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件2010(1-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件2010(1-5).ppt(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件2010(1-5)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绪论绪论了解三个问题了解三个问题l城市规划城市规划l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管理:城市规划管理l法规:城乡规划法、配套法、相关法法规:城乡规划法、配套法、相关法城市规划城市规划l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l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
2、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发布日期】2007.10.28【生效日期】2008.01.01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
3、性详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l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l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l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l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五章监督检查l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l第七章附则第七章附则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发布单位】建设部【发布文号】建设部令146号【发布日期】2005.12.31【生效日期】2006.04.01第三条第三条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护社会公平、保护公共安全与
4、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之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l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重要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属性。的属性。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l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
5、排和实施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l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是政府政府、执政党执政党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时期为解决公共定时期为解决公共问题问题所采取的所采取的政策政策、选择,通常有广泛、选择,通常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或后果。主要以政府的而深远的影响或后果。主要以政府的法律法律、法规法规、决策决策和和行动表现出来行动表现出来 。l公众是公共政策最终的利益相关方。他们对政策制定过程公众是公共政策最终的利益相关方。他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直接参与受到的直接参与受到通讯通讯、交通交通及及资源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他们对这一过程应有知情权,并且他们的意见、观点
6、至少他们对这一过程应有知情权,并且他们的意见、观点至少应该能够借助应该能够借助媒体媒体、代表以间接的方式得到表达。、代表以间接的方式得到表达。l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l人事政策人事政策 l军事政策军事政策 l民族政策民族政策 l外交政策外交政策 l社会政策社会政策 l人口政策人口政策 l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 l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 l反犯罪政策反犯罪政策 l 公共政策分公共政策分类类l经济政策经济政策 l财政税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 l货币利率政策货币利率政策 l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l技术开发政策技术开发政策 l价格政策价格政策 l信息管理政策信息管理政策 l市场管理政策市场管理
7、政策l文化政策文化政策 l教育政策教育政策 l科技政策科技政策 l文化管理政策文化管理政策 l卫生健康政策卫生健康政策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l城市规划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认识。城市规划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认识。l广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宏观的城市规划公共行政、公共广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宏观的城市规划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狭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比较微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狭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只能和日常工作。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只能和日常工作。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l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
8、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的统称。l公共行政公共行政l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l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l公共行政的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行政的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l公共行政必须依法举行。公共行政必须依法举行。案例一案例一 某市新建一处占地某市新建一处占地8080公顷的公园,现已初具规模,市园林公顷的公园,现已初具规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该园管
9、理工作,拟在公园总体规划已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该园管理工作,拟在公园总体规划已确定的管理用房位置,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确定的管理用房位置,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要求兴建一懂三层办公管理用房,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兴建一懂三层办公管理用房,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同意该项申请,并核发建筑工程许可证。研究同意该项申请,并核发建筑工程许可证。该工程建设期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名执法人员,到该工程建设期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名执法人员,到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该项工程正在砌四层墙体,有的已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该项工程正在砌四层墙体,有的已砌到了砌到了2 2米多高,与此同时,还发现该
10、工程擅自增建了一米多高,与此同时,还发现该工程擅自增建了一层地下室,并且还在该楼的每个房间内增设了一个卫生间,层地下室,并且还在该楼的每个房间内增设了一个卫生间,为此执法人员当即找到了该工程的主管负责人和单位法人,为此执法人员当即找到了该工程的主管负责人和单位法人,在核对、查清事实后,发出了停工通知书,责令该工程立在核对、查清事实后,发出了停工通知书,责令该工程立即停工,听候处理。即停工,听候处理。l1 1、该工程被查令立即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该工程被查令立即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l2 2、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处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处理?l1 1)擅自改变建筑工程规划许可
11、证内容(擅自改变标准、设计)擅自改变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擅自改变标准、设计图纸)。图纸)。l2 2)自行增加层数(扩大面积)。)自行增加层数(扩大面积)。l3 3)擅自增加卫生间,改变建筑使用性质。)擅自增加卫生间,改变建筑使用性质。l4 4)已构成违法建设。)已构成违法建设。l5 5)拆除第四层墙体和增设的卫生间。)拆除第四层墙体和增设的卫生间。l1 1)对地下室依法罚款后补办审批手续。)对地下室依法罚款后补办审批手续。l2 2)对工程主要负责人建议给予行政处分。)对工程主要负责人建议给予行政处分。城市规划法规城市规划法规l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l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和规章城乡规划法配套
12、行政法规和规章l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l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授课内容授课内容l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 1、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试用版),全国城市规划执、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试用版),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中国计划出版社。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中国计划出版社。2 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王国恩著,中国建筑工业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王国恩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社 l讲课内容:共分三部分讲课内容:共分三部分l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l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l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l城市
13、规划管理的有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知识l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城乡规划法规城乡规划法规l城乡规划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城乡规划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l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l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l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l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l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l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l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乡和村庄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乡和村庄建设、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历史文化试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建设、
14、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历史文化试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划l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l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法学有关知识行政法学有关知识l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管理学有关知识行政管理学有关知识l第三章第三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法学有关知识行政法学有关知识一、一、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一)法律的概念和行政法概念(一)法律的概念和行政法概念 1 1、法律、法律 泛指国家机关制定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泛指国家机关制定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
15、总称。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 2、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3 3、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 即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即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法律解释、国际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以及其他行政渊源。条约
16、与协定以及其他行政渊源。(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德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可分解为行政法德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1 1、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行政主体合法行政主体合法 、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2 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目的和动机合理、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合理、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行政目的和动机合理、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合理、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理、行政手段和措施
17、合理。理、行政手段和措施合理。3 3、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条件、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条件 1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2 2)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利,事后由有权机关确定;)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利,事后由有权机关确定;3 3)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监督;)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监督;4 4)应急权利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应急权利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三)行政法律关系(三)行政法律关系1 1、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 指经过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指经过行政法
18、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向对方之间、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向对方之间、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 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1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即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权利的享有者和行政法义即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权利的享有者和行政法义务的承担者。包括所有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务的承担者。包括所有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等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2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
19、律关系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一定法律关系的客体。的。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一定法律关系的客体。3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4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公民、组织处于相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公民、组织处于相对“弱弱者者”的地位,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地位,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20、(四)行政行为(四)行政行为1 1、含义: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行使公共权力,对、含义: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行使公共权力,对外部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外部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2 2、行政行为的五个要件、行政行为的五个要件1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2 2)行为的客体)行为的客体3 3)行为的内容)行为的内容4 4)行为的形式)行为的形式4 4)行为结果)行为结果3 3、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分类1 1)按照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按照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政行为。2
21、 2)以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和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和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内部行政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3 3)以行政机关可否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以行政机关可否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4 4)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为5 5)以行政作用的方式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以行政作用的方式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为标准可分为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为。政立法、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为。(五)行政法律责任与
22、行政法制监督(五)行政法律责任与行政法制监督1 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1 1)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2 2)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只有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只有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3 3)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原则)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23、的原则 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责任法定责任法定 责任自负责任自负 主客观一致主客观一致2 2、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法制监督 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二、行政立法二、行政立法(一)行政立法的含义(一)行政立法的含义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制定、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
24、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1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2 2、行政立法是从属性立法、行政立法是从属性立法3 3、行政立法的强适应性和针对性、行政立法的强适应性和针对性4 4、行政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行政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二)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二)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1 1、行政立法主体、行政立法主体(1 1)国务院)国务院(2 2)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3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2 2、行政立法原则、
25、行政立法原则(1 1)依法立法原则)依法立法原则 (2 2)民主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 (3 3)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结合的原则(4 4)效率原则)效率原则3、行政立法的法律效力、行政立法的法律效力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l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l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l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l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夏季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夏季地方政府
26、规章;l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效益高于本行政区内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效益高于本行政区内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定的规章;l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性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性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内实施。l若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若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l国务院认为应当使用地方性行政法规是,应该决定在该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国务院认为应当使用地方性行政法规是,应该决定在该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
27、部门规章的,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三)(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1 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2 2、行政许可特征、行政许可特征1 1)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 2)是管理型行为;)是管理型行为;3 3)是外部行为;)是外部行为;4 4)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二)
28、行政许可的原则(二)行政许可的原则l合法原则合法原则l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l便民原则便民原则l救济原则救济原则l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l监督原则监督原则(三)行政许可的程序(三)行政许可的程序1 1、申请与受理、申请与受理 (1 1)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方式)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方式1)1)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等方式提出申请。2)2)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2 2)申请人如实提供材料的义务)申请人如实提供材料的义务 行政许可法第三十
29、一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实性负责。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30、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2 2、审查、审查 第一个阶段为初步审查。第二个阶段为实质性审查。第三第一个阶段为初步审查。第二个阶段为实质性审查。第三个阶段为真实性核查。个阶段为真实性核查。3 3、决定、决定 (1 1)当场决定)当场决定 行政机关作出简易程序的要件为:行政机关作出简易程序的要件为:1)1)申请材料齐全;申请材料齐全;2)2)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形式;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形式;3)3)能够当场作出决定。能够当场作出决定。(2 2)法定期限内决定)法定期限内决定 1)1)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
31、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2)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决定。(四)行政许可办理期限(四)行政许可办理期限l2020日是法律规定的原则性的期限。日是法律规定的原则性的期限。在法律、法规没有另外规定,也在法律、法规没有另外规定,也没有其他需延长许可期限的法定事由出现时,所有的行政许可都应在没有其他需延长许可期限的法定事由出现时,所有的行政许可都应在2020日日内出作决定。内出作决定。l在原则性的在原则性的2020日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行政许可决日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可迳行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
32、可迳行作出延长作出延长1010日日的行政决定,但应的行政决定,但应将延期的理由告之申请人。将延期的理由告之申请人。l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第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第(二二)款规定:款规定:“依照本法第二十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六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这里的这里的45
33、45日是指,在实行统一办日是指,在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从第一个行政机关受理行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从第一个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时起至最后一个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止的总的时间期政许可申请时起至最后一个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止的总的时间期限不得超过限不得超过4545日。日。l颁发、送达行政许可的期限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的颁发、送达行政许可的期限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的1010日日内完成。内完成。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管理学有关知识行政管理学有关知识一、公共行政基本知识一、公共行政基本知识(一)公共行政的含义(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1 1、指
34、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管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管理活动。而一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社会组理活动。而一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都不是公共行政。织的管理活动、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都不是公共行政。2 2、“公共的公共的”内涵内涵(1 1)公共权力)公共权力(2 2)公共需要与公众利益)公共需要与公众利益(3 3)社会资源)社会资源(4 4)公共服务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于公共产品(5 5)公共事务)公共事务(6 6)公共责
35、任)公共责任(7 7)公平、公正、公开与公民参与)公平、公正、公开与公民参与 3 3、“行政行政”的内涵的内涵 行政是政府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是以政府为主的公行政是政府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管理机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指挥,它包括政府对社会共管理机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指挥,它包括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政府对自身的管理两个方面。事务的管理、政府对自身的管理两个方面。公共行政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种基本的管理公共行政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种基本的管理活动。活动。(二)公共行政的范围和作用(二)公共行政的范围和作用l1 1、公共行政的范围、公共行政的范围 指对公共领域的
36、管理。公共领域包指对公共领域的管理。公共领域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政府不能干预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政府不能干预市场和社会自治管理;政府不能提供私人产品,但非政府市场和社会自治管理;政府不能提供私人产品,但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可以参与提供部分混合公共产品。组织和私人部门可以参与提供部分混合公共产品。2 2、公共行政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作用l(1 1)导向作用)导向作用l(2 2)管制作用)管制作用l(3 3)服务作用)服务作用l(4 4)扶助作用)扶助作用(三)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客体(三)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客体1 1、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的主体一般
37、认为是政府。公共行政的主体一般认为是政府。(1 1)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总称,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总称,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关和司法机关。(2 2)政府包括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政府包括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的独立机构。的独立机构。(3 3)政府仅指行政机关。)政府仅指行政机关。2、公共行政的客体、公共行政的客体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l国家事务国家事务l共同事务共同事务l地方事务地方事务l公民事务公民事务(四)公共行政的主要责任(四)公共行政的主要责任 生产和提
38、供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l1 1、经济类公共产品、经济类公共产品l2 2、政治类公共产品、政治类公共产品l3 3、社会类公共产品、社会类公共产品l4 4、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二、政府的基本职能二、政府的基本职能(一)政治职能(一)政治职能1 1、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2 2、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治安。3 3、界定和保护产权。、界定和保护产权。(二)经济职能(二)经济职能1 1、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2 2、区域性经济调节、区域性经济调节3 3、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4 4、微观管制、微观管制(三)文化职能(三)文化职
39、能(四)社会职能(四)社会职能1 1、制定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制定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2 2、筹集、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基金。3 3、创办各种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创办各种社会公益服务事业。4 4、开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5 5、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保持适度状态。、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保持适度状态。6 6、加强社区建设,提高人们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和、加强社区建设,提高人们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
40、力。三、行政体制和行政组织三、行政体制和行政组织(一)行政体制(一)行政体制1 1、行政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行政体制的含义和内容(1 1)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行政体制通)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行政体制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行政体制包括政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行政体制包括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其核心是政府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机制等。其核心是政府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机制等。(2 2)内容)内容l政府组织机构是行政体制的载体。政府组织机构是行政
41、体制的载体。l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l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制度。级各类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制度。l行政规范是指建立在一定宪政基础之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规范是指建立在一定宪政基础之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总和。(二)行政组织(二)行政组织1 1、含义、含义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机构中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机构中除立法、司法机关以
42、外的行政机构系统,即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机构系统,即各级行政机关。2 2、特征、特征l政治性政治性l强制性强制性l社会性与服务性社会性与服务性四、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四、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含义与内容(一)含义与内容1 1、含义、含义 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量和影响力。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量和影响力。2 2、特征、特征l公共性公共性l强制性强制性l约束性约束性3 3、内容、内容l立法参与权立法参与权l委任立法权委任立
43、法权l行政管理权行政管理权l司法行政权司法行政权(二)行政责任(二)行政责任1 1、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三个特征:三个特征:l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执行公共管理事务的国家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执行公共管理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l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发生。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发生。l具有强制性。具有强制性。2 2、普通的行政责任、普通的行政责任l政治责任政治责任l社会责任社会责任l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五、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五、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一)含义及其本质(一)含义及其本质 公共政策市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公共
44、政策市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其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二二)政府分配利益时是一个动态过程。政府分配利益时是一个动态过程。1 1、利益选择、利益选择2 2、利益整合、利益整合3 3、利益分配、利益分配4 4、利益落实、利益落实六、公共政策问题六、公共政策问题(一)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一)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1 1、含义、含义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居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于政是指居于特定的社会公共
45、问题,由政府列于政府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府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2.2.公共政策问题的五个基本条件公共政策问题的五个基本条件社会客观现象。社会客观现象。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其影响。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其影响。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的必要行动。七、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七、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2 2、调控功能、调控功能3 3、分配功能、分配功能八、公共政策分析八、公共政策分析1 1、事实分析、事实分析 是什么?在什么时候与
46、地点?程度是什么?是什么?在什么时候与地点?程度是什么?2 2、价值分析、价值分析 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3 3、规范分析、规范分析 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4 4、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是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是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5 5、利益分析、利益分析 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给谁?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给谁?第三章第三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l城市规划管理是什么?城市规划管理是什么?即规划管理的
47、基本概念;即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l谁来管?谁来管?即规划管理的主体;即规划管理的主体;l管什么?管什么?即由管理对象构成的基本工作内容;即由管理对象构成的基本工作内容;l为什么管?为什么管?即管理的目的;即管理的目的;l依据什么管?依据什么管?即管理的原则和依据;即管理的原则和依据;l怎么管怎么管?即管理运行的职能与方法;即管理运行的职能与方法;l在什么背景下管在什么背景下管?即管理环境。即管理环境。一、城乡规划管理基本概念一、城乡规划管理基本概念(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 1 1、广义的认识、广义的认识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宏观的城市规划公共行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宏观的城市规划
48、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2 2、狭义的认识、狭义的认识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城市规划管理是指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职能和日常工作。管部门的职能和日常工作。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编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1 1、就管理职能而言,具有服务与制约的双重属性。、就管理职能而言,具有服务与制约的双重属性。2 2、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就管理的对
49、象而言,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3 3、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属性。、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属性。4 4、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具有管理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双重属性。、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具有管理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双重属性。5 5、就管理方法而言,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就管理方法而言,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二、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二、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一)目的(一)目的1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 2、保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保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3 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
50、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 4、保障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保障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二)规划管理的依据(二)规划管理的依据1 1、法律规范依据、法律规范依据2 2、城乡规划依据、城乡规划依据3 3、技术规范和标准依据、技术规范和标准依据4 4、方针政策依据、方针政策依据三、城乡规划管理的环境三、城乡规划管理的环境1 1、管理环境的含义与特征、管理环境的含义与特征(1 1)含义)含义 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规划管理主体及其活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规划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