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对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对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民对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1984年7月28日,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当许海峰以一环优势射落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举国上下为之沸腾。这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或许自那时起,国人对于奥运会金牌的狂热瞬时被点燃,许海峰的夺金让当时的中国民众看到了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扬眉吐气、扬我国威的希望。在此之后,除兵败汉城之外,中国的金牌数量和在金牌榜上的名次层层攀升,到了今天已然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在金牌榜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国民对于奥运金牌态度的变化,则作为一面镜子,见证者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殊局面,也反映着社会万象,民意民声,耐人寻味。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首历
2、史,审视现实,在这面镜子中细细寻找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一 金色撑起的大国之梦在1984到21世纪初的时代中,曾经背负着东亚病夫之恶名的中国人只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奥运金牌:金牌即强盛,金牌数的增长即国民体质的增强。政府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下达任务,不惜一切拿金牌。运动员只以金牌为目标。观众只关注奥运金牌的排名。北而历经漫长而曲折的申奥之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谓是让这种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京奥运会时期,社会上对于最终金牌榜的排名可谓相当重视。无论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的政府方面,还是媒体宣传以及普通民众的意识,都传达出一个信息北京奥运会,我们势必要完成奥运金牌榜的名次突破。当然,最终
3、我们如愿以偿地登上奥运金牌榜首位,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与政府采取的重奖政策以及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是分不开的。百年申奥才换来了一次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样的求胜心理本无可厚非。北京奥运会时期,国民对于金牌数的狂热一是由于东道主情结,二是中国百姓想利用“百年奥运”的机会,摆脱100多年前清朝末期在外国人眼中“东亚病夫”的形象。这里有历史根源,具有一种民族情感。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对金牌数字的崇拜实际已超出了对奥运赛事的关注和期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民对于奥运金牌的重视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有些畸形。无论是管理者,运动员,还是观众,对于金牌和金牌数的渴望程度极高。后奥运时代的民意觉醒但是,北京奥运
4、会之后,尤其是伦敦奥运会后中国民众的金牌观已悄然发生变化。北京奥运会后,老百姓的体育观开始向体育本身回归,大家渐渐意识到体育不是只有金牌,体育更重要的功能是健身、娱乐和教育。不少人认为,中国已经处于不需要“金牌证明”的时候,因此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中,体育基础公共资源无法满足人民健身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国体育应减少金牌投入,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比例。老百姓对于奥运金牌的态度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不再单纯关注金牌的数量,而更加关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运动项目的成绩。或许男篮,男足所取得的突破对国人心灵上的鼓舞远远强于几十块奥运金牌。这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可以得到体现。在我们的调
5、查中,超过50%的人相信奥运金牌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近40%的人更加看重奥运夺牌点的分布。2.人性、人情、奥运精神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体育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沟通相对于金牌的刺激变得更加打动人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这一关注点的变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0%的受访者表示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传递奥运精神。3.在舆论风向上,对运动员从极端苛责到理解关怀,在伦敦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支持。在汉城奥运会失误连连后李宁得到的是全国的口水甚至邮寄而来的令其自杀的绳子。而同样是失落的巨星,刘翔的所承受的东西则明显有所不同。超过70%的受访者在问卷中表达了对刘翔的支持,即便有一定的负面评价基本
6、也会归咎于体制。4.社会大众对奥运会的关注程度大幅度下降,职责举国体制“劳民伤财”的声音大幅度增加。在调查问卷过程中一半的受访者明确反对举国体制,而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体大学生还占据着较大的比重。5.对赛事筹备,场馆布置,裁判判罚,奥运敛财,媒体炒作等场外因素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加。开始从已经承办过奥运会的大国的视角审视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中中国网民批判意识的觉醒堪称一大亮点。6.比起金牌,社会大众舆论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运动员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金牌之上是人格”的观念得到广泛接受。如今年伦敦奥运话题热闹且戏剧化,主旋律是人性、人情、奥运精神,至于像“中国金牌数量能否超过美国”等话题,
7、网民的讨论似乎也并不积极。就吴景彪失金道歉一事,当吴景彪发微博谢罪,大部分民众跟帖反问“何错之有?”大家几乎一致对运动员的包容,从另一面折射出金牌观已悄悄转变。甚至当中国突破奥运会第200金时,许多媒体没有大规模报道这一历史时刻,而在中国的民众间也未能引起很大的反响。情理之中的转弯这一在态度上极大的转变,并非一时兴起,而有着深刻的内部原因:1.中国社会尝过了金牌的滋味,拥有了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数第一的成功底气,社会可以相对潇洒地高呼“败亦英雄”,而不再将过于沉重的国家使命感放置于运动员的身上。这是体育发展应有的规律,前人创下的成就,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在未来某个时候,跨过这一个层次。2.21
8、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增加,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民生问题,多个社会阶层将越来越多的愤懑转嫁于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民智已开)3.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化,对人性的关怀日益增强。4.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使得举国体制的种种黑暗面较之于以前暴漏的尤为明显。5.中国体育在三大球,田径等项目上遭遇瓶颈,裹足不前,引发了国人对于运动员培养规律和竞技体育规律更为深入的思考。知其当为而不为?然而,民意或许很重要,但决策者的决策过程从来不仅仅是靠着”顺应民意”这四个字就能解决的,更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非常明确的一点即是,我们现在的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观念
9、的转变,必须着手改变现有体制首先,虽然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力图改良举国体制,希望把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结合起来。但实际上,无论舆论环境如何变化,中国竞技体育的管理者,都不能以十足轻松的态度直面奥运金牌。因为奥运金牌几乎是考核政绩最重要的指标。出现问题后拿到金牌即可以“免死”仍然是固有的潜规则。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奥运会开幕之际,就曾表示,虽然唯金牌论不可取,但奥运金牌还是一定不能少拿,因为拿少了老百姓会非常不满意。在国羽遭受处罚之后,一向强硬的李永波在压力之下表示了歉意。但可以看出,这种暂时的屈就激发了他固有的求胜欲,导致他更凶猛的反击。“我们招致嫉妒,是因为过于强大”向来是李永波的观点。这在相
10、当大的范围内,仍是举国体制下中国教练员的一种共识。无论出了什么问题,拿到金牌就可“免死”,前国家羽毛球队教练李矛证实了存在于中国体坛的这条“潜规则”。其次,对于奥运选手而言,赢得金牌由单纯的为国争光的质朴情感逐渐为一种社会地位提升的手段,为家庭争取幸福,改变命运成为更加重要的事情。因此,对奥运金牌的的过分追逐偏离了原本的奥运精神。家境贫寒吃苦耐劳,仍然是中国运动员的普遍特征。那枚奥运金牌,也承载着改变个人甚至家庭命运的任务。夺下奥运首金的易思玲,父母都是下岗工人,靠开小饭馆维生。她这次夺金,立即可能拿到数百万的收入。何姿在拿到一金一银之后表示,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帮父亲买房子,虽然“奖金不一定够
11、”金牌选手一步登天,其余的选手,包括银、铜牌获得者几乎无人问津,仍在现实中根深蒂固。民间的温情,或许能给失意者一点感情上的慰藉,但在经济收益上,再多的善意也弥补不了他们与冠军选手的差距。如果这种奖励机制和评价办法没有真正改变,那么选手们永远会把金牌看做自己的进身之阶。“金牌至上”的理论,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走向消亡。相反,随着奥运奖金的不断升高,在一些家境不好的运动员看来,金牌至上的观念,将变得愈发强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找不到更快捷的办法去改变命运。对于大众而言,虽然整个社会在反思“唯金牌论”的做法,但是他仍然很关注金牌,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一些体育明星有没有拿到金牌。每一枚金牌的入账都扣人心弦
12、,金牌不是全部,但它确实是实力的最好证明。在许多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心中,会有一种民族精神蕴藏其中,而这种民族精神最好的外在体现就是金牌数量,一定程度上,过分关注金牌,甚至忘记了奥运会的其他内涵。我们的结论,我们的期望结论 1.中国人民对于奥运金牌的热情迅速冷却,金牌可以鼓舞一部分人心,但不能实质上解决当今社会的种种尖锐问题,反而会在一定的阶层中通过对比反差的效果进一步滋长民众的不满。 2.尽管有上述所述的问题,但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各方利益相互掣肘。金牌至上的理念依然统治着中国体育界并在社会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3.因而,必须变精英体育为大众体育,必须改变唯金牌至上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必须对
13、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目的做一修正以实现各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但要实现这一切,仍然要克服重重阻力,可谓任重而道远。结语任何一个伟大的教练,都会在运动员上场前告诉他们,他们所要面对的奥运会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上场去享受比赛的经历吧。这无疑是正确的指导。然而对于旁观的社会大众而言,奥运会这个简单的游戏却有着无比繁杂的外延。奥运是宗教,是政治,是关乎千万人钱包的生意。是和平时代的“战争”却又会在战争时代呼唤和平。奥运是社会正向文化的传播场所,某些时候又会成为滋生不良情绪的垃圾场。当这些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再伟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面对的压力。记得刘翔退赛之时,一个网友为他辩解:“刘翔也是人,他
14、这四年过得多不容易呀。”“我们也是人,这四年谁过得容易呀?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不容易,谁知道我们的不容易呢?”有人这样回答。镜中之物,终究只是影子。我们说要改变举国体制的这些,改变举国体制的那些,但最终所要改变的可能还是这个社会而并非体育本身。而运动员们,应该被尊重,应该被呵护,但请不要再用种种所谓“英雄”式的非体育范畴的渲染去挑动整个社会的情绪。所想说的,言尽于此。祝中国体育的明天更加美好。附录:问卷调查结果您认为金牌数能代表我国整体体育发展水平么?A、能 B、不能 43 C、不确定8 D 取决于夺牌点的分布297、您认为国际竞技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得金牌,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6B、
15、传递国际奥利匹克精神7411、您怎样看待刘翔奥运会的失败?A、鄙视 B、不尽职责,是对观众的不尊重C、刘翔是人 37 D、不管他怎么样,我都支持!22 E、理解,但他应该尽力完成比赛6F、理解,运动员有选择的权利29G 不过是一场戏而已7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民众有巨大的失落感,但对刘翔本人的攻击和谩骂少之又少,即便有所质疑,也是在更加深层次的层面。2.您是否反对举国体制?A、 我要反对 40 B、我不反对24 C、不知道1610、 您对中国奥运冠军的看法是?(多选)A、中国体育制度造成的23B、一种职业里的付出了很多的领先者40C、经过艰苦的魔鬼训练,苦尽甘来28D、享受运动真正的乐趣,爆发所得0E,不值一提的夺牌机器而已9