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三单元.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三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教案)涉及篇目寡人之于国劝学过秦论师说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积累实词、虚词,弄清用法和意义。2、 熟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或篇章。3、 理解课文的基本观点。4、 弄清课文的写作特色。5、 积累课文的文学常识。6、初步了解句读,并学会句读。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读课文,熟悉积累生字词,弄清句读。说明:今年的高考,增设了“古文断句”的知识点的考查,具体说就是请学生给一段没有加标点的古文标示出断句点。所以学生在课文复习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增强古文的语感,为将来的考试做准备。1、 字词数罟不入洿池(c)(g) 谷物不可胜食(shng) 养生丧死(sng) 鸡豚狗彘之畜(tn)(
2、zh)(x) 庠序之教(xing) 孝悌之义(t) 饿殍(pio) 木直中绳(zhng) 就砺则利(l) 跂而望(q) 舆马(y) 舟楫(j) 跬步(ku) 骐骥一跃(q)(j)锲而不舍(qi) 金石可镂(lu)驽马(n) 庶竭驽钝 妻孥(n) 弓弩(n) 剑拔弩张 万弩齐发 弩箭 良将劲弩独占鳌头(o) 鏖战(o) 藏獒(o) 煎熬(o) 蟹螯(o) 遨游(o) 敖包(o)嗷嗷叫(o) 嗷嗷待哺(o) 倨傲(o) 桀骜不驯(o)崤函之固(xio) 膏腴之地(go)(y) 合从缔交(zng) 逡巡(qn) 亡矢遗镞(z)流血漂橹(l) 藩篱(fn) 黔首(qin) 隳名称(hu) 销锋镝(d)
3、 瓮牖绳枢(wng)(yu) 墨翟(d,古书上指长尾的野鸡;古代用作舞具的野鸡的羽毛。) 翟景(zhi,姓氏。)行伍之间(hng) 道行(h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锄櫌棘矝(yu)(j)(qn) 钩戟长铩(j)(sh) 铩羽而归(sh,铩羽,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意思是因失败而回家。) 度长絜大(du)(xi)恬静(tin) 恬不知耻 恬淡 舔(tin)舐 铦利(xin) 郯子(tn) 剡溪(shn) 苌弘化碧(chng)(hng) 老聃(dn) 蟠龙(pn) 六艺经传(zhun)二、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概述 学生读课文,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课文的特色。1、孟子:战国时期著名
4、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2、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
5、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3、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4、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
6、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
7、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5、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6、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
8、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7、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8、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
9、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三、实词积累参看课下注释或相关资料,完成实词练习。(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5)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6)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8)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10、禀赋。)(9)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10)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慑。)(1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12)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13)始皇既没。(没:通“殁”,死。)(14)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1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16)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像影子一样。)(17)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
11、恶,厉害。)(2)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行,走路。)(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7)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黄金。)(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检查。今:参加、参见等。)(9)用心一也。(古:用,使用;心,心力。今:集中注意力,存心。)(10)蟹六跪而二螯(古:足,脚。今: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安置,安身。
12、今: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上)(12)流血漂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13)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作为。今:认为。)(14)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获得,获胜。)(1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1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1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1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没有。)(1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2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21)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
13、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22)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草木皆兵(兵士)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此所谓战
14、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ng,竭力,勉强)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15、)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 得鱼腹中
16、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吾师道也:(学习) 师必退:(军队)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 不拘于时:(被,引出
17、动作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2)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4)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5)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用作动词,吃。)(7)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名词作状语,每日。)(9)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10)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
18、下。)(12)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3)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朝:使动用法,让朝见。)(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15)内立法度(内:名词用状语,对内。)(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18)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17)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19)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20)尊贤而重土(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21)天下云集响应(云
19、、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22)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2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24)外连衡而斗诸侯(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25)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26)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27)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2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29)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30)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1)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20、愚昧无知。)(32)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33)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3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35)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36)是故圣益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37)愚益愚(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38)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39)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4)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5)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7)輮以(之)为轮(省略句)(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1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11)(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12)(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13)以(之)为桂林、象郡(14)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15)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15)(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1
22、6)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18)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六、完成下面的句读练习。请用“|”标示出句中停顿的地方。1、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实只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带不可数。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其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
23、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可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人,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七、句子翻译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
24、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呢?3、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顺了。4、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挥动着长鞭同志全中国,将东、西二周和六国诸侯统统消灭,登上了最尊贵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天下的百姓,威风令四海震慑。5、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也。假使那山东诸侯各国与陈设比一比长短,量一量权势,那简直就是天渊之别了。6、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而秦国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归来,让六国的诸侯来朝见,已经有百余年了。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给学生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知句读,不解疑惑,不知句读的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反面却放弃,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之处在哪里。8、 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贻之。我很赞许他能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