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课多研中促教师专业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一课多研中促教师专业成长.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一课多研”中促教师专业成长紫叶幼儿园 杨秀华教师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正日益成为教育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众人尝试中,园本教研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作为园本教研形式之一的“一课多研”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多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进行的多次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扎实地开展一课多研活动确实能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落实课
2、堂实效,最终达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 在我园已连续两年在大小教研组内开展多形式的一课多研活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使得亲历的执教者和参与的研究者实现双赢。现就我园“一课多研”的具体做法做简单剖析:一、一课多研之执教者 一课多研的参与者是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从教案预设开始大家共同参与,而执教者可以采用同课一人也可以同课异人。(一)同课异人一般幼儿园多采用此种方式。优点:机会均等,可以让所有亲历执教的教师得到锻炼和发展。不足:对仅执教一次的教师而言丧失了亲身改进不足的机会。(二)同课一人优点:弥补了同课异人的不足。能够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议:适合青年教师。(三)同课异构
3、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句话: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不一,因此在课堂上演绎着不同的精彩。同课异构是我们探讨教学技能非常不错的一种研讨方式。 同课异构之同一教材多种实施方法我们非常清楚,主题背景下的任何一个集体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式,
4、都是为达成主题目标服务的。教材“我们的身体”总目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的生长变化,为自己长大而高兴”是我们三个活动的共性目标。根据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设计的活动方案也各不相同。下面就以教材中的故事“我在长大”,向大家简单介绍三个中班的异构活动方案。 案例:“我在长大” (源自中班主题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开始前,各班级都会在环境创设、低结构材料投放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物质内容,在此略。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个性目标初步学说故事中的对话,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活动中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与同伴比高矮,初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积极参与量身高活动,并初步尝试做身高记号的方法。主要环节设计
5、一、回忆经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故事“我在长大”重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第一、二段)三、完整欣赏故事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探索兴趣。二、游戏:比高矮三、欣赏故事“我在长大”一、回忆已有生活经验,体验自己长高了。二、欣赏故事“我在长大”三、初步尝试做身高记号的方法。我们的感悟:同课异构给了我们一种全新不同的活动感受,使大家看到了即使是同一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价值加以改变,都会引发幼儿的不同反应,对教师而言,学会了重新审视教材。换一个角度审视活动内容就能带来多层次的教学效果,值得玩味。作为二期课改中的教师要有能力针对教材点,依据自身特长、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和架构不同的活动。这样的研
6、究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挑战的过程,从而很好地拓宽了思路,促进教师能更加大胆地、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参。 同课异构之同一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实施 同一内容在同一年龄段经由不同教师不同孩子就能建构和演绎不同的实施方案,那么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段又能怎样操作、对教师能力提高有何益处呢?接下去以案例“水的流动”做简单介绍。 案例:水的流动小 班中 班大 班名称帮鸭宝宝运水帮水搬家装起来运走活动目标1、 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运水,体验玩水的乐趣。2、 愿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初步尝试小记录。1、尝试寻找能帮水搬家的各种物品。2、激发幼儿对水更多的兴趣,积累有关水的更多的经验。1、能够选择多种材料
7、进行实验,并寻找出合适的运水工具。2、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比较,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情景布置:鸭宝宝的游泳池;清水两缸、各种工具(杯子、无底瓶子、篮子、针筒等)若干、小记录纸人手一份、大记录纸一张课件、脸盆、杯子、瓶子、吸管等记录纸、水箱、杯子、盖子、小勺、漏斗、手帕、铲子、塑料袋、海绵等。主要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来到鸭宝宝家,快帮鸭宝宝想一想,哪些材料可以运水的?二、猜测记录先请小朋友猜一猜,然后用贴五角星的方法记在你的猜的记录纸上。三、操作和记录一种工具用完了要放好了再去拿另外一样,每种工具都要试试看。四、延伸活动 (区角尝试:让篮子和没有底的瓶子能运水)一、听故事“抬
8、水”多媒体课件“抬水”小猴抬的水怎么会越来越少,大象是怎样帮忙的?你还有什么其他运水的方法吗?二、幼儿操作运水幼儿尝试运水T:在这里有刚才孩子们说的各种运水的物品,现在请你们去试一试,比一比,哪些东西搬水比较快,哪些东西搬水比较慢,试完后把你的结果记录下来。三、 讨论尝试结果一、引出主题提出问题:把水箱里的水运到对面空箱子里。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二、猜测记录(哪些工具能运水)三、实验操作四、分享交流1、哪些材料能装水?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哪些材料不能装水?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实验中还有哪些发现?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在不同年龄段实施同课异构,其活动目标、组织实施应遵循年龄、心理发展
9、规律。小班: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水具有流动性,活动设计凸现情境性和游戏性。大班:设计比较严谨,凸现学科特点。鼓励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不断发现新问题。中班:既兼顾情境性的同时让幼儿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对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有进一步的全面的了解,预设计划时考虑更加科学、周全。二、一课多研之“研什么”选择客观科学的一课多研的研究点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很重要。应该选择能满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小专题。如,可以依据一学期的教研专题展开研究,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点应该小而集中,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点过大、过全,面面俱到只会造成蜻蜓点水事倍而功半的后
10、果!(一)围绕专题点研 案例:小班音乐活动“摘苹果”研讨专题点:1、如何优化课件在活动中的作用? 2、教师在活动中的回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的策略 第一点侧重于教师的课件制作与运用技能。第二点则侧重于课堂教育教学中。第一研:执教教师交流活动设计,众人共同完善计划(略)活动流程:以游戏摘苹果导入活动 根据经验交流对各种苹果的认知 欣赏歌曲“摘苹果” 理解并学唱歌曲 仿编歌词(将歌曲中的红苹果用绿苹果、黄苹果进行替代)第二研:第一次拭教后研讨(摘录部分)1、课件问题。课件两处地方要作调整。一处为摘苹果女孩爬梯子摘苹果;另一处在表现歌词“一个一个摘下来”的地方。原因:看到女孩不是爬梯子而是直接飞上梯子,
11、太不自然了。“一个一个摘下来”的动作过程不能体现,画面很生硬。修改意见:将苹果树的高度降低,不要有梯子,就不存在爬梯子了。另一处摘苹果,第一段中干脆不要摘,在第二段时表现摘苹果,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了(否则一个乐句的时间来不及呈现一个一个摘下来的动作)。2、回应问题:由于每一个环节教师的交代不够清晰,存在幼儿被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没有体现有效的回应。修改意见:每个环节的衔接语与要求重新梳理(略)第三研:第二次拭教后研讨(摘录部分)1、课件问题:(1)几种水果(苹果、香蕉、樱桃)在同一棵树上。(2)摘下来的苹果都自动消失了。()最后画面“吃水果”时,摘苹果的人不应出现。 原因:不科学、不合理。修改
12、意见:()水果分别“长”到不同树上去。()草地上放置一个筐。显示苹果2、回应问题:现场镜头回放:浑佳希老师在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教师问了一句“我们摘的红苹果象什么呀? ”一名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不管不顾其他孩子的说法以及教师的归纳,一直打断对方,拉着老师倾听她一个人的说话。但是他的话题是根据老师的发问进行的,没有跑题。作为老师面对此景该作回应吗?如何回应? 经过研讨,大家达成一致的想法和做法:、教师有必要进行回应,因为该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其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他养成倾听对方讲话的习惯。、教师的回应不能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自主性。、几种回应策略:()未想好有效的回应策略前用肢体动作进行暗示
13、:如眼神、摸头、简短的“嗯、好”。(2)顺应他的话题,而后再转入自己的预设。(3)先肯定,再婉转提要求:你说得真好,再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效果后记:此活动在区署联手信息化技术交流展示中,无论是教师与幼儿的现场演绎抑或是课件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围绕出现的问题研 在几年亲历“做中学”的研究中,我们的困惑逐渐减少,每次让幼儿探索操作之前都会由教师预先验证,预先发现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无关因子的干扰,从而保证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接触和感受到科学的严密和严谨。案例:做中学内容“袋子里有空气吗?”(空气模块中的第一个内容)出现的问题:实验材料袋子影响幼儿能否成功地完成实验,且关乎到实验的科学性。
14、 第一研:在教参的学习、领悟过程中,一致认为教参中列明的材料提示在4个黑色马甲袋中分别装入水、空气、沙子和什么都没有,然后再通过用鼻子闻、手来摸、耳朵听、眼睛看等多种感官来了解空气特征会影响试验效果,得出的结论会不够科学。原因:1、黑色的马甲袋中有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2、在摇晃马甲袋听听袋子里的声音时,听到沙子或水的声音的同时还有马甲袋本身的声音。3、直接用马甲袋装水、装沙,扎好的袋口不一定很密封,水和沙会从袋口渗漏出来。大家达成共识:用黑色气球来代替马甲袋,它可以避免马甲袋的味道,但又不影响听觉和触摸觉。 第二研:根据第一研情况,想购买黑色气球代替马甲袋,但在购买中,却找不到黑色气球,只买了
15、颜色偏深的蓝色、紫色、绿色气球。另外为了避免用嗅觉感受空气是无味的这个特性,实验只采用摸、听、看的感官,减去闻的环节(气球自身有味道)。实践情况:沙子装进气球后,通过手的触摸,可以感觉到沙子是一粒粒的。也能在摇晃气球时,感觉到沙沙的声音。水在气球中,能通过触摸、听的方法分辨出来。但是由于气球的颜色不够深,虽然已经用两个气球装在一起,但是当气球中装了水、沙子以后,变得有点薄,在亮光下能观察到气球中装的是哪些东西,这样幼儿不用摸和听,也可以知道。另外,实验后验证时,要把黑色马甲袋里的东西倒出来,幼儿很难操作,所以用气球代替马甲袋还是不适合。调整策略:通过教师们的再次实验,最后决定用4个保鲜袋分别装
16、水、空气、沙子和什么都不装(空袋子),再将4个不同的袋子装进黑色马甲袋里。 第三研:两个班级的实践情况:由于装水和装沙的保鲜袋中,有比较多的空气,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因此再次进行调整:两个袋袋中排除大部分的空气后次活动。第三个班级活动:最后排除大部分空气后的实验获得成功! 达成的共识:通过对此做中学活动材料的多次研讨,大家对做中学活动的材料提供有了新的认识。做中学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决定孩子亲历实验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作为支持幼儿探索的媒介,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三、思考教研是一种学习,更是研究和创造,一课多研促使教师建构学习共同体和集体协同反思的方式形成互助,实践验证它是一种新颖有效的反思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多角度思考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最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当然,我们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愿与大家共勉。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