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宜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国共产党宜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中国共产党宜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践行新理念 开创新局面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宜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沈 建 (2016年8月8日) 同志们: 在奋战“十三五”、奋力开新局的重要时刻,中共宜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实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殊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宜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探讨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宜兴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阔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高水平全面
2、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宜兴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宜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严峻困难的宏观环境、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市委在省委、无锡市委的坚毅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5.7亿元,人均GDP超1.6万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2.5亿
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接近翻番。工业总产值由2300.2亿元增加到3502.9亿元,累计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280只,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环科园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统筹发展稳步推动。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陶瓷产业园区特色显明、活力增加。阳羡生态旅游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宜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接着位居全国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稳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951.344.8,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转型加快,电力电缆、环保水处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13%、40%以上。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
4、快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蝉联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入选国家学问产权试点城市。企业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步伐加快,累计实施兼并重组、战略合作项目83只,标的总额超过370亿元。全市共有上市企业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去年,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生态、文化、旅游加速融合,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13%。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效益不断提升,高效农业比重由44.8%升至67.9%,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城乡面
5、貌持续改善。城乡建设累计投入超160亿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7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58.2%升至64.8%。东氿新城建设稳步推动,市文化中心基本建成投用,优质市场主体相继进驻、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大,31个老小区、43条城区道路完成综合改造。农村面貌持续提升,3324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建成21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个全省最美乡村,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五个城乡一体化”全省领先。宁杭高铁顺当通车,新改建干线马路315公里,提档升级农村马路516公里,内畅外达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管理不断加强,胜利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治太保源深化推动,
6、投入超27亿元,建成油车水库、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工程,实施重点治太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1071只,入湖水质不断改善,太湖连续8年实现平安度夏。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累计推翻200多个项目。实施民生环保工程590只,关停化工、铸造、水泥等企业近30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5.1%,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超额完成。复垦工矿废弃地4911亩,新增城市绿地9000亩,城区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6%、86%,平安供水率、林木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生态指标全省领先。胜利创建国家生态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超300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五年增加3.8个
7、百分点。完成65件140项实事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42750元、21910元。城乡教化现代化不断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接轨无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的华蜜感、满足度持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亮点纷呈,胜利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深化推动,企业资金运行风险稳控有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从严治党深化推动。仔细实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部署,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开展党的群众路途教化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化、“两学一做”学习教
8、化,广阔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作风素养明显提高。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扬为主,宣扬思想和舆论引导工作有力有效。仔细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全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化推动作风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助力发展,推动统战、群团组织开拓创新、服务大局,双拥、人武、档案、史志、老干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成果来之不易,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
9、和广阔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勉进取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广阔老干部,党外人士、人民团体、驻宜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共宜兴市委,向全市广阔干部群众,向全部关切支持宜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果,也积累了珍贵阅历: 一是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核心要务。五年来,面对困难多变的宏观形势、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增长,以产业转型积蓄发展优势,以开放合作集聚资源要素,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做强产业不松懈,宜兴的综合实力才会不
10、断壮大,城市地位才会持续提升。 二是始终把做强特色作为关键之举。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放大特色作为宜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独特的产业基础、城市定位和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激活生态文化优势,进一步扩大了宜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才会彰显出宜兴的比较优势,才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是始终把务实为民作为执着追求。五年来,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持民生投入的稳定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深化推动就业惠民、服务便民、社保利民、稳定安民,让全市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坚固树立务实为
11、民导向,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汇聚起推动宜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营造了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供应了坚毅的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党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力气,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 回顾五年,我们既要充分确定成果,更要醒悟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项目后劲不足,开放和创新力度不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城市能级不够强,城市、生态、文化的特色仍未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企业资
12、金运行风险依旧存在,社会金融生态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环境爱护面临较大压力,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难;少数党员干部创业激情、担当精神须要进一步增加,破解发展难题的实力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需高度重视,实行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是宜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的攻坚期,更是全市上下践行新理念、开创新局面的奋进期。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宜兴将来发展供应了基本遵循、指明白前进方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
13、为宜兴加快发展供应了现实机遇。只要我们顺势而为、找准思路,就肯定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我们肩负着更重的发展任务,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既要面对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稳健发展的现实压力,也要应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考验;既要抓紧补齐发展和民生短板,也要主动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也要激发广阔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等等。 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全市上下只有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步调一样,咬定目标、埋头实干,才能战胜新挑战、实现新突破。我们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
14、历届市委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宜兴的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综合实力今非昔比,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发展特色显明,独特的产业优势、秀美的环境优势、广袤的空间优势、潜在的区位优势等日益彰显,正加快转化为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当前,随着国内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环境治理的深化以及休闲旅游的兴起,我市线缆、环保、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市场前景无比广袤。更为重要的是,宜兴不但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埋头实干,履职尽责、敢打硬仗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有一支坚韧拼搏、吃苦耐劳,擅长创新、勇创大业的企业家队伍,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更大成功的最大底气和信念所在。全
15、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肯定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坚决信念、提振精神,既要看到宜兴的机遇和优势,也要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更要充溢前进的希望和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只争朝夕,推动宜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宜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殊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战略,朝着把宜兴建设成为“无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更为坚毅一翼、宁杭城市带中心节点城市”的目标,解放
16、思想、改革创新、埋头实干,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全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加,对无锡大市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加,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宜兴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规模和质态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2%以上。 百姓满足程度
17、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较快增长,经济薄弱村加速脱困转化,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大众创业更加活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医疗卫生、教化、体育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百万宜兴市民更多更公允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华蜜感和满足度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漂亮中国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区域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成效,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地表水水质全省领先。生态宜居的核心价值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建设、保障机制接着完善,全社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爽的优
18、良生态,成为宜兴最大的民生福祉和洪亮的城市品牌。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宜兴城市精神深化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诚信法治意识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力争胜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更好爱护,文化软实力更加彰显。法治宜兴建设扎实推动,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和创新,社会诚信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平安管理不断强化,始终位居全省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地区之列。 确立这样的目标,符合宜兴新一轮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身定位,也符合全市人民的普遍期盼和共同利益。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自
19、觉肩负起这一时代重任,动员和带领全市广阔干部群众,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需更加解放思想、创新突破。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引领新常态、实现新作为的最大法宝。面对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传统路径、制度瓶颈,以及前进道路上的新状况、新问题、新困难,我们要大胆破敢于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着力在发展理念、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借鉴先进阅历,主动探究实践,擅长在无路处找路,在危机中转机,在逆境中突围,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不断增加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动能,开创宜兴阔步向前的新局面。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需突出聚焦产业、优
20、化发展。产业强,则经济强,城市强。要坚固确立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做强实体经济为根本,根据“强骨骼、壮肌肉、丰羽毛”的要求,全力以赴引育重大产业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遗余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重振企业家创业热忱,推动宜兴产业加速崛起;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需着力强化担当、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应有品质;狠抓落实,是事业成败的根本保证。要树立剧烈的大局意识和责随
21、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需有我”的境界和胸怀,为宜兴的发展倾尽全力。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自告奋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躲不绕,做到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冲突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对于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部署的重点工作,要以一抓究竟、抓则必成的韧劲和毅力,不折不扣抓落实、全力以赴抓推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交出一份满足答卷。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需切实改善民生、凝合合力。群众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不动摇,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切实提高就业、环保、文化、教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解决城乡
22、统筹发展、困难群体帮扶、经济薄弱村转化等民生重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诚信法制的经济环境、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共建家园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凝合起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的强大合力。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需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落实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通过打造支撑有力的支柱产业“强骨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壮肌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丰羽毛”,全力推动宜兴产业提档升级、经济转型
23、发展。 做强工业主体经济。以提高竞争力和支撑力为重点,坚持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三管齐下”,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到2020年,力争形成电线电缆、节能环保、新能源三个千亿级支柱产业。要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支持有实力的线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战略合作,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措施,加快延长产业链,做强产业龙头;激励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引导广阔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龙头,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配套,显著提升宜兴线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实力,巩固在全国四大线缆基地中的领先地位。激励化纤纺织骨干企业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引进先进
24、装备、高端技术,根据差别化生产方向,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显著提升产业整体配套实力和规模效益。机械装备产业要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导向,招引国内外先进的整机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实力,加快由关键零部件制造迈向整机制造,努力挺进产业链中高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千企技改”行动,发挥装备贴息等政策激励作用,实施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动陶瓷耐材、铜材加工、精细化工、保温建材等传统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和“互联网+”,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提升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激励企业主导和
25、参加制(修)订国内外标准,争创各级各类名牌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行业话语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大力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品牌优势,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加快做大产业总量,提升贡献份额。要坚持项目带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引进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推动新能源、光电子新型显示、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要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和方式,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资本注入和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带动和吸引信贷、社会等资本投向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供应金融
26、支撑。 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依托宜兴特有的城市、生态、空间资源禀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与制造业相融合、与城市化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快招引一批文化创意、教化医疗、健康养老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努力实现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商圈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水平,促进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提速发展。以“大旅游、大产业”为统领,围绕“全域旅游”目标,优化完善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体制机制,从市
27、级层面高位推动旅游发展。坚持旅游开发的市场化导向,加速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吸引有品牌有实力的旅游机构、市场主体参加开发建设,提高宜兴旅游产业的开放水平,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业“升级版”。坚持宜南山区旅游整体联动发展,主动争创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宜兴旅游在观光巡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方面加快融合提升,持续打响“中国陶都沉醉中国”品牌,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推动现代农业提升水平。主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园区、特色基地为主阵地,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28、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更具活力的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宜兴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发挥优势、拓展功能,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各板块要围绕“产业强市”目标,结合各自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根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引导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提升企业发展质态。引导企业进一步更新理念、优化路径,加快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靠,步入更稳更强更优的发展轨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决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规避各类运行风
29、险,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支持企业走资本经营之路,通过上市、登陆“新三板”、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拓展干脆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供应有力的金融支撑,摆脱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树立“按税收排位次、以贡献论英雄”的发展导向,激励和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企业经营者实力素养的凹凸,确定着企业的发展质态。要大力开展新时期宜商培育工程,加快打造一支有志向、善经营、懂管理、讲诚信的企业家队伍。通过组织学习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帮助企业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摒弃“
30、小富即安”思想,保持创新创业热忱,不断向行业顶尖看齐;通过建立企业观摩、项目沟通等平台,促进企业家比学赶超、借鉴提高,形成相互之间比财税贡献、比发展质态、比行业地位的良好氛围;通过大力弘扬“四千四万”精神,褒扬诚信遵守法律行为,激励企业家传承工商基因,坚守实体经济,尽好社会责任,成为支撑宜兴将来发展的脊梁。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提高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实力和水平。要优化政策环境。结合宜兴经济和产业实际,在制定招商引资、产业转型等政策过程中,树立“精明发展”理念,既要贴近项目引进、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政策的“含金量”和“精准度”,又要算好“成本账”和投入产出比,
31、用好用足每一项资源、每一寸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五年累计支配总额不低于50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和重特大产业项目等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和我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要优化服务环境。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握好“亲”“清”二字,不能为了“清”而不敢“亲”、不去“亲”,要真心实意与企业家交挚友,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努力营造更加便捷、精准、高效、贴心的亲商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职能、尽心服务,刚好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审批、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各级“一
32、把手”要敢于为发展挑担负责,对企业合理的需求不推不拖、全力协调,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等不靠、坚决落实,为宜兴发展营造最优环境。要优化金融环境。全力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等工作,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平安稳定的金融环境。加快推动资产清收盘活,围绕“有利于破圈解链、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有利于财政资金保值”的原则,稳妥处置联保互保担保冲突,努力实现金融秩序的持续好转。要优化诚信环境。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依托政府“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红黑”名单界定机制,加强结果应用,让诚信者到处受益,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寸
33、步难行。广泛开展诚信宣扬教化,在全社会营造诚信遵守法律的深厚氛围。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加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为宜兴发展供应长久动力。 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重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对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进行集中审批,最大限度限制自由裁量权、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深化丁蜀镇“强镇扩权”试点,推动环科园、高塍镇统筹发展,进一步落实芳桥街道托付开发区管理,推动阳羡生态旅游区省级机构升格。完善差
34、别化考核体系,更加突出产业强市、特色发展和贡献作为,引导镇园街道错位发展、特性发展、竞相发展。全面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加快推动交通、建设、公用事业领域国有企业整合,主动开展股权多元化探究,推动优质国有企业上市发展,着力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确保实现保值增值。健全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调整市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各级财政运行更规范、保障更有力。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主动激励社会资本参加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管理运行体制,逐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35、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工作,主动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运用权流转、村级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提高农村“三资”管理和运作水平,实现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覆盖,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速打造数量众多、充溢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十三五”期间培育行业排头兵领军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00家。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大力提高研发投入比重。扎实推动环科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发挥省产业技术探讨院环保专业探讨所、国际合作
36、项目、创新战略联盟等作用,力争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学问产权爱护,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发展。更大力度实施“陶都英才”工程,依托在外乡贤、特色产业等优势,大力引育科技创新创业、经营管理、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团队,集全市之力优化人才生活、发展环境,让宜兴真正成为人才的高地、创业的摇篮。 提升开放水平。始终突出园区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创新,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内集聚高端项目、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到2020年环科园、开发区和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的产业规模,省级以上
37、园区外资贡献度超过70%。坚持“市外即外”,主动对接上海产业转移等机遇,全面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加大考核嘉奖力度,给予板块更多项目招引自主权,真正通过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在利用外资、项目建设上实现量质突破;加大服务业、旅游业及社会事业开放力度,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资利用格局,力争五年累计实现到位注册外资超22亿美元。实施出口品牌培育五年行动安排,主动引进出口导向型外资项目,推动外贸进出口稳存量、拓增量,力争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激励企业增加国际化意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战略,主动到境外投资布点、收购企业和研发机构、抢占市场,更好参加全球分工、提升发展层次。 三、大
38、力推动城乡建设,呈现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实力,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特色显明的现代化城市,让宜兴市民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妙。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紧扣“一圈三带”空间布局,科学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乡各类规划有机连接,实现“全域规划、多规融合”,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究竟”。突出优化城区格局,推动宜城、丁蜀“一核双城”向“一体统筹”转变,加快新老城区功能互补、均衡发展,实现环科新城、科创新城与主城区的一体融合。明晰镇街功能定
39、位,引导中心镇增加功能、辐射周边,推动一般镇街精致建设、特色发展,努力形成全市镇街定位清楚、分工互动、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村庄布局,科学划定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坚固确立规划即法、刚性执行的意识,健全动态化、日常化的监督执法机制,坚决杜绝随意变更、违规建设等行为,使城市建设发展更加科学合规、有序可控。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围绕“一小时深度融入沪宁杭、半小时无缝对接苏锡常”的目标,主动推动常宜、宜长高速马路、泰锡宜城际铁路和范蠡大道建设,加速“锡宜一体化、融入长三角”进程。加快提升、建设国省干线马路,大力推动县道改造、农村马路提档升级,形成覆盖全市域、沟通市镇村的高等
40、级马路网络。以打造“完善牢靠的水平安体系”为目标,紧扣圩区、山区、城区三大重点,严格根据标准推动防洪工程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城乡防洪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筑牢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平安的坚实防线。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承载力。统筹抓好公共交通、供热管线、电网、自然气、通信信息网络等建设,不断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保障实力。 统筹推动城乡建设。基本完成老城区的城中村、城北区域、丁蜀城区等更新改造,着力丰富新城区的载体和业态,提升主城区的功能和能级。细心做好城市水文章,以三氿为核心打造绿色水道、净化水体质量、提升沿岸景观,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城市旅游,真正建成亲水宜人、独具魅力的
41、东方水城。推动丁蜀城区陶文化设施的改造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中国陶都”品牌。依托产业、生态、文化等特色元素,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板块列入全国特色小镇创建试点,打开镇级发展的崭新空间。坚持“镇级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思路,推动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五个城乡一体化”提标扩面,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完善农户建房规划管理政策,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推动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五年内建成200个以上的康居乡村和特色村庄,接着提高全市农村的人居环境和质量。 持续强化城乡管理。实施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才智
42、城市管理体系,确保城市井然有序、健康运行。根据全市域、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城乡管理重心下移、触角延长,引导社会各方力气参加城乡管理,齐力打造全省城乡管理示范城市。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综合管理,加大对被撤并老集镇、旅游景区、城中村及建筑场地、矿产品运输等管理力度,集中整治宜南山区违法建设、居民小区违章搭建、城区干道违停乱停等问题,努力破解城乡管理难题,让人民生活更美妙。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始终坚持生态宜居核心价值,以打造“漂亮中国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爱护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开拓宜兴生态文明发展新境
43、界。 狠抓治太保源。把治太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对无锡市定31条河道持续开展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岸整治,对其他主要河道及其支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坚决完成太湖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地表水好于类水质的比例超过70%。大力提升全市污水处理体系运行管理水平,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实力,确保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9%以上;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安排,实现对全市300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全覆盖。建设西氿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构筑城区由西向东的生态绿色走廊。全面实施桃花水库、新孟河延长拓浚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厂、管网等供水系统能级,
44、基本形成以横山水库、油车水库、桃花水库等为主力水源,西氿水为备用水源的多源保供体系。接着实施水源地爱护工程,通过清淤、生态修复、周边环境整治等,切实改善水源地环境面貌,让宜兴市民始终喝上优质、平安、放心的饮用水。 深化环境治理。突出大气治理,持续实施“蓝天工程”,全面完成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锅炉整治等阶段性任务,进一步加大“油改气”、秸秆综合利用、新能源推广等力度,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领先。加快垃圾焚烧、工业固废、环卫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投运,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全面提升各类垃圾、污染物的处置实力和水平。持续开展民生环保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异味、噪音、废气、
45、油烟等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宜兴城乡的宜居度。建立职责明确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环境监管不留死角。强化生态红线区域爱护,增加环保执法刚性,重拳打击企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绝不让宜兴的青山绿水遭到破坏。 推行绿色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爱护制度,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严把产业项目落地的环境关,引导企业削减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以绿色GDP为导向,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环科园和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循环清洁生产。严格限制能源消费总量,支持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投
46、入力度,力争万元GDP、规模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6%、20%。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回收利用,持续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生态环境、共建美妙家园”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平安感和华蜜感,在共建共享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教化,全面实施市民素养提升工程,引导市民学文明、讲文明,力争胜利创建
47、全国文明城市。全面确立文化驱动发展理念,统筹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镇村特色文化发掘培育,丰富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内涵,提升各类文化设施运用效率,高标准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爱护发展,实施区域文化品牌弘扬工程,推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月城街、古南街等文化遗存和周铁古镇爱护修复,让市民增加文化骄傲感和满意感。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提高收入保障水平。全力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完善和落实“大众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实施经济薄弱村扶持安排,到2020年城
48、乡居民收入分别超61000元、31000元。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扩面提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仔细落实被征地农夫社保政策,努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向普惠共享型升级,到2020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5%以上。接着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住房保障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主动开发社会救助资源和渠道,综合构建困难人员生活保障、特别困难救助、临时救助等连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化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化,突出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发展优质特色中学,推动职业教化提档升级,在教化资源布局、社会力气办学、老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探究创新,全面提升宜兴教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