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中药五味---教材.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28697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3.1#--中药五味---教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7.3.1#--中药五味---教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3.1#--中药五味---教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3.1#--中药五味---教材.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药五味中药五味 五味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一种药性。吕氏春秋上就记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灵枢 邪气藏腑病形曰:“水谷皆入于胃,其味有五”,五味的起源多与烹调、饮食有关。自神农本草经提出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并将其作为药性标注以来,历代本草均遵循之,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发展,逐步完善了中药五味理论。一、含义一、含义五味,是指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为了与五行相应,常将一些味合并。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涩即酸之变味”。二、认定依据二、认定依据最初,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的真实滋味或气味,是由人体味觉器官(口尝或

2、鼻嗅)直接感知。如我们俗知的黄连是苦味的,生姜是辛味的,大枣味甘、山楂味酸等,皆“入口则知其味”。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用药经验的逐步积累,人们对药物功效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功效难以用已有的味效关系来阐释,我们常说,酸能收能敛,山楂味酸,是其真实滋味的反映,但其基本功效为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并无收敛固涩的功效。因此就有了以功效类推定味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抽象之味。我们知道,辛,能散能行,那么凡是具有发散作用的就定为辛味,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作用的就定为甘味等等。五味既是药物滋味的真实反映,又是药物功能的高度概括,后者构成了五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五味是药

3、物功效的标志,不同的药味分别代表不同的功效。分述如下。1.1.辛味:辛味:“能散、能行”。“散”即发散,主要用于表证。如薄荷,其性辛凉,能发散在上之风热;“行”,一是行气,主要用于气滞证;如陈皮,味辛,可理气健脾;一是行血,主要用于瘀血证。如川芎,味辛,可活血行气。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所以临床常用的行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多具有辛味。2.2.甘味: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补”即补虚,主要用于各种虚证。如黄芪阿胶,味甘,可以补血滋阴;“和”的含义有二,一是和中,调和药性,主要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峻烈之性,如大枣味甘,“可调和百药能缓猛药健悍之性,使不伤脾胃”医学衷中参西

4、录;一是调和药味,主要用于调整或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便于服用;“缓”即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如白芍、甘草等。3.3.酸(涩)味:酸(涩)味:“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主要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等。同时,在中药理论中,酸还能生津,黄帝内经里就提出“甘酸化阴”,酸有生津液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始我们提到的望梅可以止渴。4.4.苦味: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泄一是清泄,即清热泻火,主要用于火热病证,常用如板蓝根、连翘味苦,可清热解毒;二是降泄,即降逆,主要用于肺、胃气逆之证。如紫苑味苦

5、,可润肺下气,治咳嗽,柿蒂治呃逆;三是通泄,即泻下。主要用于便秘。如大黄味苦,可泻下攻积,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燥即燥湿,根据药性寒温不同,又有苦温燥湿和苦寒燥湿之分。如龙胆草、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苍术之苦温燥湿。坚即坚阴,也称泻火存阴。通过药物的清热泻火作用,以消除火热之邪,有利于阴液保存。总之苦味具有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的作用,所以临床常用的清热药、泻下药、止咳平喘药、降逆止呕药多具有苦味。5.5.咸味:咸味:“能软、能下”。下,即泻下,主要治疗便秘;软,即软坚散结,主要用于痰核、瘿瘤、痞块等。如芒硝,味咸能润燥软坚,治疗积滞便秘,海藻味咸,能消痰软坚散结,治疗瘿瘤。5.5.淡味:淡味:“能渗、能利”。即渗湿利水,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五味是显示药物功能的主要药性,根据五味所代表的不同功能特点,为我们临床针对性选药处方提供了重要依据。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