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课程.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69260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课程.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课程一、课程概述(一)课程一般概念在西方,“课程”即“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意义上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

2、分配,常年编制的和学周的安排。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教科书。(二)课程的分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关于课程的类型有以下5种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3、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4、,是一级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一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县、校不经批准无权变动。课程编订的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级课程的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

5、选择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的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

6、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page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育目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体的。2、培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所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

7、是前者的具体化。即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而教育目的又只有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课程目标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制:第一,时限性,即它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联系;第二,具体性,即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三,预测性,即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第四,操作性,即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4、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

8、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2)了解学生个体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page三、课程设计(一)什么是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2、设计的意义(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的课程改革;(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

9、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1、教学计划(1)概念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普通中

10、小学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灵活作出安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中心问题。中小学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必要联系。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2、教学大纲(1)概念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11、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2)教学大纲的构成 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3、教科书设计(1)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课文是教科书构成中的主体部分。教科书的编制,要求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

12、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2)教科书的编排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3)教科书的作用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

13、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生活性和先进性。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page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

14、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二)课程实施的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行动过程与结果,为下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1、安排课程表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2、分

15、析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包括三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因素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

16、整的部分。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安排问题。6、组织教学活动它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page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其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速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

17、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实践,提出了“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该评价模

18、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第一,背景评价;第二,输入评价;第三,过程评价;第四,成果评价。此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操作过程较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三)课程评价的过程1、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涉及或需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过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

19、,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page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l、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D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课程门类要齐全,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这一点体现了教学计划的什么特征? ( C )A、强制性B、普遍性C、基础性D、创造性3、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

20、表现在 ( A )A、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B、独特性、科学性、稳定性、发展性C、创造性、独特性、发展性、灵活性D、原则性、灵活性、科学性、思想性4、课程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 ( A )A、教学参考书B、教学计划C、教科书D、教学大纲5、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B )A、目录B、课文C、习题D、注释、附录二、填空题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最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4、拓展型课程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

21、方面的学习。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儿童和知识。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7、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作教学大纲。8、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9、教学大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10、教科书(或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11、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迁移性和生理适宜原则。12、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三、简答题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3、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4、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