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三十五)(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三十五)(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十二单元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考试大纲】二十二、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1.肝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2.香豆素类抗凝血药(1)药理作用(2)药物相互作用3.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4.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的作用及临床应用5.促凝血药维生素K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6.抗贫血药(1)铁剂的临床应用(2)叶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7.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肝素一、药理作用1.主要作用强大抗凝作用,体内体外均有效。抗凝机制:依赖于抗凝血酶(AT-),
2、可加速AT-凝血酶复合物的形成,使凝血酶失活。2.其他还具有调血脂、抗感染、抗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二、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扩大和栓塞。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可防止继发性出血。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4.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及血液透析等。香豆素类抗凝血药一、药理作用抗凝作用:缓慢而持久,仅体内有效。机制: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在肝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凝血过程。体内需在原有的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C和S耗竭后才发挥抗凝作用,体外无效。二、药物相互作用阿司
3、匹林、保泰松等使血浆中游离香豆素类浓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强。降低维生素K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或各种病理状态导致胆汁减少均可增强香豆素类的作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产生维生素K的菌群,减少维生素K的生成,增强香豆素类的作用。肝病时,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也可增强其作用。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能加速香豆素类的代谢,降低其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药一、阿司匹林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一)作用小剂量(4080mg)阿司匹林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防止血栓形成。(二)作用机制不可逆的抑制COX-1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膜TXA2的合成;较大剂量也能抑制血管内皮PGI2活性而减少PGI
4、2的合成;部分拮抗纤维蛋白原溶解导致的血小板激活;可抑制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三)临床应用(1)防治冠状动脉性疾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和复发的危险;(3)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二、双嘧达莫(潘生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内外均有抗血栓作用。(一)作用机制1.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2.增强PGI2活性;3.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cAMP增多;4.使TXA2合成减少;5.促进血管内皮细胞PGI2的生成。(二)临床应用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形
5、成。还可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病变过程。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一)作用溶解血栓。机制是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并促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迅速水解血栓中纤维蛋白,导致血栓溶解。(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促凝血药维生素K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一)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二)不良反应1.静脉注射维生素K1速度过快时,可产生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故一般以肌肉注射为宜。2.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常致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也可诱发急
6、性溶血性贫血。抗贫血药一、铁剂的临床应用1.治疗失血过多或需铁增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疗效极佳。2.对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和子宫肌瘤等)、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所引起的贫血,用药后一般症状及食欲迅速改善。二、叶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叶酸和叶酸制剂进人体内,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包括: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2.从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MP)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3.促进某些氨基酸的互变。当叶酸缺乏时,上述代谢障碍,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消化道上皮增殖受抑制,出现舌炎、腹泻。三、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体内维
7、生素B12主要参与下列两种代谢过程。1.维生素B12是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促使同型半胱氨酸转为甲硫氨酸和5-甲基四氢叶酸转为四氢叶酸的反应中所必需的。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叶酸代谢循环受阻,导致叶酸缺乏症。2.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可促使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后者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当缺乏维生素B12时,甲基丙二酰辅酶A蓄积合成了异常脂肪酸,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神经损害症状的原因。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药理作用1.扩充血容量分子量较大,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2.抗凝作用低、小分子量右旋糖酐降低血液黏滞性,并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能改善微循环。3.渗透性利尿作用。(二)临床应用1.中分子右旋糖酐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2.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可防止休克后期DIC,用于中毒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和视网膜动静脉血栓。第二十三单元 组胺受体阻断药【考试大纲】二十三、组胺受体阻断药1.H1受体阻断药(1)氯苯那敏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氯雷他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