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文档:无问东西的现代化.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797383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7)--文档:无问东西的现代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3.7)--文档:无问东西的现代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7)--文档:无问东西的现代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7)--文档:无问东西的现代化.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无问东西的现代化 20 世纪 20 年代的历史是一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历史。从服饰方面来看,这时的中国女装,开始有意识关注人体形状,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服饰的气质,服装由直线裁剪变为曲线裁剪。而此时的西方女装,则恰恰相反,一改西方历史上的曲线美,由曲线裁剪变为直线裁剪。前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近代向现代的过渡期,后者所处的时期恰好是西方历史上有名的现代艺术较兴盛的时期。双方虽然相距我们近一个世纪,且分属不同的文化,但可以说两者都反映出时代转型期所带来的特有的服饰变革,体现出女装现代化进程所留下的进步烙印。对于这个时期,仅仅让人们了解此时的服装样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在

2、社会文化语境中揭开现代女装转型的秘密,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规律。如此,关于 20 世纪 20 年代女装的解读必定是一项富有意味的研究。(一)中、西方女装的交汇点“中国”和“西方”,前者代表国家,后者代表方位,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但是,它们分别依托在儒家文化圈和基督教文化圈下,是各自文化圈在服饰文化方面的典型代表。两种服饰文化本无亲缘关系,但双方存在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异同关系却能相互参照,相互凸显对方的文化特质。现代女装这时已呈现出鲜明的交汇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从裁制上看,“直线”和“曲线”有了现代新解。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直线裁剪和曲线裁剪作为传统的中西方服装的核心区分到

3、此为止。中国女装这时出现的各种改良,带着西方的味道,由清式刻板的直线裁剪,逐渐演化为显露体型的西式曲线裁剪,为了表现自然人体的美与舒适,对人体开始塑造。西方女装此前(1520 世纪初)一直是曲线主题,这时突然反传统之道而行,回避传统的夸张女性三围的方式,趋向自然人体线条的展现。不容忽视的是 20 年代东方文化对于西方服饰变革的影响,设计师们从神秘的东方猎获新的灵感,当东方服饰的直线裁剪与西方内部的服饰现代化变革一拍即合时,西方社会的服饰流行从结构到装饰都变得焕然一新。结构和外形都是服装的核心,共同的核心必然有共通的借鉴和转换之处。20年代中、西方女装共同呈现为自然的外观,通过贴身的剪裁追求自然

4、形态。自然线条成为现代女装的基调。而直线裁剪和曲线裁剪,不作为现代服饰文化的关键词,仅取其结构技术上的现代意义。2 从造型理念上看,“平面”和“立体”互根互生。工业文明到来之前,“平面”和“立体”是影响中国和西方几千年的一个哲学观和审美观。女装的造型也是奉行这一标准的。中国女装以宽松方正的平面造型为主,比较而言,西方女装则重视立体的空间造型。进入 20 世纪以后,中西两种文化被交集在一个共同的现代环境中,现代女装成为全世界女性们追求的标准。显然,在现代女装中,“平面”和“立体”虽然性质不同,但在造型上的力量是等齐的。现代女装,自一开始就在造型上无限扩展,以突出服装与人体的亲和度为其首,同时倾向

5、于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这时期的西方女装更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在向来以人的体形型为基本造型的女装中,突然经历了短暂的平直造型时代,“过时”的“构筑式”女服被摩登的“非构筑式”时装取代。以上都能形象地说明了:“平面”和“立体”不再是中西方女装的表现中心,双方共同朝向自然显形的现代女装迈进。从形态上看,“自然”和“人工”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传统的设计美学是“重自然、抑人工”,它的表层意义是“舍形而悦影”,深层内核则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在各种技艺中,中国女装对拼接和缝制最为看重。受国产面料门幅窄的限制,排版时面料都要作拼接。归拔是改良旗袍的关键工艺,通过归拔,拔开胸量,斜拉腹量,归拢前腰,收紧后身,拔

6、出臀量,归拢肩缝,圆顺袖窿,使衣片与体形进一步吻合。假使缺少这一工艺,仅靠省道就难以实现合体,旗袍的风雅韵味也就无法展现。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何旗袍较少直白使用省道的原因了。这里,我们实际上论述了中西服饰文化融合的第三层关系:“自然”和“人工”也可相提并论。西方服装从繁到简的过程也类似于“人工”向“自然”趋同的过程。文艺复兴以来服装朝着华丽的人工美前进,洛可可时期达到顶峰,这是最典型的衣穿人的例子。直到 20 世纪初,女装变为某种简单的民用制服,这是向“自然”趣味发展的契机。安妮霍兰德认为:“20 年代女士们的服装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重要的变化。那时的时装开始直接以女性的体型特征来表现她们的性

7、别特征,并以此来代替过去的间接暗示的表现方式。”无疑,她在赞扬女性“自然”的肉体形态。这不是出自“人工”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是来自对“自然”的崇拜和再现。总之,在中、西方交汇的 20 世纪 20 年代,双方在裁制、造型理念和形态上的对立开始被等同起来,彻底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二分法,已见出辩证统一的光辉。这与其说在颂扬服饰的进步色彩,不如说是现代女装日益显出它的双重本质。3 (二)传统与现代女装的分水岭 20 世纪 20 年代是古今服饰的分水岭。在探求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时,很自然地窥见女装在新旧交锋时刻的三个巨大的支撑点:一是功能意识的转变;一是着装观念的形成;一是女装变迁的方向。首先来探讨服装功能

8、意识的转变。现代女装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就是回归实用。其设计也是围绕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这个目的而生。过去的传统重装束缚了四肢活动,装饰上故弄玄虚,这种“无用”设计脱离了实际。阿道夫洛斯曾说过:“装饰就是罪恶。”此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在设计之初,现代女装就对实用性异常关注,把日常生活中不被人留意,或被人有意讥贬的方便、轻巧、行动自由、感觉舒适的实用功能抬升到“时髦、优雅”的高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夏奈尔偏爱自由舒适,把内衣的针织面料和便服的机能性提炼出来,用在时装中。不仅让穿者感觉舒适,还不妨碍穿者的活动自由。此后,女装的设计重心都转向了实用。再谈一下现代着装观念的形成。自我表现、注

9、重个性、标新立异就是现代服饰发展所一贯遵循的原则。透过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在巴黎的走红,我们可以窥见现代着装的一些基本观念。贝克是一位来自纽约的黑人姑娘,在俱乐部的舞台上进行表演。20年代初她到巴黎演出时,恰逢当时巴黎的艺术界热衷于非洲原始艺术,连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都从非洲部落中寻找新风格。贝克利用自己“时髦”的古铜肤色,赤身裸体,仅在腰上挂了几根黄香蕉,头发剪得短到贴着头皮,拿着羽毛装饰在巴黎的一些高级俱乐部和酒吧演出,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求新求奇是人的普遍心理。在 20 年代弥漫着现代风气的文化环境中,贝克没有延续过去的思想,她大胆求新,属于充分地舒展自我、开掘个性

10、化空间的时代偶像之一。最后,考察现代女装变迁的方向。民国建立后,中国开始了与西方的横向交流,“中西合璧”成了常见的设计。以上海、天津为代表的开埠口岸,崇洋之风更浓,服装的时尚节拍加快,一度紧跟西方的流行趋势。这些交流带给女装兼收并蓄的多样发展,成为中国女装快速现代化的不竭源泉。西洋服装史的发展基本依靠传播来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横向交流一直在进行。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服饰。同时,也受到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异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现代女装也是围绕这些文化艺术的思想核心而展开的。4 透过现代女装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我们或许可以说:现

11、代女装设计的最高宗旨,就是不脱离实用的目的,依据个人的意趣,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精神的映照下,全方位地设计服装,进而决定服饰的美学效果。回顾 20 世纪 20 年代的现代女装,我们发现,一百年前所实践过的这些样式,对今天的影响依然深远。诸如为什么场合而设计?为什么样的女性而设计?为何种生活方式而设计等前提依然摆在当今的设计师面前,需要不断思索。当今的时装设计,不管变化得多么令人眼花缭乱,似乎最终都会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的服饰类型中。这些变化,均是对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去理性审视 20 世纪 20 年代那些优秀的设计思想和文化意义。研究现代女装,认识它的原型,有助于今天的设计师宏观地审视设计对象,勇于推陈出新,增强自己的设计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