、时中西丝绸贸易的历史见证。(三)小结我们概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是一条古道,即著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二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的起先。三是出访西域的张骞。他为中西交通的开通和中西经济文化沟通做出了贡献。教案点评:本课教学设计采纳了老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探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索并表达各自的见解。讲解本课的重点“张骞出访西域”时,老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深化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对张骞的全面了解,指导学生对张骞进行评价。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
43、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一、填空题1公元_年,_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2秦汉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关系亲密,汉朝的_和_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_等特产也输入到中国。二、单项选择题1张骞出访西域带来的干脆结果是()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开拓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2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138年D公元119年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动身,所经地点的先后依次是()西亚河西走廊欧洲今新疆境内ABCD4公元97年,受班超派遣出访大秦的人是()A甘英B班固C窦固D窦宪三、识图题视察下图,
44、请回答:这是一枚什么印章?这枚印章有什么历史意义?四、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剑,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造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材料中“武帝”、“北虏”各指谁?“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为什么?“以超为都护”指的是什么事?答案:一、116大秦安敦王朝2铸铜制漆名马二、1C2A3B
45、4A三、这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与的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是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四、“武帝”指汉武帝。“北虏”指北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起先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的起先。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史实。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沟通的状况。3、能识读历史“地图”。正确相识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毅意志
46、。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沟通的历史事实,相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桥梁作用。教学重点:相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沟通中的历史桥梁作用。教学难点: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史实。教学方法:自学法,学生互动识图比较法,圈点批示法。过程:一、导课老师利用汉高祖和亲、汉武帝反击、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交往,引出课题并板书。(3分钟)二、学习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史实。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沟通的状况。3、能识读历史“地图”。正确相识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自学指导:1(8分钟)P79页80页。快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
47、汉高祖和亲、汉武帝反击、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问题:1、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交往方式是什么?(和、战)2、和战的结果及作用是什么?(P80页下)。自学指导:2(12分钟)P81页82页。(学生活动:识图)阅读其次子目:学生小组活动。参考下列问题:明确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史实。包括时间、地点、目的。识图:划出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动身点、最远点、经过的国家。思索: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意义:参考:1、与西域各国关系亲密,2、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管理西域的基础。3、保证了将来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文化的沟通。自学指导:3(10分钟)P81页82页。(学生活动:识图)“丝绸之路”内容及作用
48、阅读第三子目:明确:“丝绸之路”畅通缘由、名称由来、路途、作用方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学问点,也可同桌间探讨沟通。学生自学,老师巡查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1、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国夹攻匈奴,派出访西域。2、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其次次出访西域。3、公元前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这是今的起先。4、丝绸之路的交通路途是从经、通往、直到四、实力拓展:1张骞出访西域的意义在哪里?答:首先,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经济文化沟通,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其次,促进了汉朝同西亚、中亚的沟通。再次,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2丝绸之路畅通的缘由是什么?答:一是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二是汉朝政府的爱护和经营在丝绸之路上修长城、道路、起亭燧、设驿站,爱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学生探讨沟通,老师点拨四小结(学生谈收获)五作业布置:资源与学案习题一、二。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