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449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学:在积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称心理卫生学. 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 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2, 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

2、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 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5、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 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2, 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 3, 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1936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 年 4 月重新成立. 6、心理卫生的意义: 1,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2, 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7、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 而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 2, 矫治

3、,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 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4, 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8、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 第二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 1、青春期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 主要为身体外行,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出阶段. 2、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外形,生理器官,生理机能以及心理行 为的突出阶段. 3、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连续性和 阶段性. 2,产生性意识. 3,产生成人感. 4,独立性与封闭性的发展. 4、身体外形变化的表现:身高,体重,第二性征 3 方面. 脑和神经系统的表现:脑

4、重与脑室容积增加,脑电波的变化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 5、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连续性和阶段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6、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先天素质.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 主观因素.主观意识,态度,活动 第三章 青少年性心理卫生1、 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2、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对性知识的追求. 性欲望和性冲动. 性的自慰行动. 对异性的爱慕.3、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 年级) . 异性疏远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低 异性好感期(初中到高上低年级). . 异性爱慕期(高二到大学低年级

5、) . 两性恋爱期. 4、早恋的成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5、早恋:指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行为. 6、判断早恋的依据是: 1. 2. 差程度. 早恋的特征有: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7、早恋的类型有 7 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叛逆型,病理型. 爱慕型有可分为:仪表型,专长型,品性型. 8、早恋的危害: 1. 2. 3. 4. 生活自立的程度. 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底结婚年龄相 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 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 发生犯罪发生率. 9、性恐惧:指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对自己身体内部和

6、外部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对月经和遗精现象的 恐惧产生很大的压力.10、 性压抑:青少年的性冲动在性激素作用下产生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青少年对自己的性冲动感 到不安,迷惑,羞愧,而把自然的性冲动和对异性的兴趣压抑起来的表现. 11、性罪错:青少年在好奇心理和不良因素影响下,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性行为.12、 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1. 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 在的. 2.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 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 3. 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 4. 鼓励异性正常交往.13、 青少年常见的性问题有哪些: 1. 性罪错.

7、 性恐惧.2,性压抑.3,手淫.4, 手淫:指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性满足的行为.14、 手淫的辅导策略: 1. 碍. 2. 惯. 3. 树立手淫的科学认识,削除心理障 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培养广乏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 15、性罪错的辅导策略: 1. 2. 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 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 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15、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 3. 15、中国性教育内容: 1. 2. 3. 4.性生理教育. 性心理教育. 性道德教育. 性法纪教育.16、 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 学校性教育.直观

8、教学,收集问题 社会性教育.如医院.1. 论交流,榜样示范. 2. 讲解,读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个案分析. 3. 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 第四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 1、个性又称人格,本意是指面具.需要是个性的原动力. 2、个性从结构上分为 3个性动力系统.以积极性,选择性 个性表征系统.体现在气质,性格, 个性调控系统.维持个性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 个系统: 3、个性的特征: 1. 2. 3. 4.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4、 个性特质理论(卡特尔 16 因素特质理论) :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1.

9、 乐群性. 2,聪慧性. 3,稳定性. 4,特强性. 5,兴奋性. 6,有恒性. 7,敢为性. 8,敏感性. 9,怀疑性. 10,幻想性. 11,世故性. 12,忧虑性. 13,激进性. 14,独立性. 15,自律性. 16,坚强性.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分为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平恒性,灵活性. 5、个性的 5 因素模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 责任心.具有公正,条理,尽职, 外倾性.具有热情,果断,活跃,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 神经质.表现出焦虑,敌对,压抑, 2. 富,求异,创造等特质. 3. 成就等特质. 4. 乐观等特质. 5. 依从等特

10、质. 6. 自我意识,冲动等特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 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气质的类型: 1. 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兴奋 剂体验强烈而讯速,思维灵活行动敏捷,但性情急噪,鲁莽冲动. 2. 多血质:这类人情感丰富,外显不 稳定,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办事重情趣. 3. 粘液质:这类人情绪平稳,不外漏, 不易激动,考虑周密,自制力强,但是行动迟缓,主动性差. 4. 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 腻持久,易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里丰富,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对人对事易多虑,反应 缓慢

11、.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 性格主要有 4 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情绪特征,认知特征和意志特征. 青少年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性格认识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讯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能灵 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的探索生活中的各种 问题,表现出主动性和认知特征.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的 情绪的稳定性加强.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讯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意志果断性上.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

12、,各个方面的特征方面都是有内在的联系. 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表少年阶段是性格正确性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依赖:以依附性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怯懦: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依赖的形成大多与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学父母保护和照顾有关. 克服依赖的方法:1,学会生活处理. 2,独立实践,增强自信心. 3,树立奋发自强的精神. 反社会倾向:主要是在心理上缺乏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上不符合社会规范,但尚未形成反社会人格. 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成次向高

13、次不断的发 展,低成次的需要的到基本满足后,高成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1,友谊的需要. 2,独立自主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4,成就的 需要.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 1. 2. 3. 4. 1.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自我意识的觉醒. 认知水平的偏差. 好奇心的驱使.逆反心理的表现: 1. 2. 3. 4. 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 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逆反心理的引导: 1

14、. 2. 3. 4. 5. 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 采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 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 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 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孤僻: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 孤僻的形成与个体幼年时期的创伤经验密切相关. 克服孤僻的方法:1,社会支持疗法.2,扩大交往范围.3,鼓力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青少年觉见的不良个性:1,逆反心理.2,孤僻.3,依赖.4,怯懦.5,反社会倾向. 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 1. 2. 3. 4. 5. 6. 7. 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 富有责任感 自尊自信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诚实正直 合群协作 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对照

15、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 2. 3. 4. 5. 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 从小事做起. 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第五章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 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以个体自己作为意识对象. 自我要作为主体起作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统一感是自我的两个基本侧面.也是自我 的两个基本特征. 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我自我调节 3 个方面,他们的分别反映了自 我意识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3 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有机结合和完

16、美统一,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内容: 1. 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意识. 2.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 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 (0-1.5 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 2.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 童期(1.5-3 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 3. 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 (3-5 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 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 (6-12 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 5. 自我统一性对角色

17、混乱 第五阶段 为青春期(12-18 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 6. 亲密对孤单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 (18-25)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 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 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 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 晚期(65 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1. 2. 3. 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 3. 4. 5. 6. 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 2. 3

18、. 4.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1. 2. 3. 4.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好生与消沉的矛盾. 自我为中心. 从众心理. 自卑. 自负. 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 视角转换. 学会爱别人. 主动承担责任. 从众: 是批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 在知觉, 判断, 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青少年从众的原因: 1. 2. 3. 相信他人的心理. 寻求安全心理. 群体认同的需要. 自卑: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 的情感体验. 产生自卑的原因: 1. 4.挫折经历.5.过强

19、的自尊心.6.不合理的认识. 家庭背景. 2.生理因素. 3.能力因素.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 4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阶段(2-7 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 如何克服自卑: 1. 认识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 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2. 行为锻炼法 战胜自卑,培养自信 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 青少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1. 己,客观评价自己. 2. 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接纳自己 包括全面了解自 包括学

20、会接受自 3. 想自我,积极驶回实践锻炼.提高自制力. 有效调控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 第六章 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卫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 情绪的成分: 1. 的自我感受. 2. 情. 3. 的反映. 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是个体对不现情绪状态 情绪的外部表现又称表 是人的情绪在生理方面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包含快感度,激动度,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绪的功能: 1. 4.信号功能.5.健康功能. 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现代心理学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

21、情绪. 情绪状态分类: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心境,激 动和应激 3 个基本状态.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 激情 是一种强烈爆发性的,短时 的情绪状态. 3. 应激 是由于出呼易料的紧张情境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基本理论: 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即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 处于失助状态之中而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焦虑的反映:过度的焦虑会引起生理,心理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1. 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 精功能凌乱,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2. 心理体验方

22、面:焦虑状态通常表现 出一种莫名其炒的不安. 3. 在外显行为方面:焦虑状态表现为 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学习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 抑郁:指个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 抑郁的一般特征是:1.食欲不振.2.睡眠不良.3.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抑郁形成的原因: 1. 2. 3. 4. 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 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 人际关系不良. 不良家庭环境影响. 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 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

23、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 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方式. 恐惧:指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的紧张不安内容体验.按照恐惧 对象的不同, 可以把青少年存在的恐惧现象分为特殊事物的恐惧, 对社会交往的恐惧, 对学习恐惧等. 恐惧产生的原因:通常外界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嫉妒: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 学习的嫉妒心理 3 个方面的表现: 1. 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 2. 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 3. 恨. 不愿意诚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 贬低别人成绩和进步,比

24、如说他们 对成绩好比自己进的同学表现出怨 青少年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教育观 点与方法. 嫉妒的危害: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 第七章 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 意志的含义: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克服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三大特征: 1. 2. 3. 明确的目的性. 调节支配作用.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4 个方面. 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分为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

25、中的冲突: 1. 双趋冲突:当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 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 2. 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 标都是人们力图所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 3. 趋避冲突:一个人一方便要接近一 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1. 信赖性依然存在. 2. 事和优柔寡断. 3. 4. 薄弱. 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 2. 3. 4. 5. 6. 7. 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 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 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 树

26、立远大的理想. 制定合理目标. 讲究科学方法. 从小事情做起. 支持体育锻炼. 塑造良好的个性. 榜样示范. 青少年的挫折的教育 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挫折包括三个成次的含义: 1. 的情境,也称挫折源. 2. 识,态度和评论. 3. 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动 挫折认识,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 挫折反应,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 挫折产生的原因: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便的,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 括自然,社会和教育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 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1.

27、2. 3. 4. 应对挫折的策略: 学业失败. 人际关系不协调. 情感困扰. 心理承受能力差. 1. 2. 3. 4. 5. 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 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 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 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对挫折感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有意无意使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 机制. 调节抱负水平. 寻求社会支持. 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 第八章 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卫生 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乏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仅指 人类的学习.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 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1.

28、 青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 验为主. 2. 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 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 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 的. 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 1. 2. 3. 4. 5. 生理成熟水平.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得学习成效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9、:一般来说,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被分为超常(IQ130) ,正常(IQ 在 70-130) 和低常(IQ 小于 70)3 个等级. 智力正常者又可分为三种:智力偏低(IQ 在 70-89 之间) 高(IQ 在 110-129 之间) . 智力的发展水平呈中间比例小的正态分布. 智力中常(IQ 在 90-109 之间) 智力偏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学 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青少年学习动机理论: 1. 归因理论. 韦纳的三纬度成败归因 理论. 2.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

30、.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 力的主观推测.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 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兴趣广泛,兴趣稳定性,兴趣效能. 学习困难:指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 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1. 2. 3. 4. 5. 6. 神经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认知,感觉统合失调. 元认识. 学习动机. 社会性发展. 心理健康. 厌学:

31、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 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心理一般是指厌学情绪. 厌学的原因: 1. 2. 3. 4. 学习目标不明确. 心理压力过重. 教师教学水平底下. 片面的自我认知. 学习疲劳: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现象.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太大,学习方法不当,作息时间凌乱,睡眠时间不足, 对学习缺乏兴趣等. 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 1. 考试情景的激发性. 2. 3. 4. 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1.

32、2. 3. 学习兴趣的培养: 1. 2. 3. 4. 5. 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九章 认知评估的调控性.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反馈信息的强化性. 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身体的影响.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作用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 3 个基本特征: 1. 信息沟通的过程. 2. 相互认识过程. 3. 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包括:包容,控制和情感需要

33、.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接近性.2.相似性.3.互补性. 青少年人际交往有哪些特点: 1. 2. 3. 青少年亲子交往特点: 1. 2. 3.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问题: 1. 2. 3. 4. 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 重视友谊. 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 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 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 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期望.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 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1. 2. 3. 4. 第十章 遵循交往原则.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掌握交往技巧.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卫

34、生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1. 导致疾病. 2. 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分析: 1. 2. 3. 4. 5. 6. 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 1. 2. 3. 4.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乔治: 1. 2. 3. 4. 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1. 2. 3. 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 1. 2. 3. 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生理影响,易 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好奇心理. 模仿心理. 补偿心理. 表现心理. 交往心理. 解压心理. 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 家庭的影响. 同伴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影响. 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 群体规范

35、的约束. 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 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 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 同伴的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 1. 2. 术.包括角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和自然控制程序. 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 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干预技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年网行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的社 会,心理功能损害.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或病理性互连网使用. 网络成瘾类型: 1. 2. 3. 4. 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 信息搜集成瘾. 网络成瘾诊断工具:YOUNG 1

36、.专注与网络.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强.4.减少 或停止上网后出现阶段症状.5.时间管理问题.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8.心境随 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 符合其中 5 条才能诊断为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 样,匿名等. 2. 内向,低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 3. YOUNG 关于网络成瘾矫治的策略: 1. 2. 3. 4. 5. 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识. 6. 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7. 互联网的易成瘾性,包括随意,多 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 需要满足解释. 改变上网时间. 定时提醒,强制执行. 设定上网具体

37、目标. 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 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 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 建立支持群体. 第十一章 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家庭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 家庭生活包括家具空间,家庭气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 1. 2. 3. 民主型-高要求,高反应. 专注型-高要求,低反应. 溺爱型-低要求,高反应. 4. 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特点形成的因素: 1. 2. 3. 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1. 2. 3. 高. 4.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 1. 2. 3. 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 优越的经济条件. 享有充分的爱. 教育条件好. 产生消极情感. 出现性

38、格缺陷. 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 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 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学校风气:又称校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师生共同具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 校风包含 2 个方面:1.行为层面.2.精神层面. 学校风气的功能: 1. 2. 3. 班集体具有凝聚,驱动和同化的效应. 创设优良学校环境的途径: 1. 2.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1. 地位,家庭结构等. 2. 方式和家庭气氛等.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塑造功能. 完善学校的物资条件. 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客观因素 如家居空间,家庭的社会 主观因素,如父母自

39、身特点,教育 学校的校风,班集体和教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 社区环境. 2.社会风气. 3.传播媒体. 第十二章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指个体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却无法回避,又无法用已有方法加以解决时产生的严重心理不 平衡状态. 心理危机分为:成长危机,外源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部分. 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 2. 3. 4. 心理危机的结局: 1. 会处理危机的新方法. 2. 影,形成带有偏见的观点或态度. 3. 力,采取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 4. 青少年心理危机源: 1. 2. 3. 4.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 1.

40、 2. 3. 4. 危机干预:指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特别强调:要及时,灵活,方便,强调短期性和创造性. 危机干预的原则: 1. 2. 取合适的行为. 3. 危机干预基本模式: 1. 2. 3. 冲击期. 防御期. 解决期. 绝望期或成长期. 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并从过程中学 危机虽然度过,个体却留下心理阴 自杀,个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 个体未能度过危机,引发精神障碍. 学业压力. 环境适应不良. 人际交往障碍. 身心发展不平衡. 情绪反应. 认识反应. 行为改变. 生理反应. 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 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 为当时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

41、 平衡模式. 认知模式. 心理社会模式和折中干预模式. 青少看危机干预的策略: 1. 2. 3. 4. 5. 对危机干预的几中错误认识: 1. 2. 价值. 3. 的. 4. 机意义不大. 危机事件应激解说: 团体干预技术,也称团体语谈. 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 2. 3. 青少年自杀的预测: 1. 2. 3. 4. 5. 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 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 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言语劝说. 危机发生的一段时间后的干预没有 危机发生后出现各

42、种反应是正常 他人的介入和帮助对当事人度过危 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学因素. 心理学因素. 自杀意愿. 自杀计划. 自杀动机. 未来按排. 自杀未遂或自杀伤害. 浙江省 200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卫生试题 课程代码:06051 心理健康教育概知识点一、解释名词 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3、心理问题;

43、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

44、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

45、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15、压抑行为:指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17、升华行为:是将挫折感受转化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18、逃避行为:这是一种想方设法躲开挫折行径的反映方式。*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2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工作是否

46、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2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23、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它的道理*26、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 *27、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

47、8、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们感兴趣和关系的对象,以外部客体为主的属于外向型,以主体自身为主的属于内向型。*29、A型性格: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常感时间不够的人是A型性格。B型性格的人正好相反。容易知足,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30、大五人格结构:即从五个大的方面来描述人类的性格结构;第一、外倾性。第二、随和性;第三、认真尽责;第四、情绪稳定性、第五、求新性。*31、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望效应,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学生在学业、智力、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称为“期望效应”。*32、成功教育:即通过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学生形成

48、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自尊心的教育模式。*33、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3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35、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6、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37、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38、文人相轻: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坏习气,指的是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贬低的不良习气。*39、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是由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引起的。*40、学校恐惧症:是以学校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生理症状。*41、孤独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