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江苏省洪泽中学姚湘仁【摘要】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运作,运作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与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运作应以民主、平等的精神,在对话、沟通与交往等活动中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知与不知互动,即问题图运动。由此,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是教师以民主、平等的精神通过对话、沟通与交往等活动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突出此句核心词语,师生互动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图图式教学;布点教学法;问题图运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要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探寻。什么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人与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有各种各样互动,课堂教
2、学师生互动有特定的主体-师与生,有特定的场景-课堂,因而它不同于人与人之间其它互动。那么,师与生又构成了什么样特定的互动关系呢?为了教而有师,为了学而有生,师与生因教与学而形成互动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组织、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运作。研究师生互动就要研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运作,它包含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一是对教师运作过程的研究。让我们在这两项研究中探讨师生互动的实质。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有两种手段,从而形成两类师生互动:一是教师组织师生语言互动,学生则在师生的语言互动中学习知识,这是语言直接传递型的师生互动,如讲授
3、法;一是教师将语言直接传递的知识转换到学习客体中去,组织学生与客体互动,学生则在与客体互动中获取知识,这是客体间接传递型的师生互动,如布点法。以上两类师生互动的学生学习过程各有不同的特征,学生学习过程的特征是教师运作师生互动的依据,也是研究师生互动的前提。那么学生的两类学习过程各有什么特征呢?讲授法属语言直接传递型,常规的教学步骤是教师先复习旧课,再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复习旧课是激活学生的已知,提出问题是提出学习目标,是学生的不知,接着教师的启发性语言不断引发学生的知与不知互动;或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在讲完一个或数个启发性问题后,会对前面叙述作一小结,并随即提出另一个启发性问题。教师的小结成
4、为学生的知,教师接着提出的启发性问题是学生的不知,教师启发性讲授不断促进学生知与不知的互动,所以语言直接传递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连续不断的知与不知互动。学生听课中的知与不知互动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策略,如有的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勇于提出问题在班上交流,并在必要时记笔记,这是有效的听课策略;有的学生精力分散懒于思考,听多少是多少,从不提出问题,这是低效无效的听课策略。这样,学生在听取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出现了由知、不知、策略3者构成的互动结构,这一互动结构我们称之为问题图。问题图有一个从无到有到完善的运动过程,这一运动过程称问题图运动,知与不知互动也就是问题图运动。语言直接传递型学生学习
5、过程的实质是知与不知的互动,即问题图运动。布点法属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感知客体,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如学习教材,在阅读中学生会对教材进行“我知道了什么”、“我还要知道什么”、“怎样才能学会”的区分。“我知道了什么”是学生的知,“我还要知道什么”是学生的不知,“怎样才能学会”是学生的策略,学生在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中生成了由知、不知与策略构成的互动结构-问题图。问题图的知与不知之间形成问题空隙,问题空隙需要优化、填补、内化,这是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过程,即问题图运动过程。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也是知与不知的互动,即问题图运动。语言直接传递型讲授法与客体间接传递型布点法学生学习
6、过程的实质都是知与不知的互动,即问题图运动。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呢?语言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教师在启发式讲授中组织了一串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一串问题图运动,问题图运动呈线性运动,一串线性的问题图形似念珠,称念珠形问题图。见图1语言直接传递型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动形态是线性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客体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学生对客体进行整体感知,形成一个整体性问题图。问题图有一个从无到有到完善的运动过程,这一运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知与不知互动来表述,即知与不知的分化、知与不知的优化、不知向知的转化,知与不知的内化;用问题图运动来表述,即问题图的激活、问题图的优化、问题图的发育、问题图的内化。知与不知之
7、间的距离称问题空隙,从问题空隙来看问题图运动,在激活、优化两个阶段,是形成问题阶段,问题空隙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发育、内化两个阶段,是解决问题阶段,问题空隙由大到小、由小到无。问题空隙随问题图运动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形似橄榄,见图2:上图表示学生与客体互动的知与不知互动过程,即问题图运动过程。问题图的激活、优化、发育到内化的运动过程的问题空隙的变化形似橄榄,称橄榄形问题图运动。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动形态是橄榄形问题图运动。不论是念珠形问题图运动,还是橄榄形问题图运动,都是问题图运动。当我们强调由问题图组合的链的运动形态时,称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当我们强调问题图自身的运动形态时,
8、称橄榄形问题图运动;当我们不强调问题图的运动形态时,都可直接称之为问题图运动。问题图运动的两类运动形态,它们各有怎样的运动特征呢?语言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念珠形问题图的每一颗念珠是一个小问题图,每一个小问题图的运动过程也是四个阶段,运动形态是一个小橄榄,每一个小橄榄是整条链中的一环,解决的是全链中的一个局部性问题。学生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的学习过程是线性运动,局部性运动;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给出的启发性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外加目标,是目标先行;教师的启发式讲授引发学生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具有接受性。语言直接传递型学生学习过
9、程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具有局部性、线性性、目标先行性、接受性等重要特征。客体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橄榄形问题图运动,橄榄形问题图运动是学生对学习客体进行整体感知后生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整体性-整体是指学生要在特定学习时间内感知所涉及到的主要学习内容,激活结构完整的问题图。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客体进行知与不知的区分、优化中逐步确立的,目标具有生成性;橄榄形问题图运动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它可以人为地划分为4个阶段,学习过程具有阶段性。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学习过程的橄榄形问题图运动具有整体性、目标生成性、过程的阶段性等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运作,运作就是教师对学
10、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图运动有两类,语言直接传递型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与客体间接传递型的橄榄形问题图运动,它们有各自的运动特征,教师应如何依据它们问题图运动的特征来进行运作呢?我们讨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自觉地受课堂教学的制约。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教学的集体性可以形成班级教学共同体,可以按年龄特征分班组织教学,教学的科学性、结构性、系统性、高效性等是其明显的优点,在我国当前及相当长的时期内它都是主导形式。因而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制约下讨论师生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水平,深化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认识。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与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存在着固有的教与
11、学的矛盾:一是学生学习的异步性与教学的同步性的矛盾,二是教师教的逻辑与学生学的逻辑的矛盾。教师在课堂上运作学生的两类问题图运动,不但要以两类问题图运动的运动特征作为运作依据,还要应对班级授课制的教与学的矛盾,这就增加了研究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复杂性。讲授法的师生语言互动,师生双方语言交流相互承接,信息交流是线性的,教学的同步性与学生学习的异步性被统一在师生语言线性互动中。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紧密地交织到师生语言线性互动之中。当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语言高度融合,就不会有同步与异步的矛盾;当教师进行注入式教学,学生的“异”才与教学的“同”发生对抗与冲突;师生语言互动
12、讲和听相互转换,教与学遵循同一教学逻辑授受逻辑。只要学生的思维能紧密地交织到师生语言线性互动之中,教与学双方就能保持逻辑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语言直接传递型讲授法的同步与异步矛盾及教与学的逻辑矛盾都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来解决的。现再从问题图运动来分析讲授法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运作。讲授法,教师的运作主要是组织师生语言互动,引发学生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但是,教师的讲授不一定都能引起学生的念珠形问题图运动。当教师讲的都是学生的不知,或者教师翻来复去讲的都是学生的知,或者教师讲授的逻辑混乱,这种教学都调动不了学生知与不知互动,即学生形不成问题图运动,是注入式师生互动,是低效无效教
13、学;当教师的语言能激活学生的已知,启发性问题能促使学生形成未知,未知与已知形成实质性联系,学生思维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教师的讲授充满期待,同时教师的讲授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此时学生进入了念珠形问题图运动。这是启发式讲授,是讲授法的有效教学。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与不知互动,注入式教学抑制学生知与不知互动,启发式教学则促进学生的知与不知互动,因而启发式教学成为语言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教师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的基本方式。布点法,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师将语言直接传递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的学习客体,通过组织、引导、促进学生与客体互动而间接传递知识。学生与客体互动生成的问题图具有差异性,班集体教学要求教师对
14、学生的异步进行同步优化,这就形成了教与学的同步与异步的矛盾;学生与客体互动生成问题图,问题图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逻辑,问题图运动的整体性、目标生成性、过程的阶段性是问题图运动的运动逻辑,倘若教师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未能按问题图运动逻辑组织教学,这就形成了教的逻辑与学的逻辑的矛盾。两项矛盾是摆在客体间接传递型师生互动面前的障碍,那么教师如何跨越障碍对学生问题图运动进行运作呢?布点法历时十余年研究,摸索了一套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的操作方法,使班级授课制下的教与学的矛盾统一在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之中。在客体间接传递型的布点法中,学生问题图运动逻辑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生成性、阶段性,教师运作学生问题
15、图运动倘若以问题图对问题图,即进行图对图互动,教的逻辑就能与学的逻辑相一致。为此教师以“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一套激活因子激活教师教学用的问题图,这是一张隐在教师思维之中随着学生问题图运动而运动的教的问题图;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布点法又创立了布点图,教师以布点图作为师生图图互动的中介图;教师以布点图为中介图,以教的问题图的整体性、结构性、生成性、阶段性来与学生的问题图进行图对图互动,使师生图图互动具有了可操作性。教师的问题图相对于学生的问题图是优化的问题图,师生图图互动的过程是优化的过程,因而师生图对图互动又可称之为师生图图配优互动。师生图图配优互动从问题图运动的整体性、结构性、生成性来观
16、察、分析、运作教学过程,教的逻辑服从学的逻辑,从而实现了在班级授课制下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布点图是在班集体教学的情况下为克服教学同步与异步、教与学的逻辑矛盾而创立的教学工具,在个体教学的情况下布点图不是师生图图互动的必要形式)。师生图图配优互动是师生图对图互动,师生图对图互动与师生启发式线性互动相互对应,师生启发式互动称启发式教学,师生图对图互动可称之为图图式教学。布点法的图图式教学克服了客体间接传递型同步与异步、教与学的逻辑矛盾,成为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师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的主要方式。启发式教学与图图式教学都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它们有重要的共有元素,如启发性语言
17、与启发性问题、问题图运动,但这些共有元素在两种教学中的作用不同。例如,同样是启发性语言与启发性问题,在启发式教学中是按念珠形问题图运动的需要提出的,在图图式教学中是按问题图运动的阶段性提出的;同样是问题图运动,在启发式教学是按问题图运动的局部性、目标先行性等特征运作,在图图式教学是按问题图运动的整体性、结构性、生成性、阶段性等特征运作。启发式教学与图图式教学它们是相通的,相通是由于都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它们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它们分别是从对语言直接传递型与客体间接传递型教与学矛盾的分析中提炼出来的。综上所述,不论是语言直接传递型的讲授法,还是客体间接传递型的布点法,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都
18、是知与不知互动-问题图运动。师生互动的实质都是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运作,即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由于语言直接传递型教师运作学生念珠形问题图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教学,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师运作学生橄榄形问题图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图图式教学,因而语言直接传递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它的最简要的定义是教师以启发式教学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客体间接传递型的教学方法,如布点法,它的最简要的定义是教师以图图式教学运作学生问题图运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布点是它运作的形式特征。本文讨论中提及的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能力、方法、态度、价值观等,是广义知识,是人类文化遗产。传递人类文化遗产是教师神圣责
19、职。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师生互动实质的研究对当今课堂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倘若我们为强调互动的重要性,用互动的活动形式“沟通”、“合作”、“对话”、“交往”来诠释师生互动,那么教师极易陷入为互动而互动的迷茫之中。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沟通、对话、交往等是各种互动都可运用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的沟通、对话与交往之所以有别于人与人之间的其它互动,就在于师生互动的沟通、对话与交往是围绕学生问题图运动进行的,是以学生问题图运动为线索的。“克林伯格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及其它一切素质,唯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中,借助于活动才能得以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沟通与合作”等活动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正是培养学生“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不但要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还要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民主、平等等公民基本素质。由此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可归纳为教师以民主、平等的交互主体性伙伴关系通过对话、沟通与交往等活动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脱掉附加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图运动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