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长安城东郊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最有特点的当数迎春习俗。这种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长安东郊的迎春习俗可能出现于西周时期。因为周礼、小宗伯疏云:“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礼记、月令、逸周书、月令解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这说明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迎春礼仪。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五郊迎气”渐成定制,其东郊迎气即指东郊迎春。到了唐代,迎春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旧唐书记载:“武德贞观之制、神抵大享之外 、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
2、岁星、三辰、七宿从祀”刘昫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909。 4全唐诗和全唐文中所收录的迎春诗文,生动地反映了唐代长安东郊迎春的盛况。唐代长安东郊的迎春礼仪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展示的。据大唐开元礼卷十二记载,唐代的迎春礼仪如下:斋戒。在祭祀前的七天,太尉在尚书省召集百官宣布:某月某日皇帝将亲于东郊迎春,祭祀青帝,百官都须谨守职责。凡参祀官员应从即日起开始斋戒,散斋四天,致斋三天。散斋期间官员照常开展本职工作,只是不许吊丧,不许慰问疾病,不许勾决死刑,不许以音乐娱乐,不许沾肮脏污秽的东西;致斋期间只有和祭祀有关的事情可以进行,其余的工作一律停止。祭祀前一天,负责保卫的官员及其所属
3、在前一天未时一刻进入祭祀区域,他们和乐工必须在前一晚清斋。陈设。祭祀前三天,掌管殿庭铺陈的尚舍直长在外“壝”(有矮墙的祭坛,逸周书:“其壝东青土,南赤土”)东门之内面南铺设御座,负责保卫工作的卫尉在近壝东门之内向北设置帐幔。祭祀前两天,负责音乐的太乐令准备宫悬的音乐于南壝之内,钟、磬等乐器都放在祭坛之上,祭祀时奏的音乐如皇帝祭圆丘之例;右校扫除祭坛内外的灰尘等杂物;郊社令在燎坛(在悬挂乐器的南壝之南)下聚集薪柴等易燃物质,燎坛周长一丈,高一丈二尺,向南开有一个六尺见方的门。祭祀前一天,背东向西设置皇帝的御座,并在燎坛之北向南设置观看点火的位置,参祀的诸官位于道南,参献的诸官位于道北;在用于祭祀
4、的牲前设太常卿省牲位,祭坛之上设青帝用的酒尊,分别是太尊(又称“瓦樽”,用瓦做成的酒器)两个,著尊(商代的一种酒器)两个,牺尊(牛形酒器,也有人认为是有文饰的酒器)两个,山罍(古代一种酒器,小口,大腹,圈足)两个,并在祭坛东南隅向北设象尊(渊于周代的一种酒器)两个,壶尊(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两个,山罍两个,坛上还有陪祭之帝的酒尊,分别是著尊两个,牺尊两个,象尊两个,山罍一个,此外,在青帝酒尊的东北向西设置陪祀诸神的酒尊,岁星(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很盛行的岁星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根据木星的运行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十二等分,分别命名为某某星纪,如果这一年木星运行到星纪,就称“岁在星纪”;后代多用它来指代木
5、星)、三辰(古代把日、月、星合称为三辰)、勾芒(在我国的传说里面是木神,也称春神、芒神,也有书籍记载为句芒的,是主宰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也是主宰农业生产之神)分别是象尊两个,都放在各神神座的左边,七宿壶尊两个放在神座的右边。到了祭祀这一天,太史令和郊社令于天未亮之前,在祭坛上设青帝灵威仰的神位,以槁、秸为席,坛北方南向;设昊天上帝之神位,以莞作席,东方西向;在祭坛的东北设岁星三辰之神位,在祭坛的西北设七宿的神位,两个神位向南而对;勾芒的神位在坛的东面,也是以莞为席。省牲器。牲,指的是用来祭祀的家畜;器,指的是献给上天的珍宝或珍贵的器物;省牲器就是把贡物敬献上天的礼仪过程,时间在祭祀之日的午
6、后。省牲器以前,以祭坛为中心方圆二百步范围内禁止任何人走动。申时二刻(下午3时到5时之间),郊社令率领府吏二人及斋郎带着尊、罍、洗(古代的一种器皿,形似浅盆)、篚(竹子制成的圆形盛器)等器物进入祭坛范围,引导皇帝在旁净手。随后,皇帝回到自己的位置,礼官令人用鸾刀割牲取血,令男巫以豆(古代食器,形状有点象高脚的盘子,多用陶制成,高度一尺,直径一尺)盛并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地方,等待被祭祀的诸神享用。奠玉帛。祭祀当天,祭祀的官员都穿上和自己品阶相匹配的华丽礼服,郊社令和良酝令各自率领自己的下属献上美酒、青圭等祭祀用品。太官令(掌管食物的官吏)率领侍从在内壝东门的馔幔里放置各种食物。未明二刻,太官令与御
7、史博士、太祝、令史、祝史等首先进入其中,对天地行礼。随后皇帝即将到来,已到诸臣迎接出去,侍中跪于车架前说,臣侍中某某请皇帝陛下下车,随即,奉皇帝命令立起,回到他原来的队列。通事舍人引导文武九品以上的从祀官在壝外就位,太乐令率领乐师一干人等也就自己的位置,文舞到悬(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架子)前,武舞(古代音乐的一种,相传为周武王克商之乐)到悬以南的路边,面西而立。等所有的群臣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且已准备停当,侍中持版(官吏上朝用的笏)进奏,请皇帝出;皇帝穿全套礼服而出,华盖侍卫等礼仪如平常例。博士为导,引太常卿;太常卿为导,引皇帝。到了内壝外,殿中监向皇帝进奉大圭(皇帝举行祭祀、丧葬、朝聘等典礼时
8、所执的玉器,东方尚青,故多称“青圭”)、镇圭。华盖侍卫等停于祭殿外,皇帝双手各持一个在礼部尚书等高级礼官的陪同下向前步行到版位,向西而立,太常卿立于皇帝的左边,随即,其他的从祀官也入内。待诸官站定,太常卿上前奏请皇帝皇帝行礼拜诸神主,计两次。接着,太常卿令侍从呈上已经准备好的祭祀器具并请皇帝开始奠玉帛。协律郎(太乐令所属官员)先跪拜后起,用麾(指挥用的旗子)指挥奏乐,奏角(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五时迎气的时候,春用角,夏用徵,季夏用宫,秋用商,冬用羽)音,用黄钟来调节音律,跳文舞的舞蹈。乐舞在进行到百分之六十的时候,协律郎突然偃旗,闻令则音消舞散;太常卿前趋奏请皇帝再拜,皇帝遂拜,众官也
9、拜。所有从祀官员都从篚中取出玉币都立在樽所在的位置,太常卿作为引导,随着太和(据旧唐书:皇帝郊庙出入,奏太和;临轩出入, 奏舒和)乐声的响起,皇帝携有限的高级礼官自南面的阶梯中登上祭坛,向北而立,音乐止。专门的神职人员把玉放进币(用于祭祀或者作为馈赠礼物的帛)并经侍中传递给皇帝,皇帝把原来拿在手里的圭插在祭坛并接过玉币,此时奏起肃和(据通典、礼典:受币,登歌作肃和之乐)之乐并用大吕来校准音律,太常卿引导皇帝向北跪下并献玉帛于青帝灵威仰神位之前,皇帝起,稍退,北向再拜;太常卿引导皇帝面西向东而立,侍中再进奉玉帛,皇帝接过再面东跪奠帝太昊氏(远古时期的三皇之一,即伏羲氏)神位,皇帝起,稍退,东向再
10、拜。随后,音乐再起,太常卿引导皇帝从南面的阶梯下祭坛回到版位,向西而立,音乐止。皇帝在这里祭奠陪祭的诸位神主。此后各神职人员端着装有毛、血的器皿各由不同阶梯登上祭坛,奠于各个神座之前并退回原来的位置。进熟。太官令率领他的下属官吏把各种食物放在内壝门外,司徒随后捧青帝之俎(古代祭祀、宴飨时盛放牲体的礼器)入。等皇帝就位以后,音乐停止,太官令将食物放进俎这个容器里并把它带到壝内。此时雍和之乐起并以黄钟为均,装食物的容器到达祭坛的阶梯附近时,音乐停止,祝史们撤掉装着毛血的豆并从东面的阶梯退下祭坛。献给青帝的食物从南面的阶梯上祭坛,陪祀诸帝的食物从东面的阶梯上祭坛,并把它们分别放在神座的前面,献给各陪
11、祀星辰的食物也由祝史们摆放停当。接着,司徒、太官令等人都从东面的阶梯下祭坛。太常卿引导皇帝到罍前净手,侍中负责传递装水的匜(古代盛水的器皿,青铜制成,供盥洗用),黄门侍郎递上手帕,皇帝擦干手。随后,黄门侍郎递上爵、匏等容器并递上类似毛巾的东西,皇帝把它们擦拭干净。皇帝从南面的阶梯上祭坛,把酒、食献给青帝,祝史在青帝的神座前颂读祭文,曰:“维某年岁次月嗣天子臣某昭告于青帝灵威仰。”皇帝再到作为陪祀的太昊神座之前,同样的进熟、读祀文再进行一次;随后,太尉在礼官的引导下到燎,向南而立,东西两面各有六个人用火炬烘烤燎坛。礼毕,群臣三拜,都下坛。此后,不可避免的皇帝赏赐群臣并大开筵席,丝竹伴奏,美人歌舞
12、,尽兴而还。伴随着盛大的迎春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迎春习俗。有唐一娃,皇帝亲耕、后妃亲桑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唐太宗就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亲耕于东郊。关于这次亲耕的礼仪,时任给事中的孔颖达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依据古礼,天子当藉田南郊,诸侯东郊;唐太宗则认为青帝位东而主宰农业的诸神也位东,所以当亲耕于东郊。唐四时宝镜载:“立春之日,食芦、春饼、生菜,号春盘。”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唐四时宝镜唐人习惯吃春盘,贴春贴,佩戴春幡,过一个喜庆热闹祥和的节日。唐人的迎春热情还在诗文中展现,大诗人元稹就曾把“鞭牛”这种习俗写入诗歌之中,全诗如下:“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病翁间向日,征妇懒成风。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大量资料表明,人们举行迎春活动,目的是为了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希冀风调雨顺,获得五谷丰登的收成。而位于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皇帝和皇后以身作则的亲耕亲桑活动,尽管在我们看来非常做作,但是对天下的垂范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中古时期农业的发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