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执教:泉州中远学校 黄巧红学习目标: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教学难点:1、学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指导相结合教学设想:学生自学一节课,交流探讨、反馈一节课。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一、 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照课后注释翻译课文,积累喜欢的佳句,谈谈自
2、学后的感受和体会。二、 预习过程1、 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积累划出的句子,完成练习的第2-3题。2、 了解“孟子”及孟子,并进一步读课文。作者及作品摘抄在预习笔记本中,完成练习第1题。(1) 诵读课文。声音要洪亮,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坐着、下位读都可。3、 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文。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完成练习第4题)4、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本上。教师可强调以下问题:(1) 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2) 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
3、证方法?5、 自由交流,解决疑难。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1、引题。(勾践卧薪尝胆引出课题)(课件出示)2、释题。(谁能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意思?)3、学生简介作者与作品。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四书即 二、明确目标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过关情况。(1)字音。(课件出示字词)给下列加粗字注音: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傅说举于
4、版筑之间(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法家拂士( )e.曾益( )f.百里奚( )(2)交流通假字掌握情况。(课件出示)注意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 ,解释为 。(4)解释下列几个重点词的意思。苦( )、劳( )、饿( )、拂乱( )、动( )、忍( )、过( )四、读文译句(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指名读课文。2、按节奏齐读课文。(节奏见课件)3、边读边译课文。(注意练习4的解答)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进行推论的?所列举的六位
5、圣贤有何共同点?3.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六、引申拓展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2、你还知道哪些与课文观点相似的名言?试写一两句。把你喜欢的名句写在积累本上。3、作者的观点是逆境出人才,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现今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我们如何成才?请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贤事例 (举例论证) 个 别 一 般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道理论证)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易灭亡 (正反论证) 个人( 正 ) (反) 国家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1主要
6、是资料的利用问题最有感触。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这是我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设计的导入,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因为没有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有设置悬念,所以也就让学生失去了动脑的机会,变为被动的听了。这是老师上课经常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时因为上课时间紧张而忽略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往往会让一些闪光的思想悄悄的溜走。这就涉及到资料的利用问
7、题,给我一个启示,有了好的资料还要充分的利用它,做到物尽其用。教学反思2文章里的重点有多个,可以写在教案上。但教案上的重点,不一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的情境在课堂。课堂上学生学习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既要深入地研究文章,更要广泛地研究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多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多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把学生阅读的需求作为教学的中心,同时学习古文,要教会学生用现代观念进行审视。 (4)课堂教学进行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的是给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但决不能为了取悦学生,以淡化学生的语言意识,以消解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代价,搞所谓的“声像化”教学,所以,我们应恰当好处的使用多媒体,起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