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三)1、 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内环境与稳态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3.人
2、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细胞外液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以上都可以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C.胰岛索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D.饮食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突触由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C.促胰液素是由垂体合成分泌,作用于胰腺D.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
3、普遍的调节机制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5.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传出神经,代表传入神经 BC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 C兴奋在结构中主要以电信号传导 D在B处给以刺激,C处可能有反应6.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特点是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的传导是单向的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是单向的 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是双向的A
4、 B C D7.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8.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是不能口头表达。该病人脑部受伤的部位可能是A运动性语言中枢 B书写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听觉性语言中枢9.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10.“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A. 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 性激素11.侏儒症患者主要
5、是因为体内缺乏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促甲状腺激素1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变化为 A.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14.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
6、疫作用是 A 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15.下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T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B淋巴细胞 D.靶细胞16.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7.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18.人在感染一次天花后,终生“永志不忘”。若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一般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是因为A体液中终生保留着针对天花病毒的抗体 B针对天
7、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伴随人一生C针对天花病毒的效应B细胞可伴随人一生 D吞噬细胞可随时“吞食”入侵的天花病毒19.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侵染人体的HIV,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AHIV的核糖体 B人体T细胞的核糖体C人体红细胞的核糖体 D人体内细菌的细胞质基质2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所有免疫细胞对抗原都有识别功能C.艾滋病人体内的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需吞噬细胞参与2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
8、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甲肝病毒结合C.可被蛋白酶水解D.可裂解乙肝病毒22.正常的健康人体内,由同一器官分泌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一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C.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3.经临床检测证实,患过非典的人,其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人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 D.记忆细胞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B根的向地性与生长素的运输无关C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增高 D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细胞生
9、长速度越快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枯藤”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A.脱落酸 B. 生长素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3.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4.下列植物器官中,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A. 果实. B.茎 C.根 D.芽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只存在植物成熟的部位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
10、细胞分裂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D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6下列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利 B生长素 CNAA D2,4D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用单侧光照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将向背离光照的方向弯曲生长B.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发育,使其多开花、结果C.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的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抑制侧芽生长D.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原因是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8.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
11、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B.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C.各种植物激素不能孤立地起作用D.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10.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的部位一般是枝条的A.基部 B.中间 C.顶端 D.两端11.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12.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A脱落酸 B吲哚乙酸 C萘乙酸 D赤霉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某些地区在大豆播种
12、前用根瘤菌拌种,以提高大豆产量。因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22013年4月21日,山东省2013森林公园推介会在蒙山主峰(蒙山龟蒙)景区山门广场举行,同时公布了蒙山成为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年来30个“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为山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森林公园中(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3.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
13、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据日本共同社5月4日报道,截至4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14岁及以下儿童共1553万人。这是从1982年以来儿童人数最低的记录,较上年减少17万人。儿童占总人口的比列为123%,少子化趋势依然未能得到遏制。而且,年龄段越低,人数越少。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的日本未来人口预测报告,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65年总人口将从1265亿降至8800万,到2115年仅剩下5100万。以上信息说明日本现阶段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 B一个池塘中
14、的全部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微生物 D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玉米6.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7.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8.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导致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会出现一些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新环境食物充足,
15、其天敌较少 B该种群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C该种群数量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将保持相对稳定A.互利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9.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10. 马踏湖是鲁中地区最大的自然湿地,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这儿的池塘养鱼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的鱼类批发市场是鲁中最大的批发市场。渔民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也对池塘内鱼的数量变化做了统计。这是某渔场鲤鱼种群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你认为捕捞后鱼的数量应该保持在哪个点渔场才能获得最大
16、的经济收益?A.b Bc Cd De 11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当年汶川震后出现山体坍塌,泥石流等 次生灾害使得本地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十年后的今天很多地方从新长出新的植被,可以想象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还将形成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12若要调查该园内某种观赏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总数量调查法 B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 D无法估测13.以下生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的有哪些? 某地块中的荠菜 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某地块中的跳蝻(注:跳蝻是蝗虫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 某昆虫的卵 草原上的野兔 土壤中的蚯蚓A.
17、 B. C. D. 1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B. 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C.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15.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16.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17.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
18、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组成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19.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来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A.生产者的数量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的种类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0.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
19、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21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萌发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该实例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2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相关的是A.警犬嗅寻毒品 B.孔雀开屏C.蝙蝠捕食 D.花香引蝶23.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和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成分、食物链和食物
20、网C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24.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中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25.草地上的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煽动翅膀为其它鸟发出信号,这种信号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生物的环境保护1泰山柳是泰山特有物种。截止到2012年,科研工作者在泰山仅找到了3株泰山柳。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 B应将泰山柳移栽到公园保护C泰山柳有重要的生物价值 D反对
21、盲目开发和利用泰山柳2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的合作B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3个层次B.大自然中生物的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4.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
22、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第II卷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人的下丘脑对多种腺体的分泌调节作用示意图,字母表示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当身体的_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和垂体通过激素a、b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 (填“分级”或“反馈”)调节。激素a和c对垂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相互_。(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_的感受器兴奋,导致d激素的释放量_。(3)饥饿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_,该激素能促进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2冬泳能提高人体的调节机能,增强免疫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23、(1)冬泳时血糖浓度是变化的,其调节方式为_。(2)冬泳时,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该过程中,机体血液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引起这种变化的调节机制是_。(3)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积极有效的运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由受到抗原刺激的_(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产生。3.如图1、图2分别表示人体反射弧和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结构表示 ,结构表示 。 (2)图1中结构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电位表现为 (填“负”或“正”)电位。如果施加强 刺激于处,则处 (填“能”或“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3)图1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按
24、 (填“单”或“双”)向传递,原因是由图1中的 结构决定的。(4)图2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 (5)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与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使该 受体失去功能,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无力。此时神经递质受体被免疫系统当作 ,在免疫学 上,此类疾病被称为 。 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 下面图示中,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 ,b表示的结构是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 (填物质)形式传递的,用字母、箭头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途径 。(3
25、)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的膜。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干中的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含有一些重要的神经中枢,还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动物都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但是,如果切除动物下丘脑,这种调节能力就会丧失,这说明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能分泌 ,促使垂体分泌 ,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作用最重要的是图中胰岛分泌的 和 。(4)下丘脑还能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如果饮水过少,则下丘脑分泌_激素的量
26、会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_的重吸收。6.右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有1、2、3、4、5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而且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原因是 。7.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激素A”是_ _,它作用的靶器官是 。(2)图中“激
27、素B”和“激素C”分别是_和_ 。(3)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 调节方式,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也存在着_调节机制。8.下图所示为某一野生黄羊群迁入一个草原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如果羊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_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和_都是有限的。图中表示种群的增长曲线是_型。(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甲乙两图:田鼠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_,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下一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的m倍,则在适宜条件下繁殖n年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该种群环境
28、阻力最大的区段是_。(3) 图甲曲线中的E点表示使用灭鼠药,试解释F点后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_,图乙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预期该种群密度将会如何变化_。9.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 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1) 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 曲线增长。(2) 在有限环境中,随着 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 ,死亡率 ,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29、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 曲线增长。1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和_,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_kg。(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形式的转化是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3)在生态系统中A的作用是_;D的作用是_。(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_过程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11.如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2)图1中、代表的生理过
30、程分别是 、 。 (3)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2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 。 (4)鹰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 。(5)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 g,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g。12.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_.(2)图乙中A.B.C.D合称为_,碳在其内以_的形式进行流动.图乙中的生产者是_,C最可能是_。(3)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幢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假如北极狐的食
31、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g,那么直接消耗雷鸟_g。13根据右面的南极食物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2) 属于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3)如果右图代表一个生态系统,则还缺少 。(4)须鲸与磷虾的关系是 。(5)假如该生态系统也被DDT污染,则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14.下图方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
32、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_ _ (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2分)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个营养级利用; 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5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1)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于 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 作用。(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属于消费者的是 。(3)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从B到A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 (填序号)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