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参考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请论述政府如何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简称 ICT)进行管理创新。4请论述网络时代政府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9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曾经说过:“信息技术是使政府成功改造的决定因素,它使得我们能够彻底重新思考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我们如何为客户服务”,请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ICT是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通信技术着重于消息传播的传送技术,而信息技术着重于信息的编码或解码,以及在通信载体的传输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种技术慢慢变得密不可分,从而渐渐融合成为一个范畴。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
2、逐步深入,尤其是伴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政府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创新成为唯一出路。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对政府管理创新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目前,实施电子政务、改进政府组织、重构管理系统、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不仅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一、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处于中心地位,企业和公众的活动围绕政府部门展开,企业或公众要办一件事,必须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权限和分工,然后逐一向各部门
3、申请报批。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得以改变,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电子政务的外向型信息服务功能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代价,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发布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职能不可逆转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转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部分。政府组织结构完成从金字塔结构到扁平结构的创新。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呈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各部门之间联系较松散,组织内部的互动通常是垂直的,互动方式是命令、服从和清晰的上下
4、级关系。当代政府创新运动在理念上更加强调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结果和服务质量,并以此作为提高绩效的关键环节,强调明确的绩效合同的机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在改变政府传统角色的同时,还应对政府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与传统政府管理不同,在电子政务条件下,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信息沟通,免去通过中间层来逐级传递信息的过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增大管理幅度,推动传统的金字塔型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和网络化转变。政府权力结构进行由集中到分散的调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结构,信息和权力集中于层级体系的上层,在等级链条的传递中透明度不高,容易产
5、生腐败问题。在当代政府管理理念中,倡导以分权式管理取代高度集中的等级组织结构。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权力分散、自主管理由一种趋势发展为现实的可能。一方面,电子政务改变了信息流通方式,使得各层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以极低的成本迅速获取信息,保证了中下级管理部门的自主决策,分散了决策权力;另一方面,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过程基本置于公众视线之内,公众意见可以在行政决策和执行中得到反映,这改变了公众作为被权力控制、管制的角色。可以说,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通过政府内部各层级、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直接双向互动模式的建立,构建起了一种民主的力量,使公共权力不仅向知识型权力转变,并开始呈现出分散的趋势,
6、呈现出真正公共性的特色。政府的信息流动机制由不对称向对称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中,政府与公众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发布权由政府垄断,同时政府也是主要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应用和扩散机构,这些信息资源多在政府系统内部流动,某种程度上是对公众封闭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使公共服务信息从部门和层级的界限中剥离出来,成为共享资源,使公共部门以电子方式广泛而深入地伸向机构、公众和所有服务对象,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同时各种服务对象也以电子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政务活动中来,使公民具有更多的政务信息和参与途径,从而构建起一个对称的信息流动机制。二、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本质上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
7、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是政府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借助因特网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空和部门分离的制约,全方位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但从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现实看,这一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尚存在一些问题。“电子”与“政务”结合不紧。所谓“电子”,就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政务”则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政府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网络传播技术的功能只是为政府信息化进程提供有效的渠道,为政府管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方便的手段,作为现代政府管理高效化的支柱性平台应该是信息化
8、本身。但是,很多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只关注资金、软硬件的投入,而忽视“电子”和“政务”的整合,主要表现为: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结果是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的手段与目的脱节。电子政务实施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是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是根本目的。在电子政务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尽管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建立在为公众
9、服务的基础上,没有公众的参与,电子政务就不可能成功。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不应该把政府管理或监督的便捷或高效作为衡量的标准,应该把对公众的服务更便捷、方便作为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现阶段,我国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公告板,不仅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更重要的是服务功能不健全、信息无时效价值、缺乏与公民、企业及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没有网上办公、办事系统的基本功能,没有庞大数据库系统的支持,没有与公众和社会的互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就从根本上偏离了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政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不够。在政府管理和决策中,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往往得到比较多的关注,一些与政府管理
10、和提供服务相关的外部信息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其缺少必要的采集、加工和存储,在政府决策和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得不够充分,至于内外部信息的交互更是无从谈起了。但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客观上要求各职能部门向企业和公众提供充分信息,增加透明度,促进民众的民主参与;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外部的信息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和考虑,服务型政府难以真正建立起来。三、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的整合路径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要取得这场变革的成功,加强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的契合程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电子政务建设与实施
11、的同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认清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趋势和方向,全面摒弃那些已经陈旧过时的管理理念,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引进现代管理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反映时代要求的全新理念。2您认为乡镇/街道需要建立政府网站吗?请说明您的理由!3请论述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建设电子政务之间的内在联系。5面对媒体沟通(如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我们如何做得更好?8分析本系统或本单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动因、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10请论述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请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一、电子政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地方政府部门
12、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政务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电子政务(E-Government)也称为“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政府信息服务和处理系统,是政府机关实行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政府机构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了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涉及到其它政府机构、企业以及民众。随着社会发展,电子商务正成为现代商务的主流,而政府作为社会主要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13、者,如果其信息化应用水平跟不上企业和社会信息发展的步伐和速度,必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政府人为的界限,实现政府职能的电子信息化,使人们从不同的渠道取得政府的信息及享受公益化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以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依据人们的需求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它打破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公众摆脱了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电子政务是一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它不同于简单的“政府
14、上网”,它需要较强的业务可靠性、安全性、开放性、实用性和可拓展性。电子政务着眼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实现上网及网上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的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反腐倡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要经过层层关卡获得书面审核的传统工作方式。电子政务外在表现为政务手段的改变,其实质却是政务内涵的深化。前者是“面”上的变革,后者是“质”上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
15、在我国,随着因特网的引入和快速发展,政府上网、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概念开始出现,电子政务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关注的焦点。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一一“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2019年1月,由我国四十多家政府部委及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开放
16、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广州天河区政府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大至各政府部门每一处室的职能及电话、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标准、各项办证审批条件和办事程序以及审批时限、审批结果,小至交通违章的车牌号码和违章内容,天河区政府都在网上公布。同时,网上设立了投诉举报信箱和市、区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信箱,为市民监督政府、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信息条件,实现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元障碍沟通。电子政务降低了行政运作成本,有利于建立高效和透明的政府。实行电子政务使政府的行政组织结构的中间管理层缩减,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优化了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减少了行政运作成本。
17、同时,实行电子政务,公开政府的机构、职能、办事程序等,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便于公众行使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利,有利于建立高效、透明、公开与法制化的政府。电子政务的实行将使更多的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让公众提出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政府的运作,了解政府的工作进程和工作业绩,对政府的工作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电子政务有利于充分使用信息资源,有利于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设。当前,由于我国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尚未完善,许多信息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电子政务由于实现了政府的信息公开,可以使
18、这些数据和资料得以充分共享,降低信息的收集、传播成本,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是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其中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电子政务使政府在政府信息应用上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完善后可以满足、服务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需求,提高对突发重大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和改善政府与民众的联系,加强政府信息服务于民众的意识。二、推行电子政务,促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1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视公众利益,一切以公众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政府本身是在臣
19、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以便两者得以互相结合,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护社会以及政治的自由。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已,而主权者就是人民。政府比任何企业或单位拥有更多的“客户”,将以公众为中心引入到电子政务之中,按照公众的意向来设计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各个政府部门是以“政府为中心”,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来设计的,这种模式不能有效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相反,电子政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技术的工作模式,以公众为中心,按照公众的需求来改善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是推动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工具,正是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使得公众和
20、企业与政府联系和沟通的方式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迅速的变化。政府信息是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播、保存和负责处置的信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一站式”服务的政府管理模式,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因此,政府部门的职能要转变到以公众为中心,以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在线服务为目标。通过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部门或者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由政府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形成用户与政府的互动。用户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的与政府互动的事务处理,从而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监督。行政信息公开使得行政行为程序化、行
21、政过程透明化,从源头上截断了腐败发生的渠道,使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得到维护和实行。 2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业务流程作一个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重建,从而在成本上、质量上、服务上和速度上都取得显著的改善。它要求实现从强调功能型的组织向强调流程型的组织转变,具体而言它涉及到人的再造、技术的再造、组织结构的再造和组织文化的再造。利用电子政务对地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割,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全新的平台。业务流程再造要求要对流程进行审视和再思考,消除原有流程中对满足公众需求没有贡献的活动环节,对清理后的非增值流程予
22、以简化,并对这些分解开的流程进行整合,使整个流程更加顺畅。将原来不得不交给更多人完成的任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交给更少的人去完成,从而降低出现交接差错的机会,消除过多的等待。一方面,它改革了传统的政务处理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使得政府在当今的技术环境下同一业务流程有多种变化形式,更加具有柔性化,使得每一种变型只处理相应的事项,简单明了,事情的处理更加规范化,处理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另一方面,实现整个业务条块的联网,使得政府之间的业务数据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确立源头的信息,确定每个流程应该采集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重塑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过程要求一
23、方面要弄清政府的功能与业务流之间的关系,根据轻重缓急将地方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质的业务流程逐步信息化,避免强化和固化原有的政府结构,实现政府业务重塑,明确政府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得地方政府的业务活动更精简,更有效和更合理,对信息技术更“友好”,更适合于在一个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运行,更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使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取得显著的效果。3加强“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现代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为缩短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改变了政府与公众打交道的方式。在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
24、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企业或公众要办一件事,必须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权限、科室的分工,然后一个个部门跑,来来回回反复报批,存在着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电子政务使得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发的与公众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减轻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同时,政府借助网络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加速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减少“橡皮图章”,实现“一站式”服务,从而强化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改变现有环境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改进政府的机关作风。政府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电子政务密切联系、相互推动、互相促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部门要改善政府与公众
25、的关系,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政府服务,继续完善和改进物理环境下的“一站式”办公服务。“一站式”办公服务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方便企业和公众,集中办公地点,办理好面对公众的服务事项,解决管制型政府模式下存在的部门机构设置和办公地点分散的矛盾。为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与企业和公众密切相关的本部门的办事窗口集中设置在同一个场所,授予其一定的行政决定权和审批权。各办事窗口受理企业和公众的申请,解答咨询,依权限办理相关事项,送达批复结果。从实践效果上来讲,“一站式”服务是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下调整政府与公众关系的非常必要的选择,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降低了社会成本。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这
26、种物理的“一站式”服务将不断完善,发展为网络环境下的“一站式”服务,政府将通过整合有序的政务外网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及其他服务对象提供的集中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政府服务对象从统一的网络入口就可以实现远程的,甚至跨地区的服务申请和业务办理。6试阐述“信息公开”的作用,并论述政府如何提高“信息公开”水平。12新媒体给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带来哪些利弊?在我们国家,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政府传播的职能长期以来是由党的宣传部门统一(代为)行使的。党代表政府发言,政府机构没有相对独立的信息传播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经过2019年非典的洗礼,政府(职能部门)不但是行业管理
27、的主体,同时也使信息传播主体的认知逐渐得以明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制度也纷纷建立起来。 与其他传播主体不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传播行为的管理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政府通过特定的信息渠道掌握着所辖区域内权威性的信息源,可以获得有关事件全面、准确的信息而发布;作为信息的管理者,政府则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对其他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行使着把关职能。 在传统媒体时代,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政府(政党)双重角色的履行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无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经历更多的周折。首先,从媒体的角度看,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传播,信息流动具有单向性
28、的特点。点上的媒体是有数、有限的,政府(政党)只需借助媒体发言或约束媒体的行为就可以形成对信息流乃至舆论的控制。 从受众的角度看,在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信息环境中,个人均被置于受众的模糊称谓之下,作为大众传播的信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收媒体(或政府通过媒体)发布的信息,而不享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力。当然,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仍然可以进行信息反馈,甚至可以通过参与媒体的传播过程,即通过撰写文章、言论,发表来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为之、范围有限的事情,况且都要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并受到把关控制。这就使政府的双重角色易于履行到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
29、上减弱了政府(政党)传播的传统优势,而近年来从党的宣传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政府传播系统,则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种高速度、大容量、开放性的信息通道,它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则是为普罗大众(即受众)以个体身份参与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从技术角度上讲,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一根电话线或网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世界的公民。网民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或超链接等方式随心所欲地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博客、播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言论。而手机(3G手机)所具有的便携及无线互联的特点,更使人们可以在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以anyhow(任
30、何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 网民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意义上人际交流以至舆论形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传统社会中,人际交流主要以face to face 的方式进行,至多有电话、书信等小媒体居间。其时,公众舆论由零星话语到聚合、生成,并受到媒体的关注(或通过媒体表现出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掌控舆论的走势,平抑舆论的强度,从而不致于对其决策及施政过程(包括信息传递过程)造成太大的压力,带来直接的影响。 互联网所具有的高速度以及交互式传播的特点,为传统的人际传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它使人们有可能因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而由分散的、游离的、互不相干的个体聚合起来,
31、在网络空间里结成群体。虽然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信息代码,没有任何身份性的标志,但是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他们的意见与看法会逐渐集中到某一个点上,进而形成群体舆论;一些网络精英或舆论领袖也会有意识地利用虚拟空间,对网络群体施加影响,将舆论引导到既定的轨道上来,对决策者、执政者施加压力。7什么是“数字鸿沟”?如何消除“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实现信息化进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地区)与不发达国家(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科技能力、信息资源拥有量等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落实,理性消除数字鸿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消除数字经济发展前沿的社会冲突的关键在
32、于认知数字经济、改善数字生态、消除数字鸿沟。在于以把握数字机遇的积极姿态迎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所构成的新四化带动老四化。消除数字鸿沟,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科研和开发。数字鸿沟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核心技术的差距形成的,并且由于信息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国防、安全战略地位,积极研究核心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大资金、人才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和促进,发挥“后发优势”,形成集团整体推进,尽快追赶甚至超越国际领先技术
33、。(2)要加强信息化推进制度建设。我国目前的制度建设与大力发展信息化之间具有相当的差距,只有技术领先,没有制度保障和推进,信息化依然很难推进,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国有企业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大环境下,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相较于国外,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信息化方面,政府需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综合规划发展布局,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以及信息化制度的稳定性和统一性。(3)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可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发展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信息化必须站在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调整多个产业的关系,全面、整体推进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另外,根据不同的地区的不同状况分地区分阶段逐步实施信
34、息化推进战略,避免盲目跟风,盲目发展。6 第二,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会越来越多地依国际惯例行事,全方位介入国际大市场,执行统一的国际标准游戏规则。所以,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问题上,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是中国的必要途径。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国际通行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普遍服务政策。所谓的竞争的政策,就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允许更多的企业进来参与经营竞争来降低购买和使用成本。80年代,美国为了提高电话普及率,就成功地使用了竞争政策。现在美国的家庭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百分之百,已经达到极限。拿中国的电信市场为例。中国的电话普及率不高,
35、全国共有固定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只有2亿多用户,普及率仅仅达到30%多。加上有些家庭拥有多部电话和手机,因此,按家庭统计,普及率还没有这么高。而在农村,普及率就更低了。电信市场的开放是世界潮流,中国在电信市场领域应该更加开放,通过降低消费成本来提高电话普及率。在因特网应用领域,中国政府已经发了九张许可证。网通的宽带IP网也已经开通。但是,现在的竞争基本集中在长途网上,本地接入仍然是一个瓶颈。政府电信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在本地接入上引入竞争,来改善本地接入的成本和服务,提高因特网的接入率。通过这一竞争策略,能为公众提供价格适当的通讯服务,降低上网门槛。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敦促各国政府把因特网和远程通信的费
36、用降至人们能够承受的水平,向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技术知识、创建更多公共接入点。11有人说:现在根本没有必须建设电子政务,先埋头干好现实中的事(比如行政服务大厅)再说!您怎么看待这种想法?从2019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其初衷是为了方便外商投资的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费缴纳等业务,而将部分或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都搬到一个大楼内集中办理。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与公用事业部门、单位的相关办事窗口也都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所谓的“政务超市”。这些机构虽然在组织管理、业务功能等方面相似,但是其名称却各种各样,如办证中心
37、、市民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等。到2019年,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和县(区)政府都建立了类似机构。但是,政务服务中心在建立之初,普遍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应用,两者是单独发展的。政务服务中心主要是各部门办事窗口的简单的物理集中,业务流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调整。很多业务还必须由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到本部门去办理,与此同时,网络的应用也不多,即使是采用了信息技术,也仍然只是为了满足某个部门的内部信息管理需要或是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信息发布,其中并没有多少互动的业务内容。这种情况导致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资源、高效及时及便民利民的宗旨得不到全面体现和实现。从理论和实践看:政务服务中心
38、有效运行离不开电子政务系统的支撑。一是依托先进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发布平台,政务服务中心所要求的集中性、规模性、流程化与公开透明的特征才能全面体现;二是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处理软件,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并联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通过应用电子政务,可使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虚拟世界的电子政务在现实世界的政府的对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前台后台关系,使政务服务中心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而全面达到其建设运行的宗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
39、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将服务中心信息化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规范技术标准,推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及时充实和更新信息发布内容,凡是不涉密的文件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时,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经过精简、整合和重组后在网络上实现,建立并应用于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流程、日常监督、便民服务、办公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
40、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政府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行政服务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状态,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行政相对人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从政务服务中心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方便服务的根本宗旨来看,现阶段实体物理性的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也应该是一个过渡阶段的表现。在电子政务技术的支撑下,完全有可能发展或跨越当前这个大实体小虚拟阶段,进入网上虚拟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运行模式,实现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政务服务。在电子政务支持下实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应用模式创新发展可能要经历两个阶段:1.小实体大虚拟的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小型的服务厅或服务室,作为人工前台,负责审核收取申报
41、件和相应材料,审查提交服务请示的公民或法人的资格,并负责相关资料的电子化以提交给电子政务系统处理。同时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前台提交行政审核审批业务全面网络化,通过政府网站提供一站式网上审批及反馈服务,利用短信、网站查询或微博等方式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交流。在前台部分人工、后台全面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主要功能的智能化、网络化,形成小实体大虚拟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应用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可以考虑利用社区街道办事处的资源和人力,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在这些点的公共区域设置收件点,完成上述收件服务室的功能,以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服务水平。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政府等地正在开展这种模式的
42、试点工作,其系统已正常运行两年,可提供的服务内容从最初的157项已发展到320项,目前正在进行行政处罚等其他权利事项网上运行的准备工作,效益初显。2.全虚拟的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在社会信息网络覆盖面广、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且实现了电子政务CA(数字认证)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可依托政府网站直接建立全功能的行政服务电子政务系统,不再设立负责收取书面申报件的服务厅。持有CA数字认证(相当于电子身份证或法人证)的公民和法人可直接在政府网站政务服务页面提交电子申报材料并进行电子身份认证。通过认证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直接进入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开始网上审批流程。审核审批完成后,信息可通过网站、微博和手机短信等反馈申请人。相关获准的证书可通过直接邮寄送达甚至可通过网上身份确认后自行打印生成。通过网络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府建设和政务服务应用模式就是如此。这也应该是我们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应用发展的方向。第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