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刑事调研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刑事调研报告3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刑事调研报告3篇随着司法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司法观念有了重大的改变,从把打击犯罪作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定位的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爱护的多元平衡的价值观,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重视程序的公正观,从侦查中心的司法观转向审判中心的司法观,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从偏重证明力的自然证据观转向强调可采性的社会证据观。上述这些转变必定带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些改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下列一些问题须要解决。一、证据采信问题1、非法证据的解除问题所谓违法证据就是以暴力、胁迫、利诱、欺诈、违法羁押等不正值方法取得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和
2、以违反法定程序的方法取得实物证据。所谓违法证据解除,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解除上述那些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证据。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得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证据能否获得证据实力,成为定案依据,却既有共识,又有不同的看法和相异的处置。美国是实行非法物证解除规则的主要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通过违法的、无依据的搜查和没收所获得的证据,以及通过违法收集的证据发觉、收集的证据(派生证据)均应解除。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的看法有区分,这些国家并不一般地排斥违法取得的物证。而是留意违法的严峻程度以及解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利益权衡,同时给予法官肯定程度
3、的对于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主见把非法取证行为与非法取得的证据相区分,对于非法取证行为,可以实行行政手段进行处理,情节恶劣后果严峻触犯刑法的,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不能仅因手段非法而否定客观事实的证据价值。其次,主见将非法获得的证据加以解除,认为凡是以违反诉讼程序的方法获得的证据,即使查证属实,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第三,主见解除非法取证行为干脆获得的证据,但可以以这些证据为线索,依据这一线索依合法的程序重新取证,即允许接受所谓毒树上的果实为定案的依据。我们认为,解除非法证据规则的意义在于在刑事诉讼中遏止非法取证的行为,而非法取证行为的动机是获得证据,
4、只有针对这一动机消退非法取证行为的利益性,才能有效地消退非法取证行为。因此,第一和第三种观点不能取消非法取证的动机,也就难以遏制非法取证的行为。2、瑕疵证据的完善问题这里所说的瑕疵证据是指存在残缺因素可以通过补证弥补缺陷的证据,如证明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只有其身份证而没有其户籍地公安机关的证明,或者价格鉴定结论的依据不充分,没有被害人供应的物品购买发票等。身份证本身是公安机关核发给公民的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有效的证件,但是现在社会上伪造身份证的状况大量存在,有些人为了违法犯罪,有些人因为年龄不到而想提前领取身份证,有些人为了肯定的目的,都存在运用伪造的身份证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需对被告人的身份
5、证做一个鉴定,认定它系公安机关核发的真实有效证件,这样才能作为确定其身份的依据。有些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对失窃物品的描述是一样的,但是被害人供应不出原始的购买发票,价格鉴定结论仅依据被害人陈述供应的购买时间、品种、型号等而作出,这样的证据存在瑕疵,应当对被害人的陈述补充相应的证据,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犹如事的证言、有关部门登记资料等),使之形成证据锁链,才能采信。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认可,但的确无法供应鉴定具体依据的,可以只认定其犯罪事实而不计盗窃金额。二、出庭作证问题1、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证言是最普遍、最大量、特别重要的一种证据,法院判决往往就是建立在这些证言的
6、基础上,刑诉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状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书面的证人证言是不行或缺的,也是比较简单取得的。同样在庭审阶段,证人也应当到庭作证,特殊是被告人对证人证言提出异议,或者辩护人取得的证人证言与公诉方供应的证人证言有冲突之处时。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很低,绝大多数证人都不到法庭作证,即使法院发出出庭通知也弃之不顾,在出现冲突时,往往考法官的自由心证来确定取舍。笔者认为造成证人不出庭的缘由有:(一)、我国法律中没有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证人是否出庭作证完全可以自由确定,假如接到法院的传票而不出庭的,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在以往还可以通过单位等
7、途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人口的流淌性大,许多证人并没有一个单位或组织可以约束,更增加了其作证的自由度。(二)、与案件有关的证人,往往与被告人有某种联系,特殊是在经济犯罪案件中,这些证人慑于侦查和公诉机关的威力,作出了相关的证言。在辩护人取证时,碍于情面他可能会作出完全相反的证言。当到达庭审阶段,在当面对质的状况下,证人明显得罪哪一方对他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他选择躲避,不愿出庭。(三)、我国法律没有对证人出庭作出相应的、必要的人身和经济保证。证人不能以此要求单位给自己带薪假期,也没有哪个部门可以为他报销交通费,万一路上出了意外,不能作为工伤处理,受到报复打击也不能成为见
8、义勇为的英雄,因此证人不愿奢侈时间、金钱、精力来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的状况下,要有效定罪,必定就会大量采纳庭前尤其是侦查阶段警察制作的书面证言,这种不加限制地运用书面证言的状况,违反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审判制度要求对证言真实性的状况保障,即证言笔录本身不能证明自己的牢靠性,而必需以其他方式对其牢靠性作出证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这种真实性的状况保障未作任何规定。不仅重大和特殊严峻的案件可以凭一般的书面证言定案,而且双方有原则分歧,内容很不确定的证人笔录,也可以交由法官自由取舍,使其作为定案依据。应当看到,依靠没有真实性保障的书面证言,非常简单形成错误的判定,因为书面证词的牢靠性没有
9、被交叉询问所检验,不能解除书面证词和证言笔录伪造或变造的可能,或者取证人断章取义,证人出于对取证人的信任没有阅读就签而造成证言不真实的状况。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强制和保障证人出庭作证。2、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我国的警察一般不到法庭作证,尤其是他们不会应辩护方的要求到庭作证,即使警察出具书面证言,经常也不是警察的证词,而是以办案单位的名义出具的证明材料,有单位印章而无证人落款。例如关于被告人某某投案状况的证明、关于审讯状况的证明等。但是对作为证明对象的案件中的某些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须要警察来证明,在有些状况下,他们的证人作用是必不行少和不行替代的。例如,关于被告人投案的状况
10、,以及关于侦查过程中的有关状况,如物证搜集、口供获得的过程与方法等。特殊是被告人辩解存在刑讯逼供现象的状况下,为了解除非法证据的须要,警察应当到庭作证,而不是由办案单位出具一份不存在刑讯逼供状况的证明材料。警察在侦查阶段调查取证和在法庭上作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此时他没有了作为警察的强制性力气和国家机器的威慑力,是与被告人同等地位的证人,当他面对庄重的法庭宣誓后,他必需依法照实作证,此时的他仅以个人名义向法庭作证。只有经过法庭质证,解除了存在非法取证行为和非法取得的证据,法庭才能采信。3、鉴定人员出庭作证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够合理,其出庭作证、公开鉴定过程的义务因受人
11、身爱护权利而被忽视。在实践中,鉴定人几乎不出庭接受质证,只是由公诉机关在法庭上宣读鉴定结论,而且由于司法鉴定是一项涉及多门科学的特地工作,属于以科学技术手段核实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其涉及到案件事实中的许多信息,不具有相关专业学问的人员难以提出辩驳看法,加上从事司法工作人员往往缺乏此方面学问,若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辩护人和被害人、代理人提出反对看法,常常因无证据而不被法院接受。这就须要具有相关特地学问的人员来对鉴定结论提出见解,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案件当事人可聘请具备鉴定学问的人出庭对鉴定结论质询,法院也不能强制要求鉴定人员出庭对其作出的鉴定结论予以说明,赐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综合看法,这
12、样辩方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充分爱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明确鉴定人的权利义务,理顺鉴定程序。必需明确鉴定人要出庭作证,在法庭上公布自己的鉴定过程及结论,接受法官和控辩双方对其陈述质询。同时规定鉴定人享有独立鉴定权、了解案情权、参加诉讼权、人身受爱护权、获得酬劳权等权利,担当拒绝鉴定、超期鉴定、错误鉴定、拒绝出庭作证等应接受不利法律后果的义务。刑事诉讼不仅要打击犯罪,同时要留意爱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观念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刑法目的。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状况调研报告2023年刑事调研报告(2) | 返回书目未成年人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未成年
13、人犯罪也是一个特别的社会问题,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工作,对教化和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建县人民法院长堎地区法庭对涉少刑事案件进行大胆探究,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少年审判方式和帮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果,先后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结合XX年以来新建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开展的状况,对受理的案件及工作做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近四年少年刑事审判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基本状况。XX年至今,该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5件238人,判处非监禁刑133人,判处非监禁刑率56%。主要特点。一是暴力倾向
14、突出。从xx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具有明显暴力胁迫犯罪的特点,主要为抢劫和有意损害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匕首、弹簧刀、三棱刀等管制刀具成为主要作案工具,暴力倾向突出。二是团伙性、偶发性犯罪明显。团伙作案数量较多,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所占比例约为62%。在近四年所审理案件中,无论是抢劫、盗窃、有意损害还是等都表现为一时冲动,没有明显的预谋,偶发性明显。因小事发生口角、争吵引发的报复性犯罪突出。通过对新建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近四年我县未成年人犯罪涉及抢劫、盗窃、有意损害、抢夺、寻衅滋事、诈骗、破坏电力设施
15、、阻碍公务、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以报复泄愤为动机的犯罪均不同程度存在,特殊是在一些有意损害案件中大多是因同学之间小事发生纠纷,事后一方觉得自己吃亏太没有面子,找另一方算帐而引发损害行为导致犯罪。四是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不高,多集中在初中文化,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的有86人,约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2.3%。在校学生犯罪比较突出。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34人犯罪案件中有31人为在校学生,所占比例约为26%。未成年人犯罪以留守学生和单亲孩子居多。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上升趋势明显。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19人犯罪案件中,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5
16、3人,约占44.5%,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66人,约占55.5%。判处缓刑的少年犯再次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未成年人被判处缓刑的再次犯罪或者被行政惩罚被撤销缓刑的概率上升。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主要做法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机构。新建县人民法院长堎地区法庭担负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任务,选配了政治素养优秀、审判业务精通的5名法官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五位法官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过良好的法学教化,这为少年审判工作的开展供应了坚毅的队伍保障。同时,新建县人民法院还从县妇联、学校等单位聘请了3名人民陪审员,参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挖掘审
17、判资源,突出庭审效果。探究惩教结合新路子,把维权活动贯穿于刑事审判全过程,全方位的开展维权工作。一是注意庭前调查。开展庭前走访被告人的学校、家长、亲友或居处地派出所民警、居委会主任,了解状况,做到了三查明,既查明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征、平常表现、社会交往、成长经验;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家庭及四周生活环境;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其犯罪的相识和看法。并把这些内容均固定到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表中,作为第一手资料,从中把握少年犯思想脉络,摸清其犯罪的症结,确保在庭审中有的放矢地对少年犯进行教化和挽救。二是有的放矢,搞好开庭审理。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个别法定代理人自我爱护意识差,无钱请律师做辩护人或
18、无视其子女的辩护权益的青少年,均为未成年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爱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三是大胆适用非监禁刑,重视回访。在审判工作中,对主观恶性不深、社会危害不大,一时失足的被告人,主动退赃,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有监管条件的,大胆适用非监禁刑。XX年5月,新建县人民法院对西山文武学校的5名参加抢劫四次的未成年人学生均适用了缓刑。该5名学生脱离父母管教,法律意识淡薄,其犯罪具有偶发性,且该五名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判处缓刑后接着回学校接受教化,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着眼预防和削减青少年罪犯,加大法制宣扬力度,重视判后延长。为了达到审判一案教化一片的效果,四年来,先后共选派法律学问
19、过硬、司法业务实力强的3名法官担当辖区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详细负责所任学校的法制宣扬教化。组织巡回教化,就地以案讲法。少年审判存在的主要难题法定代理人出庭率低。通过对近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显示在未成年被告人中,单亲和留守孩子的总和年均占到未成年人罪犯总数的96%,这些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因在外务工不能脱身或是对子女的问题漠视麻木,致使四年来平均出庭率低于60%。回访帮教工作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财政保障机制的缺乏,当前的回访帮教工作仅局限在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罪犯范围,并且也不能做到对全部未成年罪犯的跟踪回访;同时对少数判处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的回访工作未能开展,对这些未成年罪犯在
20、监禁场所的改造状况无法驾驭。与外地公安机关协调难。对被判处缓刑的外地未成年罪犯按法律规定应由罪犯居处地公安机关执行,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一般外地公安机关很少回执新建县人民法院。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教化挽救难。新建县人民法院在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常常遇到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主观恶性大,社会危急性大的暴力型犯罪,但是因其未满14周岁,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放纵了犯罪。看法和建议进一步加强缓刑适用和回访工作。加大适用缓刑的力度,便于失足青少年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强化回访帮教工作,扩大回访对象的范围。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发觉普遍性或需提请留意的问题,有针对地向有关单
21、位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未成年人爱护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的开展。拓展司法爱护范围。增加对法律救济的投入,合理设置关押场所和少年法庭,对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地削减运用羁押强制措施,探究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歼灭制度。改进现有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庭的设置,使审判环境更具人性化。借鉴圆桌审判方式,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惊和抵触心理,使之更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体现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化、感化和挽救。质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状况调研报告2023年刑事调研报告(3) | 返回书目近年来,随着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深化开展,一大批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查处,健康有序的
22、市场经济秩序正得以逐步建立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因此而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整规工作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究其缘由,都与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有干脆关系,特殊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问题比较突出,须要着力加以解决。为此,近期总理对全国整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关键在建立健全法制,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基层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实践,就整规工作中质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作以初浅的分析,以期对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工作能有所借鉴和帮助。连接的主要工作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质量技监部门主要担当依法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
23、产品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工作任务。详细来讲,主要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平安的食品、农资、建材、棉花、计量执法和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的执法打假工作。在这些执法打假工作中,须要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主要案件,也就是须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犯罪案件主要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诈骗案件、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件、假冒注册商标案件(该案件实际主要由工商部门予以移交,但有时会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相竟合)及非法经营案件等。从近几年笔者所在质量技监部门的执法打假工作实践来看,符合上述移送标准,须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基本没有,主要缘由是案件不符合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和条件。
24、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笔者近年来的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实践来看,当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需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案件的标准和条件(即何种行政执法案件需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还不够完善和明确。当前,涉及质监行政执法须要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主要案件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诈骗案件、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件、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及非法经营案件等。依据现行刑法及有关司法说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诈骗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立案标准和条件基本上还比较清晰,或者说质监部门对此还有所了解
25、。但非法经营罪的刑事立案标准和条件则极为困难,目前质监部门对此的了解和驾驭还远有差距。而长期以来由于打假的呼声持续高涨、打假的力度不断加强,涉及犯罪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诈骗、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假冒注册商标等行为因易于辨别、推断且公愤极大而被违法犯罪分子所摒弃或转入更为隐藏的状态,所以此类行为在当前质监行政执法实践中的查处比例渐趋下降。而由于国家“从源头抓质量”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相应措施的实施,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平安的食品、农资、建材等产品的经营活动必需首先获得相关资质认可(生产许
26、可、强制性认证等)方能从事,所以对这些领域的质监行政执法重点就是审验生产、销售者的相关资质或其经营的产品的相关资质,即审验其是否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等证照,而并不须要对相关产品的内在质量状况作进一步的判定,事实上大多产品的内在质量并非存在问题,关键是未获得国家的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等相关手续。正是上述缘由的存在,质监行政执法所查处的无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等案件在确定是否属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范围时就产生了标准和条件较为困难而无法明确的问题。因为,与之相连的可能是非法经营罪,但非法经营罪的刑事立案标准和条件极为困难,就目前质监部门的推断实力来讲对此还无法予以明确。所以,亟需对需移送公安司法
27、机关的行政执法案件的标准和条件予以完善和明确。(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还不能适应刚好精确推断所办案件是否需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形势要求。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是否赐予某种行为以刑事惩罚是极为肃穆、极为专业的法律工作,须要包含法律素养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胜任。而目前,质监行政执法人员大多非法律专业出身,且素养参差不齐,加之长期从事质监某一类型的单一的执法工作致使学问面窄、思维模式定型,要求其刚好精确地推断所办案件是否需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明显是力不能及的。详细办案的执法人员如此,作为是否移送的审批人,有关负责人也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当然,由于缺乏对刑事司法工作的了解和相应的实践
28、经验,详细办案的质监行政执法人员也无法全面、精确落实符合刑事司法要求的有关调查取证工作,从而可能使在真正面临移送案件时因实力问题而丢失追诉最佳时机的顾虑无法消退。所以,移送诸多环节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明显制约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这当中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是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还缺乏明确有效的的工作机制。从从前的质监与司法机关的工作联系实践看,大多状况下,质监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遇到极大阻力时应恳求公安部门予以帮助协作,或遇到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时,双方各司其职、协同协作。而检察机关则往往是以查办贪污贿赂案为目标主动突击检察,指导帮助行政执法机关提高
29、移送案件的推断鉴别实力和水平的服务性工作则极为薄弱,甚至缺失。至于法院,在发生行政诉讼案件时才可能与行政执法机关发生联系,平常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业务往来。总之,可以说,目前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在有关业务工作的往来上是少量的、即时性的,相互间的工作联系机制是松散的、不稳定的、模糊的。就详细细微环节而言,行政执法机关在发觉有涉嫌移送案件时,向刑事司法机关的哪一详细部门予以移送,移送案件最终审核结果又如何予以反馈等问题不肯定行政执法机关就非常清晰明白,刑事司法机关也未必就此类问题向行政执法机关予以告之。所以,工作联系机制方面的缺陷也是制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几点看法和建
30、议针对上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一)行政执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刑事法律学问的培训教化。在这方面,主要是加强刑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有关司法说明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教化,使其强化在行政执法过程当中会发生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状况和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执法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制权威必定要求的相识。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移送的基本标准和基本程序等涉及详细操作的有关学问,从而促进行政执法机关的移送工作。(二)刑事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有关移送业务工作的培训指导。在这方面,主要
31、是对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和条件以及移送的详细要求和程序等有关内容予以培训指导。因为,不论是从业务工作范围、业务学问和技能,还是从实践阅历等诸多方面来讲,对犯罪案件的侦查、审核、认定等工作,行政执法机关都远远无法与刑事司法机关相媲美。所以,这是做好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机制应尽快完善和明确。在这方面,主要是由有关机构作为牵头或负责单位,商行政执法机关、刑事司法机关探讨、论证,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机制,建立和形成长期、稳定、明确的连接工作模式,克服从前即时、松散、模糊的连接工作缺陷,以有利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工作的顺当有效开展。这是做好行
32、政执法机关移送工作的关键,也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所要解决问题中的当务之急。总之,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工作对于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司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制权威,促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工作的调研和探讨理应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和司法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刑事立案监督问题调研报告刑事调研报告(4) | 返回书目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活动实行的监督,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给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的法律监督职能。由于该项工作起步较晚,在司法实践中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因此实践中该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须要加强探
33、讨与探究。下面结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看法与体会:一、案件线索来源少,阻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来源的常规途径不多,缺乏这类案件线索来源的广泛渠道。从实践中看,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案件线索主要来源于被害人控告、申诉及审查公安机关案卷材料中的发觉。由于检察机关并不驾驭发案、立案的第一手资料,对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缺乏知晓权,不能驾驭侦查机关的立案状况,只能依靠被害人或当事人的控告与申诉,但就这一线索来源的途径,在实践中也经常因各种缘由而显得不够通畅。特殊是有些案件缺乏被害人或被害人有过错的案件,单靠该途径就更难驾驭侦查机关立案的状况,也无从谈立案监督的问题。而有些案件
34、即使有被害人,但多数被害人也只知道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公安机关不受理,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时,根本不知有向检察机关控告的权利。通过审查公安机关案卷材料,从中发觉立案监督案件线索的状况几乎为零。一方面因为案卷材料是以一案为单位,将与该案有关的状况装订成册,实践中作为追捕线索可能会有所发觉,但要找寻立案监督线索,其价值不大;另一方面因为审查批捕工作是在批阅案卷、核实证据基础上作出确定,与立案监督须要发觉、分析线索和调查取证有很大差别,很难兼容。从我院的状况来看,近几年来受理的被害人控告、申诉立案监督线索只有几件,而在审查案卷材料中挖掘到的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均没有成案的价值。因此,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来源少
35、,信息渠道严峻不畅通,成为制约该项工作顺当开展的瓶颈。二、把立案条件等同于追究刑事责任条件,限制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开展的范围与效果。公诉案件的立案,是指公安、检察机关对报案、控告、自首等线索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依法须要追究刑事责任而确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交付侦查的活动。据此不难理解,只要认为有犯罪嫌疑存在,须要通过侦查手段搞清事实真相的,都应当立案。因此,从程序法角度看,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立案的证明要求是最低的,立案的后果是,在查明有相应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经过刑事诉讼程序,逮捕、起诉、交付审判以惩处犯罪。假如犯罪情节显著稍微或没有犯罪事实存在的
36、,应当依法撤销立案。因此,依据刑诉法规定提出立案监督的条件应当是只要有犯罪嫌疑即可,即使案发时还未明确犯罪嫌疑人,也可以针对已发生的犯罪事实立案,即所谓的以事立案,从而通过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没有严格根据刑诉法的要求来做,往往把立案监督条件等同于追究刑事责任条件,要求立案监督的案件最终要作出有罪判决的结果,并把它作为考核的标准,现有的考核机制作出的要求明显束缚了检察机关的手脚,客观上使检察机关人为地拔高立案监督的条件,即以逮捕的三项条件,甚至以能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来代替立案监督条件,立案监督案件胜利的标准变成所谓的捕得掉、诉得出、判得了,这样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实践
37、中不敢轻易提起立案监督程序,这就出现了一部分应当予以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因无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而躲避法律制裁的现象,这种状况有违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三、立法不完善,无相应配套措施,影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与成效。尽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确认了人民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权,但并未给予其实质上的强制纠错措施,也没有详细可遵循的实施细则,缺乏详细的监督方法、手段、操作程序,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发出了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通知立案书后,公安机关既不说明不立案理由,又不立案怎么办?检察机关无有效的措施予以保障,又从何谈监督。即使侦查机关在接到通知书后马上立案,但他们对立案监督不
38、理解,在行动上不协作,或者消极侦查或者即使侦查收集的证据尚未到位就干脆报捕,使检察机关对报捕的案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该案系由检察机关通知立案的,代表了检察机关的倾向性看法,要保证其肃穆性;而另一方面,依据公安的报捕材料,证据不完全符合逮捕条件,又难以作出确定。同时,目前侦监部门没有干脆侦查的权力,无法通过侦查措施搜集证据,从案件事实的轮廓上看又很像案件,形成了所谓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惋惜。因此对这类案件检察机关很难监督,实践中往往实行干脆不提起立案监督为妥的做法。另外还有对不应当立案的案件而公安机关予以立案了,又应如何监督的问题,在实践中也是一个盲区,如何操作,法律缺乏规定。此外,公安机
39、关认为系一般的违法案件并作出了行政惩罚的,而事实上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须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实践中应当如何发觉并进行监督,同样缺乏操作规程,实践中根本进入不到检察机关的监督视线,造成了监督中的空白,形成了监督中的盲区。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和缺陷,已严峻影响了立案监督的广度和力度,制约了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应实行以下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开展这项工作:一、实行各种措施,拓宽线索渠道1、要加强立案监督工作的宣扬。结合检务公开,实行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法律给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使有关部门和广阔人民群众熟识和了解,从而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做到告
40、状有门,激励群众大胆检举、控告,扩大立案监督线索来源。特殊是在侦查机关受理报案场所应当张贴有关立案监督的法律规定,并要求侦查人员在向当事人宣布不予立案的时候,告知其有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权利,使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2、刚好驾驭发案、受案、立案状况。应常常深化公安机关,定期查阅其发案、立案登记,审查其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作立案或不立案确定是否正确,有无不破不立、以罚代刑、以教(劳教)代刑、徇私舞弊等状况。对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惩罚的一些重点案件也应定期予以审查。针对某些疑难困难的发案情形,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与侦查机关加强沟通、探讨,该立案的刚好立案侦查,防止疑而不决。3、加强与本院有
41、关科室的联系,刚好发觉有价值的线索。与本院控申、起诉、自侦等部门常常沟通,并要求这些部门一旦发觉属于立案监督范围内的线索刚好与侦监部门联系,以便刚好驾驭,刚好作出反应。同样,也应加强与法院、司法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外单位移送立案监督线索的网络,拓展立案监督案件的线索,履行好法律监督的职责。4、擅长从新闻热点中挖掘案件线索。关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或一些单位(如纪检、工商、税务)的有关信息。假如发觉有价值的线索就刚好介入调查。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信息源,值得检察机关从中挖掘立案监督的线索。二、转变立案监督观念,加大立案监督的力度立案监督主要针对公安机关工作,而侦监部门又经常
42、与公安机关打交道,协作多于制约,协作多于监督,很怕影响了两家的关系,伤了和气,不利于今后工作开展。对此,首先应变更观念,要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讲究立案监督的方法和技巧,指出立案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从而取得侦查机关理解与支持。此外,要敢于监督、大胆监督,降低立案监督的标准,对驾驭到的线索,假如符合立案条件的,就应当向公安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或运用立案建议书来督促其立案,而不应以逮捕条件甚至于起诉条件、判决条件为标准来衡量是否能提出立案监督,并应允许有部分立案监督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作撤案处
43、理。当然立案监督的案件作撤案处理的,也应符合刑事诉讼的精神,以保证刑事侦查活动的肃穆性,双方对此应当达成共识。这样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履行侦查机关的职责,加强打击犯罪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能使立案监督活动处于主动地位,达到真正的监督目的,起到肯定的效果,使立案监督工作不留盲区。另外,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也应实行立案监督,督促其依法刚好撤案,以利于法律的正的确施,从而在保证打击犯罪的同时,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扰,这也是立案监督工作应加强的一个方面。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立案监督,才能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法进行。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立案监督机制人民检察院应在不违反立
44、法本意的状况下,依法制定进行立案监督的详细方法及细则,增加可操作内容。详细来说应当规定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发案、受案、立案状况的知晓权、对行政惩罚的监督权及对立案监督案件的调查权、建议立案权。针对刑事立案监督案件周期长的特点,对案件的受理、审查、移送、反馈、答复等各种环节都应制定明确的时效规定,防止侦查机关消极拖延的现象。另外,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后,应监督其执行状况,如不执行,则提出订正看法。必要时,应给予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案件的侦查权,并补充相应的配套法规,以防止立而不侦、侦而不细的状况,使立案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并落实贯彻到实处。而现有的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相脱节的现象,也大大制约了立案监督的发展。因此,还应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形成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紧密结合的机制,并以侦查监督作为后盾,加强立案监督工作,使立案监督工作纳入正常运行的轨道。立案监督工作有广袤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只要加强调查探讨,将上述对策真正落实贯彻,做到多管齐下,必将推动立案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立案监督工作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